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度的部分, 目前主要聽到的案例大多是前代大三元
可能是剛開始的技術還不純熟, 也可能真的是壽命到了
不過至少近幾年來的鏡頭都還沒聽說有明顯的災情
以目前的消費生態, 一部份有能力的頂端族群其實是巴不得廠商持續更新鏡群
只要確實有進步, 他們都很樂得砸大錢升級
組件的壽命夠用就好, 努力在讓鏡頭多活五年或十年其實意義不見得很大
財力次之的用戶其實只要撿這些汰換下來的器材也很夠用
而預算真有困難的朋友只好靠機身馬達繼續用老D鏡, 說實在的也沒差那麼多
我自己改用手動鏡倒是跟耐不耐用無關, 單純就為了操作跟畫質而已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Mondeo Knight wrote:
那若是以後新出的機身...(恕刪)
建議別買這顆,這顆是當初AIS 28/2.8下來的產品!
不管是PHOTODOColor Foto,Bjørn Rørslett等測試,都是指向AIS 28/2.8這顆是好很多!
AF-D有很多背景當年是為了自動對焦設計與成本考量等因素下產物,在光學設計並不會因此作最好選擇,這個可以查查2006年手動鏡頭和自動鏡頭價位。
很多鏡頭到了AF-S開始有量身對焦馬達可以配合,才便於設計較高光學設計,因為像機身馬達是電磁馬達屬高轉速需要減速以及會有慣性力問題,不像超音波馬達屬於低轉速高扭力。
所以一些人把鏡頭馬達當作高速對焦目標並不是原意,鏡頭馬達設計原因還是來自光學設計妥協程度較少有關,所以在1971年F2那個NIKON年代,就已經在發展鏡頭馬達。

假設很在乎鏡頭壽命問題,個人建議直接把錢買ZF鏡頭一些素質不錯手動鏡頭。
蟑螂~~ wrote:
+1 我也是很討厭鏡...(恕刪)
蟑螂~~ 兄:
您不是MINOLTA老用戶?
不過,好奇是這篇A700與福輪達125 sl微距試拍~光圈全開的威力
125 APO 這顆怨念無限!
當初開始認識時候就已經停產,而二手市場一堆PK a等卡口就是找不到NIKON,再等一陣子,想說乾脆先買以後再想辦法改鏡,結果顆顆二手價位大漲,和LEICA 100APO接近,而小弟原本有LEICA R鏡和CY鏡頭,而且比較過,同樣cosina作工阿福就是比較差,CY或後面ZF都是比較好很多,但還是比LEICA R差些,所以當初最後就沒有買。
最後想請教的是MINOLTA百微和SONY百微,看起來似乎只是復刻,只是價位變貴很多,只聞其名不曉得對這顆有沒有心得可以說?
Mondeo Knight wrote:
那若是以後新出的機身,
不支援D鏡怎麼辦?
畢竟機身總有一天會壞(換)呀!
-->我是一顆D鏡都沒有的N家新人,目前很想入手AF 28mm F2.8D來玩看看!
D鏡是指鏡頭有支援距離資訊回傳功能(絕大部分D鏡都包含機械光圈環結構),到後面G鏡就內含支援距離資訊回傳功能而不用在鏡身上標示。
因為Nikon鏡頭設計預設是光圈縮到最小,所以相機機身及鏡頭上一定要有一個機械光圈撥桿來使鏡頭光圈全開進行對焦及測光(按快門拍照時還要能連動調整到設定的光圈大小),這部分無法像Canon的鏡頭預設就是全開光圈可以用全電子式控制光圈大小。同樣背負5000萬支AF鏡頭的包扶要Nikon捨棄那會是個很困難的決定。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diffusionless wrote:
最後想請教的是MINOLTA百微和SONY百微,看起來似乎只是復刻,只是價位變貴很多,只聞其名不曉得對這顆有沒有心得可以說?
平心而論,以畫質成相來比較,阿福確實勝過M+S的百微,尤其是光圈全開下的紫邊抑制及成相銳利度,M家百微是沒用過,但S家的百微絕對沒有好到能跟自家的非微距鏡比,就算與MINOLTA 135 F2.8這顆低價鏡相比之下(非STF),紫邊及色散都輸,最大光圈下的成相也不佳
百微還是縮光圈後才能得到較佳的畫質,拍人像的話,光圈全開下畫質較軟,百微+閃燈+微距拍攝才是它最適合的工作環境
以上是小弟個人淺見
不過FOR C,N家的阿福二手價高達5~6萬,FOR S家的也要3~4萬,真的物以稀為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