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 以後的鏡頭 是不是就都是超音波馬達了?

老實講...超音波有好多好多的好處

但是...唯一的缺點 也是遇到就知死的 就是馬達掛點

終於前幾天放掉了70-300vr 除了焦距不常用外
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也是swm超音波馬達
因為我前陣子才壞了一顆28-70 2.8金牌 現在只能當手動鏡用
很怕下一隻就換70-300vr掛
剛好想換現 就趕緊便宜賣了

手上幾顆ais的手動鏡 手動鏡的金屬感和穩重的手感
讓我清理過後 都覺得還可以用個20年甚至到底片生產結束

還有一顆af的鏡頭 陪著我上山下海五六年了 自己當機身鏡頭蓋在用
因為根本沒有馬達可以壞 所以很敢去操他 不用戰戰兢兢的

怎麼現在趨勢都是裝內建馬達 一顆鏡頭就變貴了很多?
修個鏡頭馬達 幾乎可以買半顆新鏡
其實又沒有無時無刻在運動中對焦... 大多是擺好姿勢 1 2 3 笑~~ 機身馬達對焦都夠用了

現在我反而比較常看舊鏡 尤其是af-D鏡 或是AIS手動鏡
我覺得 不僅維修便宜 往後的保存也比較容易

這篇文章可能對已經玩過一陣子手動鏡和數位鏡的朋友會比較有感觸吧
呵呵...希望以後留給兒子的寶物 至少都是可以用的 不要都是半殘的
老實說...NEX甚至是NIKON 1 我都覺得是可以玩比較久一點的玩具 都不是可以當傳家寶的寶貝

也很感謝NIKON 沒有放棄舊鏡頭的支援(雖然都要到專業機才有完整支援)





樓主講的我非常能體會, 因為我也是經過這樣的轉變

以前曾經鏡頭清一色都77mm口徑, 非常迷戀大光圈大眼睛

開始拍底片後, 現在則都買52mm口徑手動鏡, 輕巧好帶又不怕壞

還在出手動鏡的有ZF菜跟福倫達啊, 希望福倫達能多復刻些鏡頭
https://www.flickr.com/photos/hightemplar/
ZF菜跟福倫達啊~~~

看來還是他們比較知道手動鏡的價值 套一句廣告話 ~~一顆永流傳

也難怪...數位時代都這麼久了
很多經典鏡 價格還水漲船高

Hightemplar wrote:
ZF菜跟福倫達
我想應該是這樣了,除了少數廠家,各大廠以後的鏡頭應該都會內建對焦馬達了.因為驅動馬達做在鏡頭上可以隨鏡頭大小配備適當推力的馬達,而做在機身上的話,那除非一開始就配很暴力的馬達,不然萬一接上長鏡頭就推不動了.
現在的鏡頭是消耗品,特別強調機動性讓你使用方便,耐用性則不會太過重視.而在現今速食文化影響下,大部份的使用者在意的是鏡頭的新功能,手上的鏡頭也許用個三五年就脫手換新規格,所以出個耐用一輩子的東西人家才不希罕.
不過小的跟樓主的想法一樣,好鏡頭就是要能耐用一輩子.所以在入手人生第一台DSLR時,就打定主意寧可把機身上強大的自動功能封印也不用現代的自動鏡頭,而是把老爸用了一輩子的non-Ai老鏡拿去磨屁股改Ai來用.後續因為需要而添購兩支新鏡,也是全金屬的手動鏡,反正以前用FM2的時代還不都是在MF,所以手動對焦對我來說是很習慣的事.
未來的機身應該都擁有錄影功能了吧?!!

除非未來有更安靜的對焦馬達,不然超音波馬達應該是目前最安靜的驅動方式

不然老是錄到對焦馬達喀喀聲也不是辦法
補充說明:
新鏡的對焦都變慢了... N50/1.4G, N35/1.4G... 有太多AF-S化之後對焦變慢的例子
個人倒寧願對焦吵, 也要快狠準, 典型例子: N50/.1.8D
難得啊,還看到玩傳統鏡頭的同好,老鏡頭的扎實感,對焦的手感,與腦海中的構圖結合,是令人上癮的原因,在這一片數位聲中,我還是執著我的底片組合,玩到底片停產(不過似乎不可能,最後應該是一家獨佔).

coralpolyp wrote:
老實講...超音波有...(恕刪)


這是老早就存在趨勢,在NIKON開始想做鏡頭馬達作試驗,在小弟nikon新舊鏡頭支援分類與資訊整理!有些發展歷史整理。

建議可已分作無自動對焦很難拍照的手動鏡群,和沒有自動對焦就會很難拍的自動鏡群。

像個人自動鏡群部份再經借人,在最後一次一大包被摸走,目前等待重建,大概以後只會添購幾顆望遠鏡頭或大光圈鏡頭。

目前手動鏡鏡群目前就是以ZM RF鏡與C/Y ZF LEICA-R SLR鏡為選擇。

原本因為過去CY很難找到來源改鏡,所以只有收LEICA R,和考慮ZF鏡系列,但後面CY幾乎都有提供改鏡,像是CY 21 25 MP系列等都是很不錯。

AIS鏡頭中個人大概只能推28/2.8 55微 105/2.5,像AIS 180/2.8這顆後面就很少帶出門, 望遠實在是很需要自動對焦。

不過,個人教別人應該理智做好鏡頭規劃,自己也常一顆顆手動鏡入手,外來鏡頭和原本NIKON鏡頭打架。

個人覺得高素質手動鏡頭可以值得投資,一方面除非摔到否則很難壞,二方面手感優與後面錄影各方面其實並不會比自動鏡頭差。



後面業餘與市場打開,NIKON不可能掉回頭還走要用幾十年不死的模式,不過NIKON超音波馬達確實發生在旗鑑鏡頭較多,特別是17-35 28-70 80-200的災情最嚴重,也不是每顆超音波馬達都那麼不耐用。
以上提供參考
SWM化的重點不在於快慢與否喔.
其實問題點出在Nikon要逐步淘汰架構在F接環上各種機械溝通方式
機身馬達AF接點造成鏡頭與機身的設計複雜化,這對保修,耐候,與設計成本皆不利.

長期來看,當初G鏡化就是為了這個(簡化鏡頭接環處的設計複雜度)
接下來全面SWM化少了馬達接點,簡化了鏡頭與接環的設計複雜度.
個人預測下一個會被拔掉的是鏡頭的光圈連動桿(新款的PC-E鏡已經在試用電子控制光圈了)
最終目的就是保持F接環,但是進化到全電子連動設計.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SWM化的重點不在於...(恕刪)

ASRAAM 兄:

pc鏡是特殊鏡頭。

PC-E使用電磁光圈,只是在於PC-E本身結構上無法簡單作開方光圈取景問題。

一直以來所有PC鏡頭都是沒有光圈連動能力,這個基底之下也只能用電磁光圈方式!
PC 35mm

PC-E 85

以nikon的一種新技術通常走走停停,時間是可以拉很長,就現階段要作電磁光圈取代現有機械光圈控制,目前還看不到明顯趨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