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訊】Nikon主管:「如果做無反相機肯定是全片幅」

如果有興趣瞭解NIKON這100年產品可以翻翻這本書
這本是簡體的....繁體就看台灣或香港有沒出版^^



厚厚一本其內容從古至今的器材圖片一大堆,文字僅簡單描述各年代機型介紹
只是書本後面數位機型收錄不多,只收錄幾款代表性機型
比如D1,黃金版的Df...

結果Canon推出120 mirrorless應戰??
這個人人有ff的時代,真希望120能普及啊... (遠目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Jiayou wrote:
所以...真的要靠無反在體積與重量上獲得優勢,
其實考慮相對小片幅的機器還是比較實際的,
不然就得像 EOSM 一樣用較小的光圈來妥協......(恕刪)


如果可以跟M 一樣
做出11-22這顆鏡頭
就會變成鏡頭帶動機身在賣~

11-22等效焦距 是全片幅的17-35 光圈4.5-5.6
價位公司貨12000 水貨9000
畫質跟變形還有邊緣畫質都比全片幅17-35 還好上相當多
所以變成CP值高到破表!

但是光圈一樣很小阿~

C家無反現有的的24-70 就又小又輕喔~ (15-45等效全片幅的24-70)

照片來源自網路
-----------------

所以我是覺得高檔貨就一樣先用單反
至於無反就當隨身相機用
畫質當然會輸上一截
輕便便宜體積小
配合NIKON 相當好的銳利度 更多的細節還有不錯的後製寬容度及豐富的色彩
就足夠讓一堆人打包這台回家了!

這時候別家無反一堆人就會跑來N 家
優勢明顯多太多!

等之後N 家無反衝進銷售前五名內
再來開始推出N家拿手的高CP值定焦鏡群...
小三元大三元超廣角超長焦等等

這時候我就會變成無反雙機流~

嘿嘿
真是想到就令人開心



R6.2 wrote:
這個人人有ff的時代,真希望120能普及啊...(恕刪)


先行者定義
他們的特徵通常都是大量的摳摳會自己先行離開


富士的中片幅是目前最便宜
一台要價二十萬
也沒聽到有幾個人買
(除了網路上看到黑麵大有買以外,
自己身邊攝影師無論業餘或是職業都沒有聽到有誰 "想買"
想要買A9 的倒是不計其數)

還有
別忘記中片幅的鏡頭可是更加昂貴許多哩....
Kyle凱爾 wrote:
先行者定義他們的特...(恕刪)

現階段大概就Sony/Canon有希望將120產品的價位帶往下拉,就看未來它們是不是會跨入這個領域了


別忘了當初APSC入門主流都在三萬左右,FF當初最入門的5D沒有個十萬左右帶不回家
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也會覺得當初的120怎麼會賣到20萬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持有全幅機身的人就夠少了,還120咧...
說真的120更笨重就算了,在某些場合還非常難用
Kyle凱爾 wrote:
11-22等效焦距 是全片幅的17-35 光圈4.5-5.6
價位公司貨12000 水貨9000
畫質跟變形還有邊緣畫質都比全片幅17-35 還好上相當多
所以變成CP值高到破表!...(恕刪)

一顆aps-c的11-22和一顆35mm系統的17-35,怎可以一併混談?

1.鏡頭成像圈減小一點,整個光學設計就是完全不一樣。

2.對於超廣角鏡頭來說,鏡後距越短,越可以設計出體積小,但光學性能良好的鏡頭,這個是LEICA 或其他RF系統超廣角鏡頭群驚人的來源。
以CANOM自家相比,EF-M的光學就比相近焦段來的好許多,整體光學設計可以用更少群組,但設計更好結果。
EF-M11-22mm F4-5.6 IS STM


EF-S10-22mm F3.5-4.5 USM

EF-S10-18mm F4.5-5.6 IS STM




另外光學變形修正和像場彎曲是對立修正,也就是光學變形修正好,往往也造成像場彎曲比較嚴重,這個對於無反來說,可以利用對稱性結構來校正變形,並同時有良好平坦像場。










R6.2 wrote:
將120產品的價位帶往下拉,...(恕刪)


我後來想了想
覺得你的建議非常好欸!!

細想,數位單眼的全片幅發展至今
CANON
2002 年底出第一台全片幅專業單眼 1DS
2005 年中出一般用戶的全片幅單眼 5D第一代

NIKON
2007 年中出第一台全片幅專業單眼 D3
2008 年中出一般用戶的全片幅單眼 D700

全片幅數位單眼至今已經發展15 個年頭了
NIKON 現在正要推新無反
因為是彎曲的感光元件
所以所有鏡頭勢必全都得重新設計
(當然越小越輕越好 可以兼顧畫質跟光圈還有價位更好)
轉接現有鏡頭看來也有一定難度

------------------------------

所以要是全新設計的無反單眼
直接使用中片幅 (就像富士APSC 往上就直接是中片幅 跳過全片幅)

圖片來源網路上 我稍微修改
120片幅就是中片幅 指的是6公分 另一邊則是4.5-7公分

中片幅現有的相機中
每間的尺寸都跟以前的底片尺寸不太一樣
但是都可以有中片幅的名號 (比全片幅大,比大片幅小就算是中片幅)

二來都是全新起頭
來個新的才能當領頭羊阿
不然現在繼續出已經15年歷史的全片幅
不就依然要繼續在這個全片幅的紅海中繼續廝殺嗎~

現在全片幅單反大家都可以跳來跳去
但是中片幅就沒辦法了

所以NIKON 要是在即將生產的無反微單系統
優先下震撼彈 開發中片幅
鏡頭群也可以算是領先研發
再過五年
就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市場

相對的
現在繼續開發全片幅微單
再過五年依然是繼續在這個全片幅血海中廝殺
而且輸面比較大

現在S 家在無反全幅市場上已經領先這麼多年
光是錄影對焦跟LV 對焦
N家就輸了不知道多少年去了

C家無反APSC 雖然不是全幅
一樣錄影對焦跟LV對焦還有觸控系統
N家也一樣是不知道輸幾條街去了

所以就算N 家現在出無反
在錄影對焦還有LV 對焦跟觸控操控上
還是遠遠輸給這兩家 不只一大截

就算將來重量還有體積最輕
主打女性市場就看有多少女生願意買單
我是真的看不出願意買單的女性有機會讓N家無反進入前五名內啦....

所以要是可以開發中片幅無反
重點是單機身價格可以壓到台幣十萬以下
配合鏡頭....
恩 可以考慮買單

-----------------------

所以NIKON 只出實用又輕又小的全幅無反微單眼
勢必這兩個要搞好
1.錄影對焦快速連續準確
2.觸控LV 對焦快速連續準確
女性對於這兩樣的使用率比較高
因為直覺簡單


要是C 家以現有的M6 或M5 直接搞成全片幅微單
我看NIKON 全片幅微單也是難有優勢吧!

NIKON 如果出的是中片幅低價微單 就不一定了
隨著日子推移
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至少不會打到C 跟S 家的市場

不過這可是非常冒險的大投資
看之前的 NIKON 1
就可以知道NIKON 比起保守的CANON 更加保守 ....
Kyle凱爾 wrote:
細想,數位單眼的全片幅發展至今
CANON
2002 年底出第一台全片幅專業單眼 1DS
2005 年中出一般用戶的全片幅單眼 5D第一代

NIKON
2007 年中出第一台全片幅專業單眼 D3
2008 年中出一般用戶的全片幅單眼 D700

全片幅數位單眼至今已經發展15 個年頭了

補充一下
雖然Contax現在已經只是一個讓人緬懷和遙想的歷史名詞
但第一台135幅SLR是2000年的Contax N Digital
距今發展已經17年了
相較NIKON 7年後才推出D3
不難想像NIKON有多保守了
(特別是NIKON在剛進入21世紀初時還是光刻機的第一大廠
和現在被ASLM甩在後面的情況完全不同
也就是當時對Sensor的掌控
遠比現在有更大的主控性)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GWOKING wrote:
APS-C不可換鏡的DC (傳聞為CANON G1X M3)


APSC 不可換鏡 ZOOM DC 我相信必定失敗。

就連 M43 的 LX100 也不見得多成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