各位大大好,因前幾年太忙,把無敵兔放了有3~4年之久
之後總有時間可以好好使用它了,直到最近才知道有WIFI SD這種東西(說的感覺好像我是剛關出來的樣子)
想請問一下,有相同無敵兔的大大,有建議買的WIFI SD搭配組合嗎?(聽說很耗電,但還好之前買相機時,有多買兩顆電池)
感謝!!!
文章關鍵字
5D2的SD只能跑C10
完全不建議買WIFI SD
還是乖乖用CF卡會快一點
剛開始玩覺得很好用
把 Sandisk都放一邊
但是因為還要加轉接卡
所以讀寫時間會比較久
而且會挑片
所以
現在只有需要馬上分享的照片
會用 WIFI 卡
其餘時間還是用回閃迪
boss1228 wrote:
5D2的SD只能跑C10
完全不建議買WIFI SD
還是乖乖用CF卡會快一點...(恕刪)


5D2不是只有CF卡一個插槽嗎?

5D3才是SD只能跑C10吧
現在我是用ez Share的WIFI轉接卡配Kingston MicroSD U3紅卡,雖然包裝上面寫只能支援到C10 U1可是MicroSD轉SDHC的原理很簡單,裡面只有幾根金屬接點,使用上速度上是挺快的,但唯一缺點是相機打開WIFI也會持續打開會比較耗電,但至少比買EYEFI便宜許多。
其實不管是哪台相機,我個人都不建議搭配WIFI SD,
主要是使用者對於網路設定操作不是每個人都很熟,
加上透過搭配的APP來傳輸照片,
倒不如用OTG讀卡機搭配手機來存取更有效率,
使用WIFI SD卡唯一的好處,是不必攜帶實體連線設備,
就能與手機連線,但也僅只於此。

倘若自己對於WIFI設定功能操作還有點自信,
不妨到WIFI SD卡的官方網站下載操作說明書,
了解一下操作步驟是否真的能"駕馭它"~~~

此外,WIFI SD卡平常使用時的溫度不得不多加注意,
拍攝環境如果較為寒冷倒也無妨,
但如果是炎熱的區域就要小心一點,
對於這種FLASH記憶體而言,
溫度高其實不利於資料長久保存與正確性維持,
所以要特別注意資料備份的問題。

==========================================
WIFI記憶卡的使用,如同內建WIFI的機身那樣,
若沒有搭配NFC這種接近「零設定」的網路參數配對自動化功能,
那麼繁複的操作加上不是每個人都懂得TCP/IP通訊協定參數,
反倒比不上實體存取設備那樣的單純化。

拿OTG讀卡機來說,首先手機要具備OTG功能,
之後把記憶卡從相機內取出,放入OTG讀卡機,
再把OTG讀卡機插到手機上,就能透過手機內建的檔案管理軟體,
進行複製、搬移、刪除...甚至編輯(需有圖片編輯APP),
並在手機上直接連上個人FB/LINE...進行PO圖,
純粹是硬體安裝操作,完全無需設定。
你說這點也適用於一般的 SD 以及 CF card 吧, 這些全都是用 NAND flash 的產品啊.

Chardman wrote:
(恕刪)

此外,WIFI SD卡平常使用時的溫度不得不多加注意,
拍攝環境如果較為寒冷倒也無妨,
但如果是炎熱的區域就要小心一點,
對於這種FLASH記憶體而言,
溫度高其實不利於資料長久保存與正確性維持,
所以要特別注意資料備份的問題。

(恕刪)

Chardman wrote:
其實不管是哪台相機...(恕刪)


你是從哪裡聽來WIFI SD卡要設定TCP/IP的?

手機端APP下載後,打開APP+WIFI,首次連線輸入密碼(有的不用)

馬上就連到了



還設定TCP/IP勒...

alex1973 wrote:
你說這點也適用於一...(恕刪)

雖然一般SD卡與CF卡也有耐溫程度的問題,
但因為WIFI SD工作時的溫度,比未內建WIFI的SD卡更高,
所以當安裝於機身內的時候,更可能因散熱不良造成問題。


藍色水滴 wrote:
你是從哪裡聽來WIFI...(恕刪)

WIFI加密密碼的設定亦屬於TCP/IP通訊協定中的一個項目,
不是只有設定IP過程,才是TCP/IP的範疇,
WIFI通訊(現泛指相容於IEEE 802.11標準的通訊設備)處於OSI資料連結層(OSI Layer 2),
或是TCP/IP模型的鏈結層(Link Layer),
加密則是OSI的表現層(OSI Layer 6),或是TCP/IP模型的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若僅有把設定IP位置、子網路遮罩、預設閘道器、DNS伺服器....等參數,
當作是TCP/IP的設定,那就太過狹隘了。


Chardman wrote:
WIFI加密密碼的設定亦屬於TCP/IP通訊協定中的一個項目,
不是只有設定IP過程,才是TCP/IP的範疇,
WIFI通訊(現泛指相容於IEEE 802.11標準的通訊設備)處於OSI資料連結層(OSI Layer 2),
或是TCP/IP模型的鏈結層(Link Layer),
加密則是OSI的表現層(OSI Layer 6),或是TCP/IP模型的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若僅有把設定IP位置、子網路遮罩、預設閘道器、DNS伺服器....等參數,
當作是TCP/IP的設定,那就太過狹隘了。...(恕刪)


你說的我都同意,但是................
設定Wi-Fi SD也沒恐怖成這樣吧
請問哪個使用者是先學會OSI七層和TCP/IP才去使用Wi-Fi的
我媽天天在家看電視她也不知道LCD成像原理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