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到M9(2002~2009)以及未來

M9的誕生極可能改變了部分原本不願意使用LEICA數位M的人心意
最大的原因就是數位SENSOR36mm X 24mm片幅CCD解放了LEICA原本極大優勢-廣角鏡頭~並且解決了M8系列擾人的紅外線問題(改用濾鏡前置鍍膜~M9濾鏡厚度0.8mm/M8濾鏡厚度0.5mm)

2002年LEICA基於原本的M6TTL設計(1998問世)後有重大革新
M7這台極具爭議性的實用相機發表~具有傳承M機械操作的傳統並附加電子化布簾式快門(兼具寧靜以及準確曝光)
M7的電子式布簾快門造價極不便宜~但是浮華的內在設計並未受到保守用戶青睞(個人是用得很過癮~因為新功能拓展了許多以前的不可能性~例如高速閃燈同步及更細緻的測光)

2003年最被人懷念的MP也在萊卡迷的輿論下問世(簡潔的設計/安靜/可靠/專注於攝影技術~沒有讓人分心的自動化)
基於M3/M4P/M6等的概念~LEICA說他們出了最堅固耐用的M相機
MP以純粹機械替代徠卡M7電子相機

實際說來整台M7製作成本遠超過後來問世熱賣的MP~並且需要擔憂未來某些電子零件會停止生產

2006年9月 APS-H片幅的M8問世~

感光元件延宕了M的數位化進程~
大家都知道LEICA M因為沒有反光鏡箱所以鏡頭設計可以儘量的貼近焦平面
但是絕大部分原有的廣角設計在數位SENSOR上無法有效率收集到邊緣光線
廣角鏡邊角進光斜率過大造成需要改革-CCD的周圍放大濾鏡位置偏移
早期的4/3系統方案則是提倡儘量把光線進光路徑導成垂直SENSOR
M8則是改變SENSOR邊角的放大濾鏡位置~提升光路斜率過大鏡頭的邊角進光質量
為了提升最終影像清晰度M8系拔除了前置低通濾境
但是令人詬病的紅外線光譜問題因為拔除低通濾鏡而產生~徒增攝影者困擾

數位相機帶來的市場危機致使LEICA開始改變
從2003年開始LEICA並不好過~主因是數位市場變移逐漸巨大~開始連續虧損
LEICA逐一整頓內部並且增資尋求幫助~市場上跟日本PANASONIC企業結盟貼牌生產自己外行的小DC

另外LEICA選擇與KODAK合作高階影像系統~相繼製造出R數位機背/M8
但是高單價的影像器材使人卻步~業績並未起色~R系機身連鏡頭也宣佈暫時停止製造(2009)
然而佔有光學優異的這塊LEICA亮麗的牌子~PANASONIC反而在數位DC市場熱賣~

LEICA在數位市場不好過但是仍積極發展M光學鏡頭
部署提升高速鏡頭和低價鏡頭以及折衷的廣角方案

2002年M7問世後出了:
M50/1.4A
M90/4MACRO
M75/2AA

2006年9月M8問世以後出了:
M16-18-21/4A
M28/2.8A
M Summarit群35/50/75/90(光圈皆為f2.5/最短對焦距離稍遠)
M21/1.4A
M24/1.4A
M50/0.95
M24/3.8A
M18/3.8A

LEICA M開始在中低消費市場的考量~全新徠卡Summarit-M系小光圈鏡頭(2007年11月底上市)
標榜小一點的光圈和精簡的設計但是決不妥協的影像品質(價格依然沒得妥協)

2008/秋季LEICA放出消息要生產中片幅專業相機S2接著在2009秋冬上市(單機身售價80萬台幣)

2009/9/9 M9的問世~標榜全球最小的全片幅數位相機
相信的M7近期也應該會小改款
站在商業化的立場如果可以得到更好的拍攝效果~製造零件越單純化越好(成本效益)
我見到了M7的電子式布簾快門極有可能被M9快門給取代(但是電壓等問題接踵而來)半調子的高速同步
當年因為需要寧靜的快門而爭論不休衍生出M7電子式布簾快門這過渡辦法
最終還是會走向M9縱走式電子快門路線(優點高速/半檔手調)

隨著時間的流逝~MP死忠者也許不會用M7
但是伴隨著M8.2/M9相繼問世以及數位洪流~
M9在市場銷售量肯定會比M8/M8.2系列更多
LEICA不打算再出APS-H的M型相機~他們認為M8系在未來二手市場上就是擔任入門相機的地位
M7這台半電子式的底片機地位逐漸薄弱~最可能的就是乾脆停產(賣不好)或者改款(更電子化的快門等革新)

M6壽命很長14年
M6TTL 4年
M8 2年
M8.2很慘只有一年不到
MP來日方長(到底片壽命終了也沒啥好改的~頂多出限量珍藏版)
M7等著被取代或者消滅(7年之癢~要不是因為公司有危機早改款了吧~該做的珍藏版都差不多了~準備收工吧!)
哀 每個站的人
都在勸進我買M9


阿花蓮也不弄進一台讓我試試咩
M9 最大問題是太貴.. 是 5DII 的三倍, 約同於 1DsMK3

和手錶一樣, Leica 已走向精品化, 想少賣大賺, 可惜.

讓市場機制來給 Leica 一課吧..
mark3 wrote:
M9 最大問題是太貴...(恕刪)

我倒是覺得M9做得並不差
相較於M8上市時與日系廠商的差異而言,M9這次可是誠意十足
且光是品質,外觀的優勢,我想手工精鑄這點可是日系廠商永遠比不上的地方

市場機制這幾年讓我的感覺是
使用LEICA的朋友愈來愈多了,富人愈富的時代LEICA應更受歡迎才是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說真的,小弟對相機也是新手, 可是一想到要買好的相機就是要買Leica,在X光也訂了一台M9和一個鏡頭.本來想連50mm 0.95的一起訂,可是要等好久,而且聽人說1.0的味道比較好.所以還是買二手的1.0好了.看到國外網站好多人都有M9在手了,台灣交機好慢,聽說目前才交了一兩台,我要趕快去催一下了.
R6.2 wrote:
使用LEICA的朋友愈來愈多了,富人愈富的時代LEICA應更受歡迎才是(恕刪)


這倒是真的...

就像最近在信義區剛開幕的精品店,會買的就是會買...不會買的走進去逛逛外加一番比較批評...

Leica找到自己的定位與策略,這是在這個時代中想生存不得不走的方向...
數位徠卡最受批評的也就是所謂的C/P值, 但是某些產品的C/P值對喜歡的人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接近的價格, 我會買M8.2或是M9, 但我不會去買D3X, 1DsM3, 雖然後兩者拍照的質量和一些電子性能遠遠超過前者, 因為我更在意的是拿在手中的感覺, 體積和重量, 工藝質感, 徠卡M機的質感真的超出DSLR很多, 幾十年不變的造型, 即使現在來看也一點都不落伍. 任誰買東西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我會花100萬去買一套相機, 但我不會花10萬以上去買一個機械錶, 反之, 有人可以花幾百上千萬買一支錶, 但他只會買幾千元的DC. 喜歡手錶的人會買各種各樣的錶, 喜歡攝影的人也會買各種各樣的相機和鏡頭, 差別只是在經濟能力以及發燒程度罷了.

雖然我也不滿意M9的一些東西(譬如高感和LCD屏的材料等), 現階段也不打算把M8.2換成M9, 但平心而論M9應該還是算一個很不錯的商品吧, 唯一的FF DRF, 體積比其他FF DSLR小很多, 有一大群優質的新老鏡頭可以用, 起碼在現階段提供給需要FF數碼旁軸的愛好者一個"唯一的選擇".
那M8.2跟M9差別在哪??

縱走式快門??紅外線濾鏡??畫素是絕對有差的~~至於蒙皮或LCD的差別我是不care的

現在在M9跟M8.2之間徘迴選擇~~~

已經厭倦在各廠家DSLR換來換去的感覺~~~

想試試萊卡~~~不諱言就是喜歡萊卡跟別人與眾不同的感覺~~~



mark0221 wrote:
那M8.2跟M9差別在哪??


怎麼那麼多位mark

02-2370-5632
mark0221 wrote:
那M8.2跟M9差別在哪??

縱走式快門??紅外線濾鏡??畫素是絕對有差的~~至於蒙皮或LCD的差別我是不care的

現在在M9跟M8.2之間徘迴選擇~~~

已經厭倦在各廠家DSLR換來換去的感覺~~~

想試試萊卡~~~不諱言就是喜歡萊卡跟別人與眾不同的感覺~~~


不會吧!?

要買M8,M9的人會不知道兩個的差別?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