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mors] D4 or D700 後續將不再採用金屬機?!

用碳纖維的成本絕對會比金屬類還高
主要是樹酯混合充模後需要時間硬化,沒辦法像金屬物品這麼大量生產(指同一時間內)
金屬是原料貴 但是製程較快速 可以壓低價格
復合材料原料也不便宜(以碳纖維而言) 製程又較耗費時間 成本自然高

我覺得應該不太可能用熱壓的(更別說壓力釜),成本太高 這樣訂價要提高多少啊 @@"
用真空轉注的方式比較有可能 而且這樣做出來的碳纖維製品會比較有"彈性"

在同樣的厚度之下,碳纖維的硬度不會輸給金屬(當然製程不同 等級會有差異) 而且耐強酸 強鹼 耐低溫 耐蝕銹;又不會有金屬的疲勞效應(剪力效應等...)

復合材料還有一項特點,那就是可以吸收較多的衝擊力
金屬是以形變來吸收衝擊力,形變後無法吸收的力量會完全轉移給週邊物品 (對內部零件傷害較大)
但復合材料是以破裂來吸收衝擊力,編織的纖維破裂後會分裂成不等大小來分散力量 (對內部零件傷害小)

我覺得若是使用碳纖維當外殼材料的話,會比金屬機身還要耐摔'耐震
但是成本會高很多,不要漲價太多就不錯了(人工成本很貴) 要cost down .. 那根本是不可能.... (要便宜還是用塑膠射出吧,一天就射個幾千件外殼出來)
hoyaani wrote:
這個部分就是在國外滿...(恕刪)


拿D200跟1D比...

價差五倍= =............


碳纖維,比鎂鋁還好,只是價格真的很高,耐力力方面...
以民航機標準他的設計極限大多為30年,但別忘了,
客機的高密度起落會造成的損害比普通折舊損害高一百多倍...


金屬機強度會比較好?摔到就不是...他的重量就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碳纖維可以降低至少30%的重量,而提供更強的抗震抗高溫防撞能力...

大家別忘了,D3的快門就是碳纖維複合物

800G的D4不是夢,還沒說碳纖維有更佳的散熱能力

如果碳纖微成本高
那就不是cost down囉!

we will see the price in D700's next generation

看定價就知囉

至於堅固與否其實意義不大

特別是用在車身上原理

車撞爛人是沒事,並不是指車子引擎也沒事,或者還能開

主要的優點反而是重量上的差別..

希望有800克以下的D4
現在已經有職業傷害了
拍照都要帶護腕
指揮艇!紙盒~~~~
ms61aki wrote:
用碳纖維的成本絕對會...(恕刪)

m大蠻專業的講解,不知道樓上說的散熱問題在金屬與碳纖維上差異如何呢?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demonderrick wrote:
我記得全幅的英文是 Full Frame, Full Format 到是沒聽過...
Full Size 就我的認知, 是全尺寸, 應該是說某些專業相機有內含手把的機身(不需另外添加手把的機身)
但因為我不熟 Nikon 的相機, 所以我可能有誤, 有誤的話請告知


這個用法是我參考photozone的
google了一下
它的全名似乎是Full frame format
台灣網友比較慣用Full frame
國外網站有用Full format的
也有用Full frame
都可以
至於不需另外添加手把的機身
不就是講D1、D2、D3嗎
所以我就其尺寸較大的特徵直譯為「大型相機」
春光乍洩 wrote:
google翻譯器直出的中文真嚇人
錯誤有點多
有的字漏翻
有的動詞變名詞
所以造成樓上有些人的誤解了
比如full size不是指片幅大小
而是機體尺寸
全片幅的英文是full format(FF)
上文說的是「大型相機」
所以才舉D1、D2、D3為例
試想若指片幅
D1、D2跟D3,片幅根本不同
何來同尺寸之有
所以小弟認為爆料工程師在機型辨識上並未出錯
這種碳纖維材質應該是應用在未來N家的高階機身上
(D4可能性最大,而非D700後繼機)

還有這一句也翻的很離譜
「碳纖維車身的尼康專業級單反相機」
原文哪來的「車身」呢
它是說「過去幾個月來,我們一直在製造給Nikon專業級數位單眼使用的碳纖維機身」


所以那位爆料的工程師並沒有看錯,Nikon目前在測試的機身是D3後繼機皇等級機身,就是機身內建直拍把手的機型,不過碳纖維材質相對較輕,接上定光圈鏡頭恐怕都會配重不均勻吧。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eychung wrote:
沒有金屬機身,許多前...(恕刪)


超合金是種可以耐熱程度遠遠超過一般傳統剛鐵材料,也就是抗潛變特別高,大概可以分為鐵 鈷鎳為主各合金系統,最主要是內部的析出相和基地的界面能特低,所以可以有效避免高溫粗化與強度降低等問題,所以是種特別用途!

但是就像單晶用在高溫是非常好的材料組織,減少高溫晶界問題,但在室溫晶界可是強化與增加延性,所以室溫使用材料是會特別去細化晶粒,可以用各種如添加細化劑,鍛造加工等方式!

所以當初動畫只是利用當時一些科技背景作想法,但實際上觀念和作者想法是不同!

diffusionless wrote:
超合金是種可以耐熱程...(恕刪)




你太認真了....


無敵鐵金剛(mazinger z)用的是超合金Z,最高可承受超過一萬度高溫,而且密度小於鈦.可塑性高,
是人類世界沒有的東西....
ms61aki wrote:
用碳纖維的成本絕對會...(恕刪)


熱壓是以顆粒粉末狀態進行高溫下,施加予應力,可以大大增加致密度達到近100%!

所以像一些難搞的金屬基複合材居多!


一般碳纖材料是無法直接成形作為材料使用,大多是需要結合劑,像是碳纖腳架,也都是先鈀碳纖排好在放入樹酯,以鐵棒將其捲起成棒狀,在利用加熱或UV光等方式使其硬化,最後抽出鐵棒!

一些大大們使用剛性,韌性等專有名詞好像各自有定義!

剛性是在談材料在狀態下,應力與應變關係程度,一般是以彈性模數來評斷,剛性大材料是指在受力下其應變小,一般像碳纖這種SP2共價鍵是比金屬材料剛性高很多!

韌性是指材料在受到瞬間大應力作用時,抵抗破壞的能力,一般是以衝擊實驗來評估,通常材料應力應變曲縣下積分面積越大,越耐衝擊,所以一般延性材料韌性都是比較高,但是有些材料像是BCC金屬有所謂低溫脆性問題,此低溫是相對不一定是非常低溫,像當年鐵達尼號也是讓人類更深入去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鑽石是導熱非常好材料,其單晶鑽石熱傳導可以達數千,而銀也只有400(依序後面則是銅、鋁),碳纖由於本身SP2和鑽石SP3不同,無法像鑽石是利用聲子導熱,其導電和導熱都是靠電子,雖遠不如鑽石,但也相當不錯纖維可以達到六百多,所以比起銅銀等材料高多!

纖維材料如果要做成一個複雜點形狀,通常是要先編織成一個預形體,再灌入液態結合劑填充,形成複合材,而結合劑可以是金屬或高分子等可以融化材料皆可!
整體和現在DSLR機殼鎂合金壓鑄來說,則是要整個設計難易,碳纖也比玻纖更輕且不容易製作多,所以這種複合材不一定是拿來作為成本考量在一些較低階,反而是一些需要大量輕化特殊的高階機身使用!



一堆高爾夫竿或網球拍等碳纖複合材不是一堆人使用,真的是如一些人所言那麼脆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