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單獨拆除濕心臟送修,工廠在台中縣,我自己跑一趟
因時間過久(可能有10年了)
廠商說維修不如買新的除濕心臟
但是算算單買除濕心臟,沒有便宜
乾脆換買別家的120L的防潮箱
呼呼...謝謝photoflyfox與origin2兩位的討論
我又長知識了
(邊看還邊想去關心一下自己的防潮箱設定.....)
順便問一下, 我的防潮箱指向45%, 但我加買電子的濕度計, 則顯示35%, 該信誰?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各位都說得很正確,但針對潤滑油以及水汽,還有同等重要的部份,也就是潤滑油的添加劑,潤滑油分子量大不容易揮發,但添加劑(例如流動抑制劑)這類分子較小,有可能隨著溫度升高或者是溼度過低揮發,那麼潤滑油就容易結晶變成蠟狀。

簡單來說帶來帶去(跨國鏡還有喜歡曝曬的)還有不用防潮箱的鏡頭最容易產生這種問題,除了結晶還有發霉,有的是潤滑油變質後出膠。

SO,有問題鏡頭拆開維修時,大部分呈現為蠟狀潤滑油,此時重新上油即可。那保存溼度建議不要過低,避免添加劑提早揮發,常溫相對溼度 45~50% 就可以抑制黴菌,所以才會建議電子產品溼度 50% 即可。
沒爬文還不知道有這樣的知識耶
感謝~感謝~
好佳在!我也沒常開防潮箱的電
應該不會有問題
我都以為濕度越低越好
原來我錯了
真是長見事了

看樣子真的需要來去買一台防潮箱才可以

而不是單純的用乾燥包與箱子
自從我放了一根備長炭到防潮箱
有一天我發現
濕度只有 5%

看來回家趕緊把備長炭拿出來
太乾也不行 =.=
http://orafrankh.blogspot.tw/ 法克與凱莉豬
怎麼都沒人提到溫度呢?像我的溫度一般都在29~38度左右跑來跑去.不知道正常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