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os84292 wrote:
誰說電視不追求輕,細...(恕刪)


您說的是整個體積重量(相同尺寸下),
但是液晶螢幕這些年的確是有面板越來越大趨勢

先年您談的不是感光元件的大小趨勢嗎?
還是您談的只是機身體積?那或許是我誤會您的意思

如果因為技術進步
以後的FF體積比現在的FF小,小弟絕對認同,就像電視越來越薄,越來越輕
但是否會因為技術越來越好,雜訊越來越低,從此感光元件越來越小?或許不見得
(就像電視螢幕尺寸沒有越做越小)
小弟只是單純認為,相機體積跟感光元件面積應該分開討論罷了

消費習性,或許會把機身引導到越來越迷你
但感光元件大小,則很有討論空間了

感謝大大反應
我真的在實驗前
發表錯誤理論
1.5XCROP的可用說只有在部分DX鏡上適用
在此致歉
已修正

肯請有實際實驗過的大大
一起分享其他在全幅可用的DX鏡頭焦段 萬分感謝~
除了考慮半導體的技術外,還要考慮攝影者的使用習慣
135mm的焦段與景深效果已經深植人心
很多專業攝影師就是要找回全幅的景深感與空間感
這就是相機廠商要回歸全幅的主因

至於非專業攝影的一般大眾,能創造出淺景深效果就夠了
不會對那一點點的景深改變與空間感的改變有察覺
因此APS大小的規格對一般大眾沒有什麼不好
所以未來DX的機身與鏡頭應該會走向平價,用來拓展市場
而全幅機與新的全幅鏡則會走高價位,鎖定專業用戶

全幅與APS應該會並行好一段時間,如同底片時代的135與645
傾聽台灣的心跳聲:少一點傷痕 多一點的掌聲 少一點戰爭 多一點的單純
tom_999 wrote:
您說的是整個體積重量...(恕刪)



感光器大,也很難做得出比較細小的機身吧? 這是光學限制
要做成FF格式...也不過是因為有過去的鏡頭經驗, 如果是全新的廠商,
它不用FF 也能做到這種強烈的淺景深的效果,做成1:1倍數不就行嗎?
APS-C APS-H跟FF 不過是方便各廠商能利用舊有產品開發經驗做的產品?

lcd沒錯越來越大,但這個勢頭都已經降下來了...相繼推出24" 27" 30" LCD MON
然後呢? 有多少人會再上?畢竟80%+城市人的家居空間都不一定放得進這些大型螢幕,也沒需要,
電視最熱賣的,這幾年不也就32 37 跟42",100"一年能賣1000還是一萬台?

而廠商明白這道理,去找個更好的方法投出更大的畫面 - 比如視像眼鏡
小小一塊就做出100"的視覺效果... 這個算是以偏方達至大螢幕效果的科技, 我相信會是未來的一種主流

DSLR也有可能會以偏方去達到相同效果, 我想不過是廠商們還沒發現到

回正題

APS-C跟全幅,我想沒一個會被另一方取代,

要不然有新格式出來把兩種格式給一起滅掉,要不然就兩者同時發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