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軍不過才兩年左右的 Canon RF-Mount 接環,機身數量已經增加至四台,鏡頭群更是擴增至 15 顆同時還包括 2 顆加倍鏡,在新世代機種 EOS R5、EOS R6 相繼推出後,Canon 同時也帶來 3 顆超望遠鏡頭,分別是 RF 600mm f/11 IS STM、RF 800mm f/11 IS STM 與本篇的主角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前面兩顆定焦鏡走的是超平價路線,800mm f/11 不到 28K 就能入手應該沒得嫌了,小編最近也正在測試這兩顆超望遠鏡頭,初步的使用感受就是性價比超高,入手基本上是不會後悔的。
回到主題!已經開賣一陣子的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可說是許多攝影玩家都在期待的超望遠鏡頭,建議售價 NT$ 82,900 元,與過去 EF-Mount 時代的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相比,鏡身長度差不多但重量輕了 200 公克,望遠端還延伸到 500mm。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搭載 Super UD 超級超低色散鏡片、UD 超低色散鏡片及 ASC 空氣球體鍍膜,帶有 0.33x 的放大倍率,不論是近拍或特寫都很實用,鏡頭本身具備 5 級光學防手震,若是搭配 EOS R5 或 EOS R6 的 IBIS,加成後的光學防手震可提升至 6 級。
▣ 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外觀及特色介紹

其實說穿了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就是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的繼承者,巧合的是大白兔在 2015 年的評測正好也是由小編操刀,「16年磨一劍」是我當年為它下的標題,沒想到相隔 5 年之後就以全新接環與規格亮相。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適用的拍攝題材相當廣泛,包括運動、飛羽、動物、鐵鳥或賽車,畢竟焦段涵蓋的範圍廣,自然能應付更豐富的主題,下列組圖先讓各位數個毛先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體積約 93.8 × 207.6(mm),其採用外變焦設計,重量則是 1,370 公克(不含 160 公克的腳架環),鏡身的質感與 RF 70-200mm f/2.8L IS USM 十分相近,玩家口中的白砲則是更接近「象牙白」,而這個白色抗熱塗層,有效減低炎熱天氣時的鏡頭升温幅度。
- ET-83F(WIII)遮光罩
- 消光螺紋
- 濾鏡操作開孔
- 解鎖鍵
- 鏡身左側一覽
- 鏡身左側一覽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前玉尺寸為 77mm,前玉搭載「氟鍍膜」水珠不易停留在表層,沾染到髒污及指紋時也比一般鏡片更易於清潔保養;但氟塗膜有壽命的,若你擦拭頻率非常高,氟塗膜是有可能會消失的唷,好在這並不會影響光學品質,所以也不用過於擔心。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並非恆定光圈鏡頭,畢竟這樣的焦段要做成恆定光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一來是體積會超巨大,二來是售價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例如 EF 200-400mm f/4L IS USM(內建 1.4× 增距鏡)就是絕佳的例子,超香的規格但卻要付出約 40 萬的新台幣才能帶回家,這也是為什麼恆定光圈變焦鏡售價偏高的主因。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光圈結構為 14 群 20 枚,內含 1 枚 Super UD 超級超低色散鏡片與 6 枚 UD 超低色散鏡片,「紅框」指的是 IS 防手震的浮動鏡片,「藍線」指的就是 ASC 空氣球體鍍膜施加的鏡片。

▲望遠端 - 人像散景表現:Canon EOS R5 500mm ISO4000 f/7.1 1/500s。雖然最望遠端 500mm 時的最大光圈僅有 f/7.1,不過找到合適的場地、足夠的背景距離,還是能營造出明顯的淺景深。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除了一般的「對焦鏡組」之外,特別再加入一組「浮動鏡組」用作自動對焦。此技術的特點是「對焦鏡組」與「浮動鏡組」的位置,可根據焦距及對焦距離而改變,藉此能大幅減少手動對焦時的呼吸效應,對影片工作者來說更為友善。搭載兩組 Nano USM 微型超音波對焦馬達,讓鏡頭擁有環形 USM 的高速對焦能力,錄影時又具備 STM 的平滑對焦技術,可說是兼顧拍照與錄影的需求。
「對焦距離限制器」上有「FULL / 3m - ∞」的選項,目的是為了避免前景干擾對焦目標,進而影響對焦速度及準確度,這在拍攝運動賽事時常常會派上用場,例如棒球、賽車...這類的運動幾乎都會有網子或欄杆的防護,這時為了不被前景干擾,自訂對焦距離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另外如果沒有 3m 以內的對焦需求,建議也可以將對焦距離設定在「3m - ∞」縮短對焦行程同時也可以提升合焦速度。

RF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 5 級鏡頭防手震更優於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的 4 級防手震,搭載 搭配 EOS R5 或 EOS R6 的 IBIS,加成後的光學防手震可提升至 6 級。除此之外 Stabilizer Mode 的模式也多達三種;「MODE 1」可應付四面八方的震動,也是最符合多數人使用的模式,「MODE 2」則是為了搖鏡(Pan)拍攝需求而生,至於二代鏡新增的「MODE 3」在半按快門期間 IS 才會作動,而且從觀景窗看出去的畫面並不會受到 IS 的抖動影響。

延續大白兔「變焦阻力調整環」的設計,轉至 SMOOTH 時變焦環的阻尼感維持不變,當你將調整環逐漸向「TIGHT」移動時,照理說變焦的阻尼感應該要變重,不過在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身上兩者的差異並不明顯,不像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 是可以完全將鏡筒鎖住的。
- 100mm 手持範例
- 500mm 手持範例

- 金屬腳架環
- 腳架孔及定位孔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因為採用外變焦內對焦設計,所以鏡身才能設計的如此輕巧,放眼 MILC 市場與這顆鏡頭相仿的應該就屬 Sony 200-600mm f/5.6-6.3G OSS,不過對手為了滿足內變焦的需求,所以明顯壯碩不少...體積與重量也是不同級距。

這次向 Canon 商借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時,特別要求 EOS R5 要搭配電池把手,因為擔心會有頭重腳輕的問題,但後來發現是我多慮了...電池把手幾乎沒有帶出場的機會。而已Canon EOS 擁有 4500 萬畫素,最能用來表現 RF-Mount 鏡頭的解像力,而這也是小編選擇 R5 搭配作業的主因。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搭配 2.0x 加倍鏡
上週台北有舉辦一年一度的滑水比賽,小編在練習賽當天就背了三顆大砲前往,而這天也是我第一次用 2.0x 的加倍鏡,一開始還覺得奇怪怎麼裝不上去,但其實是自己忘記做功課,只有焦段在 300~500mm 之間才能搭配 2.0x 增距鏡使用,因為這時鏡尾鏡片往內縮才能順利安裝。
裝上去之後 600mm 的最大光圈是 f/11,1000mm 的最大光圈則是 f/14,而且從電子觀景窗看出去的亮度也明顯下降,因為同時我還有帶 RF 600mm f/11 IS STM、RF 800mm f/11 IS STM 上場,所以在換鏡拍攝時的落差就非常明顯,此時的對焦速度也有受影響,最後就是畫質的衰退,如果真的有 600mm 以上的拍攝需求,我覺得直接敗 RF 600mm f/11 IS STM 或 RF 800mm f/11 IS STM 是最好的選擇。
- RF-Mount 長砲成員
- 100mm 無法安裝
- 300mm 起才可安裝
▣ EOS R5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自動對焦速度
▲100mm f/4.5 自動對焦速度 | ▲500mm f/7.1 自動對焦速度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除了一般的「對焦鏡組」之外,特別再加入一組「浮動鏡組」用作自動對焦,使用兩組 Nano USM 微型超音波對焦馬達,因此這顆鏡頭不論在 100mm 或 500mm 的合焦速度都相當優異,以上是搭配 R5 的測試結果,在最近與無限遠之間的切換也是相當的靈敏,絲毫沒有遲疑的情況發生!
▣ 6 級(機身+鏡頭)防手震測試「500mm」望遠端
若要實現 EOS R5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 6 級防手震,機身的韌體就必須升級至 1.1.1 版本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測試前小編就做好了升級準備,上回評測 EOS R5 時就見識過它 8 級防手震的實力,而官方強調這次 EOS R5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在 500mm 時能實現 6 級防手震。
以 500mm 推算安全快門至少應在 1/500s,若往回推 6 級快門補償的話就是 1/13s,小編分別以手持的方式拍攝距離 10 公尺與無限遠的目標,來測試 6 級防手震的效果。當防手震開啟時 A 組的成功率我覺得至少在 7 成以上,畢竟是以 4500 萬的高畫素來檢視,當防手震關閉後 A 組的成功率為 0;接著是 B 組開啟防手震的測試,幾乎是每張照片都相當穩定,接著關閉防手震後的成功率同樣為 0,可以見得 EOS R5 +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 6 級防手震有多威了吧!
- 【A防手震/開】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防手震/關】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防手震/開】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B防手震/關】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各級光圈解像力「100mm / 200mm / 500mm」

- [100/中央]4.5
- 5.6
- 8
- 11
- 16
- 22
- 32
- -
- [200/中央]5
- 5.6
- 8
- 11
- 16
- 22
- 32
- 36
- [500/中央]7.1
- 8
- 11
- 16
- 22
- 32
- 45
- 51
- [100/邊緣]4.5
- 5.6
- 8
- 11
- 16
- 22
- 32
- -
- [200/邊緣]5
- 5.6
- 8
- 11
- 16
- 22
- 32
- 36
- [500/邊緣]7.1
- 8
- 11
- 16
- 22
- 32
- 45
- 51
▣ 各級光圈色散抑制表現「100mm」
內含 1 枚 Super UD 超級超低色散鏡片與 6 枚 UD 超低色散鏡片,除了鍍膜技術之外多枚 UD 鏡片也是成本提高的主因;透過下列實拍也可以看到多枚 UD 鏡片加持後的成果,畫面中央在光圈全開 f/4.5 的時候有輕微的紫邊出現,但光圈縮至 f/5.6 的時候紫邊問題已不存在,至於邊緣影像的色散問題不存在,所以這部分可以無視,畢竟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並非大光圈鏡頭,基本上不太需要煩惱它的色散抑制能力。
▣ 各級光圈抗耀光能力「100mm」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加入「ASC 空氣球體鍍膜」,其內含的超低折射率層讓內部的反射率降低,目的就是為了降低耀光及鬼影的發生機率;仔細檢視下圖我們可以發現不論是 A 組或 B 組,從 f/4.5 開始就有鬼影及光斑出現,縮光圈後情況又會更明顯,在測試時全程皆有搭配原廠遮光罩。
▣ 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使用心得與結語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搭配 4500 萬的 R5,在開放光圈到 f/22 以前的解像力都符合期待,抗耀光的表現也算是不錯,不論是 100mm 或 500mm 的自動對焦(單次/連續)速度也十分穩定且迅速;而印象最讓我深刻的就屬「6 級防手震」的可靠性,當你要爭取更低的感光度或是更小光圈時,降低快門速度是唯一的辦法,而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6 級防手震」效果是貨真價實,手持 1/13s 不論拍遠拍近依舊給它穩穩的。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建議售價為 NT$ 82,900 元,這價格比當年的大白兔要貴上不少,不過今非昔比且兩者在焦段及重量上都有不小的提升,端看使用者的需求;如果你不是影像工作者無法靠攝影回本的話,8 萬多元的確是不小的負擔,但以職業攝影師的角度來看,100~500mm 全都包其實放眼市場倒是沒有其它競爭對手,光是要打鳥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有機動性拍攝需求的話,1,370 公克的重量就算是長時間手持作業也不成問題。這回的實拍樣本以人像、動物及滑水運動為多數,皆可點擊檢視 4500 萬的原始大圖唷!
|

Canon EOS R5 428mm ISO640 f/6.3 1/640s

Canon EOS R5 648mm ISO1250 f/11.0 1/16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1600 f/8.0 1/640s

Canon EOS R5 428mm ISO400 f/6.3 1/1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2500 f/7.1 1/640s

Canon EOS R5 159mm ISO100 f/5.6 1/2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250 f/13.0 1/16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25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8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300mm ISO320 f/5.6 1/4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200 f/8.0 1/64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64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4000 f/7.1 1/500s

Canon EOS R5 343mm ISO1250 f/5.6 1/250s

Canon EOS R5 428mm ISO400 f/8.0 1/640s

Canon EOS R5 400mm ISO800 f/6.3 1/250s

Canon EOS R5 118mm ISO160 f/8.0 1/125s

Canon EOS R5 500mm ISO10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250 f/13.0 1/16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8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2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500 f/7.1 1/5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20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4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1600 f/7.1 1/250s

Canon EOS R5 300mm ISO640 f/5.6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250 f/7.1 1/5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500 f/7.1 1/20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640 f/7.1 1/5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640 f/7.1 1/500s

Canon EOS R5 363mm ISO1250 f/8.0 1/50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320 f/7.1 1/64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640 f/7.1 1/500s

Canon EOS R5 451mm ISO100 f/6.3 1/250s

Canon EOS R5 500mm ISO400 f/7.1 1/2000s

Canon EOS R5 400mm ISO400 f/6.3 1/5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