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5D、5Dsr 和 sony A7Rll、A7Sll
這兩組應該是今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高階單眼,
兩家廠牌推出的時間差不多,
各自的機型也都幾乎在同時發售,
但不知道有沒有統計數據可參考,
這兩種類型相機的銷售量,
大概有多少差距,
因為在意義上,
canon的機型是傳統單反,
而sony則是新式的無反相機,
若有銷售量可以參考,
或許可以看出未來的局勢,
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數據可參考,
謝謝,
我查詢了一下日本BCN統計的11月全日本市場全畫幅相機銷量排行(以下數據都是全日本市場),這應該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具體到產品型號的數據:
http://bcnranking.jp/category/subcategory_0008_month.html
5DsR:第9位。
A7R II:第12位。
A7S II:第22位。
5Ds:第25位。
附前十,Canon壟斷前三,並佔據前十中六席,SONY唯一一款上榜排第八位。
第1位:6D+24-105kit
第2位:6D
第3位:5D3+24-105kit
第4位:D750+24-120kit
第5位:5D3
第6位:D750
第7位:D810
第8位:A7 II
第9位:5DsR
第10位:6D+24-70kit
如果拿單眼相機總體來看,無反路還很長,前十僅占一席,Canon仍然壟斷前三,並佔據前十中六席,SONY無一上榜。
第1位:700D+18-135kit
第2位:100D+雙鏡kit
第3位:700D+雙鏡kit
第4位:D5500+雙鏡kit
第5位:Olympus E-PL6+雙鏡kit
第6位:750D+雙鏡kit
第7位:700D+三鏡kit
第8位:100D白色+雙鏡kit
第9位:D5300+雙鏡kit
第10位:D5300+雙鏡kit
如果只看無反的話,Canon居然是前十中比例最高的,占三席。
第1位:Olympus E-PL6+雙鏡kit
第2位:EOS M3+雙鏡kit
第3位:GF7橙色+雙鏡kit
第4位:E-PL7+雙鏡kit
第5位:EOS M2+雙鏡kit
第6位:Nikon 1 J5+雙鏡kit
第7位:A6000銀色+雙鏡kit
第8位:EOS M3+雙鏡kit
第9位:GF7黑色+雙鏡kit
第10位:A6000黑色+雙鏡kit
看到大家討論得如此激烈,我再加上行業權威組織相機與影像產品協會(CIPA)的數據:
http://cipa.jp/stats/documents/e/d-201510_e.pdf
2015年1-10月,全世界單眼相機出貨量1097萬台。比上年同期降低4.8%。
其中,單反出貨量823萬台。比上年同期降低6.5%。
無反出貨量273萬台,比上年同期增長0.6%。
其中單反份額75%,無反份額25%。
其中日本市場無反份額41%,而日本之外市場無反份額23%。
CIPA對無反和單反的區別統計最早為2012年。
2013年,單反出貨量跌14.7%,無反出貨量跌16.4%。
2014年,單反出貨量跌23.7%,無反出貨量跌0.5%。
2015年前十月:單反出貨量跌6.5%,無反出貨量增0.6%。
無反全球份額從2012年到2015年的變化為:
2012年:20%。
2013年:19%。
2014年:24%。
2015年:25%。
jill1124 wrote:
看到Samsung的下場,
不免懷疑無反是不是真的撐得起來,
無反一定是趨勢,光看銷售量並無參考性
A7R2可稱之為是現今最強機身,但它的原廠鏡頭群門檻卻是非常不親民
懂A7R2的強悍,會拿A7R2轉C鏡的用戶,有,但仍也是攝影玩家中的少數人而已
市場機制絕對是以家庭用戶以及或許無法稱之為攝影內行人但至少也懂怎麼用單眼拍照的用戶為主
C/P值最高的機身與鏡頭絕對是銷售排行榜上的佼佼者,但通常卻是攝影玩家不會拿來當作主力使用的機鏡(如6D+24-105即是最好例子)
講到C/P值,SONY這品牌的字典裡通常沒有這個字(至少目前是如此)
但若沒有幾家廠商在那邊展現外星科技,或許我們很難刷得到什麼好牙膏
說穿了,只是因為大家怕被砲,因為一跳出來講,
又有一堆對方的鐵粉跳出來開火。
坦白講,拍人像的感覺一定是最直接的感受。
大家都不想照片拍出來的人像當下就立刻被女性對象跟親朋好友打槍,
誰不想一拍出來的照片能夠得到對方的讚美?
如果可以在第一時間就排除這樣的不穩定因素,
誰不會把選購一台第一時間拍出來的照片不會被打槍的相機當作第一考量呢?
因為拍照的心理因素是非常重於功能因素的,
我想這也是前面a moment影友貼出來的相機銷量上最直接的反應。
加閃光燈也許可以讓人像變得比較沒那麼黃或南洋系臉色,但問題是,沒加閃光燈時要怎麼辦?
又要靠後製了不是嗎?又要靠十八道工法了不是嗎?
不需要吹噓CANON色彩多強悍是沒錯,
但是當初會入CANON的人,有多少人會只是單單以風景拍攝為首要考量?還是只是單單以功能會首要考量,
當然是最好能人像跟風景全面都能夠輕鬆的拍出來就行不是嗎?
直出能不用修就不要修,我想這就是人性。不是每個人拿台相機就是專門要來當後製攝影師的,
我想,輕鬆拍攝出你想要的畫面(機鏡的價格也在能接受範圍內),比任何要求更直接,更符合一般人的需求不是嗎?
C家鏡頭可以轉接到S家,但CMOS卻是不行的。
因為太多人習慣直接去判斷照片一拍出來就帶給擁有者的直覺感受而已,
這不是功能強不強可以彌補的問題。
我個人判斷,功能不足跟輕便性,確實帶走了一些功能需求跟重量需求的C家玩家,
但S家想帶走視覺需求或直覺覺需求的,我只能說,困難重重,有得拼。
C家的基本盤依舊穩固,無反不會是大問題,問題是直覺式的色彩感觀印象。
C家如果把機身做得跟S家一模一樣,但CMOS還是他自家的,信不信,它照樣大賣。
問題是,目前為止,C家不需要擔心無反有多大的力量可以打掉它的基本盤的樣子,所以基本上C家的全幅無反就算會出,
也只會是跟EOS-M一樣,給你半調子的功能,不然就是像100D,6D,
純粹只是跟外界宣告自己擁有小型化單反機身的技術力而已,對焦點照樣只給你少少的9點或11點,
入門機種給你1點1點慢慢加上去不曉得要加到西元幾年?有沒有這麼摳門的啊?
其它家對焦點都一次10位數在跳的,但C家還在個位數跟10位數上下排徊。
但結果是,消費者照樣買單,不覺得很矛盾也讓人很納悶嗎?
所以我個人才會說,照片拍出來的直覺心理因素才是重點吧?
反正EOS-M的出現,不過是為了打亂其他家的無反市場用的而已,
也不會是研發重點。因為目前的市場銷量讓他們不覺得有這麼大的必要砍掉重練,那畢竟太傷自身了。
Sony如果還是一慣把相機當家電在做,一直強調其功能性跟畫質多細,畫素多高什麼什麼的,
卻不去理解消費者對相片感官最直接的心理因素,不從研究色彩的直覺性來下手,畫素再高,功能再強,
一個相片直覺感受照樣打死你的這些外星科技。想打掉Canon當老大,嗯,我只能說,再加油吧。
機器功能再怎麼強大,照片一出來給多數人的第一感受永遠都是最後的仲裁者,不然建議直接去玩Sony的攝影機會比較快,
動態範圍跟功能好像還更爽。
我想如果還有人要跳出來砲我這觀點,我也沒辦法,畢竟,Canon一堆人死守本家,
我想不會單單只是因為鏡頭群支援的。
無法忍受其功能的,要嘛直升高階機種,一勞永逸;要嘛早就跳家,或雙修了。
不然沒事一票人傻傻的留在牙膏廠被捉弄好像也不是明智之舉吧?還不是就我前面講的那個需求?
畢竟每個人財力都有限,沒那麼多人買得起貴森森的大砲跟高貴的定焦鏡,
或者有那個體力拿像磚塊一般的全幅機身跟重的要命的L鏡頭(兩者加起來後又更重了),
能夠玩得起這麼多鏡頭或承受得起天天被二、三塊甚至四、五塊磚塊折磨的人們,
也多半只剩一些財力撐得起來的族群或者深陷攝影魔力的人們。
剩下的,我也是看到風景區現場一堆APS-C機身加18-135就一機一鏡跑天下的,
根本沒看過那麼多還有那個空閒拿鏡頭出來換來換去的人們(有也是背了一堆器材的攝影玩家),
常跑風景區的就會知道,最多最多的用家還是手機,不然就是一機一鏡搞定的人們,因為有家累的或者純粹出來玩的還是主要人群,
一顆搞定的一堆。當然不會上01大概也一堆,畢竟上01大概也知道會被勸敗,應該會有心理準備,
不然大概就是一些店家為了刺激銷量跑上來問的吧(EX. 我機身是XXD,我該配什麼鏡頭?我下個月要去XX玩,我該帶什麼鏡頭?我最近想升級全幅機,我該買哪顆鏡頭?我想上全幅,我該買哪一牌機身?諸如此類的,週而復始,不斷的Repeat)
說實話,也不是那麼多人有辦法被勸敗而能夠傾盡財力來玩攝影的。
高貴鏡頭跟全幅機都又重又大,用APS-C就能玩得很起勁的,人數還是非常的大量。說到這裡,還是要回歸上面講的。
輕鬆拍攝出你想要的畫面,不要在那邊後製來後製去的,比任何要求更直接,更符合一般人的需求跟人性不是嗎?
這樣講,聽得懂的,大概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吧?畢竟不想對方廠牌機子的名稱出來講,因為一講又要筆戰不完了,太累。
a moment wrote:
5Ds和5DsR都是...(恕刪)
謝謝這位大大提供數據,
我想市場機制依然是重點,
不尊重市場機制,再好的東西未來還是會被淘汰。
SONY的外星科技再強,收不到鈔票,
未來的發展仍然值得探討。
雖說無反是未來的趨勢,
但是原廠鏡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機身+鏡頭才能拍照,
若是這樣的組合,價格跟畫質都打不過其他家的入門全幅,
市場機制還是會說話的。
想打贏其他家,快速逆轉市佔,
除了外星科技,還要故意當一個價格破壞者,
不過依目前的感覺來看,SONY只是常祭出優惠,
只願當一個價格修正者搶佔,
畢竟毛利率太低,有市佔沒錢繼續研發,對大家也不是很好。
再次強調不管我們個人的心中理念為何,
市場機制就是市場機制,而且是沒有政府力介入的市場機制,
看前十大就知道賺錢的是誰了,
嫌也沒有用,他們收到的錢就是多,
未來想要迎頭趕上外星科技,或者買下對方技術,
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好在SONY光靠賣感光元件就撐得下去,讓S粉願意撐著等,
上次看攝友貼的新聞也說,歐美開始注目到無反這一塊,
市場機制漸漸有了變化,
我想只要不是一家獨大,對大家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