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機身的話,其實Leica的R系列並不會特別高貴,
如果是買二手機的話,老實說,看到二手價格真的是會掉眼淚的便宜...

真正貴的是M系列,不管是機身或者是鏡頭群,
價格看到也是掉眼淚:因為買不起而掉眼淚...

停權計數:3次
在商業的世界中 商品的定價也代表著商品在這個市場中想要站的位置

這幾年LEICA在定位上已經漸漸朝向精品、收藏品的方向走去 所以越來越貴是趨勢

不需要太在意他的物料、零組件成本、人工成本跟他的售價是不是成正比 因為他想要在市場上站在頂端位置 所以他定這個價 而也有這個銷售市場 他的價值就成立

Benq的相機當然也可以定個二十萬 但市場將決定他是否有生存的空間

(GUCCI一個布包也是可以賣兩三萬阿)

我去過鏡片廠, 一片一片慢慢地用機器在那邊打磨,
後又要用眼睛較對...真的是慢工出細活的產業
Yahoo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ankchen/ 痞客邦部落格:http://haen.pixnet.net/
價格高的原因另一個是 量少(物以稀為貴)

從pricing的角度來看,其實Leica這種產品的價格跟成本的關連性很小,也就是說,單機的成本跟售價是not correlated.
這就是奢侈品的特色。

最近半年我大量的購入鏡頭來測試,從Contax, Leica, CZJ, Pentax, Canon L鏡,Nikon都有涉獵,我還曾經用color Chart來測試各個鏡頭發色的不同。

Leica與Contax的確在發色上比較飽和,但是價格上卻與便宜的日鏡無法相比。
最近常掛在機身上的 Canon 85/1.8 雖然便宜,但是發色,解析度都令人滿意。與Leica R 80/F1.4相比,其實差別有限。 但是Canon 是高速的USM AF,重量又輕,很適合隨身帶著用。
Leica R 50/F2我也有,不過真的在標準鏡頭世界中,贏面不大。常用的還是Canon 50/F1.4.

在現今數位化的潮流下,其實我從手動鏡得到的樂趣就是會特別用心去發揮鏡頭的特色。
為了方便對焦,我也嚐試了四五種不同的對焦屏。


那Leica 鏡頭的價值在哪裡?

我覺得就是 工藝品質以及品牌。 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覺還有整體機械設計的完成度,令人愛不釋手。
買Leica是用買 工藝品的心情去買。 因為這個工藝品有歷史,有技術,有堅持。

Canon是買來用的,Leica大多是玩賞居多,因為我很多二手R鏡都有十幾二十年歷史,但是品像有夠新,可能是買來很少出勤吧!





Truth shall set you free
Leica和Zeiss是照相機工業的先驅

近代的光學成像/設計理論與方法.
以及許多經典鏡組設計
大部分都是完成在他們兩間公司手上

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照相機.


-

鏡頭的設計目的不同. 表現差異很大

照相機用的鏡頭
和電影攝影機用的鏡頭
人造衛星用的鏡頭
彼此等級是完全不同
一般照相機, 其最終輸出通常為印刷品. 一般通常是A4. 了不起頂多到A3
電影攝影機, 則必須在有限的底片面積上. 承受足以放大到全螢幕的影像
自然價位也是一兩個數量級的差異

需要怎樣的鏡頭. 要表現到什麼程度. 端看最初設計的目的和理念為何
-
LEICA LENS 的特色在於 他的鍍膜~~ 當然這也是每一家的最高機密~~

說 LEICA 顏色飽滿~~我個人不太同意 他是忠於還原現場~~
所以說 很多 CONTAX USER 不能習慣及接受~~
(新一代的 ASPH 我認為不成立~ 已趨向 日鏡風格)

我沒用過 R SYSTEM 而 M鏡 幾乎每一顆最大光圈 都是工作光圈~~~(當然還是有少數例外)
甚至 被公認為散景之王的 M35 SUMMICRON PRE ASPH 最美的散景 在於 F4~F5.6

而數位當道~~ 使用方便~~甚至後製的情況下~~ LEICA LENS 已沒特色~~~
對於 LEICA 生存之道 我真的很懷疑~~

Mosaic wrote:
對於 LEICA 生存之道 我真的很懷疑~~

跟Panasonic合作電子技術之後
很明顯Leica要走「品牌路線」
東西說穿了是別人家的 可是Logo打的是Leica
還是可以賣出一些成績出來...
M8 我沒用過,所以沒辦法很肯定的說他好在哪裡,但是之前的機種除了基本的全金屬機身(從一開始就是這樣,一戰、二戰,拿來擋子彈、被火燒、甚至是掉到懸崖下撿回來還能用,使用的是什麼金屬我不確定,我只知道為了要把小紅標磨掉花了我很久的時間外加兩根鑽石頭),獨特的背蓋開啟方式跟結構(這也造就它機身的強度,雖然也有聽過有人說不好使用),橫向布簾快門跟聲響(沒發過霉耶,其他日製RF多少都會有)、過片桿力道跟快門鈕行程(有玩RF的大大應該體驗得出來,就如同電腦中的 Cherry,哈,也是德國)、真皮貼附、超明亮預測連動觀景窗(印象中好像也是螢石不然就是Scott玻璃,有錯誤請指正),當然這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是『手工製造』,而 Leica 也很引以為傲有一群老師傅為你調教每部出廠的相機,當然究竟為什麼那麼貴,當你握上手的時候就會知道了,試試看,是跟 R 完全不一樣的境界。

因為它已經是一樣傑出的『工藝品』了。
我想除了品牌,產地等一些形象上的價格, 在光學設計能力上, 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也許, 所有的零件, 日本或台灣也能生產得出來, 但是在光學設計上, 要顧慮到所有細節, 使用最佳的材料及製程, 不因生產成本而捨棄那些微差價, 表現在最終成品的品質及售價, 或許就是這樣來的.
話說,也不是每個掛著Leica的東西都可以買,
最起碼Leica某顆交給Sigma OEM的鏡頭是有口皆呸...

停權計數:3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