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萊卡」用家來此下毒!

y20971 wrote:
坦白說,看了洋洋灑灑...(恕刪)


這大概是一般人對於徠卡這塊黑磚頭的疑慮....

說實在的,你們看法也沒錯,的確看起不怎麼樣!!

不能推說是底掃的問題,其實最大的問題點在於....

如果用沖洗放大來看,你就看的出當中的差異點在哪....

以前我也是認為在網路上來起來都差不多,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人家剛剛用手工放像出來的成品....
那種震撼感,到現在我還無法忘懷....

現在我想回頭去學暗房....


這位先生您注意看許多大師級的作品...

鄭南光 張才 郎靜山 還有一個忘記名子了

國外的有許多紀實攝影大師,您注意看他的相片....

有許多部分都是"失焦" "手震"

那些人為何在後來的世代被人稱為大師...

就是這些大師拍的東西有傳出他們當時看到此景的感覺....

用相片來傳遞.....

但是不是每張失焦 手震的作品都是這樣.....


喵._./

貓前面貼的那張用面紙當前景的台中公園可不是失焦喔0.0/
這是前製作業的一種技法,只是現在數位時代逐漸被PS所取代.

本來想分享一下疊影曝光的照片,不過恐怕又會被認定是數位合成的._.?
停權計數:3次
我們有實際測試過DMR
對照組是D200
在畫質、層次、雜訊、操控性做了比較
說真的,Leica在數位上一點優勢也沒有




y20971 wrote:
坦白說,看了洋洋灑灑這麼多篇貼圖,完全看不出leica好在哪?曝光失誤、失焦、手震的一大堆.......


Leica 本來沒有主打防曝光失誤、自動對焦、以及防手震呀...
Easonz3 wrote:
記得當時我去紐西蘭渡...(恕刪)

呵呵呵...我被哈蘇毒了20多年...我反而比較喜歡HB的照片!
p.s.我哥的結婚照有一些是我爸用HB拍的,真的好太多了!
車,是買來騎or開,不是買來修的...但是我怎麼常常在修車啊?!
ryanliao wrote:
我來唱個反調,萊卡迷可別發火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專職攝影師應該沒多少人會輕視他們的專業技能吧!
看看他們的吃飯傢伙,沒有幾人是用來卡的!
不是說來卡不好(沒人敢說來卡不好)
只是,要拍出撼動人心的照片,未必需要仰賴萊卡的優越特質
該仰賴的反而是拍攝者令人景仰的人文素質。


要談人文素養?建議另開主題。這是所有相機品牌用家共同的困擾吧。

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也也不少人用LEICA的。而且刊登率很高。特別是極地專題、
惡劣環境下,電子相機容易掛點的環境,就是LEICA上場表現的機會。我曾訪問過一位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同時用Canon和LEICA。

進國家地理雜誌網站,搜尋欄位打LEICA,可以找到不少作品喔!

像是Norbert Rosing的作品就常上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網頁連結

國家地理雜誌網頁連結 2

世界聞名的馬格蘭學會(成員有布烈松和台灣的張乾琦),都非常具備專業技能,
他們幾乎全都用LEICA M/R系列。

用LEICA有個好處,就是:

作品不好,你沒有理由怪罪器材。
阿比透咖啡 wrote:
不過503的機身好像沒那短......


503 的機身剛好是摺合式觀景窗的長度。
y20971 wrote:
坦白說,看了洋洋灑灑這麼多篇貼圖,完全看不出leica好在哪?曝光失誤、失焦、手震的一大堆.......

嗯...我想y20971朋友有點誤會
leica不代表曝光一定正確,不代表對焦一定精準,不代表畫面絕對不手振.
那些都是"人為"的因素.

leica應該算是種"享受".

就像是紅茶, 有人喜歡那種一杯10元的便宜紅茶.
也有人喜歡便利商店裡賣的純喫茶.
喝紅茶喝習慣的人,會去茶行買用好茶葉煮出來的紅茶.
更講究一點的人會去指定要買世界有名的錫蘭紅茶

萊卡傳統相機拍出來的感覺真的是不錯
雖然我的相機是L皮P骨,但是我就是喜歡這種leica的感覺


阿比透咖啡 wrote:
.....我這樣講好了....

大部分的攝影師都是要搶拍或者需要快速的按下快門....

徠卡的對焦系統是測距式系統,對於搶拍跟快速按下快門都有一定的困難度....

而且那些攝影師們,有許多都是有點年紀了,要他們看疊影對焦的確是在做苦差事...

不是不用,而是工作需要的功能徠卡比較缺乏....
..(恕刪)


SLR與RF的比較,與Snapshot

http://old.photosharp.com.tw/collection/collection-2.htm#q14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