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Rumor: Z30/Z7s/Z6s/Z8/D880以及Z口新鏡

crossmatch wrote:
只出1.4 不搞更大光圈, 那就浪費了 Z mount 聲稱最大直徑及最淺法蘭距


說得是,但看Z系大光圈的長像,個個往喇叭+啞鈴看齊(尤其50/0.95),完全失掉無反輕量化的意義~~至少應該是"基於光學素質必需做大、但因為接口大法蘭距短,我已經有比這個量級其他對手的尺寸小"才對....目前2.8級的三元鏡完全看不到相比於F口同級產品的亮點,一樣大一樣重,14端也沒突破(對手早突破到11、或12起頭但輕便很多),所以懷疑Z口這套規格的最大紅利是否就體現在f/1.8
為何Canon 可以做到高呼一起回佳

為何隔離版沒有說 EF 舊鏡是負累, 反覺得EF 鏡用在 R5/6 上是重生, 更勝 1DX III

為何沒人埋怨 R6 貴, 明明比 Z5 貴近一倍.

每次總有人替 Nikon 解話這個事情不用做, 這個東西單反相機不需要.. 又或提出疑問的都是壞人有立場的, 要離開請便

久而久之.. 就變成今天局面
MattAnt wrote:
1.4 應該是沒有了,當初去z7 發佈會時候,簡介人員已多次表示Z 1.8 已超越F 1.4 的水準,所以之後Z都會朝1.2 的方向開發。

默默地看著roadmap 上那支粗勇的50 1.2 模型.....


我個人或許最終是1.8開放光圈用到底應付一般需求、特別喜歡哪個焦段想擁有更大光圈等Sigma(?)感覺昔日的Bigma都不如今日的Z鏡巨大了
crossmatch wrote:
為何Canon 可以(恕刪)


Canon一直以來市場策略就冇理入門用家同養死忠
死忠可以輕鬆花個20萬去換它新機
但畢竟只是少數人
而Nikon明顯是沒有養出太多這類用家
這可以由近幾年市佔看出來的

Nikon近幾年市佔降低超過15%
Sony吃掉10%,canon也吃掉5%
流失的都是入門機,還有nikon的宣傳力度也不怎樣

其實先站穩入門市場真的沒錯呀
像R5r6,你認為它賣得好就有用?
反了,其實反而是它們推出以後,亦更多人去買z6和a7...
畢竟機鏡加起來超過10萬的價格不是入門玩家可以接受的

站在Nikon角度,今天推出頂級鏡頭,但入門市場繼續被人先佔下,那以後再出入門機款,這些已經買了別家機種的人就會轉過去買nikon的入門或高階機款嗎?

其實不得不說,正因為canon現階段機鏡高價成這樣,nikon才更應該專注入門市場
甚至我認為Nikon應該讓利給tamron出鏡,好歹先增加自己市佔率了再說

其實也沒人說不用做呀,但1.8系列都還沒有出全,長焦也還沒有生出來
1.2放最後真的不奇怪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enhoxen wrote:
我個人或許最終是1.8(恕刪)

Sigma未來會有很多新鏡,不過作為nikon應該不太願意太快讓它做副廠鏡。。。
但如果以搶市佔而言真的應該先讓利一下更好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crossmatch wrote:
為何Canon 可以(恕刪)


另外就算說得很漂亮。。。未來ef鏡就真的是負累
現階段只不過是權宜之計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crossmatch wrote:
每次總有人替 Nikon 解話這個事情不用做, 這個東西單反相機不需要.. 又或提出疑問的都是壞人有立場的, 要離開請便


這麼說吧,很多開槍開砲的人份量不夠,至少對Nikon的了解不夠(例如高階機身對焦能力只用過大眾款的人可能無法體會,貿然稱N怎樣、新歡怎樣必招反感);Nikon發跡早,很多"尼控"早在30年前就掌握攝影話語權了,到今天大部分的需求在原品牌裡能獲得滿足(少部分期待改進的心聲那些資淺者也搔不到癢處),必須要一個份量夠的user(擁有夠多、夠高階的Nikon產品及相對豐富的嚴苛條件使用經驗)來提出真正盲點,才能令眾人心服。
jenhoxen wrote:
擁有夠多、夠高階的Nikon產品及相對豐富的嚴苛條件使用經驗


但市場上大部份用家不是這種人
而且以一種高高在上心態去做產品說產品。。。我只感到會更多人轉家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enhoxen wrote:
說得是,但看Z系大光(恕刪)


其實大三元本身設計就很難縮起來
各家也這麼大
要不就好像Tamron那樣在焦段上進行一定捨棄

定焦則是無反要重新設計的重點
像Sigma都把85 1.4做到600g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jenhoxen wrote:
說得是,但看Z系大光(恕刪)


14-24 這顆還沒有出
但24-70/70-200 這兩顆在畫質上都超過原本F 鏡.
加上對焦馬達的變更 同時也適合錄影用
這應該是大突破吧

58 0.95 這顆設計理念上就是光圈全開的高畫質
如果要做同樣畫質(leica 光圈全開畫質完全不行) 這個尺寸 應該是物理限制了
同樣規格給其他各家來做我相信也不會差多少
要抓個平衡應該是1.2 光圈 如果參考Canon 50 1.2/85 1.2 一樣也是大顆也不輕 但算可接受?

超超廣角(<14)以目前的roadmap來看的確是缺少的部分
個人希望是可以開放給sigma 來做 至少可以少花不少時間...

S line的鏡頭本來定義就是要滿足高像素使用
要說滿足一般用家 14-30/24-70 F4 / 24-200 這幾棵相對來說已經很夠用吧
只差roadmap內的餅乾鏡 2021前看會不會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