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3年Nikon用後感,由D80>D300>D3之路,DX及傳統鏡頭表現個人簡評 第(3)次修訂,增加ZF 50mm F1.4簡評及可玩性

以下內容純粹為個人感想,及希望新手或準備升級的同好作個參考,如不表認同或持不同見解,請各位包函。

由學生時代到現在,二十多年中,接觸過不同的品牌,06年D80出產後便知道往後再轉用其他系統的機會微乎其微。個人並不標榜Nikon的強項,因為每個品牌也有其特別之處,如女孩子一樣,各花入各眼吧。選購D80的原因是綜觀多種因素、以價值論,它能給我需要的、相同價錢Nikon表現得可以用豪氣、大方來形容絕不為過。

由傳統卷片>到便携傻瓜機,不滿的地方不多,只有景深和雜訊希望改善,(數位化的便利性不用多作介紹,可把很多缺點蓋過了)。D80正正能符合我的要求,當時,並配置了3支鏡頭;
1) AF-50mm 1.8D 用極低廉的價錢能買到大光圈、畫質優的鏡頭,可以說是Nikon送給大眾的玩具,維手感一般,但這個價錢還想怎樣?感覺賺到了!
2) AFS-18-200mm F3.5-5.6 VR IF ED DX 當年原廠鏡頭中,有那個品牌兼具大變焦、防震、輕便於一身?副廠的焦段造到了,但缺少了防震功能,畫質也不能相比。到07、08年開始,才有原廠及非原廠相繼推出同類型鏡頭,但外型、手感,總覺得Nikon還是比其他的優勝。很多用家批評其畫質偏軟,變形控制差,光圈小等缺點。在這裡希望為它作個平反,難道要找定焦鏡跟它比變形值嗎?難道要找貴價的高質大光圈鏡比銳度嗎?將照片放大至100%後,說它畫質很軟,公平嗎?笑話而已。個人認為它的色彩傾向及畫質表現,用自然、不誇張、忠實來形容也不為過。不論現在或將來,它也是一支在相機上使用率很高、很值得擁有的鐘頭之一。
3)AFS-17-55mm F2.8G ED DX 這是一支令我又愛又恨的鏡頭,它的表現;色彩亮麗奪目,銳利,焦段函蓋了廣角到人像,但它龐大的身軀和重量,也使我猶疑了一陣子,而且準焦向來是Nikon的拿手好戲,它偶爾對焦時卻跟我鬧脾氣!直到D300年代來臨,加設對焦微調,才能把它百分之百地表現得淋漓盡至。


07年末發表了D300、D3,令到很多人牽起了一股升級熱,我也是其中之一。當時經濟好不用多說,主要是被它的高ISO低雜訊、51點對焦系統、手柄加持可達每秒8連拍等的旗艦級表現,中級價錢所吸引,再一次証明,Nikon真的表現得很大方。
AFS-17-55mm F2.8G ED DX 在D300身上的表現,令它變作D300的機身蓋,基本上極少更換其他鏡頭了,拍出來的顏色,跟眼睛看到的差不多沒有差別,加上構圖質素表現和焦段的實用性,可說是接近完美。(這也要歸功於機身的預設微調)
大家可能會問:這樣好的機器,那為甚麼還要去升級D3呢?原因有3個:
1)若要連拍的速度到達頂端,加持手柄的重量竟然比D3還重!
2)個人喜好主要為風景照片,AFS-14-24mm F2.8G ED的震撼和誘惑,使我投降了 ~ 囧
3)手上的定焦鏡和ZF鏡,令我覺得不用在100%觀景器 + 全片幅相機上,是一種對鏡頭的浪費。另外D3的CPU對舊鏡的銳度和抹去紫邊的優化,真的很神~~~

不貼圖、不稱讚,因為D3的舊文章隨隨便便在mobile 01裡也能找到千百編,唯一要說的是D3的預設微調傾向有點過於eye candy。(現在常用的3支鏡頭 ~ AFS - 24-70mm F2.8G IF ED、AFS-14-24mm F2.8G ED 及AF-S VR 70-300mm f4.5-5.6G IF-ED 也有相同的情況,但ZF50mm F1.4卻沒有這個問題)


簡評AFS - 24-70mm F2.8G IF ED + AFS - 14-24mm F2.8G IF ED
優點跟先前一樣,不想再花編幅去跟前人一樣千編一律地重覆,直接品評它們給我的個人感受,印制4R及12R照片等的品質,我已分不出是數位照還是卷片照了!真正已達到再無所求的境地!

AF-S VR 70-300mm f4.5-5.6G IF-ED
它的色彩表現和銳度,竟然比AF-S VR 70-200mm f2.8G IF-ED還要好!但到了晚上或室內,大眼睛跟小眼睛,還是無法比......囧

Zeiss ZF 50mm F1.4
曾經妙想天開,在初入手D300時,因應相機感光元件的倍大率,認為可以成為一支人像鏡,但最後出來的效果,景深強差人意。但它那種冰冷的機械金屬感,和畫像極富立體感的特性,帶來了將來升級D3的伏筆。
在全片幅機上,除了那無可挑剔的畫質,50mm的標準焦段可用進可攻、退可守來形容。身體部件也沒有任何電子零件的成份,如非人為破壞,耐操程度相信一、二十年也不成問題,在香港,入手至今已脹價接近五成,不知台灣這邊情況如何?但亳無疑問,這是一支保值及升值力很高的鏡頭。不過,要駕馭它絕對不是一件易事,除非好像卷片機,用上裂像對焦屏,在D3身上對焦失敗率蠻高的!而且並不支援3D 彩色矩陣測光,出來的效果多數會黑黑的 ( 應該是此鏡沒有CPU提供電子數據的原故吧 ),但當用上中央重點測光後,情況會180度轉變,除了看到悅目亮麗的影像外,它的動態表現有如卷片一般,對付高反差的場景可說現今鏡頭中根本亳無對手。Zeiss鏡頭造工厲害之處,每一個級別的光圈,都有極佳、平均的高解像能力,甚至在光圈全開下,亦比其他同類鏡頭的最佳光圈值有更好的表現。那如彩虹般的coating,在抗耀光、逆光的功力比起Nikon的納米鍍膜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更令我愛不釋手的,是它的可玩性極高,它迫使你必須平心靜氣地使用,不能如電子鏡頭一般,隨隨便便就能抓準焦點,就像回到卷片機年代,感覺不容有失,珍惜每一下按下快門的一刻,當它為你帶來出色的圖像時,都會有種滿足的喜悅和成就感。




*註*本人並不用亦不相信一切數值或數據上的比評,只信自己的眼睛





最後,給大家一些問題及用後分享,當各位找到答案後,相信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相機了。

Q:1200萬畫素是不是太少呀?
A:對我來說,再大的畫素真的沒必要,我的P4電腦吃不消,記憶咭也不想再花大錢買買買,鏡頭的解像能力要能否跟得上過高的畫素在心裡也是疑問,印制照片的機器,一般民用的也吃不下。

Q:全片幅年代已來臨,DX鏡還值得投資嗎?
A:來臨,並不等同普及,它的比例金字塔APS-C還是佔有極大部份,生產商還是偏重於廉價市場,未來日子DX鏡不但不會被淘汰,看走勢還愈出愈多,,除焦距有倍大率的差別,質素比很多所謂的高質舊鏡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希望生產商佛心一點,價格能再多點下調的空間。

Q:別家的鏡頭群組多得很呀,Nikon為甚麼那麼少呀?
A:再多,你會同時擁有全部嗎?廣泛應用的來來去去還不是那幾個焦段?貪什麼心?而且在這些常用的焦段當中,Nikon的鏡頭已因應數位年代而更新了,就算別家的新鏡,相同類型的,質素並不見得比Nikon高。

Q:人家的相機都能拍AV呢,Nikon倒會跟風啊~
A:友人的D90買回家後,除了試驗性質,只拍過一次AV,他說:要拍片直接買AV機好啦!我可不要拿著磚塊扮導演呀!



無病呻吟 ~ Nikon單眼機,真夠照呀!何時傻瓜機也能爭氣點呀!!!囧囧囧



雖然語氣部分屌了點;但是頗認同你的想法,給分。(真抱歉阿,等級還不夠)

鼓掌一下;鼓勵鼓勵。
很貼切,也很跳脫制式想法跟迷思,很中肯的一篇文章!推推推
jaffewong911 wrote:
以下內容純粹為個人感...(恕刪)

認同 +1
Nikon也用了3年

D80還是D80
只有18-135換成了24-70 F2.8預備迎接D800


大方分享不同的看法,很讚!!
D2X搭配 17-55 真的表現很好...

blueonion wrote:
雖然語氣部分屌了點;...(恕刪)


板主講的很好...
有些東西真的夠用就好..
小弟單眼是Nikon的粉絲,但家人要拿DC我只能挑Fuji的F40,F100fd等,實在是Nikon出的DC吸引不了我,NIKON在DC這一塊要好好加油!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自己用的開心是最重要的了!!
感謝樓主的分享囉!!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小弟的D70使用至今也即將屆滿五年了

除了機身
鏡頭群小弟也曾是個器材狂
以平均一年購入一顆鏡頭的進度至今
也擁有了超過五顆鏡頭
(或者應該說:以一年一顆鏡皇的預算來添購....)

當真購入 AFS 17-55 F2.8 以及 AFS 12-24 F4 之後
發現真要用到的鏡頭
來來去去也就那幾個
17-55已經變成了機身蓋
出門多帶12-24, A18已足夠應付大多數的情形

小弟家有三位小公主
50 F1.4, 85 F.14(這個曾經有友人長期出借小弟一陣子,歸還的原因請看下一行)
這兩個大眼睛的鏡頭配上D70根本追不到小公主們(因為追不到,乾脆歸還這種貴森森的東西)
遑論還想慢慢磨構圖了

上週
友人購入D700 kit
乾脆把 50 F1.4, 20 F2.8出借
好好的毒他一下
果然那位友人直接幹樵說泥坑跟錢坑沒兩樣
換他勸敗小弟直上D3x

哈哈哈
小弟豈是如此容上鉤之人

不過
小女的畢業表演開演在即
下隻長焦段的該來敗哪隻咧....

A18跟樓主說的一樣
長焦段使用上比 AFS 70-200 F2.8 方便太多
但室內大眼睛還是有大眼的優勢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