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igtlander~這是什麼牌子,沒聽過嗎?
我其實也是不久前無意逛到Jore大的blog才發現這顆鏡頭,
它今天正式成為了我的第一顆手動鏡啦!!

這顆鏡頭不完全為手動鏡,它其實是裝有CPU的鏡頭,
所以在Nikon的低階機身(D40、D50、D70、D70s...等),
也都能正常的測光(使用A、T、P模式),
只是不支援自動對焦,必須靠手動加目視來對焦囉~。
這個「N/AI-S」的字樣代表的是Nikon AIS鏡頭。

迷人的F1.4大光圈

Nikon少有的58mm瀘鏡口徑

指名購買的B+W MRC 010 58mm UV 保護鏡

鏡頭蓋上的Voigtlander字樣

這個牌子雖然不常見,但其實很好找,
因為在奇摩或露天拍賣一搜尋,
就可以找到一堆的拍賣物件~
仔細一看,都是同一個賣家的商品,
再瞧瞧義文國際(代理商)的官方網頁,
發現裡面的內容一模一樣。
後來和老闆聊天之後才發現,
原來這個牌子原本是Cosina,
但因Cosina這個牌子一直沒有做起來(被Leica和Zeiss給比下去),
現在是走代工路線(據說不少Leica和Zeiss鏡是由它們代工的唷),
像Carl Zeiss Planar T*50mm F1.4 ZF這一隻熱門鏡就是由它們所代工的。
以下引用自davysnn大的回覆:
cosina,買下voigtlander這品牌來提升企業形象,重新打入市場。
voigtlander是個老牌子,不過路程很坎坷!不過光學在當初德國是很強的之一!
cosina代工時期比較有名的是SL系列的125mm f2.5微距鏡,其他的也不錯..
雖然SL已停產,不過125mm這顆被大陸人給抄起來了!
58mm f1.4這顆是復刻東京光學的58mm f1.4(又稱鳳凰瞳),有出pk,ais接環,聽說很不錯!會有漩渦散景..
可想見,Voigtlander的鏡頭技術是相當有水準的唷~
而且價錢不到Leica的一半,真的是便宜又大碗啊!!!



就請大家欣賞一下這隻鏡頭的表現囉~
以下是下午在大安森林公園試拍的照片,
僅縮圖加框無後製,機身是D70s。















來一些黑白照片,看看有沒有fu~





總結:
1、這顆鏡頭的散景感覺很美,雖然網路上說有二線性(不過我看不太出來)。
2、鏡頭的發色清淡舒服,色彩還原真實。
3、在高反差常出現紫邊,但適合低反差場景(色彩很棒),可以算是「陰天鏡」吧!
4、鏡頭作工紮實,全鏡身金屬材質(除對焦環),拿起來有穩重感。
5、對焦環阻尼適中,手感很好。
推薦大家購買的好鏡唷!!
相關討論:
Voigtlander NOKTON 58mm F1.4 SLII - 不負責任心得
Voigtlander NOKTON 58mm F1.4 SLII - 測試照(1)
Voigtlander NOKTON 58mm F1.4 SLII - 測試照(2)
~開箱~ Voigtlander(福倫達) NOKTON 58mm F1.4 SLII
Voigtlander Nokton 58mm F1.4 SL II
此篇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新增文章:女王人像試拍
----------------------------------2008/7/7 補充整理資料----------------------------------------
剛才搜尋了一下,發現01上也有不少篇開箱文~
整理一下連結給大家參考:
新鏡頭試拍 VOIGTLANDER 58MM F1.4 SLII(Nikon AIS)
[入手開箱文]福倫達 Voigtlander 58MM F1.4 SLII (for Nikon AIS)
[復刻再復刻] Voigtlander SL II
另外節錄一些精彩的討論內容:
一、手動與自動對焦鏡的差別?(引述自 devilnd大)
1.手動對焦鏡頭機械結構比較少,比較耐用,不容易壞,也比較輕巧
2.有經驗的使用者手動對焦會比自動對焦快和準,尤其在AF比較差的機身上面,因為沒有"迷焦"的問題
3.自動對焦鏡頭在設計上限制比較大,因為機身馬達的力量沒有人手那麼強,因此必須考量只要移動一小群鏡片組就能達到對焦目的的設計。在光學設計上,限制越多代表的就是越高的成本或降低的光學品質。此外為了減輕機身馬達的負擔,AF鏡頭通常是塑膠鏡筒,MF可以用金屬材質,無論質感或耐用度都好很多
二、AI-S與AI-P鏡的差別?(引述自 PAINS大)
首先 AI-S type 的鏡頭應是僅能手動對焦 (可自動對焦的叫 Ai-AF ? 這要請高人指教)
但若要機身可支援測光
必須在接環上要有相對應的機構來偵測目前鏡頭的光圈位置
請見下圖裡右上方那顆螺絲外面的黑色連桿
借用 dpreview 的圖片(出處)
(同時鏡頭尾端外圍也要有相對應的突出邊(長的那個))
(短的則是供機身偵測鏡頭光圈是否鎖定在最小值)
(即使是 AF D-type 鏡頭也還看的到)
如果機身上沒有這個機構的話(較低階的機身即沒有)
相機就不知道目前鏡頭上的光圈值(離該鏡頭的最大光圈相差幾級)
因為 Nikon AI mount 是以開放光圈來測光
只有在按下快門的當時才縮光圈
(見上圖裡接環內中央左邊的小撥桿 平時會強制鏡頭開放在最大光圈)
因此如果缺少了這個資訊
機身就無法依目前測光值換算縮小光圈後的快門速度)
也就是機身不支援測光了
(當然那個機身內的小撥桿也不知道要移動多少距離以使光圈葉片縮放到正確的位置)
所以也不可用機身控制光圈
那 AI-P 鏡的話也是手動對焦
但多了電子接點將鏡頭內的資訊傳回機身(即所謂CPU鏡)
(不要問我這邊cpu是什麼意思... 早期應該還是用電刷間的通斷路來產生資訊的吧...?)
見圖一(出處) 見圖二(出處)
(Leica Lens Codes system 更是簡單...)
機身有了最大光圈值等資訊
就可以正確的測光及控制光圈了。
p.s 按照PAINS大的介紹,這顆鏡應該算是AI-P鏡囉!~?
三、鏡頭評價(引述自 devilnd大)
回國做了一些簡單的非專業測試
我想我得收回一些不佳的評語
目前沒有和 50 f/1.8比
而是和號稱 "5米之內 銳度無敵" 的60 f/2.8 micro 用D80拍攝約2公尺左右的物體做比較
在 f/2.8的時候 58 f/1.4和 60 f/2.8 僅有要放大到100%仔細比 才看得出來的銳利度差異
而在 f/1.4 的黑白邊緣反差 基本上也在可接受範圍 (絕對不是"非常鬆散")
在 f/1.4 時,景深非常非常淺
手動對焦時機身上的合焦指示基本上是不可信賴的
若要精確對焦到某個焦平面,而對焦距離又很近時,要用包圍對焦才能拍出最銳利的影像
紫邊的話就沒辦法了 大光圈鏡頭都會這樣 (尤其是D40,D50的那片sony 6MP CCD)
用nikon 85 f/1.4 也是一樣
四、鏡頭評價(引述自 dpluke222大)
我曾作過系列性測試,蔡斯ZF 50mm f1.4,福倫達58mm f1.4,以及Canon New FD 50mm f1.4共三支鏡頭,在一公尺距離拍四個排成直線且上有各色字體的包裝盒子,冲底片再掃成檔案在電腦上比較。。
蔡斯ZF 50mm f1.4
f1.4時有從中心住外擴散的放射性類似模糊殘影,f2時好一些,f2.8時突然變得非常銳利
福倫達58mm f1.4及FD 50mm 1.4有些類似
f1.4稍模糊,f2好一些,同樣是f2.8時變得清楚銳利
平常隨手拍拍的感覺是
ZF 在 f2.8之後滿利的,有德系風味,全開不建議
福倫達強在散景柔美,全開稍軟,f2以後以後就不錯了
FD較中規中矩,散景普通,沒特色但滿值得的,便宜好用,二手的才三千左右
Ha, 頭兩支貴的都是借來的,有錢的話會買福倫達這支,滿迷人的
五、關於二線性散景(引述自 akihindo大)
很多"銘鏡"都有口徑蝕跟二線性,只是願不願意接受事實而已,二線性如果拍攝主題好,就會被誇說是油畫般的散景
Leica的NOCTILUX也是口徑蝕、二線性、暗角通通來的
TESSAR二線性超嚴重、Flektogon 35/2.4也有二線性、SONNAR 135/3.5也有二線性
只是我們不能只拍避開會產生二線性的題材來欺騙自己說BOKEH多讚多讚,這些都是老結構,當初就沒有為BOKEH刻意去做設計
上面三支老菜頭小弟都有,所以不打誑語的
以上是整合許多01網友的意見,
如有轉貼不妥之處,還望各位大大不吝告知

-------------------------------------------------------------------------------------------
第二頁新增河濱公園試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