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LC戰雲已然密佈(2012年4月20日新增一樓前段)

MUS wrote:
2.""先天上破壞畫質""的部分是否有相關比較可以看出? 目前就Nikon 1來說似乎並未見到畫質有損的情形...(恕刪)

如果感光元件是一張白紙

在感光元件上嵌入相位差對焦模組 = 在白紙上戳好幾個洞

感光元件成相 = 在白紙上畫畫時必須避開那些洞, nikon是用強大的演算法copy旁邊的畫素

而且Nikon 1的景深不會很淺
靈光 wrote:
如果感光元件是一張白...(恕刪)


有規定都會感應光線的對焦元件不能同時當影像像素嗎?
有規定不能在一處同時佈置對焦元件和影像像素嗎?
現在半導體的技術是很可怕的...

靈光 wrote:
如果感光元件是一張白紙

在感光元件上嵌入相位差對焦模組 = 在白紙上戳好幾個洞

感光元件成相 = 在白紙上畫畫時必須避開那些洞, nikon是用強大的演算法copy旁邊的畫素

而且Nikon 1的景深不會很淺...(恕刪)


演算法其實不光是應用在感光元件嵌入相位差對焦模組上, 在半導體製作時就可能以演算法將壞點遮蔽.
如果良好的演算法可以達到一張超大的白紙(1000萬畫素)戳了幾十小洞 (對焦模組元件)無損畫質的話, 何須計較是否有無這些小洞?
^^A 請多多指教~

靈光 wrote:
DSLT是減少約1/3 EV的光線, 不是整體進光量減少約1/3

DSLR的OVF才是真的進光量必須少掉約1/3分給對焦模組


額..."DSLR的OVF才是真的進光量必須少掉約1/3分給對焦模組"? 願聞其詳.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DSLR的OVF才是真的進光量必須少掉約1/3分給對焦模組"? 願聞其詳.

DSLR的反光鏡其實也是一種半透明反光鏡

DSLR的反光鏡讓30%的光線穿透給副反光鏡與對焦模組
另外只有反射70%的光給OVF

OVF得到的不會是100%的光線

又大又亮100%視野率的OVF成本實在太高了

如果你重視過程, 用OVF構圖的過程有光線損失
如果你重視結果, 用DSLT的結果會有光線損失
靈光 wrote:
DSLT是減少約1/3 EV的光線, 不是整體進光量減少約1/3
DSLR的OVF才是真的進光量必須少掉約1/3分給對焦模組...

正確的說法的確不是鏡頭的進光量減少,而是DSLT會減少約1/3 EV的光線到達焦平面,這在攝影者按下快門曝光時亦然,還是只有2/3光線量到達焦平面。

而DSLR的OVF在觀景時,也的確會由半透明的主反光鏡分配約2/3進光量到觀景窗,並由主反光鏡後方的第二反光鏡反射約1/3光線量給對焦和測光模組;但在曝光時,主反光鏡和第二反光鏡都會升起,所有光線都會到達焦平面曝光。

如果取消反光鏡,就沒有要不要分配1/3、2/3的問題了。

TripleNickel wrote:
現在半導體的技術是很可怕的......(恕刪)

說可怕,倒也沒有很難。先前說過Nikon 1宣示了許多數位攝影的新趨勢,其實Nikon在推出前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現在也已經把這個功能「下放」在Nikon 1上面了。很多人為了使用FT1轉接環,把韌體升級為1.1版,或許沒有注意過,在工具選單裡多了一個「像素映射」功能,這就是讓每臺相機「自行運算補壞點」;料想此一功能也將會是未來Nikon數位相機的基本項目,或其他廠也要學著做的地方,不需要再打開軟體替每張圖檔「蓋印章」蓋到手指抽筋了。

所以,即使沒有FT1的Nikon 1使用者,也強烈建議你把韌體更新為1.1版喔。

數位相機到了高度成熟階段,絕對就是要比這些細微的功能和「友善介面」。
taloan88 wrote:
在工具選單裡多了一個「像素映射」功能,這就是讓每臺相機「自行運算補壞點」;料想此一功能也將會是未來Nikon數位相機的基本項目,或其他廠也要學著做的地方,不需要再打開軟體替每張圖檔「蓋印章」蓋到手指抽筋了。

這並不是什麼創新,Panasonic m43 機就有這個功能,Olympus 記得也有~。

taloan88 wrote:
很多人為了使用FT1轉接環,把韌體升級為1.1版,或許沒有注意過,在工具選單裡多了一個「像素映射」功能,這就是讓每臺相機「自行運算補壞點」;料想此一功能也將會是未來Nikon數位相機的基本項目...(恕刪)


這功能其實早已存在很久,只是當初是放在Capture NX裡面

現在只是把後製時電腦負責的運算工作轉回機身硬體直接負責,更加提升便利性。

SElephant wrote:
現在只是把後製時電腦負責的運算工作轉回機身硬體直接負責,更加提升便利性。

這就是囉,隨著數位相機内嵌處理器愈來愈強大,將有更多光學類比技術上很難突破的障礙,在數位處理上迎刃而解。

回說DSLC「取消反光鏡」加「EVF」的好處,例如把「魚眼校正」功能内嵌在相機裡,當裝上原廠DX 10.5mm或FX 16mm魚眼鏡頭時,你從EVF看到和拍到的,都是校正過歪曲變形的影像;這在未來的鏡頭設計上,是不是又有了更多可能?

這幢樓要討論的,就是像這些數位相機的必然新趨勢。

靈光 wrote:
DSLR的反光鏡其實也是一種半透明反光鏡

DSLR的反光鏡讓30%的光線穿透給副反光鏡與對焦模組
另外只有反射70%的光給OVF

OVF得到的不會是100%的光線

又大又亮100%視野率的OVF成本實在太高了

如果你重視過程, 用OVF構圖的過程有光線損失
如果你重視結果, 用DSLT的結果會有光線損失


或許是語意上的誤解吧, 會把您所謂的""1/3的損失""誤認成是進到感光元件上的損失

其實您後面提到的就是正解.
"如果你重視過程, 用OVF構圖的過程有光線損失
如果你重視結果, 用DSLT的結果會有光線損失"

SLT為何在過去幾家大廠中會採用後再取消, 相信就是因為光線損失造成影像品質下降的問題, 底片時代尤其嚴重; 在數位時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損失並不是非常大, 但是對於細節的要求仍然是一個問題

The SLT Mirror: Effects on Image Quality
^^A 請多多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