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的意思,我猜是說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假設只有七萬預算可以用.
FF: D700+50 F1.8D
APSC: D7000 + 副廠17-55+ 70-300 VR +F1.8D (假設啦!我沒查價錢)
在沒有多餘的預算買其他鏡頭的情況下.
他覺得 APSC的組合,比 D700的組合來得更好,
因為焦段的彈性讓他覺得可以拍攝的題材多很多.
這個結論其實我覺得沒甚麼錯.
但其實有兩個謬誤.
首先,樓主輕視了 FF的魅力, 很多人試用過 FF的機身以後,
即使勉為其難也想升級成FF機身不是沒有道理的
再來最重要的是,預算只要七萬這個大前提往往是騙人的.
當一個人敗入了D700以後,如果他真的有需求使用到其他焦段,
自然預算會往上拉,再接著購入其他鏡頭. 甚麼終極裝備,最後一支鏡頭.最後一次敗家
都嘛是自己騙自己. 一開始說只要FF+F1.8D我就滿足了,所以就讓我上FF吧!
然後過沒多久 全幅的 24-70,16-35,70-200 還不是慢慢佔領了防潮箱.這才是人性
以上的例子絕對不是說我!!
最後補上一件事,剛開始學攝影的時候,啟蒙老師就要求我們先只用50mm的標準焦段
拍攝一段時間,試著用單純的器材專心去構圖.當你工具受限的時候,你才能專心去觀察
如何試著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的方法去表現你想表現的主題.
這段經驗,我覺得就個人來說很有幫助.所以試著只用一顆定焦鏡拍照,其實也沒甚麼不好
Chiseng wrote:
那有沒有C組?從以前...(恕刪)
那我也算是C組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用FM2開始,也稍稍摸過老爸的大F.當時家裏就有大F專用的四支non-Ai鏡24/2.8, 50/1.4, 105/2.5, 200/4,還有兩支給FM2用Ai規格的Tokina的變焦鏡28-85/3.5-4.5及80-200(光圈忘了).
底片機用的鏡頭當然都是FF規格.後來底片的開銷及沖洗、保存的麻煩讓我對攝影的興趣逐漸冷卻.直到數位相機出現,才又重新燃起興趣.但在FX機出現前,我總是覺得FF的鏡頭用在APS-C的機身上似乎沒能完全發揮其作用,而且早期大部份的機子也都不支援Ai老鏡,因此就一直撐著不買,只買個大砲型的類單眼來過過癮順便練練技術.直到D700出現才決定入手,然後那兩支Tokina的變焦鏡因保存得不太好,就捨棄不用,把老爸的四支non-Ai鏡磨屁股改Ai來用.所以買D700初期除了改鏡外,真的沒花什麼鏡頭錢.
D700接上手動老鏡的感覺真好,好像又回到以前用FM2拍底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