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RGB 色彩準確還原的秘密 白平衡 (觀念各廠家品牌通用)

謝謝觀賞,這裡先放上一小部分,因文章太長及太多圖了,有興趣的請到原文觀看
原文出處及全套圖文相集在此
原文出處包括了 1:1 JPEG 及 RAW 大圖
http://explorerhome.no-ip.org/blog/?p=841


嗯 Jimmy Chan 上次說了會有一篇教學文章,教大家如何拍出色彩真實還原的相片。

就在這晚完成手上忙碌的工作後,公開我為什麼使用 Nikon D700 能夠拍攝得如此真實如眼見的色彩的秘密吧!當然其他廠牌的相機也通用的哦!希望能把我自己這一年來使用手動白平衡心得分享,為大家解決為什麼拍人會黃,如何拍照色彩也不準確的煩惱吧!

我的方法,不用帶上白紙,或任何花費就人人也可以得到一樣的效果了。

“我不相信你啊 Jimmy Chan,別玩我們吧!天底下那有免費的午餐呢!!!”

呵呵,別急別急,我是有理據支持我的說法的,也不用很科學的方法,你們不信就只要跟我的解說試做看看,是真是假就一如我的初衷,有圖有真相,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哎呀,快說是什麼方法吧!次次也長氣的說一堆廢話!

好好好,知道了,正式進入主題!





一   使用手動白平衡的理由

先來看看我們一般什麼情況下會想到使用手動白平衡吧!

1. 入門級 DC 沒有 RAW 選擇,只能以 JPEG 拍攝。
2. 受高速記憶卡的定價或是學生經費上原因沒法購買更大更快的記憶卡,被迫只能使用 JPEG 拍攝就算相機有 RAW,可是色溫卻常常不準確,JPEG 也沒辦法很準備的事後補救。
3. 想學習白平衡的正確使用方法有研究精神及勇氣去試驗的朋友。
4. 自己的相機是比較舊的機型,自動白平衡不太準確,但又不想花時間大量 RAW 事後處理以節省時間。





二   白平衡與色溫

在正式進入真實相片解說前,先說說理論及觀念上的東西吧,很重要的,雖然有點悶,但知識多一點點總不會有壞處對不對。

色溫,簡單來說就是光色的對應溫度。

某個光源的光譜與一個在任何條件下完全吸收且不反射任何波長的外來輻射的絕對黑體(Black body,俗稱完全輻射體)在某個溫度下輻射出的光譜分佈相同時,我們把此時絕對黑體的溫度稱為此光源的色溫。

色溫的單位是開爾文,以 °K(或 K )為符合,以絕對零度 -273°C 為基準。

當絕對黑體逐漸加熱,隨著溫度的升高,其顏色變化呈現由
紅——橙紅——黃——黃白——白——藍白的漸變過程(見圖1)。
WBTable

光源的能量分布中,紅輻射占多數的,此光源稱為暖光源;光源的能量分佈中,藍輻射偏多的,此光源稱為冷光源。

1000K    燭光
2000K    鎢絲燈泡
2500K    家用 60W 燈泡
3200K    泛光燈
3300K    石英燈
3400K    百貨公司造型燈
3500K    暖色調螢光燈
4000K    下午時分和煦陽光
4500K    白色冷光管
5000K    閃光燈及日光
5500K    中午的陽光
5600K    日光
6000K    晴朗天空的陽光
7000K    少許陰天時
8000K    朦朧的天色時
9000K    遮蔭下
10000K   晴朗藍天





三   白平衡與色溫應用真實解說

好了有了前面的基礎知識後,是時候有圖有真相的解說時間了,請各位同學留心上課了哦,只要一搞明白了,包你拍人不黃(當然曝光也要對的前提下,例如拍攝白色,你知道相機測光是以 18% 灰做標準吧?那麼如果不在拍攝白色下 +1 級曝光拍出來白色還是不夠白的哦就算你的白平衡設定對了。),還有能夠很好的保留現場的色彩。




先來說說不正常白平衡下拍攝的照片會是如何


▲ 很明顯,這張相片如何看色彩也不正常對不對,明顯偏藍嘛!!!什麼!?你說看起來很正常!?不是吧!?你得去醫院驗眼科檢查檢查一下眼睛了哦!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 RAW 大圖】

上面這張相片是在下午的室內拍攝的,廚房窗外是一個大晴天的大太陽,即是日光的色溫了。

好了,在大家有了那張偏藍相片拍攝環境是如何的解說這樣子下,那麼我們看看那張偏藍的相片拍攝數據是如何的好嗎?是什麼原因造成偏藍的因素?


▲ 偏藍相片在 Nikon D700 的畫面,LCD 也能看得出明顯偏藍的哦!


▲ Nikon D700
f4 / 1/60 / ISO 1250 / WB 2500K / SPOT / M MODE


▲ Nikon RGB Histogram 圖,它有什麼用,就是用來檢查色溫用的。

那個 RGB Histogram 圖到底是什麼東西哦?到底什麼看,有什麼標準可以參考嗎?

相信各位的心中一定充滿各色各樣的問題,不用害怕也不用著急,只管看下去你就會明白什麼使用 RGB Histogram 圖去解決你的白平衡問題了。

首先...把相機向左轉向個 90 度吧!


▲ 把相機轉了 90 度後,從 RGB Histogram 圖是否看出什麼東西了?

還是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不要緊, Jimmy Chan 用畫的再補充說明一下,先假設在頂上有一條水平方向的紅線...那麼紅色、綠色、藍色的圖是各有高有低的,尤其是把相機轉了 90 度這樣看,所以呢請看看下面畫的圖,是否看出什麼來了?


▲ 把相機轉了 90 度後,明顯看出 RGB Histogram 三線水平也不是對齊,這就是錯誤的色溫數據了。


▲ 把相機轉了 90 度後,,我再加上三條水平紅線,各代表了 RGB 三個獨立的數據量,啊哈,這樣一畫出來,看明白了,很好很好,先記住這個畫面,接下來要示範正常白平衡下的 RGB Histogram 圖囉。




正常白平衡下拍攝的照片會是如何


▲ 這張就是正常白平衡下拍攝的照片了,色彩終於正常一如現場所見那樣子了。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 RAW 大圖】


▲ 正常白平衡下拍攝的照片在 Nikon D700 LCD 下的畫面當然也是準確的色彩了。


▲ Nikon D700
f4 / 1/60 / ISO 1250 / WB 5000K / SPOT / M MODE


▲ 正常白平衡下拍攝的照片的 RGB Histogram 圖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有了之前的對比,今次是否很容易就看出很大不同了對不對?


▲ 這次也像上次一樣把相機轉了 90 度後,從 RGB Histogram 圖是否看出什麼東西了?


▲ 正確的白平衡色溫數據,RGB Histogram 圖三線水平是對齊了的高度哦,但在場景中如果有一種顏色特別多的區域,這個圖就不一定是三色全等高的,這情況下只要細心留意 LCD 下所有東西的色彩沒有色偏,其中二個色的高度水平是等高也就是代表八九不離十的精準度了。


▲ 這次把相機轉了 90 度後,明顯看出 RGB Histogram 圖三線水平是對齊了的高度哦,這就是正確的白平衡色溫數據了。

相信大家也明白什麼使用 RGB Histogram 圖了吧?是否很實用的技巧呢?而且不管你是用 Canon、FujiFilm、Nikon、Pentax、Sigma、Sony DSLR 或 MirrorLen 無反也是同一原理一樣通用的技法哦!



謝謝觀賞,這裡先放上一小部分,因文章太長及太多圖了,有興趣的請到原文觀看
原文出處及全套圖文相集在此
原文出處包括了 1:1 JPEG 及 RAW 大圖
http://explorerhome.no-ip.org/blog/?p=841

explorer1979 wrote:
謝謝觀賞,這裡先放上...(恕刪)


首先,先謝謝大大的文章

其次想請教一下大大

大大,您的意思是一開始要先一張一張試到剛好為止再拍攝是嗎??

如果固定的光源,這還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但如果拍攝的地點一直變,而且沒有很多的時間試的時後呢

大大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讓我學習到了一課

很不錯的解說呢

stephen02 wrote:
首先,先謝謝大大的文...(恕刪)


基本上不用什麼試,只要你肯花時間改用新方式,習慣了後,你已可以"條件"反射式的先改白平衡後拍攝的境界了,即是說你的眼睛已學會看了光線就知道用多少的白平衡。

拍攝的地點一直變
我自己的用法是,每到一個場境拍照前先改白平衡,其實如果是日光戶外拍,就算是陰天也可以 5000-5500K 一拍到底的

只入了室內後就得提醒自己得先把白平衡改過來
而我的經驗是,在室內多數使用 2500-3900K 內的值就對了

而RGB圖其實是給了你數據快速決定差了多少的
例如我網誌內其他的例子,有一張我已說了一看 RGB 圖就看得出應該加藍減紅

這些其實是需要一些時間習慣的
尤其是如果你真的很喜歡現場的氣氛下

我自己為什麼喜歡 JPEG 直出,一來是有些懶,我知道 RAW 再轉出來質素更好的
二來,我個人覺得,你去了一個地方,或看了一年物體,你有衝動想按下快門,也是想把當時的光線,色彩,一如你當時眼見的一切保留下來永久記錄對不對?有了這個心,就已有了前期就做好一切的必要動力,而不是靠後製改來改去,或把真實的色彩也改成糖水味的另一版本了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看法,沒有對後製的朋友不敬的意思,口味或想拍攝的東西不同表達的方法而已。

Jimmy Chan http://jimmychanphoto.blogspot.com

explorer1979 wrote:
基本上不用什麼試,只...(恕刪)


再次謝謝大大詳細的說明


explorer1979 wrote:
謝謝觀賞,這裡先放上...(恕刪)


真的很棒的教學,一看就懂
好文章怎能不推, 說的真好, 就算都拍RAW, 事後用ViewNX修改也是很麻煩, 不知道是否我的電腦太老, ViewNX裡面一次改太多張照片很容易當機, 還是應該要事先調整好, 事後才能省麻煩!
感謝樓大的分享!!!

小弟受用不盡!!!

轉過來看真的一目了然 方便許多
雖然每次都是進電腦來調整白平衡,

但這樣運用相機的白平衡顯示來調整卻是從來不知道,

感謝樓主分享!
小弟感覺這做法有幾個考量

1. 畫面上需要足夠的白/灰色
當畫面缺乏白色做參考時, 各顏色的 histogram 彼此之間已經沒有多少的關聯
可以想像對一面亮藍色的牆拍攝就不難理解
另外拍攝一面米黃色 (不是白色) 的牆, 用這方式也很有機會造成誤判

2. 可能需重覆 [調整]->[拍攝]->[檢視] 數次, trial-error 直到獲得想要的結果
除非您像相位對焦一樣, 一看到圖型就能跳到理想的色溫...
或相機機型提供 Lv 即時顯示各顏色的 histogram 可以直接邊調邊看
例如大大圖中的磁磚以洗碗精為分界, 左邊帶了點淡淡的藍, 右邊帶了點淡淡的黃
可能大大想保留藍色集水罩所帶來的一些影響, 但小弟會偏向把淡藍調到白色


3. 相機 LCD 看的不一定準
小弟這些年來出遊拍的照片不知道有多少張是當時從相機 LCD 看起來覺得色彩不錯
但回家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感覺怎麼常常偏黃
可能小弟對色彩的感觀比較遲頓
例如修改大大例圖的色調時, 小弟木眼甚至需要做 A/B 圖切換比較
實在沒自信能在相機 LCD 上一眼就能判斷


能 JPEG 直出當然是很猛很威很屌很強大
只是小弟今天技不如人, 也只好先拍 RAW 留點後路
回去自當苦練, 他日再來登門討教

另外 RAW 資料記錄的是 CFA 數值
而感光元件前的濾色層的過濾程度不可能以軟體控制
所以白平衡設定對 CFA 數值應該沒有影響
不像 JPEG 的圖點記錄的是經過白平衡計算的結果
因此用白平衡設定 A 拍攝, 修正為 B 再輸出成 JPEG
與用白平衡 B 拍攝直出 JPEG 的結果應該會十分接近
(僅是電腦軟體輸出與機身直出的演算差別, 修改白平衡本身並不會造成損失)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