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LEICA V-Lux (Typ 114)這標題各位是否會搞不清楚這究竟是哪款新相機呢?如果你還是一頭霧水的話,可以試著搜尋「FZ1000」這個關鍵字!因為全新V-Lux就是松下FZ1000的雙生機種,除了品牌不同之外在外觀上也僅有小小的差異,對價格或品牌有各自堅持的消費者們可依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不過台灣松下並未引進FZ1000,要入手的話可能得透過其它管道。本篇的主角LEICA V-Lux (Typ 114)「以下簡稱V-Lux」」,與過去的旅遊機相比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的感光元件,一舉從1/2.33吋提升至1吋,且搭載25-400mm f/2.8-4.0的全新鏡頭組,另外4K的全手動錄影模式更是V-Lux的強項,可直接從影片中擷取出800萬畫素的靜態照片,可說是一款動靜皆宜的大砲級旅遊機。
小編用剩餘的休假安排了一趟環島之旅,同時也把V-Lux帶在身上作為測試機,不過因為是一家三口出遊,小小孩實在太難控制了...基本上就是看到什麼拍什麼、想到什麼就測什麼,沒辦法讓自己專注在拍照模式下,所以等相機歸還後挑照片才發現有些功能還是沒試到,這算是小小的遺憾也必須先跟大家說聲抱歉,但經過五、六天的密集使用,我還是有許多心得與想法可以跟各位分享,接著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 LEICA V-Lux (Typ 114)‧拍攝樣本(點縮圖後可檢視原始大圖) |

台東池上:伯朗大道,這金黃色的稻穗必須要用「創意控制」中的生動才拍的出來,若是用一般的照片樣式去拍,稻穗還是會以綠色調來呈現。

(未成年請勿飲酒)


似乎是近期才搬家的老東台米台目,店面變得又大又寬敞,過去從來不愛吃米台目的我居然一吃就愛上,我們點的是乾式米台目,米台目非常有嚼勁,且小碗的份量就很充足,值得推薦!





第一次參觀豆皮店的工作場所,這間大池豆皮店位於台東池上,網友稱它為隱藏版美食,因為它藏身在巷弄之間,但沒想到Google地圖居然有店家資訊,所以一下就找到了,距離伯朗大道車程約五分鐘而已,薄到透光的豆皮在鏡頭下呈現另一種美。







位於台東森林公園旁的海濱公園,這天的浪超級大!11、12月的東北季風還真是恐怖啊...














☆ LEICA V-Lux (Typ 114)‧外觀暨選單功能介紹 |

一吋感光元件又搭載高倍望鏡頭,各位第一時間想到的對手應該就是Sony去年底所推出的DSC-RX10吧?!推出時程相差近一年的機種拿來相比或許不怎麼公平,但從規格面來看V-Lux確實是略勝一籌。徠卡過去的V-Lux系列一直是以類單眼造型為設計基礎,在握感以及操控性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現在全新的V-Lux (Typ 114)在體積及重量上更有明顯的提升,機身外殼採用塑膠材質,鏡頭外框的材質摸起來則像是金屬材質,長寬高137 x 98.5 x 130.7(mm),總重量來到830公克,這重量甚至比GH4+Lumix G Vario 14-140mm還要重,當然焦段、光圈以及感光元件尺寸都是必須考量的重點,但會選擇V-Lux的消費者無非就是看上它的那旅遊鏡的便利性。

小編來示範一下男性使用者握持時的狀態,就連尾指也可以順利的放在把手上,並不會懸空且支撐性也更好;在旅程中除了「爸爸相機」兩用包背身上之外,拍攝時左手常常得幫忙拿其它東西,所以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單手在拍攝或是變焦,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我還是建議裝個手腕帶會保險一點,畢竟單價並不便宜。

Leica這個標誌是小編每次介紹徠卡相機必定會拍的一張,當然也是因為這個標誌讓部分消費者願意捨FZ1000而入手V-Lux,就算它並非血統純正的徠卡相機,只有手中的相機有這個標誌就心滿意足了。

V-Lux使用一吋CMOS,有效畫素來到2010萬,搭載LEICA DC VARIO-ELMARIT變焦鏡頭,由11群15枚鏡片組成(內含8面5枚的非球面鏡片),等效焦長涵蓋了超廣角與高望遠為25-400mm,等同16倍光學變焦,最大光圈f/2.8(W)~4.0(T),美中不足的就是最小光圈只來到f/8,這還真讓我感到訝異,畢竟V-Lux的定位屬於專業機,最小光圈f/8對於細節的表現又或是進光量的控制都會存在些限制。
★ 星芒樣式 |

V-Lux的鏡頭光圈由七枚光圈葉片所組成,在縮光圈長時間曝光時可營造出14道星芒,但V-Lux的星芒樣式似乎不是多數攝影人中意的放射狀星芒,有點類似風車樣式且帶有點分叉,各位可以點擊上圖放大檢視星芒的樣式,拍攝參數:f/8、6s、ISO 200、25mm。

V-Lux除了可以利用機頂的變焦撥桿進行變焦之外,也可以透過鏡身上的變焦環來操作,變焦環的阻尼感還滿明顯的,但反應與可交換式的鏡頭還是有段差距在,並不會那麼的即時,若要快速的完成16倍光學變焦的話,建議還是利用機頂的變焦撥桿來操作。

在進行光學變焦時鏡筒也會隨著延伸,同時鏡筒上所標示的數字也可以快速的讓你知道當前的焦段是多少,因為畫面並不會持續顯示。
★ 廣角與望遠端的差異 |

從上圖可以看到「關機→廣角端25mm→望遠端400mm」鏡筒伸長前後的差異。
▲LEICA V-Lux (Typ 114) ‧4K 100M 30p / 25-400mm變焦示範
| 廣角端/望遠端比較A |

25mm廣角端:沒想到11月中來到台東還可以見到金黃色的稻穗,真是太感動啦!比較可惜的就是那兩天的池上都是午後還是下雨,所以我都是趁著早上的好天氣趴趴走,這次六天的行程有三天都在下雨,運氣也太好了吧


400望遠端mm:承上一張圖的廣角端而這張就是望遠端所捕捉到的畫面,由於距離實在太遠加上地面熱氣的影響,看起來就像是幅油畫般,我過去在測試RX10時望遠端的畫質雖然會衰退,但都處於在可接受範圍內,我想V-Lux可能是因為焦長多了一倍的關係,對畫質的影響也越明顯,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 廣角端/望遠端比較B |

25mm廣角端:從台東市區前往池上我選擇走台九線,因為我想順路繞去初鹿牧場看看馬兒與乳牛,順便來支霜淇淋來嚐嚐,但這天就如我前面所說的一樣,中午過後就開始變天且飄起了雨來,灰蒙蒙的天空真讓人提不起精神,且門票還不能抵園區消費還挺慘的,若不是向我特地要拍照的話,建議陰雨天就別來了吧!平常日的遊客真的非常非常少,整個園區遊客應該30人不到吧!

400mm廣角端:望遠端可以清楚拍下馬兒正在進食的畫面,這張少了熱氣的影響,所以細節保留的有比A組多一點,但以內建一吋感光元件來說,表現應該可以更好,望遠端的畫質可說是V-Lux的一大罩門。
| 400mm望遠端範例參考 |







鏡筒的左方設有POWER O.I.S.光學防手震的開關,平常我都是將開關設在「ON」。「ZOOM/FOCUS」的切換鍵就是用來改變變焦環的功能,因為機頂的變焦撥桿就可以用來變焦了,所以我後來都是將變焦環的功能切換為對焦環。

機身左側內建3.5mm的收音麥克風,這讓主打4K高畫質錄影的V-Lux也可以搭配夠水準的指向性麥克風進行收音的動作。

V-Lux所使用的鏡頭蓋為外掛式設計,內壓即可解除鎖定。

這個鏡頭蓋未取下前亦不會影響電源的開啟或是變焦的動作。

蓮花型遮光罩也是V-Lux的標準配件之一,遮光罩內緣採用消光螺紋處理,可惜的是並未植上絨毛,因為內植絨毛比較符合徠卡那尊貴的形象。

以上是V-Lux裝上原廠遮光罩之後的圖片範例。

再來要進入機頂的介紹,這裡順便補充一下RX10相較於V-Lux的過人之處,那就是RX10設有機頂螢幕,反觀V-Lux並無這樣的設計,同時也沒有光圈環,這是非常可惜的地方,因為D-Lux (Typ 109)雖然也不是恆定光圈設計,但還是擁有光圈環結構。

機頂左方是照片釋放模式的選擇轉盤,可快速切換到連拍模式、包圍曝光、倒數計時拍攝、甚至是啟動縮時拍攝,這是從GH4開始的設計,縮時攝影就設在獨立轉盤上,只要設定妥當轉盤切過去按下快門馬上就可以啟動縮時拍攝。

機頂設有雙聲道的立體聲麥克風,同時也有熱靴座結構,當然也支援單點觸發。

除了熱靴座以外V-Lux同時也內建簡易型閃燈,開啟鍵設在觀景窗的左上方,向前推內閃便會向上彈起。
★ 內閃支援手動出力 |

這顆內閃的出力最大雖然只有GN10,不過卻有完整的手動功能,這讓小編還挺意外的,不過這次旅程中並沒有機會用到內閃,光線不夠通常都是選擇提高感光度或降低快門,畢竟內閃直打的光質還是偏硬,我個人比較不喜歡。


除了TTL智慧閃燈之外,還有手動出力可以選擇,可選擇的範圍從1/128~1/1,這樣的強弱等級分的非常細,好處就是用光觸發它牌閃燈的話,主體被內閃光線干擾的情況也會比較小。
★ 支援機械快門與電子快門 / 內建靜音模式 |

再來是機頂右半部的介紹,機頂轉盤除了P/A/S/M這幾項手動曝光模式意外,我最常用的就是COL模式,因為它可套用的濾鏡非常豐富也很實用,同時也可以保留RAW檔,所以我使用的頻率非常高;再來V-Lux還設有C1、C2自訂模式,可以把常用的拍攝模式或是參數完整的儲存起來,方便使用者立即套用該設定來拍照,向我就是相機測試以及親子記錄同步進行,難免會用到不同的參數來拍照,所以我特別將C1設為「快門優先、快門固定在1/125s、自動感光度、人像色調、曝光補償+0.3EV」好讓我可以在最迅速的狀態下記錄女兒的表情或突如其來的畫面。
雖然有獨立錄影鍵但同時又設有錄影模式是怎麼一回事呢?那是因為只有在錄影模式下才可以執行4K錄影,而且錄影模式下可調整的參數也比較完整,若是在錄影模式以外的模式下錄影,可是無法錄製4K影片的唷!上圖同時還可以看到FN1與FN2的自定義按鍵,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需求指定所屬功能。


V-Lux的快門形式分為兩種,一是機械快門、二是電子快門,前者在釋放快門時還是聽的到小小聲的機械聲響,但後者則是完全沒有聲音,就像是用手機靜音拍照一樣,同時在電子快門啟用時,快門速度可以從原先的1/4000s提升至1/16000s。當靜音模式開啟後,相機的任何操作音都會被關閉,不論適合焦聲、快門聲、就連內閃也無法作動。

不論是V-Lux還是松下的FZ1000它們都不支援觸控螢幕,當初剛借到V-Lux的時候還傻傻的一直壓螢幕,原來根本沒下放...真的是心都涼了一半,如果有支援的話,指定自動對焦點的位置時可就方便多了。言歸正傳...這片螢幕為三吋92.1萬點的TFT LCD,可翻轉的角度可參考以下範例。

由於螢幕採外翻式設計,也使得螢幕厚度與機身後度增加,這是無法妥協的兩難,但這片翻轉螢幕對我來說至少還可以滿足自拍全家福這個需求,不枉我帶著那麼大一台DC外出...不然我只想把自己的RX100M3掛胸前,看到什麼有趣的就拍下來,這樣就夠了...但沒辦法,出來跑還是要還...該給的字數還是得補齊。

機背所使用的電子觀景窗為OLED,解析度高達236萬點,細膩度與Sony自豪的XGA OLED同級,這在強光下拍照或是錄影都非常的好用,因為機背螢幕的亮度有限,直接靠觀景窗取景或是瀏覽檔案可方便多了;各位可以留意到電子觀景窗的下方還設有紅外線感應裝置,當肉眼接近時會自動關閉機背螢幕,改由電子觀景窗顯示畫面。
★ 內建五顆Fn自訂鍵 |

V-Lux讓我感到特別的其中一項包括了機背設有獨立的「對焦模式撥桿」,可以快速從AFS/AFF、AFC、MF之間作切換,同時也可以用作自動曝光鎖定與自動對焦鎖定。很可惜的是V-Lux機身上上下下就只有機背那一具指令轉盤,數量實在有點少,Sony RX10則是機背兩具指令轉盤,這才符合這款相機的定位。


V-Lux一共有五顆實體的自定義按鍵可自訂,在拍照或播放模式下皆可依照各自的需求進行自訂。

從機身右側可以清楚看到握把的造型,這使得中指可以牢牢的扣在上頭,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

機身右側的防塵蓋掀開後可以看到電子快門線的插槽、Mini HDMI的輸出埠還有AV OUT/DIGITAL的傳輸孔,若下一代有機會加入同步監聽孔的話在動態方面的規格會更齊全。

從機底可以看到V-Lux的產地來自日本,血統方面就沒什麼好疑問的,簡單的說這就是由日本代工的徠卡相機。

V-Lux所使用的記憶卡格式為SD、SDHC、SDXC(同時對應UHS-I),店持續航力方面,在CIPA測試下充飽電約可拍攝360張的靜態照片。
★ 支援RAW+JPG拍攝 / 機身編修RAW檔 |




V-Lux的畫素高達2010萬,同時可記錄RAW以及JPG的影像檔,但連拍時可得要注意一下記憶卡的寫入速度夠不夠快,否則可得花上好幾秒鐘的等待時間;V-Lux感光元件的原生比例為3:2,也就是說只有在3:2的高寬比比例下,才能夠拍攝2010萬全畫素的影像,若是選擇3:2以外的高寬比來拍攝,JPG檔的高寬比會不同,但RAW依然維持3:2且畫素大小也會一樣。V-Lux拍RAW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直接從機身就進行編修,例如改變曝光值、調整照片樣式、重設白平衡...等等,不必等到檔案匯入電腦才能動手調,這點倒是挺方便的,這也是RX10所沒有的功能。
★ 微距拍攝 |


在自動對焦(微距)模式下,V-Lux的最近對焦距離是30~100公分,若是開啟「近拍特寫」模式的話,廣角端的近拍距離會縮短至3公分,當然這時候的放大倍率最佳,不過鏡頭那麼大一顆...很容易就擋住光線,所以在這次旅程中用廣角近拍的照片都不太理想,唯獨用400mm近距離特寫的一張生態照還可以見人,請見下圖。

400mm(自動對焦-微距):此時的最近對焦距離為100公分也就是1公尺,但也只有只種距離不容易驚動到昆蟲,圖中的蝴蝶正在吸取花蜜,各位可以點擊縮圖放大來檢視原圖的細節,應該很清楚可以看到蝴蝶身上那根根分明的絨毛。
★ 自動對焦模式 / 峰值對焦 / 斑馬紋顯示 |




「自動多點對焦」這功能則是GH4開始加入的新功能,這在GH4身上非常的好用,因為GH4支援觸控螢幕,可利用觸控方式來選取可對焦的區塊;不過在V-Lux身上可就沒有那麼方便了,我稍微試了一下似乎只有橫向的選擇方式。


「峰值」開啟後在進行手動對焦時會更有效率,因為畫面會在合焦的位置上以高光作為提示,就像上圖公仔眼睛旁的合焦處。


ZEBRA屬於攝影機之中非常基本的功能之一,目的就是突顯畫面中的高光區域,避免過曝的情形發生。
★ 白平衡 |


V-Lux與P家自動白平衡的表現應該是如出一轍,從GX7之後就有顯著的改善,不論是室內、室外或是混合光源下,都可以忠實的還原現場的氛圍,不會有過與不及的情況發生,這趟旅程下來我都印象都是用AWB來完成所有的拍攝。
★ 照片樣式 |


V-Lux共計有六種照片樣式,這與P家相機也是一模一樣,分別是標準、鮮明、自然、單色、風景、人像,在照片樣式裡還有對比度、清晰度、降噪、飽和度...這幾項可以進行微調,以下的照片樣式分別是由兩張RAW影像透過機身內建的RAW編修功能再來呈現不同的照片樣式。

這次旅程大多是走馬看花,用「鮮明」照片樣式紀錄大概佔了總照片量的6成,因為有好幾天都有下雨,想說這樣拍起來應該會比較討喜。人像的部分請原諒小編用小女的照片來示範,因為回台北後相機就立刻歸還了,實在沒有時間再拿去拍麻豆之類的。
★ 突出顯示陰影 / 智能動態 / 智能解析度 |




智能動態就像是C家的「自動亮度優化」、N家的「D-Lighting」、S家的「DRO」功能,簡單的說就是藉由數位修正來提高高光與暗部的細節,以下會有基本的示範。智能解析度有四種強度可以選擇,我全程都是設為STANDARD,其實這功能就等同銳利度選項,功能開啟後的差異還不小,我會建議用STANDARD來拍攝。
★ 各級感光度表現 |


V-Lux的標準感光度是ISO 125~12500,得要開啟選單內的延伸ISO選項,感光度才會從ISO 80~25000,以感光元件的尺寸來看V-Lux的CMOS足足比前一代機種大了四倍之多,這對於高感光度的表現當然也會有幫助。測試期間長時間曝光NR均關閉、高ISO降噪則設為標準,接著請繼續看以下的實測結果。

附加壓縮檔: 201509/mobile01-23707c545585b40c4ae598fbb4320add.zip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照片樣式:標準、高感光度消除雜訊:標準、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以上是2015/9/7重測的結果,因為網友georgelee提出過去可能是拍攝距離稍遠,導致細節無法呈現,雖然文章已經過了快一年,小編還是重新借到了V-Lux並再次進行測試,印刷網點在ISO 80很明顯的可以看見,大概到ISO 400都沒有什麼抹除的跡象,ISO 800開始為分界點,工作值大概在ISO 400~ISO 800之間,堪用值大概落在ISO 1600~3200。
★ 創意控制 |


V-Lux的創意控制項目多達22項,與過去曾介紹過的GX7、GH4均相同,這回我最常用的創意控制項目就屬「生動」以及「動態黑白」,因為它們分別屬於高飽和的彩色調與高對比的單色調,都是屬於討喜的影像風格;另外像是舊時光、深刻藝術、玩具相機、陽光...這幾項創意控制也是我中意的類型,以下有我的實拍範例可以做為參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在創意控制模式下作業,無法自訂光圈、快門之類的曝光參數,這是我覺得最可惜的地方。

創意控制:生動。台南市神農街的一角,九重葛盛開!

創意控制:復古。台東第二天從台東市區來到池上,而飯店也是當天才決定的,想說平日根本不用擔心沒地方住,但其實在池上要找到適合小小孩住宿的飯店還真是有難度,不是沒有專用嬰兒床就是環境不夠好,最後勉強選到鹿鳴酒店,但設備也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平日一晚也要近5K,房間空間雖然大但空空蕩蕩的燈光又灰暗,住起來就是很不舒服,唯一優點就是飯店晚上打燈後還挺漂亮的。

創意控制:柔焦。從來沒有想到森林公園會那麼漂亮,這天我們來到台東森林公園,這裡面的花草樹木都帶有濃濃的異國風情,很值得繞過來晃晃,尤其是園區內的琵琶湖更是值得一看,若是開車前往的話,建議將車停在台東森林公園與海濱公園交界處的停車場,走進去約十多分鐘的時間就可以欣賞湖景了。

創意控制:舊時光。拍攝地點位於台南林百貨頂樓的大手燒,其實它就是賣關東煮啦!因為這天飯店沒有附早餐,帶著小小孩又不太適合排隊吃牛肉湯,只好找個有冷氣的地方坐下讓太太跟女兒都休息一下。

創意控制:深刻藝術。花蓮著名的天堂路,轉進這條路的時候還巧遇阿基拉跟羅柏江在這裡試駕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會不會太巧啦!

創意控制:動態黑白。台南神農街一間待整理的老屋,這才叫文化石啊


創意控制:明調。花蓮鐵道文化館就在飯店不遠處,回台北前特地再過來拍幾張照片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創意控制:正片負沖。台南上古咖啡二店,這天溫度應該有30度吧!邊走邊拍還真是熱,趕緊找個咖啡店讓大家休息休息。

創意控制:絲柔單色調。初鹿牧場的大草原區。

創意控制:玩具攝影效果肥死人不償命的曲奇餅,聽說這在香港一直很紅?
。

創意控制:陽光。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裡面其實沒什麼可以逛,因為距離大波池挺近的,所以順路過來看看,有趣的是以為荒廢的列車上居然是用餐區,而且還有冷氣欸!
★ 全景拍攝 |


場景模式下的內容多達25種,不過我在這趟旅程裡只用得到「全景拍攝」這項,因為其它場景幾乎都可以靠經驗來解決,唯獨「全景拍攝」得倚賴相機功能來完成,以下是全景照的實拍範例,拍攝時相機會以高速連拍來記錄眼前的畫面,最後再自動進行合成

▲台東琵琶湖:這就是前面我曾提到的琵琶湖,森林公園內有單車可供租借,若行程上允許的話我會建議租單車繞公園一圈,肯定很值得!

▲池上大坡池:天候不佳又飄著小雨,這樣的大波池似乎沒啥吸引力。

▲池上伯朗大道:這其實是伯朗大道的分支道路,沒有伯朗大道那麼寬敞,但好處就是不用擔心有路人會入境,現在才參觀的話汽機車是無法進入的唷,因為正值收割期,可以改停外頭的免費停車場再步行進入。

▲台東初鹿牧場:當天看到的乳牛數量並不算多,而且看起來都懶洋洋的,我想也是被爛天氣影響了吧

★ 縮實拍攝 / 停格動畫 |


拍攝間隔時間最長是99分鐘99秒,最短當然也就是1秒鐘囉;設置影像計數的數量時,下面會顯示拍攝結束的時間,這點我覺得很貼心,不像傳統的縮時攝影我們必須自己推算拍完的時間。除了可以立即按下快門啟動以外,也可以設定即將啟動的時間,等時間到就會自動打開電源開始拍攝。
縮時拍攝完畢後每張照片都會被保留下來,就算是RAW+JPG也沒問題,好處就是當相機突然沒電來不及輸出成縮時影片的話,還有機會可以利用其它軟體把這些照片檔輸出成縮時影片,另外就是可以利用這些照片局部裁切1920x1080的區域製作成更多部縮時影片;當縮時影片拍攝結束後,會跳出題是選單詢問是否要製作影片,並且有4K的選項。
「停格動畫」要比「縮時拍攝」來得簡單,因為停格動畫你可以採取手動方式慢慢一張張的拍,且每張的間隔時間也可以自行掌握,當然要設成自動拍攝也沒問題;不過最後當你拍攝結束後,它就會自動詢問你要製作的影片畫質與影格速率。
▲LEICA V-Lux (Typ 114) ‧縮時影片A。當天住進日暉國際渡假村已經接近傍晚且一直下著小雨,那時就在計畫隔天有沒有可能拍到日出,這讓我一整晚都睡不好,甚至忘記調鬧鐘起床拍日出,好在我自己在4點半的時候驚醒,趕緊跑到陽台把腳架、相機都準備好;當一切備妥之後我查了一下日出時間「05:45」...好在V-Lux的縮時拍攝可以預約時間,等時間一到它就會自動機並開設,全部設定好之後我又回去睡回籠覺了,拍到一半我爬起來看,發現取景範圍內剛好不包括日出的太陽,我居然蠢到忘記先用手機內的電子羅盤檢測方位,結果拍到東北方去...無言啊!
▲LEICA V-Lux (Typ 114) ‧縮時影片B。越想越賭氣!在太陽還未完全升起前我又重新拍了一次縮時,這次直接用望遠端特寫太陽,我就不信拍不到,以上就是拍攝的成果,拍完趕去吃早餐就前往伯朗大道繼續拍拍拍了!
★ 可錄製4K 30p高畫質影片 / 支援全手動錄影 |




目前4K錄影在高階的智慧型手機上已十分常見,反倒是支援4K錄影的DC沒幾台,目前除了V-Lux(FZ1000)與D-Lux(LX100)以外,似乎已經沒有其它對手了,就連以攝影機起家的Sony都還沒有推出支援4K錄影DC的消息。V-Lux在這裡可錄製4K 30p的高畫質影片,影片流量高達100Mbps檔案格式為MP4,若嫌4K檔案量太大的話,向下還有FHD 60p 28Mbps可以選擇。
V-Lux欲錄製4K影片的話,記得要將機頂轉盤切換到「錄影模式」才會顯示4K選項,另外V-Lux支援P/A/SM手動錄影,也就是說在錄影途中可以改變光圈來控制景深,又或是增減曝光補償來達到亮度調整的目的。V-Lux本身支援立體聲收音,而且有敏感度微調的功能;「變焦麥克風」功能若開啟的話,它會依照焦段的長短來改變收音時的靈敏度,例如當下的焦長是最望遠端400mm,那麼麥克風的收音範圍將會變窄,以遠方的聲音為主。
▲初鹿牧場的牛群, 剛前面有說特地要來吃這裡的霜淇淋,吃完後的感想是有點小失望,霜淇淋裡頭的空氣很多,口感不夠綿密甚至還小輸便利商店的霜淇淋,但奶味還挺濃的。
▲台東森林公園內的最受歡迎的琵琶湖,真希望有時間在湖畔慢慢欣賞眼前的美景,這裡不時還會有些鳥類出沒唷,當天就有看到幾隻伯勞鳥。
▲日暉國際渡假村距離伯朗大道非常近,撇開讓人失望的房間不談,飯店內的夜景還挺漂亮的,後來上網爬了一下文章,發現多數人都是住VILLA房型,但因為是臨時訂也找不到便宜的票券,有機會的話就留給下次吧

▲過去的環島經驗都是跟車線編輯跑,因為是測油耗根本沒時間停下來欣賞美景,就連正餐也是便利商店解決,但台東的美景一直烙印在我心中,這次計畫環島前一直在擔心池上金黃色的稻穗會不會都收割完畢了,沒想到只收割了1/5不到,建議各位出發前可以去電池上鄉公所詢問收割情況以及氣候,我就是這樣才敢衝的!不然原本打算要放棄東部行程,直接玩中南部的說,但也因為這個堅持...最後兩天都待在與不停的花蓮

▲花蓮第一天我選擇入住花蓮理想大地, 住在這裡真的會有身處國外的感覺,有點像是泰國華欣的氛圍,雖然是遇到下雨但園區內就夠你逛一整天了,其實還滿值得的,如果天氣好的話我會選擇續住,因為住進來整個讓人很放鬆,且讓我感到好奇的是園區內的綠色植物那麼多,房間內居然看不到任何蚊蟲,真讓我訝異。
▲理想大地園區內養了許多綠頭鴨以及其牠動物,如果有帶小朋友入住的話還滿適合來趟戶外教學的。
▲日暉國際渡假村裡面的鳥都還挺不怕生的,非得要很接近牠才會警覺,否則都還是老神在在的吃果子。
★ WiFi / NFC無線傳輸與遙控拍照 |




V-Lux除了內建Wi-Fi功能之外,同時也加入NFC近場通訊功能,當行動裝置首次與V-Lux配對時可利用QR碼掃描功能快速配對成功,爾後要傳輸檔案或遙控拍攝的話,開啟行動裝置的NFC功能靠近行動裝置就可以立即叫出APP同時連線,記得要先安裝「Leica C Image Shuttle」這個APP程式,這樣才可以支援檔案傳輸與遙控拍照。




遙控拍照可控制的項目非常齊全,包括進行光學變焦、曝光參數與白平衡的設定、照片樣式的內容又或是選擇圖片尺寸或錄影畫質,只差不能改變曝光模式而已;實際在操作或是釋放快門時幾乎感覺不到Lag的情形,反應非常的靈敏,若是忘記帶電子快門線外出的話,這倒是不錯的應急方法。
☆ LEICA V-Lux (Typ 114)‧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
最後終於要寫到結論了,其實最後還挺慶幸有這台V-Lux陪我度過這趟環島之旅,因為它的感光元件並不像一般旅遊機只有1/1.7吋甚至是更小的1/2.3吋,它焦段涵蓋的範圍雖然設限在25-400mm,不過卻搭載一吋感光元件,這讓V-Lux在擁有高倍變焦能力的同時,也可以保有不錯的畫質、低光源環境下也可以放心使用高ISO,拍攝上並沒有太多的限制。在外觀方面V-Lux因為體型較大,握感就跟入門甚至中階的DSLR沒兩樣,單手握持也非常的順手也不必擔心尾指懸空,在V-Lux身上並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操作上V-Lux的反應讓我挺滿意的,不論是選單的調整、參數的改變、開關機還有合焦的速度,以DC的標準來看都相當夠水準,就連小女在飯店房間內奔走也可以快速拍下,操作反應跟我常用的RX100M3相差無幾,影像處理器的效能都很不賴。

V-Lux不論在色彩表現或是人像表現上,都讓我很滿意,都能夠忠實的還原場景,另外那創意控制模式更是我最愛的功能之一,要豔麗、要單色、要復古、要LOMO風格只要切換一下就OK!而且還可以同時儲存RAW檔,不過拍攝實無法調整曝光參數,這是小小的遺憾...過去O家的ART模式也不支援手動曝光,但後來就開放了,期待松下及徠卡的雙生機也可以比照辦理。LEICA DC VARIO-ELMARIT變焦鏡頭這顆鏡頭在25mm廣角端的變形似乎有點嚴重,因為是一家三口出遊,在自拍的時候往往不小心把另一半的臉給拍變形了...每次看到都會被念一下

4K錄影的表現真的很棒,重點是目前內建4K錄影的DC根本是少之又少,松下可說是DC界4K錄影的先驅,4K 30p的影片畫質非常的細膩,前面跳過Youtube影片連結的話,建議一定要點開來看看,因為畫質與1080p是沒辦法比較的,若有需要的話還可以從4K影片內節取出800萬畫素的靜態照片,這手法在國外相當常見,因為用相機連拍還是有Miss的時候,很多畫面就是要捕捉那一瞬間,錯過就沒了,這也是為什麼4K會興起的原因。最後我知道各位一定會在意V-Lux與FZ1000的價格差異,我只能說喜歡那個牌子就選哪一台吧!因為現在松下與徠卡的雙生機在色調上已經看不出差異了,徠卡似乎不再插手色彩調校這部分,一切交由松下處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優缺點,另外還有更多的實拍範例可以參考,謝謝賞文。
值得讚賞的部份:
◎ 一吋感光元件外加16倍光學變焦。
◎ 等效焦長涵蓋25-400mm。
◎ 自動對焦速度快同時支援峰值手動對焦。
◎ ISO 800還能保留多數的影像細節,堪用值約在ISO 1600~3200之間。
◎ 內建236萬點的OLED電子觀景窗,畫質非常的細膩。
◎ 支援4K錄影且內建3.5mm麥克風插槽,錄影同時可進行手動曝光與光學變焦。
可以改進的部份:
◎ 以400mm拍攝遠方的景物畫質衰退明顯。
◎ 希望能加入第二具指令轉盤。
◎ 電池續航力僅有360張。
◎ 創意控制模式下不提供手動曝光。
◎ 期待未來可以加入觸控螢幕。
☆ LEICA V-Lux (Typ 114)‧拍攝樣本(點縮圖後可檢視原始大圖) |


這就是池上豆皮店的香煎豆包,這天雖然早餐吃得飽飽飽!但還是要來一份嚐嚐看味道,過去似乎會放香菜,但這天吃到的就是純豆包,沒有添加其它配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