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台二手的Contax G1 和一台二手的Leica M6 TTL, 兩台都超過九五成新, 但是我的G1很難一捲底片拍到底, 他常常會自動捲片, 我都得要時時小心目前拍的張數, 如果不幸捲片, 再一張一張的按回來. 我的M6...目前測光已經出問題了... 還好純機械的部份還是非常的棒.
雖然我這兩個寶貝相機妥善率實在有點讓人傷腦筋, 不過, 我還是對他們疼愛不已. 沒辦法, 他們真的太美了, 讓拍照的過程變成一種享受, 捲片? 沒測光? 還是讓我樂在其中.




angy2729 wrote:
很可悲的是
現在沖印設備大多改為數位掃描底片+雷射沖印
不用說徠卡味
連傻瓜底片味都消失了
早期的鏡頭透過銀鹽紀錄傳統鏡片光學放相呈現
這中間過程變得攝影者只能被動默默接受商家製造出來的影像
數位硬生生切下這塊領域給人更多操作權
相對也失去銀鹽成相的自然類比階調...(恕刪)


觀察入微....^^

個人的想法是:想要了解徠卡味,門檻不在於口袋荷包,而在於你是否能找到好的Processing Lab。傳統徠卡鏡頭是完全針對film所設計的,要完全表現他的味道,後半端的底片顯影、定影、放相作業,也必須要有專業級的品質。而國內願意在這方面投入的Lab,數量並不多。

很多玩家對於影像品質的要求,除了攝影器材之外,連攝影暗房作業也是事必躬親,親自動手控制流程與品質。當你全程掌握了影像誕生的品質,對於【徠卡味】、【蔡司味】、【尼康味】,必然是了然於心。
白鷺鷥 wrote:
我以為只要把底片抽出...(恕刪)


這就叫吹牛不打草稿.....
如果要從材料去研究Leica為什麼貴,大概是不會有答案的.

高科技產品的價值往往在加工的部份,也就是廠商加植的地方.

例如公差從0.01mm減小到0.001mm,差一個級距,價錢可能就是差十倍.但是使用上,卻感覺不出來.

我曾經為了做研究,買過一台Leica的量測型相機,算是相當低階的,同型的約十萬元,加了一片量測鏡片,價格就到四十萬.沒道理吧,不過就是一個境片.

不過發表研究成果時,人們會質疑我的製程或數學模型,卻不會懷疑資料獲取的工具.Leica貴,值得嗎?當然值得.
我從結果論來討論Leica鏡頭的價值,我自己本身有120及135的相機,擁有及用過的廠牌包括
120有Bronica和Mamiay,135有Leica, Canon, Nikon, Minolta等
一般而言,120的底片大,畫質和解析度即使用最便宜的Mamiya都比不論是Canon or Nikon等好太多,可是Leica以135的相機來講,他的解析度,色差等絕對可以和120相機比,而且它用的鏡片組有遠少於其他家,這點的價值就足以讓它擁有不凡的身價,我建議要知道相機的價值一定要從拍出來的效果來論定,畢竟相機是工具,工具的好壞是以他能表現出的結果來論,而不是本身的價值來論。

dwh wrote:
(恕刪)...我建議要知道相機的價值一定要從拍出來的效果來論定,畢竟相機是工具,工具的好壞是以他能表現出的結果來論,而不是本身的價值來論。


這是不太能應用在Leica的吧! Leica 不僅只是工具而已.

相片表現包含很多因素, 底片 沖洗 都會影響到. 而且鏡頭的品質影響更是卓越.

機身好不好是提供給使用者更好的手感或是創作發揮空間.

Feature 跟Benefit是不同的.

日本相機一定可以用更便宜的成本來達到更高的feature, 但是卻不一定可以提供benefit(比如說 peace of mind when taking pictures, enjoyment of photography, satisfactory of achievement...)

Nikon相機也是在韓戰時期後才在美國大賣, 因為便宜又好用. 但是Nikon還是沒有達到Leica的境界. 一方面是craftmanship 不夠,另一方面是以量取勝, 沒有稀有感.

汽車是另一個例子, 汽車是交通工具, 但是這交通工具的好壞 如果以到達目的地的時間表現來論,可能比機車還差, 尤其是台北市區塞車的路段.
Truth shall set you free
如果只求有....CP是重要的考量,
如果要求好,求精,有自己的想法需求.....那就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ps. 最近迷上腳踏車...才發現到處都是荷包陷阱...呵呵
我在民國78年就買進LEICA M6了!
當時還買了 35mm f/1.4 與 90mm f/2 兩顆鏡頭,80年又買了 50mm f/2,
十幾年了,從來沒故障過,相片的品質也都一樣的好!

陪我走過許多快樂的時光,記錄了很多精彩的時刻,
也是真的,這是唯一可以進入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
在藝術表演時拍照的相機,因為它的快門十分輕柔!

LEICA的好,用過就知道!


Only work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inner compulsion can have spiritual meaning.
我在想
數位當道的時代
會不會以後在PS裡面有一個濾鏡效果叫做 萊卡味
一使用,照片看起來就是像是萊卡照的
調整參數還可已變成 一點點萊卡或是很萊卡?

logaway wrote:
萊卡味


疑._.
上次不是有個同好介紹的轉RAW軟體,就可以模擬Leica的發色嗎._.?
CaptureOne Pro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163733
停權計數:3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