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想確定一下由18-200mm VR跳槽至16-85mm VR這個決定到底對不對...



[鏡頭規格]
(1)Nikon 16-85mm f/3.5-5.6G ED VR:
鏡頭結構:17片/11群
視角:83度-18度50(DX格式only)
光圈葉片數:7片
最小光圈:f/22-36
最近對焦距離:38cm
放大倍率:1:4.6
濾鏡口徑:67mm
體積:直徑72mm*長度85mm
重量:485g
(2)Nikon 18-200mm f/3.5-5.6G IF-ED VR:
鏡頭結構:16片/12群
視角:76度-8度(DX格式only)
光圈葉片數:7片
最小光圈:f/22-36
最近對焦距離:50cm
放大倍率:1:4.5
濾鏡口徑:72mm
體積:直徑77mm*長度96.5mm
重量:560g
[外觀照]
正面比較

67mm比上72mm的濾鏡尺寸

[測試環境與相關設定]
(1)使用D80機身,全程上腳架拍攝,VR off.
(2)機身設定如下:
銳利化:標準
色調補償:標準
色彩模式:sRGB Ia
飽和度:標準
色相調整:0度
ISO:100
色温:Auto
拍攝模式:P模式
測光模式:矩陣測光
(3)拍攝RAW檔後縮圖轉檔為1800*1204尺寸上傳
[圖檔比較說明]
採底下六個焦段的比較,16(18)mm,24mm,35mm,50mm,70mm,85(82)mm.其中18-200mm VR取不到85mm這個焦段值,故以最接近的82mm焦段取代.每個焦段比較四個光圈值拍攝的圖檔;最大光圈,f/8.0,f/11,最小光圈.每個光圈值的第一張圖檔是16-85mm VR拍的.另外在每個焦段比較的最後,附上以f/11光圈拍攝的圖檔的中央裁切圖,以方便比較細部差異.
[16(18)mm]
<第一組>
f/3.5 1/500s

f/3.5 1/800s

<第二組>
f/8 1/100s

f/8 1/160s

<第三組>
f/11 1/50s

f/11 1/80s

<第四組>
f/22 1/15s

f/22 1/20s

<中央裁切圖>
左邊是16-85mm,右邊是18-200mm

[24mm]
<第一組>
f/4 1/500s

f/3.8 1/640s

<第二組>
f/8 1/160s

f/8 1/160s

<第三組>
f/11 1/80s

f/11 1/80s

<第四組>
f/25 1/13s

f/25 1/15s

<中央裁切圖>
左邊是16-85mm,右邊是18-200mm

[35mm]
<第一組>
f/4.8 1/500s

f/4.2 1/500s

<第二組>
f/8 1/160s

f/8 1/160s

<第三組>
f/11 1/80s

f/11 1/80s

<第四組>
f/29 1/15s

f/29 1/13s

<中央裁切圖>
左邊是16-85mm,右邊是18-200mm

[50mm]
<第一組>
f/5.3 1/400s

f/4.8 1/320s

<第二組>
f/8 1/160s

f/8 1/160s

<第三組>
f/11 1/80s

f/11 1/80s

<第四組>
f/32 1/10s

f/32 1/10s

<中央裁切圖>
左邊是16-85mm,右邊是18-200mm

[70mm]
<第一組>
f/5.6 1/320s

f/5 1/250s

<第二組>
f/8 1/200s

f/8 1/160s

<第三組>
f/11 1/80s

f/11 1/80s

<第四組>
f/32 1/13s

f/29 1/13s

<中央裁切圖>
左邊是16-85mm,右邊是18-200mm

[85(82)mm]
<第一組>
f/5.6 1/320s

f/5.3 1/250s

<第二組>
f/8 1/200s

f/8 1/125s

<第三組>
f/11 1/80s

f/11 1/50s

<第四組>
f/32 1/10s

f/29 1/10s

<中央裁切圖>
左邊是16-85mm,右邊是18-200mm

[200mm]
最後附上一張18-200mm VR,在焦距200mm時拍攝的圖檔.由此可看出16-85mm VR的限制何在了.
f/8 1/100s

[散景比較說明]
採底下六個焦段的比較,16(18)mm,24mm,35mm,50mm,70mm,85(82)mm.其中18-200mm VR取不到85mm這個焦段值,故以最接近的82mm焦段取代.每個焦段取最大光圈值拍攝的圖檔,以比較這兩顆鏡頭的散景表現.每個焦段的第一張圖檔是16-85mm VR拍的.
[16(18)mm]
f/3.5 1/800s

f/3.5 1/800s

[24mm]
f/4 1/800s

f/3.8 1/800s

[35mm]
f/4.8 1/500s

f/4.2 1/640s

[50mm]
f/5.3 1/640s

f/4.8 1/800s

[70mm]
f/5.6 1/800s

f/5 1/800s

[85(82)mm]
f/5.6 1/800s

f/5.3 1/800s

[結論]
1.感覺兩顆鏡頭在16-24mm和18-24mm間的畫質是18-200mm VR的表現比較好,但在35-85mm這個焦段卻可以發現到18-200mm VR的畫質,隨著焦段愈長表現也愈鬆散.
2.16-85mm VR的變形控制比18-200mm VR要好,觀察重點在50及70mm時,兩顆鏡頭的枕狀變形控制.至於廣角端的桶狀變形,因缺乏比較物所以看不太出來.
3.兩顆鏡頭的色彩表現差異不大,不過感覺得出來16-85mm VR的色彩比較飽和.
4.18-200mm VR的散景二線性較嚴重.
以上是小弟個人的心得結論,希望有這兩顆鏡頭的大大們,能多加補充不足的地方,或發表一下使用這兩顆鏡頭後的心得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