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ors] D4 or D700 後續將不再採用金屬機?!

jenhoxen wrote:
不是每個人都能很正確...(恕刪)

BTW, [下落]中如何[直擊]? Nikon中階以下及佳能全系列都用的方形背帶吊環當中, 唯那些專業系列不同嗎?


這個部分就是在國外滿常發表測試文的Ken Rockwell他發表的友人親身體驗,那個D200被摔到右邊背帶環直接把右側機身擠歪了,而機頂LCD也完全碎裂,然後他對比另一友人的Canon 1D機身從大象上摔落後撿起來居然還能用,以這些例子來看,Canon 1系列設計理念較多圓弧造型,這樣的造型對於極惡劣拍攝環境來說較能提供機身耐衝擊性。這部分我想可以讓Nikon思考大D系列的未來造型取向吧。

Nikon D200 Drop Test

不過若是專業機身換成碳纖機殼,那恐怕不能像Karl Grobl他那台1D機頂被刮到鋁鎂矽合金機殼外露的慘狀那樣堅固。可能早就全碎裂開了。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金屬會導熱(廢話~)...
但是碳纖這玩意是用來斷熱的~問題應該是散熱...

當然啦~不會熱的機子是沒差啦
找APPLE合作吧!
用Vitreloy材質.
高硬度、高彈性、高抗蝕..
到時候就有台很彈跳的D800了
http://www.wretch.cc/blog/TANOKO
mvp168ks wrote:
太輕可以自己加手把...

D1,D2,D3 .. 這種相機沒出手把耶!
只能加外閃來配重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碳纖維非常貴
改用碳纖維價格一定大躍進
這種東西比較像紀念機種或限量機種比較可能出現
或者是跟法拉力杜卡蒂或者腳踏車之類的廠商搭配推出比較有fu
要是用碳纖維正常摔是不會壞的(外殼,內部還是可能震壞)
如果當相機殼一摔就裂這種韌性不會被F1拿來做車殼
碳纖維會撞破的程度鋁合金殼大概會撞爛
看到這文章其實本人有著和車子有一樣的想法...


機身是拿來用的... 又不是拿來摔的....所以堅固不堅固我認為到是其次 反而防塵防滴會比耐摔要有看頭


就算雙B再堅固 又不是每天都上演雙B撞車戲碼


機身再堅固 也並不是每天都會手滑掉地板....

請問各位手上的機子 有人從1公尺以上直掉下接碰地的有幾人???

我說寫實一點的好了 一個朋友告訴我的...

二手市場上摔機摔鏡頭馬上拋出的多的是....摔了 大概就會面臨拋售的命運了吧~ 想那麼多.......
初學者+ D300S+D4S+豬腦袋
當初從D80→D300
其中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機身強度

我承認本身是位很粗魯的使用者
在裝卸鏡頭、搶拍上
所以金屬機雖重,卻讓我很有信心

只要不是摔到,碰撞,基本上不會有任和心疼或者疑慮的問題


當然後繼機種能用複合材料製作當然好,說真的D300/D700+MB-D10在加個24-70或70-200,真的很重....

不過還是希望,D800或者D700X之類的有FULL HD 30fps+24MP+14BIT RAW 8FPS,如此一來
其實只要是保護能力不下於金屬機身,其實用什麼材料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想原廠改材質.可能並非完全是為碰撞而改
可能是製造過程的考量較為實在
如果是上面的大大所說的
還不如用橡膠.握感舒適.又不怕摔.而且便宜.跟金屬或碳纖維比真是便宜太多了

如用金屬又怕內傷.(猶如以.汽車比的是車體剛性.如何保護人員.就像瑞典名車
但現在比的是車體的結構如何保護乘客.車可壞.人不可傷亡)

如用塑膠.雖是輕便.但無鋼性

不要拿車子跟相機比.兩者是不同性的.

車子是要以保護人為主.而相機根本就不能摔

如果要能摔.就叫原廠將相機結構.先設計為耐摔的吧
請各位大大不要為不知源因的問題.再那邊爭
google翻譯器直出的中文真嚇人
錯誤有點多
有的字漏翻
有的動詞變名詞
所以造成樓上有些人的誤解了
比如full size不是指片幅大小
而是機體尺寸
全片幅的英文是full format(FF)
上文說的是「大型相機」
所以才舉D1、D2、D3為例
試想若指片幅
D1、D2跟D3,片幅根本不同
何來同尺寸之有
所以小弟認為爆料工程師在機型辨識上並未出錯
這種碳纖維材質應該是應用在未來N家的高階機身上
(D4可能性最大,而非D700後繼機)

還有這一句也翻的很離譜
「碳纖維車身的尼康專業級單反相機」
原文哪來的「車身」呢
它是說「過去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製造給Nikon專業級數位單眼使用的碳纖維機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