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機的優點與強勢......

太好了!看來我再10樓的寓言可能成真了,只要每次這個議題都一定吵。

吵了再拖吊,白浪費時間而已,不會有真理的。
入嘴砲國豈有不入境隨俗的道理?
coralpolyp wrote:
老實說 我目前底片機...(恕刪)


同感....高ISO就令我在很多亮度不高的環境下,用上長焦距鏡頭作手持拍攝

很多人會認為機身或鏡身有VR就成,但我個人覺得用VR令鏡頭的解力下降

至於大全幅機的吸引力,就好像135對120一樣,圖像的質素就是比較高,多年前就因為領略中型編幅機的魅力,購入了一部碧浪之家(窮人哈蘇)的645....ETR,就深深愛上它了..........現在也不能忘記它
DC就像是左眼或右眼,全福就像雙眼
如果製程技術一樣Gap間隔距離一樣
那用一樣粗的粉筆
在籃球場大小畫1萬個方格,

足球場大小畫1萬個方格,哪一個方格面積比較大?
哪個受光量較多?

同理
一樣是全幅的感光元件切割1000萬畫素和APS-C切割1000萬畫素哪一組每個畫素面積大?
當然小弟是很希望全幅指切割800萬就好(600萬也行),那畫質應該更棒..
可惜廠商覺得這樣大概沒有市場
>.<
個人部落格 http://gundamcofee.blogspot.com/

amingo99 wrote:
請問一下: 全幅機的優點與強勢, 到底在那兒?
為何這麼多人想要得之而快
她的魅力何在???
謝謝你!!


前幾天拿底片傻瓜相機出來玩
全幅配定焦!!!!
自己聽了都很愛笑
插嘴一下

不管全幅機好不好,小弟斗膽作個預測
再過幾年,全部高、中、低階的數位相機,全部都會變成全片幅(補充一下:指DSLR)

電子產業跟光學產業不同,是十倍數的速度
等到全幅CMOS便宜到不行的時候,廠商也不會生產APS的CCD了

前一陣子,小弟電腦壞了,一問之下,現在的CPU都是雙核心的,我想說買單核心的,應該比較便宜
問題是連買都買不到了,
再問一下價錢,雙核心的才一千多元! 幾年沒組電腦,時代又變了
爸爸買不起 wrote:
再問一下價錢,雙核心的才一千多元! 幾年沒組電腦,時代又變了...(恕刪)


是啊, 科技的進步就是這樣, 一旦有更高良率和廉價的技術, 誰不想用好的? 所以我也覺得未來真的會淘汰小片幅, 除非像手機這類功能性拍攝的機器.

我也好久沒裝電腦了, 已知的知識完全看不懂新的名詞~~
FB:facebook.com/photographyeye
爸爸買不起 wrote:
不管全幅機好不好,小弟斗膽作個預測
再過幾年,全部高、中、低階的數位相機,全部都會變成全片幅

電子產業跟光學產業不同,是十倍數的速度
等到全幅CMOS便宜到不行的時候,廠商也不會生產APS的CCD了


這讓我想到以前用的底片傻瓜機
三倍光學而已
鏡頭伸出來好大一管....


那時候大概沒人想到在一台名片大小的消費機
會有十倍光學的鏡頭吧!
爸爸買不起 wrote:
插嘴一下不管全幅機好...(恕刪)


難說阿 FF要解決的問題太多了

畢竟底片和CMOS CCD是不一樣的東西... 靜觀其變吧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 O家 推出 4/3 system的勇氣了!
FM3a +ZF 25, 50, 85 +Voigtlander 125/ Marantz SA11S2 -TubeFan 2A3 -Stella Melody
從業餘的眼光來看...

我只拍生活照, APS-C對我來說好處就在於鏡頭體積重量相對的小, 我不會分辨什麼二線性散景, 也不在意板上經常討論的專有名詞, 我在意的只有ISO, 所以曾經想過要買D3, 不過想到因為斜射光的關係我必須購買專用新鏡頭之後, 我放棄了.

同樣的, 即將要出的D700雖然是全幅機, 我也是要添購專用的新鏡頭, 如果將以前的鏡頭用在D700而週邊畫值被妥協的話, 就又失去升級全幅機的本意. 所以我也放棄.

目前我用D50, 下一台我會買D300, 我買的鏡頭沒有所謂裁切的問題, 因為都是APS-C專用鏡, 景深控制目前也比較得心應手, S50-150重量輕且散景對我來說沒什麼好挑剔. 總之APS-C我用得很快樂, 我的小孩成長的過程, 以及家人的生活照, 還有我出差旅行的紀錄照都用APS-C, 輕便好用.

可能在這邊討論的過程當中, 我們已經錯失許多美麗而值得回味的瞬間, 除非專業級的, 業餘玩家如果預算夠又不怕重, 倒是可以考慮全幅, 不過要連鏡頭一併更新, 否則可以像我一樣, 全幅不是唯一的選擇, 我只選擇我需要的.

給您參考參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