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300 + Sigma 17-70mm Macro HSM 外拍時是否會過曝

圖一這種場景會相當考驗相機的測光系統,可以試用幾種不同的曝光組合去拍,再挑選其中最理想的一張
圖二看起來曝光正常啊....
Charley53 wrote:
小弟有點疑惑,為啥要把光圈壓到F11??~
小弟用D200大太陽下頂多也是F4~F5.6,然後大白天ISO開400有啥特別用意嗎??
看來是設定上的問題,對手上的器材還不夠熟悉而已,加油~

光圈設定是要依據你所要拍攝的主題而定,拍攝風景、山景時,為了得到較大的景深以使前、後物體都保持清晰,通常都會以較小光圈來拍攝!雖然廣角端的景深範圍本來就比較大,但因前、後景的距離相隔非常遠,若以F4 ~ F5.6去拍攝,可能前景是清楚的,但後方的玉山主峰就變得有些模糊了...所以我覺得樓主用F11去拍攝還蠻恰當的!而D300在ISO 400時的表現和ISO 100時差距不大,ISO稍微調高可以讓快門更快,在你背著重裝走得喘噓噓時,手持相機拍攝的穩定度會稍微變差,此時搭配更快的快門對登山者而言就是確保作品成功的方式了!加油~

另外樓主拍出來的照片結果和D80有點類似,這應該不是鏡頭的關係,而是Nikon矩陣測光的問題...只能靠經驗去適度修正ev值了!(不然就是使用別的測光模式) ps.我曾同時使用D80與30D比較過,當D80拍出過曝的畫面時,30D拍出來的卻很正常!
其實我覺得D300的測光的確是比較容易過曝, 因為我拿D50+D300出去同一個場景拍, D50用A模式+點測光拍出來的都OK, D300用A模式+點測光拍出來的都覺得有過曝, 還要在Lightroom裡面降2/3EV, 兩台相機我都沒有調+/-EV. 拍出來在相機LCD上面看過也都覺得OK, 可是D300常常回來一進Lightroom讀出來就過曝2/3~1EV左右.

不過還好Dynamic Range夠大, 所以很容易拉的回來, 不是太大的問題. 因為小弟習慣也是都拍RAW.

最後...跟鏡頭一定是沒有關係的, 因為小弟用S17-70或85 1.8套在D300上面都一樣, 轉過來套在D50上就都OK. 新器材一定都有一些磨合期啦, 等習慣了後就可以多做一些機身設定的調整, 一切就都OK了
以我有限的數位單眼使用經驗
多多練習點測光以及曝光鎖定
拍出來之後放大檢視
可以提高成功率

如果對到主體的顏色很白或是很黑
就加減ev1到2格看看


對了
sigma的鏡頭我也有
這款鏡頭光圈要5.6以上才會比較利
BEESA R2M+ZEISS 35 F2.8=大好
fcn wrote:
其實我覺得D300的...(恕刪)


過曝有時候可是救不回來的...

在曝光微調,先調低2/6 的EV吧
ktliao88 wrote:
不是鏡頭的問題, 而...(恕刪)

如果我買了d300,結果還是點測光比較可靠,那我會覺得我錢花的的真是冤枉
NIkon D200 的曝光結果通常比較暗,用PS拉回,保留了亮部細節。
D300 的曝光確實是比較亮,我習慣-0.7EV在拍,顏色比較滿意。但依D300正常設定的曝光拍人像,皮膚的感覺反而比較細嫩。
感謝ktliao先進的指教
我後來用D300的除塵功能後,塵點似乎已消失如下圖。再次感謝。

未除塵前


除塵後

機身跟鏡頭都沒有問題,操作上還要再磨練

風景是很難拍的,一花一草,就算是經驗老到的攝影師,也得停下來好好斟酌一番,光圈該多少、測光怎麼測、有沒有需要 PL / 腳架,鏡頭該用哪一顆。

大大加油吧,攝影之路,還有的學!
www.cycliving.com
前面幾網友都已把關鍵的問題點指出來了~ 我稍微補充一下

距陣測光可滿足相當多的場景~

這兩張光圈、快門的值其實也都ok~

第一張 => 美麗的白花 前方是深綠的葉子 背後是 黑灰色的枯支

距陣測光 保留了暗部的細節,白花就稍微犧牲一下

運用與思考1 => 你可以只強調花兒的美麗,用點測測花,同樣取景之下你會花發背面的枯支部份難以辦識

運用與思考2 => 依然使用距陣測光,但取景稍微往右,一半是白花、一半是綠葉,得到的照片應該不會令你小失望

第二張 => 其實也是一樣,距陣測光這樣給你曝光 -> 是正確的。 如果你希望是的更藍天空,在這取景中,你必需讓前方的山景一曝光不足

==================================================================

結論:在下的看法,這二張的直方圖,都是呈左右高峰、中間山谷狀 ( ^-^,像這樣 )。 這樣的曝光量,証明D300的測光系統是有水準的。幫你保留很多的細節空間,如果你進行後製作,會更有這樣的感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