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路上找到的一篇文章,(身邊只剩簡文版的)希望能幫助你瞭解leica鏡頭
===================================================
Leica 镜头独特的制造方式
徕卡镜头要历时52周才能制造完成。有人立即要问:为什么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制造镜头呢?
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干了些什么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先认识到光学玻璃与一般的玻璃是完全不同的。其要求如下:
1.在可视光线的波长中,其透光率必须要求十分严格。
2.品质均匀,没有脉理筋绞。
3.一致的折射率。
4.耐风化。
由于上述严格的规定,光学玻璃的制造方式大大区别于普通玻璃。而徕卡公司对其光学玻璃的品质要求又更加严格。光学玻璃的制造过程分为以下步骤:熔融一冷却一加工,这3个阶段都需要花费许多的工时。
在熔融的过程中,必须将两三百种化学原料投入熔炉中,在投入每批原料前,必须先确认之前的原料已经充分熔解,而且必须让在原料熔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如二氧碳.
二氧化硫等级充分析出。因为这些气体就是玻璃中气泡的产生原因。通常每一批原料的处理时间约20小时左右,虽然某些化学药剂可以加快熔解与帮助小气泡的溢出,但是这些药剂的使用也会对镜头最终的成像产生轻微的不良影响。因此,徕卡公司不采用这些促进药剂。
徕卡公司采用的熔炉也不是一般的坩埚熔炉,而是白金熔炉。利用白金耐高温与耐腐蚀的
良好稳定性,徕卡公司可以在熔解原料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加强对高温溶液的搅拌,
也可以让玻璃溶液在白金熔炉内缓慢地退火,而不必担心熔炉会被高温所毁坏。同时也不用担心熔炉壁的杂质会进入玻璃溶液,而影响光学玻璃的品质。因此才能得到均质的玻璃光柱。
在熔融过程后冷却退温。同一块玻璃在成型过程中,经过熔炉的高温退至一般的常温时会
因为熔炉内外的温度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折射率。此现象称为热应变,它会造成光轴的偏移与色彩失真。而将退火的速度减缓对减少热应变的效应十分有利。经过漫长的降温过程后,首先切除玻璃的不良部分,然后再次将玻璃加热到热应变点,接着进行更长时间的退火,此过程称为精密退温。此过程中,徕卡公司精密地控制白金熔炉内的玻璃退火过程,在恒温的环境内每小时降温1C。它的目的在于消除玻璃内部折射率不一致的现象。精密退温时,玻璃的尺寸已经十分接近实际的尺寸,体积小当然更容易控制整块玻璃的温度。整个精密退温过程必须耗时6周左右,然后才能开始研磨成型。因此,一只镜头的加工从熔炉投料到组装完成约需52周。
除了玻璃的制造费时外,徕卡镜头的表面多层镀膜也是十分特殊的。徕卡公司首长确定镜片的轴心,进行多次的粗磨与精磨抛光,再以化学药剂进行表面清洗,然后将镜片送进真空镀膜机器进行镀膜。与其他厂家的热镀膜方式不同,徕卡公司采用复杂的低温镀膜技术。
传统热镀膜的加工温度在275C左右,而徕卡公司的低温镀膜方式的工作温度只有100C,
低温度镀膜技术可以使镀膜与镜片的结合更加紧密。在显微镜下观察徕卡镜头的镀膜层时
会发现:这种镀膜具有一致的排列特性,而且不会有水蒸气的表面结构产生影响。徕卡
镜头的镀膜有着更坚固的抗磨损能力,甚至可以用丝绸领带加以擦拭。同时徕卡镜头的
镜片在结合了特殊的多层镀膜以后,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因此UV镜对徕卡镜头仅仅
起保护作用。即使不使用遮光罩,有着低温镀膜技术的镜片也可以完全抵御逆光的影响。
徕卡公司早在1951年就开始采用电脑来辅助镜头的光学设计,因此徕卡公司实际上是
世界上第一家采用电脑辅助光学设计的公司。电脑固然能解决复杂的光学计算,然而
却不能代替人的判断。徕卡公司有着一批优秀的光学专家,他们专门在电脑得出的各种
结果中作出选择。通过优化选择,徕卡镜头的光学结构总是同时代中最理想的。
========================================================
以上有誤請指正
ctlaibtsmc wrote:
這個問題倒是很容易筆...(恕刪)

不妥協的製造工藝=不妥協的產品價格
印象中德國貨都是相同的style.
品牌的價值原本就難以估計, 請樓主去看看那些LV之流的名牌包包/ 袋子/ 服飾, 如果拆解其成分來看, 就算是再的頂級材料或做工真的都值那個價錢嗎?....

雖然我不是萊卡迷, 但看到用這種角度的問題, 說是想了解萊卡, 顯然是故意要引起筆戰的吧!
很可悲的是
現在沖印設備大多改為數位掃描底片+雷射沖印
不用說徠卡味
連傻瓜底片味都消失了
早期的鏡頭透過銀鹽紀錄傳統鏡片光學放相呈現
這中間過程變得攝影者只能被動默默接受商家製造出來的影像
數位硬生生切下這塊領域給人更多操作權
相對也失去銀鹽成相的自然類比階調

虛擬數位導向的螢幕觀賞使用已經漸漸取代真實相紙收藏
這是市場與社會行為趨勢下潮流
能夠完全紀錄並且呈現鏡頭個性與價值的SENSOR並不存在或說尚未出現
數位相機影像上的的技術最大在SENSOR+SOFTWARE
現在後面那個的進步比前者大
如果技術可以普及化
那才是一般消費者的福利
個人使用相機十多年
沒想過要用萊卡
因為它的好我感覺不出來
如此罷了
berlinnm wrote:
個人使用相機十多年沒...(恕刪)


沒用過它,感覺不出它好是正常的..
沒有好的感覺
自然沒有用的欲望!
berlinnm wrote:
沒有好的感覺自然沒有...(恕刪)


接力嗎??我也要玩

沒有用的動力~絕對找不出好的地方
沙彌 wrote:
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曾..一個德國工程師死胖子(真的很胖應該破百了)
單腳站立在鏡頭伸出貼地平放的萊卡相機上.(恕刪)


人家是有惹你還是怎樣 你就這樣不給自己留點口德嗎

硬碟空間永遠不夠。
kevin0410 wrote:
雖然我不是萊卡迷, 但看到用這種角度的問題, 說是想了解萊卡, 顯然是故意要引起筆戰的吧!


"顯然"?
我是原發問者, 也就是各位俗稱的 "樓主". 請問你一下, 我 "故意" 要引起筆戰, 對我有什麼
好處? 我問的問題, 問的方式及語氣, 有哪一個地方是與人針鋒相對, 或刻薄的問題?
再甚者, 有興趣的話, 你不妨花點時間去找找我幾年來幾百篇的發言, 看有哪一篇是我在跟人家
筆戰, 看看我這個人的文品後, 再來論斷我的動機不遲.
你這種回文方式, 才是在討戰, 你不覺得嗎? 大家好好的在討論品牌價值, 別這樣來降低討論品質.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