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也是從D7000升級到D750。
D750不論是從高感還是對焦,都贏D7000一大截。以對焦來說某次用回D7000,半按快門發現怎麼不對焦了,怎麼都不對勁。後來才發現,原來是D7000對焦速度比較慢,還沒對完我就鬆開快門了,其實是已經習慣了D750乾脆俐落的對焦速度,點一下就對好的感覺。
7200和750不差預算的話,還是直上750比較不易後悔。
irontheone wrote:
D7200唯一優勢就是『自動』增長焦距

原來等效焦距是優勢
我笑了
絕對是選D750

因為如果你買7200

你心中還是會想要750

我建議直接就玩到全片幅

除非有遠距離的需求
看你手上DX鏡頭多還是FX鏡頭多

DX鏡頭用在D750 會有一圈黑黑的
只能裁切或者賣掉換成FX鏡頭

而且FX鏡頭又重很多,肩膀不夠力會辛苦些
D750 (單機身 國祥公司貨)
46,500 元
D7200 (單機身 國祥公司貨)
30,600 元

價差這麼多的東西,為什麼可以放在一起比較
我真的是搞不懂..
D750勝過D7000機型是"理所當然"的
可用ISO就不知道差了幾倍了
(BMW 3系列和5系列也沒有人會一起比較吧??)

黑灰白 wrote:
想要入手7200或750...(恕刪)
忘了提一句最重要的話,
01 名言之一:買預算內最貴的就對了!

既然有考慮 D750,
買它就對了
有錢就是直接D750啦
趁鏡頭包袱不大的時候跳全幅損失比較小
不打鳥不打飛機不偷拍拿D7200的理由就沒有了
現在副廠鏡頭也是出很快很好
也不一定非要原廠鏡頭不可
我的看法倒是不像樓上幾位這麼絕對.

對750的評價是:"偷(工減料)在你不知道(不易察覺或還不知其重要性)的地方",等用到一個程度,還是有很大可能會不滿足;不過當你的身份是"新手"時,若提早發現問題會被(這台是手上最高階機種的)老手無情奚落罷了

750第一大問題:人体工學.

標榜重新設計、輕量化機身搭配全幅的定位是最大吊詭.

750的体形及重量連原廠當作kit鏡的24-120重心都平衡不了,所謂"加深握把"其實是把內側機身減薄罷了,讓手把突起高度看似較高,實際上變窄,總"圍度"(手掌抓穩實際需要的圓周)並沒有達到傳統設計一個"好握"手把的標準.

在提供翻轉螢幕的同時,750只是把多向鍵往右邊移,完全不理會握把變窄(右邊的空間不足)拇指真正舒適的活動範圍;現在D500增加的快撥桿(在它"應該在"的位置以取代Nikon傳統任天堂鍵所扮演的角色)正可說明實際的需求.


慢半拍+微震的快門反應.

大家普遍注意到CAM3500ii對焦反應的進步,卻很少人留意AF-S模式之下明確鎖定了目標,你的D750為何總是遲疑那麼一會才擊發,以及擊發後究竟為什麼老是"絆你手肘一下"(微震).

很多人宣稱沒有微震問題或者有辦法克服,我建議想入手的人詳細參考他們的經驗分享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節省了一些經費,你真的割捨得下失去的東西?

例如圓形觀景窗、四葉形操作總成(在拍攝中眼不離窗變換的便利)、閃燈同步插孔,以及--你真的覺得:AF-C只有"擊發優先"及"對焦优先"已足夠?(延伸思考:全幅景深"優勢")

相信你看過不少用家對目鏡方轉圓附件趨之若騖、也訴說原廠目鏡如何容易"出走"--一台經過深思熟慮設計的中價位機身怎麼會發生這種簡單的疏失?如果把7200和750側過來看,你很快就會明白箇中道理:7200以及傳統設計為使用方形眼罩的機身,LCD平台比較突出,或者說軍艦部比較淺,而使得目鏡是有被LCD台座"保護"的,外來摩擦力不會直達目鏡本身.

也就是說,尼康為了適應市場價位需求,組合了[全片幅]以及[高階消費級機身]這兩個不同原素,細部的融合似乎並不怎麼周延.

如果這正是你所需要的,恭喜你!!

回到7200,你是否覺得以一半價位取得幾乎和750相同甚至執行得更順暢的設備,更為"理所當然"呢?
不打鳥打飛機。。 就當然買d750啦,畫質iso好好多,把dx鏡都賣掉吧

黑灰白 wrote:
舊5100陣亡所以...(恕刪)
黑灰白 wrote:
舊5100陣亡所以...(恕刪)

d7200對大部分人來說,很夠用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