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底片時代, 我一直就都用兩個系統的相機, 一個是SLR單眼相機, 另一個是RF連動測距相機.
SLR單眼相機: 可以使用大量的配件, 例如從魚眼到超望遠鏡頭, 微距攝影系統, 不同功能的閃光燈, 算是功能強大, 用途廣泛.
從1981年左右開始使用Pentax系統, 1995年轉換成EOS自動對焦系統.
RF連動測距相機: 體積小, 低調, 非常方便使用, 是都市攝影及街拍的好工具.
從1981年開始使用Canon RF系統, Rollei 35, 1986年開始使用Leica M系列.
2006年開始使用Canon EOS DSLR後, RF底片相機全被被冰起來, 除了留下一台Leica M2, 35/2及50/2以外, 其他的全部都出清了.
數位的便利性的確比底片相機來得方便, 2006年之後幾乎不再使用底片相機了, 2012年2月是我最後一次使用底片相機, 這裡有篇當時的紀錄: Leica M2 裝底片 拍照去
但是DSLR有它的缺點: 體積大 / 笨重 / 引人注目, 這些缺點讓我一直懷念以前使用RF相機的日子.
2013年7月買進Canon EOS M + EF-M 22/2 STM一機一鏡, 低調的機身, 小巧的機身及鏡頭, 等效35/2的鏡頭, 讓我似乎重回到RF相機的日子.
這些年來用EOS M拍了不少街頭 / 都市攝影, 例如:
2014巴西世界杯足球賽 冠亞軍決賽 布宜諾斯愛麗斯街頭記錄
Canon EOS M半年的黑白生活
Canon EOS M @ 12800 Black and White
小M的2014年生活隨拍
但是EOS M還有有幾個重要的缺點:
1. 沒有EVF電子觀景器: 大太陽下LCD根本看不清楚.
2. 使用LCD取景我必須戴老花眼鏡, 不方便, 拍攝姿勢也不適合用長鏡頭.
3. 對焦慢了點.
4. 拍攝後的黑屏時間久了點, 這個缺陷可以用連拍來彌補.
所以我一直在等有內附EVF的EOS M相機, 從M2, M3, M10一直等到M5出來, Canon終於加上EVF了.
M5對我來說有兩個缺點:
1. 外型不是我的菜, 大概是以前太一廂情願了, 一直希望是Fijifilm X100, Olympus Pen F或是Sony A6000這類RF相機外型的設計,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Canon使用DSLR外型的設計.
2. 大概被以前小M跳水價寵壞了, 總覺得EOS M5太貴了, 但是跟其他廠牌比起來, 價格還算合理.
2017年6月中旬買了EOS M5水貨, 連EF-M 15/45/3.5-6.3 IS STM這個組合, 到現在剛好九個月.
這九個月以來拍了不少照片, 以EOS長期用戶的立場聊一下M5的優缺點:
優點:
1. 有了EVF, 我終於可以在大太陽下拍攝了.
2. 有了EVF, 拍攝姿勢與傳統方式相同, 相機靠著眼睛拍攝, 可以拿得更穩, 方便使用長鏡頭.
3. 跟一代小M比起來, 對焦真的快多了.
4. 翻轉LCD, 方便低角度拍攝.
5. 連拍速度快, 拍攝鳥類及運動方便不少.
缺點:
1. EVF的顏色過於飽和, 反差亦太大, 從EFV看到的影像跟實際的照片有很大的落差.
2. 容易不小心誤碰設定, 應該是觸控螢幕及按鍵設定的問題.
3. 少了"AF ON"按鍵, 我必須用"*"來代替, 但是"*"字鍵的的位置偏右, 相機拿起來不舒適.
4. 對焦還是慢了點.
5. 單張拍攝, 每張拍攝完, 到下一張拍攝之前的時間還是稍微偏長, 無法像DSLR般順暢.
6. 曝光補償的位置是很古典很漂亮, 但是用慣EOS後, 還是喜歡用後面的轉盤用拇指來轉比較直覺, 而不是用機頂的轉盤.
7. 跟DSLR比起來, 電池的續航力差很多, 沒辦法, 這是目前Mirrorless相機的宿命.
使用鏡頭:
1. EF-M 15-45mm f/3.5-6.3 IS STM: 買M5的KIT鏡頭, 焦段方便, 大約等效於FF的24-72mm, 45mm的等效72mm雖然短了一點, 但是15mm的等效24mm, 會比18-150mm及18-55的等效29mm好用很多.
優點: 廣角端等效24mm實用, 體積小, 長度大約介於22mm及18-55mm, 畫質還可以.
缺點: 望遠端等效72mm短了點, 望遠端的光圈太小(f/6.3), 旅行必須搭配55-200mm來使用才方便.
2. EF-M 55-200mm f/4.5-6.3 IS STM: 這支鏡頭在買M5之前就先入手了, 體積小, 畫質不錯, 水貨的價格便宜.
優點: 以它的價格來說, 畫質真的不錯, 體積又非常的小.
缺點: 買了EF-M 18-150mm f/3.5-6.3 IS STM後, 這支鏡頭變得很尷尬, 因為望遠端多出50mm, 但是55-150mm部分焦段與18-150完全重疊, 所以我把它賣掉了 (現在有點後悔, 因為畫質比18-150mm f/3.5-6.3 IS STM好太多了).
3. EF-M 22mm f/2 STM: EF-M鏡頭的模範生, 是我2013年7月買小M時買的第一支鏡頭, 幫它裝了自動鏡頭蓋, 非常的方便.
優點: 畫質好, 大光圈, 體積小.
缺點: 相對其他EF-M鏡頭, 這支EF-M 22mm f/2 STM對焦稍微慢了點.
4. EF-M 11-22mm f/4-5.6 IS STM: 另一支EF-M鏡頭的模範生, 很多人買EOS M系列就是為了22mm跟這支.
優點: 畫質不錯, 性價比非常高.
缺點: 光圈小了點.
5. 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典型的旅遊鏡, 等效29 - 240mm, 非常的方便.
優點: 焦段廣, 體積小.
缺點: 畫質, 尤其是望遠端的畫質, 差EF-M 55-200mm f/4.5-6.3 IS STM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