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jen wrote:FF+50MM 定焦...(恕刪) 喲!一語驚醒夢中人憶起想當年,第一顆買的定焦鏡就是50mm喜歡拿它來練功(雖然到現在仍沒長進多少)並且喜歡它的大光圈比起F值3點多、4點多起跳又沒有VR的旅遊鏡感覺起來更讓人信任可以勝任每個場合
ASRAAM wrote:感光元件不比底片,不...(恕刪) 雖說如此但是F100有有底片前後空間,還有進退片馬達 這些也是數位不需要的反正D5100,550D都可以做那麼小了,銀幕也很棒相機的外型早就不只是內部架構決定,廠商希望機器長怎樣佔了更大的權重我還是相信或多或少D700打算把外觀做的威一點大一點,以便符合其市場專業定位讓人更有意願接2470這些大塊頭
biaw78 wrote:雖說如此但是F100...(恕刪) 問題是出在厚度無法減薄而不是寬度DSLR的感光元件-感光元件機板,LCD與LCD機板,這三者暫時沒有辦法不用堆疊起來的設計大不了抽掉LCD與相關電路,這樣可以少一層厚度(但就沒LCD了).但感光元件與支援電路基於許多雜訊與電子設計考量,必須非常靠近不能左右錯開.最後考量當感光元件面積大一號,那麼封裝也大一號,支援電路也大一號...體積馬上成為悲劇也不奇怪.若您看過現代DSLR拆解就會了解,其實裡面塞的滿滿的了傳統的底片室與馬達片軸空間早就不存在也塞的滿滿了
alexjen wrote:50f1.8雖然便宜但畫質並不會配不上D700...(恕刪) 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50F1.8D這顆鏡頭在FF下才能獲得完全的解放所以這顆鏡頭也是一直誘使小弟想進入FF世界的推手
請問可否稍微提示一下有那些非這樣做不可的設計呢一些電路設計的關鍵字就好,我會想辦法去查資料...網路上看到的DSLR拆解都是塞滿滿,這是事實但是當今的S95拆解也是塞滿滿,過去S60拆解也是塞滿滿當今哀鳳拆解也是塞滿滿,過去小海豚猜解還是塞滿滿就我的認知電路板是可以集成再集成,縮小再縮小的,除非是特殊考量如果案子一開,ID給的體積就是那麼大,那EE layout讓他塞滿也只是剛好沒有那個誘因和動機是我認為的主要原因感光元件和LCD的確都是厚度,然而比起F100的背蓋,我已經不覺得A77翻轉銀幕厚非常多了
我有D700 2470 也有50 1.8D 有時候懶的帶2470 因為很重而且我遮光罩正裝收納 相機包很大一個 就D700+50 1.8D出門拍..內閃還不會被鏡頭擋到=..=.. 原來有這種人 會認為全幅機+501.8D就是硬上全幅沒錢買其他鏡頭...哎呀...並不是全幅機一定要配大三元或G或N才叫準備好了
biaw78 wrote:請問可否稍微提示一下...(恕刪) 其實電路板上大部分是被動元件因為整合進去的被動元件不會比外部被動元件來得好如果是基於性能穩定性的考量,越高階的機器體積越大是可能的當然隨著製程縮小,電路技術進步等未來更多電路是可以一起被積體整合化把10年前剛出來的DC跟現在的DC相比就可以發現電路的進步是存在的但是相對地,現在也會被要求更多的功能進去省下來的面積,可能又立刻被其他新的電路塞進去在寸土寸金的積體電路內,大概也不會剩多少的面積可以讓你節省成本
其實樓主說的沒有錯用FF+50/1.8雖然能解放這顆鏡頭,但拍攝的題材容易受限不如拿APS配一些有特色的鏡頭能拍超廣角,能拍遠的,也能拍微距一樣都是玩,但後者的變化比較多若想換FF機身,又想玩得自在付出的成本相對要貴很多有了FF機身,還得有FF的鏡頭搭配,才能達到該有的水準這又是另外一個錢坑啊
biaw78 wrote:我討厭Nikon定義的市場階級Nikon把FX塑造成高階,專業,攝影愛好者的選項又大,又重,又貴 真正不是愛好者不會想帶出去的機器 +1如果不是N年前Canon的5D的低價讓大家對FF的降價有了期待保證Nikon就算出FX, D700現在價位肯定是六位數字...當然貴也無妨,反正Nikon本來就不是太有佛心的廠商,"價錢很少輸其它廠牌",但不曉得非要弄那麼重一台是在爽甚麼...應該要輕量化...當然我知道許多人喜歡拿一個大金屬塊(金屬機身)照相,可能比較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