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st wrote:
濟州島嗎 期待您的...(恕刪)
今年要換地點喔~!!P大要不要預支明年的旅遊預算一起衝呢?
看您1D4用得這麼順手,小弟為了追隨您的步伐,不小心預支了明年的軍備預算...

fatpig06 wrote:
就因為他是pro,所以就值得大大們去討論轉會的原因??
假如,真的是假如,以下的是假設,並非有甚麼真憑實據,假如轉會的原因,是東家給的條件不吸引,而西家在這時候剛巧招手,因此而轉會,這還有討論的價值嗎?
大知熱烈參與討論的大大有多大機齡,說些陳年往事給大家知道。
六十年代,N家推出大F系列,美國記者人手一台,原因是N家送他們每人一台大F,自此以後,N家是美國PRO的唯一選擇(135機)
到EOS系統推出以前,N家跟C家的專業用戶比例,N家佔了絕大多數,說是九比一,也絕不為過,N家由大F,F2,走到F3,都是一家獨大,F3初期型號,外閃要接到左方底片回卷器的上方,如此麻煩及不方便,用家也甘之如飴,後期再推出High Eye Point,繼後再將外閃接口改回艦橋位置,舊F3用家雖然不滿,但對N家的專業地位,絲毫也沒有動搖,小的朋友為此,就前後購入了三台F3,對!是三台,一台原祖,一台HP,一台F3Ti。F3系可以說是N家的搖錢樹。
到八十年代中,Minotla將接環全部取消,換新接環後再首先推出量產型的機身自動對焦系統,從此一雷天下響,N家其後亦推出推出機身自動對焦,但保留舊接環,C定推出鏡身對焦系統,放棄FD接環,接出全新EF接環,所以C家跟N家,各取M家的一樣改進。N家要機身對焦,C定祇放棄舊接環-----有趣的是,各取一樣的,仍然老神在在,兩樣同時間改變的,卻已經退出市場,由他人接手了。
當時普遍認C家是自取滅亡,那有一個用家,因為自動對焦的原因,會將已經擁有的鏡頭放棄,再花費大筆金錢,重新購買一組鏡頭回來使用?N家明顯是比較照顧現有用家的利益,認為C家非常不智,小的當時真的身受其害哦!我那可愛的T90跟所有FD鏡被拍退役。
當然,現在回想,原來放棄舊接環,推新接環,才是最英明的決定!!
但當鏡頭推出以後,在短焦上兩家的對焦速度分別不太明顯,感覺當然是鏡身對焦的C家比較快,但一到長焦比拚,機身對焦的N家一敗塗地,N家的的PRO大量出走C家,想想也會明白,如認為用機身那支牙籤,去推動300 F2.8到800mm等巨炮,會跟C家度身訂做的鏡身對焦一樣快,那是一個大笑話。
所以各位要明白,在眾多體育新聞照片中,看到一大片的白鏡海,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到91年波斯灣戰爭中,N家的頂級機F系(忘記了是F4還是F5),由於機身太多按鈕及開關的原因,風沙吹到機身給卡住了,F系全員陣亡,最後剩下C家的EOS-1給大家拍下珍貴的照片,自此以後,又有大量非長炮控的Pro轉到C家,自此,防塵成為一個極大的賣點。
比起因為一個寫手轉會所引起的震撼,以上歷史事實所引起的生態改變,甚至市場逆轉,不是更加有趣嗎?
jamesbond_z8 wrote:
前輩!!請讓我表框起...(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