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zardry91 wrote:
雖然同樣都是2400萬畫素顯示這隻蜜蜂,但是全片幅的放大率較大會使來源影像更清楚
所以細節會比APS-C還多...(恕刪)
您把『鏡頭的放大率』作了完全錯誤的解讀
您再自己仔細想一想吧

用 FF 24MP 把蒼蠅拍滿格,
跟用 APS-C 24MP 也把蒼蠅拍滿格,
既然蒼蠅的某部位(例如眼睛)在畫面上的比例都一樣
其蒼蠅的某部位的畫素數理所當然也都一樣,
既然表現某部位的畫素數相同,
細節理所當然也都一樣,
頂多只有背景(通常都糊成一片,更非重點)的壓縮感不同而已,
跟在拍照過程中『鏡頭的放大率』完全無關!

這麼簡單的道理!
您卻在鑽牛角尖
Wesley Hsu wrote:
扯到片幅就沒完沒了...(恕刪)
微距相對於片幅的道理很簡單,
不會沒完沒了

倒是某些廠商(官方文件)故意誤導消費者:
『M4/3 能夠使微距鏡頭放大率變成 2:1』

您應該是受到誤導者之一
---------------------------

相同的畫素,APS-C比全幅更有優勢
要拍到同樣的大小,APS-C可以距離更遠
ANS:
用同一支微距鏡頭,
APS-C 可以遠一點來拍,
景深也可以深一點,
確實是用 APS-C 來拍攝微距的優勢之一。

雖然APS-C高ISO畫質比較差,但是現在的相機,控制在ISO 800以下,還是可以得到品質很好的照片
ANS:
其實拍微距因為景深太淺,
通常光圈都縮很小,
快門變慢以致於某些微距拍攝題材產生很多問題
所以拍微距的環境光線條件非常非常重要,
能打閃光的盡量打閃光,
能離機閃(魚缸)的盡量離機閃,
能架三腳架的盡量架三腳架,
否則,
就只能提高 ISO 讓快門不致於太慢,
所以高 ISO 在某些微距拍攝題材還是很重要的。
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鏡頭型號上如果有"DX"字樣,就表示該鏡頭只能用在APS-C的機身上
〝楓〞 wrote:
該鏡頭只能用在APS-C的機身上...(恕刪)
非也

DX 鏡頭絕對可以裝在 FF 機身上正常操作,
Nikon FF 相機會自動切換成(視角較小)APS-C 模式,
但是畫素數降低為 4/9,

或者用開關切換回 FF 模式,畫素數不變,
但是四周會產生大小不一的成像圈(不是暗角),
成像圈大小視鏡頭而異
-----------------------------------------

PS:
很奇怪?
這一樓怎麼大多是給錯誤資訊?
Wesley Hsu wrote:Micro鏡頭大部分都是設計可以用在全幅

你不要亂教好嗎
放大率和dx fx是兩回事

各種文字遊戲....小弟觀念不好有點暈了

roachc wrote:
您把『鏡頭的放大率』作了完全錯誤的解讀...(恕刪)

全片幅 (64格),每個格子較大



APS-C (64格),每個格子較小



一般DC (64格),每個格子最小



鏡頭放大率越大表示在感光元件上有較大的影像
上圖相同畫素較大的感光元件可以使來源影像更大,每個像素顆粒也越大
每個像素所擷取的影像資訊也較多,所以相片品質會更好,細節較清楚
但是像素顆粒只要到達一定的大小,所擷取的影像資訊夠多,再大就沒什麼差別了
至於這個大小是多大? APS-C的2400萬? 還是1600萬? 還是更大或更小? 我也不知道
我以前也認為如果用最低ISO時APS-C的2400萬畫素的像素顆粒已經夠大了
但是發現只要縮一點圖就能感受到細節更扎實更精緻,更有真實度
是否更大的像素顆粒就能夠不用縮圖100%觀看也能達到這樣的結果呢?
照你的說法D4或是D3拍出來會比D5100還差...
結果卻剛好相反!!

wizardry91 wrote:
全片幅 (64格),...(恕刪)
wizardry91 wrote:
但是像素顆粒只要到達一定的大小,所擷取的影像資訊夠多,再大就沒什麼差別
至於這個大小是多大? APS-C的2400萬? 還是1600萬? 還是更大或更小? 我也不知道...(恕刪)
既然您對這些都不知道,
請問您的立論根據是什麼?

再大就沒什麼差別
這句話撂倒所有中大片幅的數位機背了

wizardry91 wrote:
只要縮一點圖就能感受到細節更扎實更精緻,更有真實度
原因出在您的眼睛識別度!
所以經常有人會講:縮一點圖就很銳利
pikacat wrote:
(鏡頭)放大率和dx fx是兩回事


鏡頭放大率天生多少就是多少,
固定焦長(定焦)拍照距離越遠,
放大率越小。
至於DX、FX(即片幅大小),
則是觀賞(洗出相片 or 螢幕檢視)時的放大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