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FX格式 DX格式300mm…拍鳥

roachc wrote:
請問您這種說法(同一...(恕刪)
請參考:Depth of Field Calculator(關鍵字)。
lowt865162 wrote:
請參考:Depth ...(恕刪)

我認為這個公式陷入一個錯誤的思考:把片幅的最大模糊圓(右下角)代入計算。

135片幅 跟 APS 片幅 的最大模糊圓所以會不同,
前提是將這兩種片幅都放大成相同尺寸(10吋)的相片來檢視,
當 subject distance 相同時,
兩者的視角(拍到的範圍)是不一樣的。

就是 8樓 2sc 兄說的:(FX 格式)視野更大,不容易爆框




roachc wrote:
我認為這個公式陷入一...(恕刪)
改天找一片測試移焦用的尺板測試一下!
HNM2738614 wrote:
在DX格式 不論NI...(恕刪)


重點在畫素密度...通常畫素密度與單位的解析有關
如果D700對上D3200,畫素密度就差五倍有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roachc wrote:
我認為這個公式陷入一...(恕刪)


我想光是把畫素差三倍的D700與D800(E)放在一起,得到相同的計算結果,就與許多人的實際經驗有所差距了吧!

到了數位時代,怎麼計算模糊圈(CoC)變成非常弔詭的事。
CoC的計算標準應該至少要"增加"一個從螢幕1:1觀察的選項,因為在螢幕上觀察已經變成比輸出照片更常見的應用方式。
當放大至1:1觀察時,CoC的計算變成以純粹的數位解析度來衡量,但其實這也不盡合理,因為放到60吋FULL HD螢幕或MACBOOK PRO的Retina螢幕,肉眼能分辨出的CoC也不相同。

所以我只能說,在裁切的情況下,同一支鏡頭在D800和D7000上得到的光學效果是極為接近的。

也許應該開發加強版的景深計算器,把螢幕點距和照片縮放也考慮在內,以後計算時要選擇:
1.應用種類(輸出照片尺寸、1:1螢幕觀看、上傳01縮圖邊長640...等)
2.裁切與否(FF to APS、FF to 4/3、自訂...等)。
3.螢幕種類(選項,公開的照片就別選了吧)

很複雜,是吧?


我們用這個表來再思考另一個問題,
各位看右下角的 Circle of confusion 是 0.03mm,
沒錯,因為 D800 是 135FF 片幅,

現在如果我們用同一台 D800,
同一支鏡頭,拍同樣的景,
當然是同樣的 Subject distance,
如果改用 DX 格式來拍,

請問:
如果 D800 改成 DX 格式,
Circle of confusion 應該用 0.03mm 或者 0.02mm?
樓主想太多了

想拍鳥就用640、540或428
出怪招並不符合成本效益
(尤其是時間成本,拍百張挑出最好的那一張,還比不上人家要刪除的任何一張)

如果硬要用300mm拍
2.8那支+Nikon 1 或可搞定
但接了FT1後會失去追焦功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