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換鏡相機之中的「超望遠鏡頭」,對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一直是遙不可及的領域,通常只要望遠端達到 400mm 以上就可稱之為超望遠,近期小編評測過的「Canon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就是其中之一,但因為 RF 100-500mm 屬於高階定位,相對也直接反應在售價上。不過同時跟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發表的還有兩顆超平價的超望遠鏡頭,分別是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而雙鏡的價格分別是 NT$21,900 元與 NT$27,900 元。
說實在的...這根本是超望遠鏡的市場破壞者,因為這樣的售價、焦段、體積與重量完全是前無古「鏡」!而且還可以搭配同步推出的兩顆增距鏡頭「1.4x」與「2.0x」,這使得望遠端最長可來到 1600mm。雙鏡皆加入第三代無縫雙層衍射光學元件(DO),目的就是減輕整體重量同時又能達到色差抑制的目的,藉此提升影像畫質,此外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分別也擁有 5 級與 4 級的 IS 光學防手震,能有效彌補長焦可能帶來的手震情況。
▣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外觀及特色介紹

首先來仔細看看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的外型,雖然它們都是以強化塑料來打造鏡頭本體,不過鏡身的質感卻未打折,包括前端的仿蒙皮裝飾,中段設有實體控制環,接著是手動對焦環與卸除鏡頭用的操作環。RF 600mm f/11 IS STM 的體積為 93.0 × 269.5(mm),重量則只有 930 公克,RF 800mm f/11 IS STM 的體型則是明顯大了一截,尺寸為 101.6 × 351.8(mm),重量也提升到 1260 公克,但還是比 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的 1,370 公克要輕一些。

以上是 600mm 及 800mm 在鏡頭伸出前後與自家高階超望遠鏡頭的對照組,EF 800mm f/5.6L 重達 4.5 公斤...幾乎不太可能手持作業,短暫幾秒鐘應該是 OK,不過沒多久應該就開始抖了

● 不到 2 萬 8 的超望遠鏡頭也能數毛
許多打鳥愛好者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拍倒「數毛」照,言下之意就是能拍下清晰到可以數毛的照片,如果你用一般 1/2.3吋 感光元件的高倍光變 DC 固然輕巧,但那個畫質與全片幅機身搭配超望遠專用鏡頭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絕對是本篇的組合勝出,當然搭配的機身也是關鍵,EOS R5 所擁有的 4,500 萬畫素在裁切時更有優勢。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光從鏡頭描述可能會誤以為它們的最大光圈是 f/11,依舊可以透過指令轉盤來縮光圈,我跟部分網友可能都誤會了,這兩顆不僅是恆定焦段同時也是「恆定」光圈,白話一點就是這兩顆鏡頭僅有 f/11 可以作業,畢竟 f/11 的光圈已經夠小了,再縮也沒有什麼實質幫助,也因為這樣它們並無光圈葉片結構,順勢也減少鏡身的重量。

上圖就是這兩顆鏡頭的收合狀態與進入工作狀態的操作方式,關鍵就是一定要進行解鎖與鎖定,也因為外變焦的結構使得鏡頭在收合狀態下的體積能大幅縮減,不過這兩顆鏡頭採用外變焦結構又不支援防塵防滴,在惡劣環境下工作可能得多留意器材狀態。
● 超望遠更有利於運動題材的捕捉!

Canon EOS R5 800mm ISO2500 f/11.0 1/1600s(無裁切)
800mm 在拍攝拍攝滑水運動時真的非常好用!因為 100-500mm 跟 600mm 真的不夠遠,加上增距鏡增之後強制縮光圈且畫質也會下降,原生 800mm 這時的優勢就出來了,站在岸邊相隔至少 500 公尺以上,還是能輕輕鬆鬆捕捉滑人的精彩表現。

當鏡頭未伸出前開啟相機電源的話,螢幕會出現「設定鏡頭至拍攝位置」的提示,這時按下快門鍵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
- 收合狀態
- 工作狀態
RF 600mm f/11 IS STM 的光學結構為 7 群 10 枚,RF 800mm f/11 IS STM 的光學結構則是 8 群 11 枚,皆採用新技術打造的無間隙雙層 DO(衍射光學)透鏡元件能夠校正色差,效果超越螢石和超低色散鏡片,而且可以透過一枚 DO 鏡片取代多枚鏡片組,藉此減少體積與重量,過去也曾在高倍變焦鏡頭中出現過,例如 Canon EF 70-300 f/4-5.6 DO IS USM 這顆小綠!

- 600mm f/11
- 800mm f/11

超望遠鏡頭對我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就是「方便」,看到百公尺外的動物或鳥群,我可以處之泰然的在原地舉起 800mm 拍下想要的畫面,這張的拍攝場景位於戶外的樹林間,周遭沒半個人但一直聽到枯葉被踩踏的聲響,仔細一看原來是隻貓咪,而且透過鏡頭我才發現牠嘴裡居然叼著一隻蜥蜴...然後三兩下就被牠嗑掉了,有沒有那麼餓啦!
- 鏡身左側一覽
- RF 600mm f/11
- RF 800mm f/11
- 最近對焦距離
- 600mm f/11
- 800mm f/11
- 底部設有 1/4 吋螺牙
- 快速安裝


我這次測試 RF 600mm f/11 IS STM 及 RF 800mm f/11 IS STM 所搭配的機身均為 EOS R5,而在 EOS R5 在鏡頭原生光圈 f/11 的環境下,對焦區域會限制在畫面中央的「40% x 60%」,且還是支援 DAF 雙像素 CMOS 自動對焦系統。從上面畫面可以看到雖然對焦框僅落在中央區域,卻依然支援動物眼控對焦,畫面中的目標為「大捲尾」,還是可以輕易對焦在眼睛上。
▣ 600mm / 800mm & 自動對焦速度(近-遠)
RF 600mm f/11 IS STM 及 RF 800mm f/11 IS STM 因為焦段屬於超望遠鏡頭,因此在進行無限遠對焦當下若要立馬切換到十公尺左右的對焦距離,對它們來說還是有不小的負擔,雖然 STM 對焦馬達用來應付雙鏡的鏡片組已經是綽綽有餘,但這個對焦行程與對焦距離的落差有點大,因此在以下的測試影片中或許你會覺得它的對焦表現普普,但其實不然...如果是在無限遠及 15 公尺以外的對焦目標,它們的對焦反應可是非常靈敏的喔!▲RF 600mm f/11 | ▲RF 800mm f/11 |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3200s
沒圖沒真相,這是 800mm 手持追焦打鳥的範例(無裁切),我是看到白鷺鷥起飛後才趕緊舉起相機尋找對焦目標,要從 800mm 的超窄視角立馬找到飛行中的鳥兒並不容易,需要點經驗當然更需要些運氣,雖然光圈只有 f/11 但透過 800mm 超望遠的優勢還是明顯的淺景深。
▣ 600mm / 800mm & 搭配 2.0x 增距鏡的解像力比較


以上分別是 RF 600mm f/11 IS STM 及 RF 800mm f/11 IS STM 的 MTF 表現,雙鏡的表現其實大同小異,當光圈恆定在 f/11 的情況下,兩者的對比度其實是相當不錯的,不過清晰度就差強人意了點,特別是邊緣畫質的部分。以下是雙鏡在無限遠的解像力測試,但也因為無限遠的緣故,難免會有熱氣流的干擾,所以畫面中的磁磚多少會有帶點波浪感。
首先 600mm 的中央及邊緣畫質在 f/11 的表現下還算不錯,但是當加上 2.0x 的增距鏡後,焦距及光圈會來到 1200mm f/22,這時畫質雖然偏軟但對比度還是不錯,個人覺得跟拍攝距離與空氣品質也有關係。在 800mm 的表現我覺得也跟空氣品質及熱氣流有關,對比度也都在水準之上,加上 2.0x 的增距鏡後,焦距及光圈會來到 1600mm f/22,這時邊緣畫質有較明顯的下降。[點擊下載]
▣ 600mm / 800mm 色散抑制表現能力
雙鏡皆加入第三代無縫雙層衍射光學元件(DO),目的就是減輕整體重量同時又能達到色差抑制的目的,藉此提升影像畫質,小編在這次的拍攝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紫邊的問題,一來是有 DO 元件的加持再者光圈只有 f/11,也比較容易控制色散情形,畢竟紫邊這類的色散問題比較容易發生在大光圈鏡頭身上。
▣ 600mm / 800mm 抗耀光表現
原廠並沒有特別提到這兩顆鏡頭的鍍膜技術,就連在鏡頭結構圖上也沒有特別備註,因此在遇到點光源時的確是滿容易出現耀光或鬼影的情況,但就我自己的使用情境來說,這麼窄的拍攝視角「點」光源要放進構圖視野中其實並不常見,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刻意去拍的,不然還真是沒機會遇到。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使用心得與結語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這兩顆鏡頭除了焦段上的差異之外,畫質、對焦速度以及防手震的表現其實都很接近,但因為 800mm 所需的安全快門較高,自然也需要比較高的快門速度來彌補手震的可能,只是比較弔詭的地方是 RF 600mm f/11 IS STM 的 IS 防手震是 5 級,焦段較長的 RF 800mm f/11 IS STM 反而只有 4 級。
在這裡我大致分享這兩顆鏡頭所帶給我的感受,首先體積及重量完全顛覆過去對超望遠鏡頭的印象,600mm 的外型跟 800mm 相比明顯較短,外出攜帶的負擔較小,至於焦段方面其實各有利弊 600mm 比較有緩衝空間,但如果要打鳥的話可能得搭配事後裁切會更好,800mm 的焦長用來打鳥或自然生態的話也比較從容,總之我是不太建議這兩顆鏡頭再搭配增距鏡使用,因為光圈只剩 f/22 ... 手持拍攝會比較辛苦,而且為了要滿足安全快門,感光度勢必也會向上飆!
雙鏡的最大光圈僅 f/11,這代表了雙鏡注定是「晴天鏡」,且多數會購入這兩顆鏡頭的主因多數是為了「輕便」,再搭配腳架作業的用戶我想應該不多,像小編自己就是標準的「手持派」,這樣才能保有拍攝機動性啊!畢竟很多畫面是稍縱即逝的。文末的實拍皆是搭配 Canon EOS R5,但因為加上 2.0x 增距鏡後的照片都沒有我滿意的,我就不放上來討罵了,以下有 600mm 及 800mm 的大量範例。
|

Canon EOS R5 600mm ISO1250 f/11.0 1/64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2500 f/11.0 1/64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6400 f/11.0 1/8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50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2000 f/11.0 1/125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25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320 f/11.0 1/64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25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6400 f/11.0 1/64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600 f/11.0 1/125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80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25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600 f/11.0 1/1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6400 f/11.0 1/5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600 f/11.0 1/32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600 f/11.0 1/800s
|

Canon EOS R5 800mm ISO2500 f/11.0 1/16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40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2500 f/11.0 1/125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32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2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3200 f/11.0 1/16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5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1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5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6400 f/11.0 1/4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32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00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500 f/11.0 1/1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2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800 f/11.0 1/1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800 f/11.0 1/1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40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3200 f/11.0 1/1000s

Canon EOS R5 600mm ISO1600 f/11.0 1/25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3200 f/11.0 1/25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25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32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1600 f/11.0 1/2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800 f/11.0 1/800s

Canon EOS R5 800mm ISO800 f/11.0 1/10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