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7到M9(2002~2009)以及未來
M9的誕生極可能改變了部分原本不願意使用LEICA數位M的人心意
最大的原因就是數位SENSOR36mm X 24mm片幅CCD解放了LEICA原本極大優勢-廣角鏡頭~並且解決了M8系列擾人的紅外線問題(改用濾鏡前置鍍膜~M9濾鏡厚度0.8mm/M8濾鏡厚度0.5mm)
2002年LEICA基於原本的M6TTL設計(1998問世)後有重大革新
M7這台極具爭議性的實用相機發表~具有傳承M機械操作的傳統並附加電子化布簾式快門(兼具寧靜以及準確曝光)
M7的電子式布簾快門造價極不便宜~但是浮華的內在設計並未受到保守用戶青睞(個人是用得很過癮~因為新功能拓展了許多以前的不可能性~例如高速閃燈同步及更細緻的測光)
2003年最被人懷念的MP也在萊卡迷的輿論下問世(簡潔的設計/安靜/可靠/專注於攝影技術~沒有讓人分心的自動化)
基於M3/M4P/M6等的概念~LEICA說他們出了最堅固耐用的M相機
MP以純粹機械替代徠卡M7電子相機
實際說來整台M7製作成本遠超過後來問世熱賣的MP~並且需要擔憂未來某些電子零件會停止生產
2006年9月 APS-H片幅的M8問世~
感光元件延宕了M的數位化進程~
大家都知道LEICA M因為沒有反光鏡箱所以鏡頭設計可以儘量的貼近焦平面
但是絕大部分原有的廣角設計在數位SENSOR上無法有效率收集到邊緣光線
廣角鏡邊角進光斜率過大造成需要改革-CCD的周圍放大濾鏡位置偏移
早期的4/3系統方案則是提倡儘量把光線進光路徑導成垂直SENSOR
M8則是改變SENSOR邊角的放大濾鏡位置~提升光路斜率過大鏡頭的邊角進光質量
為了提升最終影像清晰度M8系拔除了前置低通濾境
但是令人詬病的紅外線光譜問題因為拔除低通濾鏡而產生~徒增攝影者困擾
數位相機帶來的市場危機致使LEICA開始改變
從2003年開始LEICA並不好過~主因是數位市場變移逐漸巨大~開始連續虧損
LEICA逐一整頓內部並且增資尋求幫助~市場上跟日本PANASONIC企業結盟貼牌生產自己外行的小DC
另外LEICA選擇與KODAK合作高階影像系統~相繼製造出R數位機背/M8
但是高單價的影像器材使人卻步~業績並未起色~R系機身連鏡頭也宣佈暫時停止製造(2009)
然而佔有光學優異的這塊LEICA亮麗的牌子~PANASONIC反而在數位DC市場熱賣~
LEICA在數位市場不好過但是仍積極發展M光學鏡頭
部署提升高速鏡頭和低價鏡頭以及折衷的廣角方案
2002年M7問世後出了:
M50/1.4A
M90/4MACRO
M75/2AA
2006年9月M8問世以後出了:
M16-18-21/4A
M28/2.8A
M Summarit群35/50/75/90(光圈皆為f2.5/最短對焦距離稍遠)
M21/1.4A
M24/1.4A
M50/0.95
M24/3.8A
M18/3.8A
LEICA M開始在中低消費市場的考量~全新徠卡Summarit-M系小光圈鏡頭(2007年11月底上市)
標榜小一點的光圈和精簡的設計但是決不妥協的影像品質(價格依然沒得妥協)
2008/秋季LEICA放出消息要生產中片幅專業相機S2接著在2009秋冬上市(單機身售價80萬台幣)
2009/9/9 M9的問世~標榜全球最小的全片幅數位相機
相信的M7近期也應該會小改款
站在商業化的立場如果可以得到更好的拍攝效果~製造零件越單純化越好(成本效益)
我見到了M7的電子式布簾快門極有可能被M9快門給取代(但是電壓等問題接踵而來)半調子的高速同步
當年因為需要寧靜的快門而爭論不休衍生出M7電子式布簾快門這過渡辦法
最終還是會走向M9縱走式電子快門路線(優點高速/半檔手調)
隨著時間的流逝~MP死忠者也許不會用M7
但是伴隨著M8.2/M9相繼問世以及數位洪流~
M9在市場銷售量肯定會比M8/M8.2系列更多
LEICA不打算再出APS-H的M型相機~他們認為M8系在未來二手市場上就是擔任入門相機的地位
M7這台半電子式的底片機地位逐漸薄弱~最可能的就是乾脆停產(賣不好)或者改款(更電子化的快門等革新)
M6壽命很長14年
M6TTL 4年
M8 2年
M8.2很慘只有一年不到
MP來日方長(到底片壽命終了也沒啥好改的~頂多出限量珍藏版)
M7等著被取代或者消滅(7年之癢~要不是因為公司有危機早改款了吧~該做的珍藏版都差不多了~準備收工吧!)
雖然我也不滿意M9的一些東西(譬如高感和LCD屏的材料等), 現階段也不打算把M8.2換成M9, 但平心而論M9應該還是算一個很不錯的商品吧, 唯一的FF DRF, 體積比其他FF DSLR小很多, 有一大群優質的新老鏡頭可以用, 起碼在現階段提供給需要FF數碼旁軸的愛好者一個"唯一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