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新訊】Nikon主管:「如果做無反相機肯定是全片幅」

【海外新訊】Nikon主管:「如果做無反相機肯定是全片幅」
日前Nikon在中國上海舉辦百年紀念展覽,邀請到曾任Nikon開發部本部長,目前是映像事業部務高級顧問的後藤哲朗先生。中國媒體色影無忌也把握機會進行專訪,文中除了提到他負責開發的銘機「Df」的用戶反饋與改造經驗,同時也在Q&A中提到Nikon對於開發無反光鏡相機的態度。

面對記者談到復古無反與全片幅相機結合,同時兼顧好畫質與優秀造型設計的概念,後藤回答:「目前整個相機的趨勢,全片幅是一個方向,如果尼康去做無反肯定會是全片幅的,必須要考慮做全片幅。

同時在訪談中後藤也提到Nikon有能力自行設計感光元件,但生產時會交給其他公司,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考慮自己生產。而他認為其他無反廠商的產品覆蓋的用戶是侷限在特定的一小部分,不若Nikon的廣,所以在產品設計時的考量點不同。但若是要說取各家廠商的優點(記者指外觀設計)融合到Nikon的產品中是不可能的,參考其他家的是技術面的東西,但外觀與設計風格上,Nikon絕對不會參考其他家的產品。


2013年推出的Df就是由後藤先生負責主導開發,本篇文章主要也是多數把重點擺在Df上,包含改裝、使用者回饋,以及對於Df下一代產品的想法。各位有興趣可以前往原網站閱讀。


資料、圖片來源:色影無忌
你的媒體尊嚴去哪裡了?(誤)

假如乳摸沒問題的話,Canon也會出FF MILC接下來應該又是一次又一次的廝殺了...

窮苦人 wrote:
你的媒體尊嚴去哪裡...(恕刪)


建議

凡事總有一個新的開始

別把一個新的開始就這樣又打死了


網站裡的原文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例如:

「從尼康製造相機的歷史來看,差不多有 60 年,在這 60 年中,從以前尼康就在和各種用戶進行交流,並聽取他们很多的意见,目前經過 60 年尼康其實對整个顧客群、對顧客的理解、對相机的理解,已經達到一個遠遠超過他們(指的是 Olympus、SONY、Fujifilm 等廠)的水平。」

「其實在 A9 推出之前,索尼内部也經歷過很多的失敗,最终成就了 A9 ,但这些失敗的經驗,尼康遠遠要多于索尼。」


整體而言, Nikon 對自身的經驗(無論是製造相機的歷程、對客群瞭解的程度、失敗的經歷)非常有自信。然而,就目前的無反機表現來說,它們唯一推出的卻是市場表現平平,不太受消費者親睞的 Nikon 1 系列產品。

期待他們能夠確實發揮 60 年的累積,真正推出叫好又叫座的全幅無反產品,不然全幅無反目前只有 SONY 一家獨大,雖然其產品並未因此失去競爭力,但總覺得只有一間可以選擇,稍稍有點無趣呢!
Jiayou wrote:
Nikon 對自身的經驗(無論是製造相機的歷程、對客群瞭解的程度、失敗的經歷)

別的不敢說
在一個20年的Nikon用戶看來
從198X年的SLR進入AF時代的瞻前顧後
到DSLR戰國初期的死守APSC
到Nikon 1的潰敗
Nikon最不擅長的就是對客群的了解程度和檢討失敗的經驗(工程師主導的企業文化使然?)
真心希望Nikon這次能夠真正的破繭而出
不要再做那種卡在中間不上不下的產品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今年度兩大期待
NIKON全幅無反,希望鏡頭機身體積重量都小於SONY
APS-C不可換鏡的DC (傳聞為CANON G1X M3)
YOUTUBE頻道:阿欽愛旅遊 www.youtube.com/c/chintravel
我也是算忠實的用戶,雖然也有其它家的產品,但是始終一直是把Nikon列為
必買,希望這公司要能繼續創新,不要被時代所淘汰啊!!
Jiayou wrote:
網站裡的原文有不少...(恕刪)

會講這些話,表示機種開發已經完成!


以下是個人對於目前數位相機發展歷史與未來進行評估推演!



1.35mm相機發跡最重要一個特徵,就是隨手可拍,取的一個相當平衡值;
比之大之片幅系統,雖具有高素質影像,但是長焦距使得大部分需要有穩定支架或良好光線,相反比之較小片服系統,不管是近代APS或著更小,則在影像品質相對在市場上,無法引起太大回應。



在未來即使感光元件的成本可以降低極低,但是焦距問題是不會改變,也就是一顆NIKON 800mm+ D850的搭配,如果是中片幅系統就更長非常多,即使是使用同樣焦距,也會因為成項圈增大,變成鏡片尺寸也會同時要增大,光學成本又是相對穩定,所以在動態攝影將會是一個相當困難與實現。

相反是較小片幅系統是比較合適在望遠視角工作,而且成像圈越小,鏡頭解析力可以提高越多,但是相反就是感光元件性能會趕不上,而且長的一個焦距的價位就會無法抑制飆高。
例如OLYMPUS 300mm 2.8,是 一個極優秀超望遠鏡頭,但是其價位與大小,和NIKON 300/2.8是同一等級。

即使廠商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35mm系統中600mm F2.8。
但是43系統的影像品質並不等於35mm系統結果,也就是一顆300mm+ 43或M43的最終結果,和一個d850+600mm並不是一樣。





2.智慧手機的興起
智慧手機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整合原本過去手機通訊、助理、相機與眾多功能APP,他的出現和當初35mm系統類似,現在大多已經是隨時貼身使用

也就是過去原本消費相機市場原本就是針對那些需要相機照相,但是不系望太大相機的族群,在從原本相機手機時就已經慢慢在侵蝕
這個市場,而當智慧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時,體積也越來越大,原本手機內容許相機模組空間相對也越來越彈性,
也就是可以預見,未來相機手機可以使用感光元件也是往大型化方向,所以到最後被取代,就是那些原本感光元件就是比較小的系統

後面在更大感光元件系統,因為本身鏡頭必須要再做更大,而且對焦系統等方面需要更強悍,因此也不會無限制壓縮,但是可以預見的是越小格式系統,後續發展必定受定壓縮。









3.中片幅系統的發展

中片幅系統是未來數位相機系統下一階段,但不是全部!


大感光元件系統,本身適合標準至短焦距的系統,這些主題是比較靜態,且相對震動影響較小的方向,後續人像與風景攝影。

而且這些對焦要求並不是在於快速,而是對焦穩定高、低光學變形,解析均勻性等,特別是過去大光圈鏡頭在相位對焦系統缺點,在無反系統來說,這部分是相對優勢。


個人推估,NIKON應該也有預估更大感光元件系統,但是也知道若是中片幅反光鏡系統在此,雖然有低耗電與光學持久性等優勢,但是同樣面對對焦精準度要求更高,景深對比更淺與小的影像中,現有中片幅的製造商,仍然未有突破性的發展。

而無反取消反光鏡等相關零件,更適合做大感光元件系統。



問題是在於<時間點>,就像當初contax最早就推出35mm FF機身,但也很早就收攤。



當35mm系統慢慢趨近極限時,就是下一個世代系統開始,這個也是所有相機歷史演變定律。







ki_min wrote:
後藤回答:「目前整個相機的趨勢,全片幅是一個方向,如果尼康去做無反肯定會是全片幅的,必須要考慮做全片幅。」..(恕刪)


簡單的說就是尼康一定會出全幅無反
在加上鏡頭的費用
想入手的朋友現在就可以開始存錢了
至於對客戶導向的了解
我覺得C家應該是最強的
其他家還差很多
N家吸引我的優點是性能好加上普遍耐操好用
我相信他以後一定會出一台可以跟D5一樣在極地也很好用的旗艦全幅微單
或者是微單界的D850
到時候換登山族群歡呼了
希望NIKON推出無反 規格一次就能製造話題 各方面都成熟 如果要推不怎樣的產品 寧願NIKON慢慢來 畢竟850已經能讓N粉 爽用一段時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