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東京卻是第一次...
從小透過動漫、日劇、模型等等幾乎內化的次文化
有種第一次來也能覺得熟悉的城市
許多在地景緻與區域文化
我早已在網路、電視、書本雜誌上看過許多次
所以,有時一個腳步踏進的就是腦海中的一個畫面一段文意...
輕鬆地搭著山手線,環繞著都心...
每個站下去,都有不同的發展軌跡
值得讓你耗上個半晌
線上的29站...
可讓你花上半個月
去走過東京的不同腳步...
本次使用的器材是:
Canon 6D + 135L/f2 + 1635L/f4 + S35/f1.4
本次使用的修圖軟體:
Lightroom + Color Efex Pro 4
////以下照片已經過修圖,如果風格上無法滿足您對照片的期待,先向您說聲不好意思////


01_東京日常-初夏篇

02_B767,ANA的主力機種,目前大概是亞洲地區最大的B767機隊,拍攝於桃園機場

03_降落前的千葉縣景緻

04_降落於成田機場的T1,這裡幾乎是ANA的大本營...

05_落地當晚,立即到了西時間橋拍攝了大家都會拍到的晴空塔
押上的十間橋,是一座因為晴空塔落成後聞名的拍攝點...
畢竟一個城市意象座落在古老工業區沒落後改建的住宅區裡
加上一條大排映出倒影所累積而成的衝突景致
讓這座很平凡的小橋成為旅行必經的一個點...

06_ 隔天來到了原宿,去品嚐有名的柚子拉麵

07_明治神宮表參道,這裡永遠駐足很多人與之合照

08_明治神宮本殿前

09_走出明治神宮有個跨線天橋,可以看見底下經過的山手線與整個原宿站

10_竹下通附近的巷弄,其實有著很多特別的景色,即便只是條巷子而已

11_Cafe Kaila,在表參道擁有濃厚夏威夷風情的人氣排隊貴婦鬆餅店!

12_表參道天橋

13_東京時常見到的超大行人穿越道

14_秋葉原站,下車後的第一個畫面

15_鎖定晴空塔,等著拍攝日夜的風景照

16_塔頂特寫

17_晴空塔夜景
應該不難發現我拍了很多張晴空塔
晴空塔大概是每個人走進東京都能見到的地標
但你有沒有注意過它的設計語彙?
遠看時不會是天際線中的障礙
(就像廣州塔的七彩髮廊旋轉燈)
近看時不會是舊工業住宅區唯一標新立異的現代化指標
(就像不會在海邊出現玻璃教堂,通往山上的路出現玻璃鞋般的詭異)
同整個低彩度的街道外觀文化
又不失與起源於當地下町的傳統藍染色「藍白(Aijiro)」的融入...

18_一早的秋葉原,其實已經接近中午十一點,只是這裡的店面多半在下午才開店

19_乘著地鐵往東京大學前進

20_六月在台灣已經沒有的繡球花,在東京街頭上還是隨處可見...

21_東京大學安田講堂

22_東大法學院館

23_東大校園,校園不大,卻充滿很多綠意...

24_校內的Starbucks,店面維持日本一貫的簡單風格

25_東大某建築的某個小門外,正在做日光浴的多肉植物...

26_又回到了晴空塔,這次我想要從上野的老店街區拍攝...
淺草、東上野一帶充滿著許多矮房,時而因為地方慶典活動而掛著整串燈籠,有種走回到大稻埕的感覺,然而因為方位與角度的關係,你可以拍到有別於在十間橋拍到的晴空塔,構圖的關係會覺得所有的光源最終都集中在塔的頂端了~

27_上野駅上的首都高
在尋找一個位於三樓的出站口,搭著露天扶梯來到上野駅的頂樓...
轉身一看是幅再典型不過的都市意象...
但四樓高剛好貼齊了貫串了整個上野地區的首都高...
站在車站上,難得能用平視的眼光去看往都心前去而匯聚於此的車流...

28_上野駅上的首都高
東京是個對行人相對友善的城市
天橋下X型路口的車流匯集,天橋上則是口字形的環繞
讓行人在寬闊的環境下直結每一個路口
對拍攝車軌來說,也是個在舒適不過的環境了......

29_上野駅

30_閉店後的阿美橫町

31_上野恩賜公園不忍池拍的雨後荷葉...
(整片荷葉根本超廣角之路,大推拍照景點)

32_成田機場T1

33_大概非得要搭接駁車到停機坪上機時才有機會在航廈的一樓用很接近地面的角度去俯視飛機...
★★★更多我的旅遊日記★★★
[旅記] Busan Daily 釜山日常
[旅記] 北海道:奇幻的雪國之旅
[旅記] 閨蜜們!背著背包,一起去茨城拍婚紗!
==== 後記補充 ====
謝謝各位對這套照片的喜愛,當然也有些網友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議,我也會在之後修圖的時候作為配色時的考量。
不過比較多的網友是比較想知道修圖的一些技巧,其實也沒有很難,就是在LR裡面找到適合你的Presets來用就好,以下是關於修圖的一些說明,因為也不是專業的修圖師,所以就簡單的敘述如下,請各位參考一下,謝謝:
★★★補充LR風格檔的設定★★★
在LR裡面主要採用SMP Off The Rack(請參考這裡)的Presets。目前這套Presets是免費的(但需要註冊後才能下載,所以請不要私訊求檔,因為拿註冊個資去交換Presets是它們的交換方式,不太確定是否也是免費授權的條件)。
《日景》
這套圖日景的部分主要使用[Cinema Tone],不過一開始套用之後會覺得顏色過重,根本無法使用。但別馬上打槍這Preset刷淡後的效果大概就是我照片呈現的內容了。
因此我在LR裡套用[Cinema Tone]後,記得拉高[曝光]並同時降低[對比],這樣低彩度的空間大致上已經拉出來了。再依照片主題的設定,去要營造你所想要的感覺,此時可以去調整[白色]與[陰影]去調整被攝體的輪廓與線條感。
日本街景不像我先前去拍的釜山那樣鮮豔,所以飽和度不需要增加太多。(如果在台灣/韓國市容街景是比較鮮豔的,也想要比較貼近原味,那就再多點[飽和度])。
若背景有"藍天"、"綠葉"、"大海",色感不錯的你應該可以立馬想到各自代表的色彩,此時請在LR右側工具列中的[HSL色盤]中調整[飽和度],想要強調藍天就拉高[藍色],想要綠葉青綠就加點[綠色],對於綠葉如果想要降低彩度,也可以透過[色溫]來調整。
調整後,如果你的相片包含人像的話,需要注意一下調整後人膚色的改變。例如:整體飽和度太高的話,人臉的膚色會變的蠟黃。這時候請降低[橙色]就可以有效改善,如果想要唇紅明顯些,請多點[紅色]即可。
接下來秋天要到了,如果覺得植物們不夠黃,也可以透過Color Efex Pro 4(免費軟體)來處理,套用[印第安夏日]的濾鏡就能輕易改變植物的顏色,是非常快速的方式。
《夜景》
至於夜景的調整,在這裡我選擇的是比較誇張的表現方式,但也不會誇張到色彩紊亂,在此建議你可以在LR選擇[Cream Puff],其後去拉高[對比]並同時調整[亮度][陰影][白色][黑色],這裡說不準怎麼樣才是比較好,如果覺得細節不夠,建議可以送進Color Efex Pro 4,選擇[詳細提取濾鏡]。
其實,一張圖大概就是在一堆拉桿中,不斷調整出來的....
調整過後的照片,比在構圖按下快門多了一些創作感在裡面,當然我也不敢保證大家都會喜歡,但我就是盡量調出我也覺得舒服的色調出來,拍照有很多種樂趣,修圖也是其中一種,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