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疑問一直無法解開,在這之前使用CANON G7類單眼相機時也有對焦好像不準的問題,因而捨棄CANON改用NIKON單眼D7000,想不到還是碰到一樣的問題,很想知道是相機或鏡頭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請前輩們解疑
1.相同的條件之下,大部分的手動對焦比自動對焦準確,為什麼?
2.相同的條件和有對到焦的情況下,手動對焦所拍的照片大部分比自動對焦銳利,且相片明亮,而自動對焦的相片所呈現出來的卻好像有對到焦,又好像沒對到焦的情況。
3.我的D7000(水貨未過保)是否有問題?如果是,請問哪裡可以維修(調整)?
4.請問相機本身是否可以調整前後的焦距,讓自動對焦能夠準確一點?

我的鏡頭是 NIKON 18-105 VR 隨機鏡頭
a790120 wrote:
心中的疑問一直無法解...(恕刪)


相信您一定看過這篇討論,裡面有不少關於D7000對焦可能遇到問題的討論~

我也為D7000的對焦問題困擾很久...

1.就我而言在某些狀況下,Liveview對焦最準,自動對焦一定不準,手動對焦看運氣。
2.我覺得這八成是自動對焦沒對到的結果~
3.建議先排除鏡頭移焦的可能,我有問到可以幫NIKON調焦的維修店(不過我沒去)
4.D7000有內建AF微調,不過如果變焦鏡的廣角和長焦端移焦幅度不同,這功能就沒辦法徹底解決問題了

移焦的問題,相對算好解決的。
比較麻煩的是對焦誤判的問題,也就是明明對焦在A點,照出來焦點卻在B點~
這個問題,國內的代理商似乎也無法解決...

目前我的機子和鏡頭都在日本,希望原廠能解決...
我習慣性的都用單點對焦拍照,目前我的相機是liveview對焦最準(將畫面方到最大來對焦),其次手動(將鏡頭拉到最近來對焦),最後才是自動對焦,如果沒把鏡頭拉近來對焦,成像出來會有沒有完全對到焦的現象(邊線不銳利)。
能否請各位先進教我可以確定相機有移焦現象的方法?
入手D7000也有一個月了,經測試是沒有移焦的問題
不過最近發現是對焦誤判的問題
如johnf大大說的"明明對焦在A點,照出來焦點卻在B點"
真希望NIKON能有解決的辦法

a790120 wrote:
心中的疑問一直無法解...(恕刪)


個人建議您可以參考KENT大有關測焦 移焦 與 DIY調焦相關文章的整
仔細熟讀這位C家職業攝影師的多年經驗心得。

因為樓主實際上使怎麼用自動對焦,需要講清楚才有辦法解決,要知道像一些DC使用對比度對焦與DSLR的LIVE VIEW是一樣,所以不曉得您DC為何對焦有問題?

DSLR再有反光鏡下使用相位對焦,本身是比對光線分光之後的相位,這個過程中涵蓋一些機身機械誤差在裡面,和LIVE VIEW那種是不太一樣!(像不同光源狀況也會影響AF SENSOR判斷合焦位置)


再來就是廣角的對焦框框本身在對焦判斷區域很容易因為其他因素而干擾對焦判斷。
diffusionless wrote:
個人建議您可以參考K...(恕刪)


我之前也有看到nikon的DIY調焦
做法跟canon類似 都是用六角板手 調整反光鏡下面的螺絲

但是網路有人說 這樣的作法是錯的??

現在我的相機在廣角端也開始有對焦後移的現象
焦段超過50以上的近攝卻都很準...
d50也都是單點對焦 上面點的對焦已經偏了 只要選最上面點對焦 都一定後移

廣角團體照都要重複對焦好幾次 多拍好幾張來減少移焦的遺憾
不然都會看到人臉模糊 後面牆壁卻準到不行的情況

但是我相機已經用六年了 d50 +一代的17-70
快門兩萬多 不知是鏡頭的關係還是機身
想找一天去台中給恒伸調鏡頭

D7000反光鏡模組的問題
國祥也無法解決
只能送回日本原廠(泰國製的要送日本修..)
那到底D7000可不可以買啊?
看到市集有許多人在賣,我想買一段時間了,但心中不免還是怕怕的

coralpolyp wrote:
我之前也有看到nik...(恕刪)

1.並不是去利用偏心頭調整副反光鏡位置就可以獲的準焦!

因為,那樣只是校正副反光鏡位置偏差。
您需要
1.對焦馬達動作沒問題的鏡頭可以當作基準,像C家是用135L,像對焦板 與 準焦 的問題求助(有 EF 24L II & EF 100L 測試圖 )後來換一顆鏡就沒問題!

2.反光鏡結構札實,也就是在即使在長時間使用過程造成偏差還可以有機會校正回來。
這個也是KENT大5D3 61對焦點 + 塑膠反光鏡組特別在意,因為之前5D系列就是因此無法調整副反光鏡位置就可以解決,他已經是處於不穩定位置,所以針對這個KENT是採取貼膠帶的方式,因為先天不良就算調了或貼膠帶只是讓病情減輕。
神阿,請給我一台對焦準確的Canon DSLR ,到手上1DS系列獲得到這些心得,如果本身對焦模組設計就有問題,那也無法因為調整機械誤差就可以改變。


3.環境光源與測焦方式,環境光線是會影響相位對焦判斷,測焦的近距離很容易因為一些襙作上誤差造成判斷錯誤。



簡單講,如果沒有仔細深入這些觀念建立,只是旁邊模仿式進行,那通常只會得到和原作者不一樣結果。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儀器校正觀念,並不是每一台機器都可以這樣做,先天設計就有缺失或著其他,那可能做了無數次都是無效,這個也是為何要樓主親自研讀這些資料。

diffusionless wrote:
1.並不是去利用偏心...(恕刪)


+1

當初為了測試是否準焦一頭栽進去.... 發現學問非常之大
kent大先見之明也點明了兩點:
1.APS-C片本身片幅小有其限制存在
2.無誠勿試.....

是要錙銖必較還是快樂拍照.... 其中的平衡點個人自行拿捏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