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家有可愛的金邊呀..還有個人較偏愛的灰色系列鏡頭..
保留剎那間的永恒;攝影是唯一停止住時間的方法https://www.dnadna.com.tw
N家機身廣角強,c家機身長焦強???
這又是哪門子的理論
廣角跟長焦哪時候可以跟機身扯上關係
如果是說1.5跟1.6的分別
我只能說你把等效焦距的意義倒果為因了

另外關於光學技術這種東西能有多少機密性呢
對手設計出了某款鏡頭,買過來拆開研究,以他們的技術真的做不出一樣的東西嗎?
我認識的鏡頭不是很多,但是兩家類似的鏡頭也實在太多了
不得不說一切都是商人市場利益考量,使用者別傻傻被牽著鼻子走,還幫他們打筆仗
decill wrote:
另外關於光學技術這種東西能有多少機密性呢
對手設計出了某款鏡頭,買過來拆開研究,以他們的技術真的做不出一樣的東西嗎?...(恕刪)

關於這點只能說:
光學鏡頭是傳統產業
不是拆開反組譯就能學會, 也不是工廠到處蓋就會有產能的, 磨鏡師傅會哭哭的喔!
http://www.flickr.com/photos/sfmine79/
s840103 wrote:
轉載  http:/...(恕刪)

這篇可能是10幾年前的文章了
現在L鏡都是塑膠的
現在L鏡不一定有UD/螢石, 譬如50/1.2, 85/1.2就沒有
現在非L鏡也有UD

現在L鏡只是FF跟APSC的區別而已
因為Canon最近四五年出的FF鏡, 不管畫質好壞通通都掛上紅圈
meridian wrote:
這篇可能是10幾年前...(恕刪)
請問畫質差的L鏡有哪些?
jamesbond_z8 wrote:
請問畫質差的L鏡有哪...(恕刪)


畫質好與否從來都是相對的

相對差的好像有17-40和24-105

相對比16-35和24-70差

小三元比大三元好的好像只有小小白IS

難怪小小白IS是當家神主牌之一
From Hong Kong
sfmsp wrote:
光學鏡頭是傳統產業
不是拆開反組譯就能學會, 也不是工廠到處蓋就會有產能的, 磨鏡師傅會哭哭的喔!...(恕刪)

都到二十一世紀還在磨鏡師,會讓人連想到古裝劇.

以今天的機械精密加工和化學研磨技術(CMP)要磨出精度更高的鏡片從來不是問題.
而人人津津樂道的神奇奈米鍍膜,來來去去也不過是CVD或PVD製程成長的抗反射層,高科技嗎或會有魔法般的效果嗎? 信者衡信吧.

每次看這種爭辯光學技術的文,總是讓人覺得很瞎.
花個 6學分的錢(比高接鏡頭便宜的多,而且一輩子受用),就可以明白光學的困境在哪裡,鏡頭為何傳統產業,何須花力氣作爭不出所以然的爭論.
光學不是沒有高科技,只是它恰巧跟鏡頭關係不大的近場光學,所以在媒體廣告發達的年代果然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decill wrote:
N家機身廣角強,c家...(恕刪)


那NIKON原廠的12-24 跟14-24,C家要拿哪支比...?

NIKON廣角兩大主角, 16-35 II出了也毫無動搖之勢


至於L鏡早就濫了吧....

不是能上FX都是L 嗎??? 幾乎這幾年FX鏡幾乎沒有一支不是L
umts wrote:
都到二十一世紀還在磨鏡師,會讓人連想到古裝劇...(恕刪)


很遺憾canon的研削非球面鏡片的確是人工磨的,之前還看過canon工廠的影片中
學徒和工場技師學怎麼研磨鏡片呢

說真的光學技術如果只拆別人的鏡頭研究就可以學會其中的Knowhow,
那台灣和大陸早就一堆山寨鏡頭囉,但實際上光學強的還是那幾家有歷史的老廠,
sony要進入單眼市場也得靠minolta的光學設計師才能設計新鏡頭,我只能說,
別小看光學這門學問
umts wrote:
都到二十一世紀還在磨...(恕刪)


鏡頭確實不是拆開就學得會的....

設計時的方法是看成品看不出來的...再者, 就算做得出一樣的鏡片組, 也不代表你有相同的超精密模具量產技術~~~

奈米鍍膜是CVD做的?請問是那裡看到的?我很有興趣~~
基本上其理論是類似蛾眼結構的製作法, 並不是抗反射膜的理論喔~~~

另外, 小弟非常熟"近場光學", 不過在近"軸"光學的領域講到"近場", 很容易讓人誤解~~

的確傳統幾何、繞射光學已經不是前瞻領域, 但就工程技術而言, 它的學問還深得很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