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on對品牌線的定義非常明確,其型號的阿拉伯數字為單位數指的是旗艦級機身,三位數的為專業級機身、雙位數的為中階型機身,而接下來要介紹的D3000,就屬於入門級的單眼相機,適合剛接觸攝影的初學者使用,由於入門機種在重量設定上都強調輕巧,相對來說負擔也沒那麼大,所以女孩們也更容易接受。而在今年四月初左右,Nikon才推出一台首款可翻轉螢幕、又可錄製720P影片的入門單眼D5000,推出後也到不少攝影玩家青睞。

小編這次從廠商取得的Nikon D3000為完整盒裝,搭配的Kit鏡頭為AF-S DX Nikkor 18-55mm f/3.5-5.6G VR,算是平價又好用的組合,且兼具防手震,而且售價相當平易近人,但為避免爭議,正確的官方售價可參考國祥貿易網站唷!其實小編認為D3000的推出就是為了提供消費者更豐富的選擇,因為有些人喜歡純拍照,對於錄影及即時預覽的功能並不是那麼在意,或又同時擁有DV可以取代;且多了這些功能,售價相對也會增加不少,某些用戶當然就會望之卻步囉!喜歡拍照又能體驗高畫質錄影的朋友可以選擇D5000,而只想單純享受攝影的朋友則可以較低的售價入手D3000,省下來的錢還可以用來添購一支中階腳架唷。為了達到輕量化的目的,D3000亦捨棄了機身的鏡頭驅動馬達,需搭載AF-S及AF-I鏡頭,才能自動對焦,所以在選購時要特別留意唷,不然買顆AF鏡頭回家只能手動對焦可就冏啦!


以上圖片取自國祥貿易官方網頁
主 要 規 格 一 覽
==============================================================================
■ 有效畫素:約1020萬畫素
■ 感光元件:原色 CCD (DX Sensor) (內建LPF除塵系統)
■ 尺寸:23.6 x 15.8 mm
■ 影像處理器:EXPEED處理晶片
■ 最大影像尺寸:3872 x 2592 畫素
■ 對焦模式:自動對焦(AF):單次伺服 AF(AF-S)/ 連續伺服AF(AF-C)/ 自動AF-S & AF-C 選擇(AF-A)、手動對焦(MF)
■ 測光模式: 420 區域3D Matrix II / 中央重點(集中於畫面中央的 8mm 圓內)/ 點測光(對以主動對焦區為中心的 3.5mm 圓進行測光)
■ 拍攝模式:多元化自動拍攝模式 / 全自動 / 七種場景模式、P / A / S / M、引導模式
■ 連拍速度:3fps(每秒最高可達三張)
■ ISO感光度:自動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HI-1
■ 曝光補償:-5 ~ +5 EV,採1/2或1/3 級距調整
■ 白平衡模式:自動 / 白織燈 / 螢光燈 / 太陽 / 閃光燈 / 陰天 / 陰影 / 手動白平衡
■ 光學觀景窗:約95%(覆蓋率)/ 約0.8倍(放大率)
■ LCD螢幕:3.0吋 / TFT LCD / 23萬畫素
■ 機身尺寸(mm):126(寬)x 97(長)x 64(高)
■ 電力供應:鋰離子充電池EN-EL9a / 1080mAh
■ 儲存媒體:SD 存儲卡(SDHC 相容)
■ 機身重量:485公克
以上為概略介紹,欲知更詳細的規格資訊,可上國祥貿易網頁查詢。
==============================================================================

★ 重 點 整 理 與 特 色 ★
由於D3000定位在入門級單眼相機,所以在操控上相對也很平易近人,引進了全新的引導模式(GUIDE),利用圖說的方式指導使用者如何拍攝,或是拍出來會有什麼效果,讓你可以邊拍邊學;雖然小編早已經歷過攝影初學者的階段,不過看到目前單眼相機的進步迅速,真是替剛入門的朋友感到開心啊!輕鬆的就可以享受攝影的樂趣,早期的傳統單眼通常都只有P、A、S、M功能,不會拍也只能慢慢摸,到頭來就是浪費一堆底片錢繳學費,真是勞心又傷荷包啊!

同樣採用EXPEED影像處理晶片
EXPEED這塊影像處理晶片,於2007年就已出現在D3及D300這兩款的頂級、中階機身上,並承襲以往傳統銀鹽跨數位時代的經驗與技術所打造而成,而現在同樣的也成為D3000強而有力的心臟,其擁有較寬廣的動態範圍,及提供最合理的連拍速度(依機身等級而定),官方宣稱此影像處理晶片能使影像展現更清晰的細節、更真實的色彩;還能提供更佳的影像儲存速度,不過筆者手上沒有舊款的Nikon DSLR,所以也無法替各位進行比較,請見諒啊。另外在感光度的範圍也向上提昇,例如:D3000的最高ISO值的達3200(HI-1),不過所產生的雜訊程度就得看各位是否能接受了,接下來的評測也會有實拍圖,請各位耐心往下看吧!
全新的引導模式 x 選單協助
這是Nikon全新開發的引導模式(GUIDE),與以往的場景模式不同,因為他除了能選擇適合的主題設定外,還可在拍攝前更近一步針對細部項目作微調,讓剛入門的攝影新手也能發現,光圈與快門的巧妙搭配,能營造出以往消費型相機所辦不到的效果,例如:能學習以長焦段及大光圈來營造淺景深,或是利用高速快門來凝結畫面瞬間,能幫助初學者經過此模式指導後,馬上體驗拍攝的樂趣及成果,而Nikon所推出的引導模式,目前也只出現在D3000上唷!


以上圖片取自國祥貿易官方網頁
實用的11點自動對焦系統
D3000(入門機身)與D90(中階機身)擁有相同11點的自動對焦能力,另筆者相當滿意,總算不再大小眼了,可憐的是去年所推出的D60,對焦點只有3點,實在是給他有點少;容易在對焦後重新構圖時跑焦,Nikon可能有聽到消費者的心聲,讓D3000的對焦系統與進階機身一樣看齊,可惜的是只有中央支援十字測光,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只要想到它的售價及產品定位,可能又會覺得物超所值吧!
照片調控系統 x 主動式D-lighting
Nikon在近期的相機中都加入了『照片調控系統』,共有六種風格,且可依照預設值再進行參數上的調整,例如:銳化、對比度、飽和度及色相的微調,可依自己的拍攝習慣來作設定並儲存,這與C家的照片風格頗為相似;如想發揮更多創意,可再拍攝後匯入電腦,利用原廠附上的Capture NX 2,來執行更多的參數調整,許多N家用戶都很滿意它的影像處理效果。另外D3000亦加入了主動式D-lighting功能,開啟後能使反差過大的場景,明暗細節都能清楚的顯現,碰到逆光的場合更是好用,讓拍出來的影像更接近肉眼所見。

內建修飾選單
D3000內建許多實用的修飾功能,較特別的有:濾鏡效果、小照片、色彩輪廓、以及縮小效果,而最後這項縮小效果是小編較偏愛的效果之一,因為使用該功能,能讓畫面全部模糊,只有您所選擇的橫軸方框範圍內為清晰,讓景物變成模型的樣貌,非常近似移軸鏡頭所拍攝的效果,實在相當有趣,且任何修飾功能處理完之後,都可另存新檔,不必擔心原始檔案被覆蓋。讓使用者在拍完照後,除了瀏覽影像之外,還能進入修飾選單玩玩創意及特效,說不定能獲得更出色的照片唷。
==============================================================================
★ 外 觀 檢 視 與 特 色 ★
【↑】哇哩勒!有箱還不開,我怕網友們誤以為點錯網站勒,小編就在這裡奉上熱騰騰的Nikon D3000完整Kit組,準備要開箱讓大家嘗鮮囉!準備好滑鼠滾輪沒~往下衝吧!

【↑】厚實的外盒包裝,看起來的確很有質感,我還記得第一次買單眼相機時,小心翼翼開盒的心情,深怕盒子也受傷....(有夠蠢)其實是怕影響未來的脫手行情,哈!

【↑】建議網友還是買公司貨吧!只與水貨差價約一張小朋友而已,但卻可以買到更多安心。

【↑】外盒提供機身的簡略說明,趕快來跳轉下一張吧=.=。

【↑】開箱了~開箱了!(什麼嘛,說明書......)其實內含有三個紙盒,由左至右分別為:配件盒、機身、鏡頭。繼續往下跳轉吧!

【↑】趕快把說明書(左)、原廠軟體光碟(右),通通拿出來!小編不太喜歡看密密麻麻的說明書,把相機拿起來操作會快一點熟悉,但內附的Capture NX 2倒是可以拿來玩玩唷。

【↑】配件盒內真是塞了不少東西阿!【1】USB傳輸線(沒帶記憶卡出門就得靠他了)【2】AV傳輸端子(接上機身與電視後,就可以直接在大螢幕瀏覽)【3】原廠背帶【4】電源的八字線【5】專用充電盒【6】EN-EL9a專用鋰電池【7】可替換的觀景窗眼罩。

【↑】很貼心的小設計,為了防止機身與外部直接碰撞,刻意製造出緩衝區作為保護。

【↑】鐙鐙鐙!D3000陳屍在紙箱中


【↑】褪去氣泡衣裳之後,D3000終於清醒了,但還是虛弱的倒在紙箱中....

【↑】該回魂了吧!我都把你救出來了,還不正眼讓大家瞧瞧,信不信我把你的0減掉加個s!(其實我在預告下次的D300s評測)

【↑】閃燈開關鈕、自拍鈕都在左側,D3000的辨識LOGO也清晰可見。

【↑】N家著名的紅內褲現身,剛碰攝影時我還聽不懂網友在說啥,後來才慢慢了解,好像還有黑內褲的存在唷。電源開關、對焦輔助燈,以及遙控感應區都在這裡。

【↑】轉個身欣賞一下吧!目前數位單眼相機幾乎已將3吋LCD列為標準配備了,但入門機種的螢幕畫素依然只有23萬,有點可惜。主要功能選單就在螢幕左側,而附有【?】符號的按鍵可是操作時的小幫手唷!它可即時顯示簡述文字,為使用者解惑,右側為方向控制鈕與確認鍵。光學觀景窗視野率為95%,放大率0.8倍。

【↑】記憶卡使用較常見的SD卡,不僅價格便宜也容易取得,另外還能節省機身空間,而SDHC當然也可以使用。目前好像只有D300以上的等級才使用CF卡。

【↑】機身左側的部份,則是USB傳輸線與AV端子的輸出位置,掀開橡皮蓋就可以見到囉。

【↑】左:為曝光及對焦鎖定鈕,可自行切換。右:為單轉盤設計,所以在M手動模式拍攝時,需同時按【+/-】曝光鈕並調整轉盤才可調整光圈值,這就是入門機的宿命啊!

【↑】再來把D3000推倒後,即可以看到它的機頂配置啦,機頂沒有設置資訊螢幕,所有設定只能從3吋的LCD及光學觀景窗觀看,有點冏...但這也是為了讓機身尺寸更小啦!算是不得已的苦衷吧!

【↑】這裡可以清楚看見拍攝轉盤上的各項功能,【info】為拍攝資訊按鍵、【+/-】為曝光補償設定。

【↑】哇嗚!居然附上熱靴蓋,真是不賴,不用怕長時間未使用而導致熱靴接頭氧化囉。

【↑】內建彈出式閃燈,GN值約為12,同時支援i-TTL閃光控制,讓補光時能更準確;另外亦可手動控制出力,出力範圍從全光到1/32,共6級。

【↑】轉個身,來看看底部吧,很簡單的就是電池艙以及腳架孔的位置,沒有其他複雜設計(應該也沒啥好複雜的吧....)。

【↑】這顆鋰電池為EN-EL9a,原廠宣稱最多可拍攝550次,有待小編來測試。

【↑】最後一箱也來囉,很仔細的用保麗龍保護,裡面就是隨機身搭配的Kit鏡頭,鏡頭結構為11片8組(含1片非球面鏡片),最近的對焦距離為0.28公尺,放大倍率為0.31倍,重量只有265克。

【↑】N家的鏡頭都挺有質感的,連Kit鏡的組裝也很紮實,這顆鏡頭焦段為18-55mm,光圈F/3.5-F/5.6,是一顆數位專用的DX鏡頭,供初學者使用已相當足矣,而那金色的字樣也算是N家的正字標記吧!讓小編很喜歡。

【↑】雖然它是Kit鏡頭,但卻內建VR防手震功能唷;另外手動/自動的對焦方式,同樣在鏡身上做設定即可。

【↑】來看看Kit鏡的屁屁吧,可惜的是採用塑膠接環,不過為了輕量化與降低成本,也只能這樣吧。而那銀色的部份則為控制晶片,就是來拿控制光圈大小、變焦、對焦及測光,少了它鏡頭可就英雄無用武之地囉!

【↑】鏡頭口徑為52mm,不論在保護鏡或是偏光鏡的挑選上,價格都比較實惠。可惜的是這顆Kit鏡採用外變焦及外對焦的組成,要使用偏光鏡時較為麻煩。

【↑】準備要與機身合體囉,因D3000並無內建鏡頭驅動馬達,請指名AF-S及AF-I鏡頭唷!

【↑】裝上後的樣貌,大小適中,重量很平均。

【↑】閃燈彈起的狀態,雖然GN值不高,但用來應急可能還不錯。

【↑】以男性的手掌握起來,小拇指還是會落空,但因握把處有蒙皮的輔助,能增加不少手感。
==============================================================================
★ 拍 攝 功 能 與 介 面 ★
進入D3000的選單後,可清楚的看到四大功能選單,分別為『重播選單』、『拍攝選單』、『設定選單』、『修飾選單』,而『最近的設定』小編為將它算在主功能選單裡,因為它只是方便使用者快速選擇常用項目;另外引導選單也是D3000的重點之一,待會兒也會一併介紹。
『重播選單』


基本上按下機背的Meau選單後,即會跳到『重播選單』裡,共有八個小分類,並沒有較特別的新功能,而最下面的『Stop-motion短片動畫』,必須要記憶卡中有相關格式檔案,功能才會顯示出來,不過也只有播放選項而已,筆者不解為何要將此選單獨立出來,有點浪費選單空間。

==============================================================================
『拍攝選單』


『拍攝選單』內含15項細部設定,其中小編要介紹的有設定照片調控、ISO感光度設定、主動式D-Lighting、對焦模式、AF區域模式,以及內置閃光燈,這些選單都有其特色,或是值得推薦的地方,而右圖為進行拍攝時會呈現的畫面,除了會顯示光圈、快門等曝光資訊外,亦可以即時調整許多參數,類似『拍攝選單』的簡化版本。
■ 設定照片調控


進入【照片調控】後,共有6種模式可套用(如右圖),分別為標準、中性、鮮豔、單色、人像、風景,拍攝時可針對自己的需求套用,筆者則是偏愛以標準設定為主,再以快速調整來做微調,較符合自己的拍攝習慣,進可攻退可守。以下為筆者套用各模組所拍攝的影像,網友可以參考看看拍攝效果。
◎【標準】:具有快速調整能力,小編習慣強化兩級的設定,另外還可微調銳化、對比度、飽和度、色相,這是筆者最常使用的拍攝選項,各位可以參考影像的顏色表現,較中規中矩又不失銳利,再後製的彈性大也較大,但前提是拍攝JPG影像為主,如是拍攝RAW檔,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啦!到時想怎麼調都行。






◎【中性】:未有快速調整功能,但同樣可微調四個基本選項,而對比度、飽和度、色相初始值為零,銳利度只有2而已,可依需求再進行設定,在網格檢視中可發現【中性】,不論在對比度或是飽和度都屬最低,,適合用來拍攝較柔和或清淡的畫面,也較為耐看,有點類似日式風格的味道,用來表現人像也挺有味道。






◎【鮮豔】:同樣具有快速調整功能,可微調四個基本選項,而對比度、飽和度、色相初始值為零,銳利度則來到4,其實在設定上相當接近【標準】,但可從網格檢視上發現,【鮮豔】的原始對比度及飽和度都較【標準】高,這也代表拍出來的影像,色調會較為討喜,網友可從下面的拍攝範例觀察發色程度。







◎【單色】:以往小編的單色的解讀就是黑白,了不起再來個褐色,但D3000的單色調真是太扯了,多達10種色調效果(黑白色、棕褐色、冷色調、單色藍、紅色、黃色、綠色、藍綠色、紫藍色、紅紫色),且每種色調還有7種濃淡可微調,銳利度及對比度也可以調整,別以為這樣就沒了...還有四種濾鏡效果可以套用唷!分別為:黃色、橙色、紅色、綠色,套用前三者可增加對比度,在風景的拍攝中可降低天空的亮度,而套用綠色時,則可柔化膚色,原廠將其定義為人像拍攝。由於以上搭配下來有好幾十種,小編僅能提供10種色調表現給各位參考,不要鞭我....












◎【人像】:這裡也提供方便的快速調整功能,而對比度、飽和度、色相初始值為零,銳利度則來到2,與【中性】的調性相當接近,發色都較為平淡,小編還特別找好友Carina幫忙,才有機會為各位測試人像的色調表現,真是辛苦她了;





◎【風景】:風景模式不論在哪台相機中,其發色與銳利度絕對都是最高,拍出來的影像色彩當然也越濃豔,小編偶而也會用此模式拍攝,嘗嘗重口味的風景照也不賴,從網格檢視方位,可看出【風景】不論在飽和度及對比度都是這六種模式中的最高值;快速調整功能一樣列在此模式中,往下跳轉可看到其對於風景的色彩表現。







■ ISO感光度設定


其實這就是一般的ISO設定介面而已(左圖),不過特別的就是它還可以設定自動ISO感光度(右圖),D3000的ISO範圍從100-3200(HI-1),可利用此功能設定ISO的上限值,但設定時是從200起跳,因為100以是最低ISO,所以不列入選項中,開啟自動後的好處是能在手持快門達到極限時,才提高ISO值,相對來講也維持了影像的品質;另外也可設定快門的上限,小編自身的極限是1/15秒,至於要開到手持1秒,看原圖還沒模糊,我想只得有人幫我點穴才辦的到;小編知道版上能長時間手持夜拍的魔人很多,所以不要嘲笑我阿!

◎ISO 評比(100、200、400、800、1600、HI-1)

測試地點為夜晚的山區,紅框處為100%裁切區域,小編選擇了亮部與暗部分布較均勻的區塊做比較。






◎減低雜訊實測(拍攝兩張,網友可參考原圖,小編認為差異不大,皆曝光20秒、光圈F/5.6、ISO100)


選擇開啟時,快門低於8秒或ISO超過400時,將會自動減低雜訊,且也會增加照片的儲存速度;關閉時,則會在ISO800自動減低雜訊,但是請放心!這是原廠設定效果,遠比真正開啟減低雜訊功能時,效果來的低。

原始大圖

原始大圖
■ 主動式D-Lighting


主動式D-Lighting讓小編還滿喜歡的,好險測試的這禮拜都是豔陽高照的好天氣,有機會能夠拍攝到反差較大的畫面。開啟該功能後,主動式D-Lighting讓能利用420區RGB感光元件來偵測場景,將高光區與陰暗部的細節同時顯現出來,讓拍出來的影像較接近人眼所得,但又不會使原始畫面失真,或像HDR般誇張。而主動式D-Lighting就設置於D3000拍攝時的基本設定中,讓筆者在拍攝時能迅速的切換此功能;以下為使用效果,請看倌們欣賞比較。


【↑】背光的屋簷細節都明顯的出現了。


【↑】下半部原先幾乎全黑的牆面,也都完全顯現了。
■ 對焦模式 / AF區域模式


小編不得不稱讚D3000的對焦系統,根本就是佛心來的嘛,最低階的入門機還給我配置11點對焦,我自家用的某牌中階機才9點勒,真的是讓我很嫉妒...(但我會把持住不跳槽的),且拍了近500張照片的我,幾乎沒有失焦的情形出現,這點讓我很滿意就是了,左圖內的對焦模式與以往如出一轍,小編就不再討論;而右圖內3D追蹤的功能,倒是挺有趣的,開啟後會不停的搜尋畫面中的物體並進行對焦(以11點的任1點),用來拍攝移動物體相當方便。
■ 內置閃光燈


一般的機頂閃燈通常是拿來應急用的,因為出力小、回電又慢,拍出來可能又不是那麼自然,小編的選擇是寧願拉高ISO吃自然光加RAW檔會好一點;但D3000這顆內閃雖然出力小,GN值約12,但重點是它支援i-TTL 閃光操控,而且還可以手動控制出力,並且是以數值調整唷!從全光到1/32共有6段出力,並非一般常見的加減曝光值而已,還算有心。
==============================================================================
『設定選單』




『設定選單』大致上分為四頁,拍攝除外的功能幾乎都在此設定,但這部份並無特別新增的功能,趕快來看看下面有趣的修飾功能吧!
==============================================================================
『修飾選單』


小編很認真的把玩了D3000裡的修飾功能,簡單的心得就是,它只差不能觸控吧!不然他的後製功能實在跟一般消費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接下來要介紹濾鏡效果、影像重疊、色彩輪廓、縮小效果,以及Stop-motion 動畫短片各功能,及修飾前後的比較圖,這個實在很能用來打發時間,尤其是手機沒遊戲、身上沒PSP的小編本人...

■ 濾鏡效果(星芒、柔焦)




【↑】此為星芒效果,可設定星芒數量以及長度,但無法移動星芒位置唷,很簡單就可以上手!


【↑】此為柔焦效果,畫面瞬間就可變得朦朧,有低、標準、強,三種程度可調整。
■ 影像重疊
影像重疊功能有點類似中階機種才有的重曝效果,但在這裡是將兩張RAW檔影像採用漸層疊圖的方式,創造成一張全新的影像,你沒看錯!RAW檔,只限制用RAW檔才能執行此功能,這讓小編非常不解,所以當你拍了幾百張JPG照片後,想要玩玩這個功能,我只能說謝謝不用聯絡...小編刻意放執行時的畫面,為了讓網友更清楚了解執行方式及效果!




【↑】這樣看應該很明白它的操作方式吧!但小編認為自己做出來的影像很瞎就是了...有待加強!
■ 色彩輪廓


【↑】哈哈哈!小惡魔正在跟你勸敗中,很有趣的模式,雖然PS也能做出相同的效果,但這只需一指神功即可達成。
■ 縮小效果

這是小編最喜歡的修飾效果,雖然離真正的移軸鏡效果有一段距離,但已經很逼真了,小編還發現套用此效果後,整個影像濃度及立體感也會跟著加重,如想得到更逼真的效果,建議拍攝越廣的場景或是越多的都市場景,套用會更逼真。


【↑】可以看出只有橫向的固定區塊為清晰,其他為模糊,很像在看模型建築。
■ Stop-motion 動畫短片


因D3000為入門機款,並無內建Live View及錄影功能,不知道是否因為這樣,刻意加入了動畫短片的功能;但稱作短片似乎又有點不適合,因為他只容許製作1秒的動畫...哈哈!最高每秒可播放15格,畫面最大限制為640 x 480,檔案格式為AVI,算是純趣味的功能吧!操作方式為:1.選取開頭 2.選取結尾 3.選擇中間片段 4.儲存,算是相當容易就是了。以下為小編利用12張畫面,分批移動公仔所自製的『眼鏡仔旋轉之舞』,請各位快速欣賞,因為只有一秒鐘....(殘念)












【↑】以上為小編邊移動公仔位置,邊拍攝的12張影像,下面可以看到製作成的AVI動畫。
【↑】這就是『眼鏡仔旋轉之舞』,小編原本想讓他表演麥可的月球漫步,可惜眼鏡仔的腳部沒有關節...其實這製作的概念就如同GIF動畫一般,是利用影格快速的播放原理,只是D3000在此的功能稍嫌陽春,而真正需要拍攝影片的網友應該會選擇D5000才是,畢竟取向不同嘛,各有利弊。
==============================================================================
『引導選單』




『引導選單』算是D3000的主打功能之一,畢竟它還是一台入門機種,將機頂的拍攝旋鈕轉到【GUIDE】便代表已進入此模式,選下拍攝後可見到【簡易拍攝】與【進階操作】,接著先從【簡易拍攝】開始簡述好了,其實它就類似一般消費機的場景模式,共有9種情境可以選擇,包含自動、遠方的主體、睡臉、風景、夜間人像、閃光燈關閉、近拍、移動主體以及人像,但實際上操作時,它只是給你個概念,要拍的好還是得進去細部設定中做微調,如果是對攝影完全沒概念的朋友,初期是可以用這模式玩一下,但只要把玩一陣子,我相信這模式絕對滿足不了你。接著再來看看下面的進階操作部分!




進入【進階操作】後,即可看到柔化背景、鎖定動作(人像)、鎖定動作(車輛),這裡會建議您該如何設定光圈及快門,例如選擇柔化背景時,它會建議使用較小的數值的光圈(其實就是俗稱的開大光圈),以及使用較長的焦段來拍攝,就能得到淺景深的效果,但還要看本身搭配的鏡頭是否合適,像小編這次所有拍攝的影像都是用18-55mm這顆Kit鏡來拍攝,焦段開至55mm時,最大光圈僅有5.6,要產生很明顯的散景其實還有點難度說。




鎖定動作(人像)及鎖定動作(車輛),都是以快門先決為主,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凝結快速動態下的畫面,人像的初始值為1/200,車輛的初始值為1/1000,因車輛的行進速度較快,所以需要已高速的快門拍攝,但要注意的是,高速快門下相對的進光量一定也會減少,接著要如何控制光圈值ISO值就得靠機身的提醒囉!可從上面的範例中看到【拍攝對象太暗的提醒】,方便初學者邊拍邊學習。
==============================================================================
★ 試 用 心 得 及 感 想 ★
拿到D3000 Kit組的時間其實很趕,因為手上還有3台機子也同時進行測試中,只有一個禮拜的測試時間其實有點




■ 這是小編良心推薦的部份
【1】堪稱是N家目前最輕巧的DSLR,但機身握感依然紮實。
【2】引導拍攝模式,給初學者很大的學習空間,算是很實際的功能。
【3】可以看到ISO的表現,如以100%原圖檢視,ISO800都還在小編的容許範圍內,這點比以往進步很多。
【4】擁有11點的對焦點,在同級入門單眼中,算是很有誠意的禮物。
【5】有趣的修飾功能,雖然這不會影響我購買與否的主因,但我還是想推薦一下。
【6】強大的電池續航力,小編拍了近500張,電力尚殘餘一格,兩天一夜的行程可能還不用帶充電器。
【7】遇到不清楚的功能時,可立即按下【?】,進行了解,很直覺。
■ 這裡是小編認為還可以進步的空間
【1】連拍僅3fps,實在有點少,但太高又無法與中階機區隔,真是兩難。
【2】液晶螢幕雖有3.0吋之大,但僅有23萬畫素,有點不夠,好歹也來個46萬畫素嘛!
【3】觀景窗的視野率宇放大倍率還是不足,似乎是所以入門機種的通病。
【4】需搭載AF-S及AF-I鏡頭才可使用,鏡頭的選擇種類較少。
【5】單轉盤的設計,使得在使用全手動拍攝時不太方便。
============================================================
★ 更多 Nikon D3000 x 18-55mm f/3.5-5.6G VR 的實拍影像(含原圖 & Exif) ★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

【點我檢視原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