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外觀篇
XPRO1雖然機身有點厚度 材質也是金屬 但卻沒有想像中的重手

APS-C 16M "X-Trans CMOS感應器 不必使用低通濾鏡 大大減低了摩爾紋和偽色的形成

握把的質感不錯 但如果手大的人建議還是加買握把會比較好

日本製造 價格真的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系統的霸主!!


如果用過X100 X10 對於這個對焦模式轉盤一定不陌生
MF+AEL按鈕可以自動對焦 強度大於單點 連續對焦僅限於中央點

非常直覺的EV補償 以及快門旋鈕(其實按一下就可以一直轉 不用一直壓著)

光學觀景窗切換EVF用轉盤 除此之外無其他功能

設計在鏡頭上的光圈環 但是轉起來沒有X100這麼滑順就是了...

不過好處是每級光圈之間還有1/3級距的光圈值可以選擇(X100要靠小轉盤調整)

這對焦輔助燈會在昏暗場景開啟 比NEX的實用點(至少不會出現大框框)

最常用的AF按鈕 按一下可以選擇對焦點
(使用小轉盤可以控制對焦框大小 我都用比最小還大一點的)

混和觀景窗 要小心那塊玻璃是可以轉下來替換的~ 別弄丟拉~!
LCD是123萬畫素 具特殊塗層表面反射率低於0.2% 顏色比EVF飽和許多

不過我自己都還是用EVF來構圖 光學觀景窗除非快沒電還是心血來潮才會用

新增的Q按鈕 好用多了!! MARCO按鈕連按兩下可以直接切換微距

功能受限的小轉盤 通常搭配Q按鈕做參數調整 也可以在瀏覽模式往下壓 檢視對焦點


FN按鈕 可以設定多種功能 但我只設定成"選擇自訂設定" 這樣可以快速切換自訂的軟片顏色
(自訂軟片顏色包含:軟片模擬 銳利度 降噪 彩度 亮暗部強度等等)

X Mount 採用10針接點系統 鏡頭接環表面至感應器距離(Flange Back) 只有17.7mm

先入手的 XF 18MM F2.0 CP算不錯~! (日後多點實拍會做分享 這邊不多做著墨)

接起來算是很輕巧的隨身組合 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非內對焦" 會前後伸縮 不會旋轉

初步使用感想
1.對焦速度介於X100<XPRO1<X10之間 我相信還有進步空間 只能期待韌體更新
2.很多按鈕都空著 應該可以開放自訂功能 例如最常用的 ISO WB 錄影等等
3.建議關閉影像瀏覽 較不會影響拍攝節奏
其他周邊:
IPAD XPRO1介紹APP (免費) IOS 系統專用
很推薦下載來看看喔!! 可以學到很多小技巧~
連結在此!!

X PRO1 介紹DM 下載
X PRO1 配件 DM 下載
2.使用18MM對焦測試~!
目前機身韌體1.11
自動對焦 明亮
自動對焦 微距
自動對焦 昏暗場景 微距切換
XPRO1 RAW檔寫入情形 (寫入時仍可拍攝)
RAW現在沒有完美可以解出的軟體 只能用機身來解 畫質並不會提升
使用SANDISK 16G 30MB/S 一張三百塊 不是很貴的
所以 拍JPG吧~!
3.18MM實拍

鏡頭規格請參考PHOTOZONE
18MM F2具有等校27MM的視角 以及18公分的最近對焦距離
所以在一般日常生活中 是比較好施展的焦距
重量也僅有116克 長度4公分(不含遮光罩)
最銳利的光圈大約在F4~F8之間 F11的時候因為繞射影響 畫質會降低
中央解析甚至低於F2開放光圈的MTF
如圖:(引用自PHOTOZONE)

另外這麼廣的焦距 要做成這種大小 免不了使用數位修正
在JPG直出時 會自動套用 (也無法關閉)
如果使用第三方軟體解RAW時 此鏡頭就原形畢露
如圖:(引用自PHOTOZONE)

在可以完美解raw檔案之前 使用機身轉出raw檔案 或者直接拍jpg是比較方便的用法
以下分享一些剛入手的測試圖片 都是jpg直出 原圖上傳 exif都保留
所以有傷眼之處 或者需要調整之處 還請多多包涵~
18mm定焦來拍風景 雖然輕巧 但需要一些技巧來框出想要的景色

即使縮到f8 邊緣還是有些色散 可以請各位放大來檢視

小縮一下光圈 銳利度尚可 (其實F2的時候 中央銳利度就不錯)

既然都做到f2 不開來用用可惜~!

廣角配上大光圈F2 會有種特殊的感覺 以前使用的NEX 16MM卻只有鬆散的感覺

數位修正後 變形就沒有這麼慘烈了~

立體感不錯~ 但要注意xpro1在光圈先決下 搭配此鏡頭會給1/30的快門
小弟手比較殘 常常因此手震 所以適度的提高iso 很重要

F2光圈下的散景光點 OK的~~

室內黃光的白平衡 要是我還會再修改

最近對焦距離18cm 拍出來大概就這樣 放大倍率不是很足夠

不過我第一次用18MM定焦 感覺還挺新鮮的~! (其他大廠好像沒出過類似焦段??)

自訂k值拍攝的夜景 (k值要進去menu設定 但還可以做偏移)

使用m模式 iso200拍攝的夜景 T快門的時候 測光表尺我都抓-1 會比較剛好

另外XPRO1在MF模式下 可以按下AEL按鈕 增加對焦強度 也可以按小轉盤
放大檢視想要對焦的地方 再做手MF微調 另外還有數位的MF焦距尺可參考 拍起來容易多了

F2開放光圈下的夜市攤位 夜晚的XPRO1總是別有風味

很繽紛 也很容易拍攝 也很低調

VELVIA色調 僅有銳利度+2 其他沒有修改

VELVIA不是很適合來拍人像 請謹慎使用

但是拍風景真的很適合 幾乎不用修片

改成ASTIA拍攝的人像 暗部-1 銳利+2

室內黃光下的自動白平衡 (未偏移) 如果餐廳位子不大 18MM用起來會比較方便

在自動白平衡下 膚色還ok 稍作調整即可

拍攝食物就看離你遠不遠 我是覺得這時候要是有18-55 會比較方便

小結:在18-55MM評測出來前
18MM F2算是目前比較適合一機一鏡出遊的搭配
銳利度的話 只要不手震其實都很夠用
對焦速度也是最快的! 但如果你想轉接M接環 原廠的這棵其實可以跳過....
4.35MM實拍

XF 35mm F1.4 是一顆素質不錯的鏡頭
他的MTF在開放光圈下 中央就有不錯的銳利度
但能不能安心使用 就見仁見智了~
MTF圖(取自PHOTOZONE) 規格參考

等效53MM 重量187克 算是非常輕巧

最近對焦距離0.28MM 雖然比不上E 24MM 但也不至於太難使用

以下為實拍 均為機身JPG直出 原圖上傳
先來幾張F1.4的測試照片參考一下

當然小弟只是測試 一般來說縮點光圈成像會較佳

筒狀變形非常的輕微 經過機身的數位修正後 幾乎無法察覺

對焦速度比18MM稍慢 但也足夠應付一般日常使用

散景的部分 焦前的散景沒有焦後的這麼優 但不比對之下根本看不出來

小小星芒 跟E24 F1.8有像喔~!

顏色套用VELVIA底片模擬 我覺得還挺有毒性的(自以為)

小縮一下光圈 銳利度已經很夠

有時候想修片 丟進LR之後 反而沒有修的比較耐看

我又去偷拍阿伯下棋了~!

趁出棋的時候馬上按下快門 XPRO1的反應速度不輸NEX 5N

立體感的部分 就請大家參考參考 都是F1.4拍攝

F1.4的特色 夜晚特別有味道

配上ASTIA底片模擬 也很耐看

也不用一定要用ASTIA來拍人 拍些景物色調也很耐看

人像部分還在測試 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經過測試 我覺得暗部.亮部都不用調整 直接使用ASTIA 搭配白平衡偏移以及曝光補償就可以了

餐廳內人像 燒肉店的桌子距離比較遠 所以還不算難拍

食物特寫 忘了縮光圈 真是不好意思!

油油亮亮 偶爾奢侈一下也不錯(離題了)

F1.4如果沒有手震 且成功對焦的話 銳利度算不錯

對照一下沒有調整亮暗部的人像 僅調整曝光補償

改用內建的黑白色調 暗部+2 是不是也挺有味道的?

不過黑白照片還在測試階段 日後有比較好的設定再來分享

花草照片的部分 一樣拍的芭樂 大家看看就好 鞭小力一點

如果曝光不是很準的部分 請多多指教

提醒一下 大太陽下使用F1.4常常會爆快門 這時候可以將ISO降為100 或者使用CPL

小縮一下光圈 給大家對照一下

35MM也是可以拍攝風景 不過稍微辛苦一點就是了

使用偏移色調 往紅色方向偏移 彩度+2 這樣應該夠紅了吧?

小結:以一萬七千多元的售價來說 CP真的爆表了
雖然不是內對焦 但是瑕不掩瑜~!(好鏡頭 不買嗎?)
5.閃燈亂玩+RAW檔案機身編修
XPRO1最弱的不是機身性能
而是閃燈的支援度
目前原廠的閃燈有三隻 EF-42 EF-20 EFX-20 我買過EF42 手上有EF20
來說說優缺點吧~!
EF-42 五千多元
優點:可跳閃 可轉頭 出力GN42 支援TTL 沒了
缺點:紅外線對焦輔助燈在X100 XPRO1無效 等於廢了半隻閃燈 價格貴
我覺得:不是很推薦購買 因為只買到半隻閃燈
EF-20 三千多元
優點:可跳閃 可在閃燈上調整閃燈補償 可成為XPRO1 GN20的內閃
缺點:出力小 室內堪用 不可轉頭(其實各廠的同價位都差不多) 無法作為引閃
我覺得:當最強的內閃用可以
EFX-20 六千多元
優點:金屬質感 復古設計 與XPRO1機身很搭 可M模式手動出力 可作為引閃
缺點:不能跳燈 只能直打 貴 貴 還是貴
我覺得:不如用這筆錢買手動離閃
手動離閃組合:PIXEL 品色 TF-361 +永諾YN468-II
(其實可以買全手動閃燈 因為TTL無效) 這樣買起來約四千多元

為什麼要買CANON支援的離閃設備? 因為小弟手上另有CANON系統
所以都選支援CANON的副廠設備 這樣可以互相流用

那為什麼選擇永諾YN468-II? 因為便宜 支援TTL 以及S1 S2光觸發(可用EF-20觸發沒問題)

PS:永諾YN468-II 若使用KING TTL離閃設備 會有一定機率不相容 時好時壞
說了這麼多理論派的東西 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嘉義胖哥
但說真的我的閃燈還屬於幼幼班的階段 光TTL都搞不定 還想玩手動閃燈

還想玩雙燈攝影 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顆顆
先來一點拙作 給大家參考 還請大家鞭小力一點 我怕痛

使用430EX2 離閃觸發拍攝永諾YN468-II 證明我真的有買

借來的1100D

搭配18-55MM就拍得嚇嚇叫了

先拍拍不會動的花

再來拍拍人像 拍好多張 才有幾張能看



所以說我還在練習無誤 沒有人剛拿到離機閃M模式就用的嚇嚇叫的

所以 我們這時候就要拍RAW檔 (我自己是拍RAW+FINE JPG)
透過機身編修的方式來調整出自己想要的品質~
以下是使用機身編修RAW的範例影片 (調整過程不會即時顯示 所以要多嘗試幾次)
原圖1

編修轉檔後的

原圖2

轉檔編修後的

手動離機閃爆掉的

稍微救回來的 (但是白平衡太紫了)

小結:RAW檔案編修無法及時預覽 所以不嫌棄的話還是用LR吧~
閃燈幼幼班的ZBB以上報告 還請各位前輩多多指教!




6.FUJINON XF 18-55mm F2.8-4 R LM OIS

鏡頭構造:10群14片(包括3片非球面鏡片和1個超低色散鏡片)

詳細規格及MTF:請參考官網
目前售價:20900~20500之間
前言:
大家引頸期盼的富士X系統第一支變焦鏡頭總算上市了~!
光看規格,這支18-55焦段上並無過人之處
與其他廠牌的入門KIT焦段完全相同(例如NEX的E 18-55)
唯一比較明顯的不同,是與某些廠牌的高級變焦鏡頭相同的f2.8~f4光圈值
以及號稱四級的OIS防手震
究竟 XF 18-55有何能耐能賣比其他廠牌同焦段鏡頭貴約3~5倍定價?
其實我也很納悶...

首先就是"光圈環",X系統光圈皆由鏡頭上的光圈環控制,喜歡老鏡味道的玩家一定不陌生
但這支XF 18-55光看外表,就是少了其他三支定焦上那些白色字體的光圈值
復古味似乎少了點! 但是別單心! XF 18-55一樣配有"顆拉顆拉"作響的光圈環
轉起來爽度與細緻度我給一百分! 真的無可挑剔! (我還是第一次用過有光圈環的變焦鏡)
如圖:(XF字體上方那一圈)

而PASM模式的轉換,就靠機頂轉盤以及鏡頭上的光圈設定開關來達成
例如S模式 就是將此按鈕切到"A"

再來就是鏡頭上很方便的防手震開關,當上腳架拍夜景時,可以立即關閉
或者當陽光普照,快門速度夠時,也可以關閉以達省電的目的

另外也搭配有金屬製的"對焦環"(銀線上方)
轉起來也是非常滑順! 在韌體更新後MF實用度有大幅的提升

當然~金屬變焦環轉起來不滑順的話賣兩萬,是沒有人會買單的~! 目前也尚未有垂頭的情形
要說缺點...當然也是有,就是很容易卡些白色灰塵

而鏡筒材質,不意外的是塑膠製的,好在塑膠感並不明顯~

新的"LM"(Linear Motor)對焦馬達~我是認為速度上沒快多少,但是因為做動安靜,可能會有變快的錯覺
"R"代表擁有手動光圈環

鏡片滿滿的金屬屁屁當然也是必須~增加耐用度就靠它了~

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塑膠製的遮光罩,反扣收納不太容易

日本製....好吧~貴一點我可以接受

與XPRO1合體後,其實重量稍重(鏡頭310g,機身400g) 手大的朋友們加個握把會好一點~
但與XE1的組合,配重上較為平均(機身350g)

不過操作起來的質感,真的是很棒~摸的到的地方幾乎都是金屬

由上我們可以知道,XF 18-55擁有優良的機械性能以及高檔的用料
還有高貴的價格

拍起來不怎樣就算用鈦金屬打造也是沒人會買
小弟這幾天有拍些"試鏡照"(意思就是拍不好不要鞭我,他只是一個貴三三的KIT)
有興趣還麻煩各位繼續看下去~

實拍:(以下均為機身JPG直出 原圖上傳 尚有改進的空間 還請多多包涵)
這是剛拿到時拍的風景芭樂照 很簡單 縮光圈!

總算有變焦可用~稍微構圖一下!

廣角端 F2.8不用可惜! 照拍無誤!

室內拍攝~奇怪! 怎麼有點遠~!切小花後....無用!


特寫個薯條...有點難對焦(最近對焦距離廣角約30cm,望遠約40cm)

特寫個咖輝....有點小(最大放大倍率0.08 - 0.15x)

廣角端拍攝...感覺變形不嚴重,有沒有數位修正我還查不到資料 日後再補充

望遠端拍個蛋糕...還是稍微手震(A模式下,昏暗場景,全焦段1/30快門


廣角端 F2.8,1/20快門,ISO 3200跟他拚了! 反正有四級防手震的啦~

以上就是血淋淋的實拍,下台一鞠躬

好吧~其實是技術爛,不會生牽拖厝邊...
我們總是要在錯誤中學習成長,不然辛苦賺來的小朋友通通都枉死了~
所以今天我實驗性的改用S模式 (鏡頭光圈開關轉到A 機身轉盤自訂快門)
將快門定於1/60 搭配防手震 ISO AUTO 上限6400
這樣再拍不好其實可以........換個系統(0分)
今天天氣陰有短暫雨 使用S模式時
1/60的快門曝光+0.3,光圈給F7.1,ISO 200 這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或許某些大大的手持功力比較好,但無奈小弟就是手殘,所以自訂了1/60的快門
先以拍得清楚為原則,構圖先...擺最後!

特寫一下櫥窗的喵喵...拍了三張放大檢視後,完全無手震!(這很強嗎?)

廣角端F2.8的氣勢 總算沒這麼軟了...呼~

金屬質感一直以來都是富士的強項,如果因為手震掉漆是很甘苦的

顏色上幸好還是維持富士一貫的清新艷麗.....大概吧

來到室內 1/60的快門 搭配F2.8的廣角端 景深OK不會太淺

拍人很無腦的使用ASTIA 然後曝光加到爽為止...

特寫一下食物 1/60,F/3.6,ISO 2000 焦距34.3MM, 景深我覺得還在可接受範圍

戶外人像 1/60,F/2.8,ISO 320,18MM (S模式的智商好像高很多?)

但如果想要其他的光圈值,可以透過機身的左右按鈕增加或減少快門速度
例如1/60,可以向下調到1/40,向上增加到1/100,來達到微調光圈的效果
例如這張我想要淺景深所以微調一下快門 1/100,F/4,ISO 320,55MM

拍人像的時候,S模式比較不會因為MD稍為的改變動作而模糊(反正我就是要淺景深

1/60,F/2.8,ISO 250,18MM

望遠端全身人像 也還OK~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天氣不好(牽拖)

望遠端半身人像 不用個F4多可惜~ 1/60,F/4,ISO 320,55MM

廣角端人像特寫,不手震的情況下銳利度足夠 1/80,F/3.2,ISO 200,18MM

當然 如果要調整到1/125快門也是可以~這樣成功率又高許多 (不過室內ISO會稍高)
1/60,F/2.8,ISO 6400,18MM 我覺得看大圖雜訊有點多了~

另外當你對自己的手很有把握時 降低到1/40 其實成功率也很高

那如果用1/30 其實就跟A模式沒差了~

廣角端F2.8的散景

F2.8的銳利度 歡迎各位先進放大檢視 (機身銳利度+2)

跟各位報告一下~X系列的昏暗場景要降點EV來拍 才不會拍的太亮
-1EV是比較接近人眼所見~

不過這張忘了調回來 有點稍暗

夜拍的部分 F11已經是畫質下降的起點 (放大檢視仍然磚瓦分明)

至於他的星芒 普普通通...星芒控請期待日後的14MM及10-24 F4
F18星芒 還有點耀光


最後附上對焦速度影片,機身及鏡頭韌體皆為最新(建議用720P觀看)
廣角端夠快 但望遠端AF速度會略為下降
結論:
優點
1.銳利度足夠 廣角變形輕微
2.防手震堪用但不是萬能
3.鏡頭做工優良
4.發色維持一貫富士色調
缺點
1.放大倍率稍低 (E 18-55是0.3倍)
2.最近對焦距離稍遠(E 18-55是25CM)
3.有點貴,可以用18MM撐著等10-24MM
以上報告 還請各位先進不吝賜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