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D3開啟的全片幅時代
NIKON APS-C規格的DX鏡群其實依然有它價值
DX鏡接在全片幅FX的機身上
廣角端所以會有成像圈的道理在
APS-C規格原本就是全幅的1.5倍CROP
同理反之在DX鏡在"最廣角端X1.5倍"的焦長以後
就會是在全片幅(FX模式)上無暗角的可用焦段
例如:18-200 可用的焦段就變成 27-200
17-55 可用焦段變成 26-55
所以一般人所說DX鏡接在全幅機身損失會廣角端其實是不正確的
因為以 18-200 VR 為例在APS-C廣角端18的等效焦長本來就是27
要說少了什麼應該是望遠端1.5倍的優勢被打回原本的焦長而已
從"27-300"的等效焦長
變成"27-200"的可用焦段
即使使用FX模式 18-200 VR 依然是隻好用的旅遊鏡
(先撇開邊緣的畫質問題)
[以上有大大證明是18-200 VR為誤論只有部分DX鏡頭可以適用,在此萬分抱歉]
在這條件下我覺得T124就比將要推出的T116來的有優勢
T124 接在全幅機上可用焦段是18-24依然是有著很大的實用性
所以NIKON的全幅機普及前的未來
DX鏡用在APS-C機種有著輕巧還有焦段適合的優勢
還是很值得購入的
[2008/6/2新增]
網友分享在全幅FX格式下還有一定實用價值的DX鏡
12-24 DX 約18mm之後沒暗角 可用焦段為18-24mm
18-55 DX 約28mm之後沒暗角 可用焦段為28-55mm
17-55 DX 約26mm之後沒暗角 可用焦段為26-55mm
yamori wrote:
DX鏡接在全片幅FX的機身上
廣角端所以會有成像圈的道理在
APS-C規格原本就是全幅的1.5倍CROP
同理反之在DX鏡在"最廣角端X1.5倍"的焦長以後
就會是在全片幅(FX模式)上無暗角的可用焦段
例如:18-200 可用的焦段就變成 27-200
17-55 可用焦段變成 26-55
以上這段理論樓主有拿FF的相機來試過嗎??
我拿18-200mm接在底片機上,
從觀景窗望出去,至少到100mm都還有成像圈
更何況有些APS專用鏡是全焦段都有成像圈的
除非使用D3 CROP出中間APS的區域,
或是回家用軟體裁切,才能得到樓主想要的結果喔
http://tiersen.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