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主要就是公布 R3 的影像畫素(24.1MP),影片部分則新增 6K 60p RAW / 4K 120p 10-bit 的規格;除此之外還有 RF 16mm f/2.8 STM 與 RF 100-400mm f/5.6-8 IS USM 這兩顆新鏡、立體聲麥克風 DM-E1D、多功能熱靴轉接器 AD-E1 與 ST-E10 閃燈觸發器
撇除畫素大小這點...R3 的各項規格都相當有競爭力,特別是作為世界第一款內建垂把的全片幅 MILC 來說,當年的 EOS-1D X Mark III 的遺憾也是因為有反光鏡的緣故,OVF 取景時的性能被封印,透過機背 LCD 取景時才能發揮真實力。而 R3 這塊堆疊式感光元件的畫素僅 2410 萬,我想也讓不少人跌破眼鏡,畢竟年初發表的 Sony A1 早已具備 50.1MP x 30fps 的硬實力,相隔 7 個月推出的 R3 在畫素上卻只有對手的一半,對於有後製裁切或特殊商業需求的攝影師來說...無疑是道屏障,或許會轉而考慮 R5 也說不定,但我對於耐用、防塵防滴、堅固機身有極高要求的話,EOS R3 依舊是 Canon 用戶的首選。
- 正面
- 背面
- 全新開發的 2410 萬畫素堆疊式 CMOS,搭載 DIGIC X 影像處理器
- 電子快門開啟 AF/AE 追蹤能以 30fps 的速度進行連拍
- 機械快門 AF/AE 追蹤能以 12fps 的速度進行連拍
- 30 FPS 連拍支援 RAW 記錄,更支援電子快門 Speedlite 閃光同步
- 能將 Rolling Shutter 的情況抑制到最低
- 原生感光度 ISO 100~102400,可擴展至 ISO 204800
- 搭載 Dual-Pixel AF II 對焦系統,可移動點高達 1053 顆
- 支援微光拍攝,可於 EV -7.5 的極低光環境進行自動對焦
- AF性能更全面,除了可偵測人物及動物,首度加入賽車AF,可追蹤汽車、機車
- 新的 Eye Control AF 眼球控制自動對焦技術,它透過您的眼睛在觀景器上的移動來控制自動對焦點
- 內建 576 萬點的電子觀景窗,更新率高達 120fps
- 0.02 秒的 HDR 照片處理能力
- 採用新一代的多功能熱靴座,將會支援新款麥克風、閃燈觸發器...等等
- 一體成形的鎂合金機身,具備防塵防滴性能等同於 EOS-1D 系列
- 透過新的行動檔案傳輸 APP 可更快速地傳輸檔案
- 雙記憶卡槽設計,分別支援 CF express 和 UHS-II SDXC
- 機身及RF鏡頭防震相互協調,高達 8 級防震效能
- 4K 超取樣短片、機內記錄 6K 60p RAW、4K 120p 10-bit 及 Canon Log 3
- 全新熱靴,提供數據傳輸及電源,更支援全新配件
- 體積:150x 142.6 x 87.2(mm) / 重量:822 公克
- 單機身美金報價為 US$5999.99 元,折合台幣約 NT$166,000 元
/// RF 16mm f/2.8 STM 超廣角定焦鏡頭

/// RF 100-400mm f/5.6-8 IS USM 超望遠變焦鏡頭

目前 RF-Mount 的超望遠變焦鏡之中僅有「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這個選項,但 8 萬多的價格並非每個人都負擔得起,後續雖然還有 RF 600mm f/11 IS STM 與 RF 800mm f/11 IS STM 這兩管超望遠定焦鏡,但光圈都固定在 f/11 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晴天鏡;不過現在終於有新的選擇,那就是「RF 100-400mm f/5.6-8 IS USM」,整體開放光圈比「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 要小 1/3~2/3,畢竟這也攸關產品定位與體積,但如果價格合理的話,我想會買單的同學應該還是不少,畢竟這焦段在 EF-Mount 時代並沒有平價的選擇,體積 79.5 x 164.7(mm),重量也只有 635 公克。
其內建 5.5 級鏡頭防手震(搭配 R3/R5/R6 可提升至 6 級)、光學結構 9 群 12 枚,其中包括 1 枚 UD 低色散鏡片、1 枚 PMo 非球面鏡片,光圈葉片的數量為 9 枚、最近對焦距離為 88 公分,400mm 時的放大倍率可達 0.41x。值得慶幸的是 RF 100-400mm f/5.6-8 IS USM 分別支援原廠的 1.4x 與 2.0x 的增距鏡,最遠焦長可延伸至 800mm。
- DM-E1D
- D-E1
- ST-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