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使用外閃時,對主體怎麼測光?

今天去書店翻書,看到一本攝影的書,其中有一小段在教使用外閃時該怎麼讓閃燈對主體正確補光,情境如下,假設主體是人,並且佔了畫面的大多數。看了書中的做法之後我覺得很怪,可能是錯的,書中大概是這樣說(沒有記得很清楚,意思應該差不多):
「由於 iTTL 很聰明,會正確對主體測光並完成補光,那要怎麼讓相機知道你的主體是什麼呢?這時就要用點測光測人臉,得到正確的曝光,若是點測光測錯了地方,則閃燈不會有正確的出力。」

並且放了兩張一模一樣的圖,一張是點測在人臉,打圈,一張是點測在別的地方,打X

我當下覺得很怪,覺得書上的方法是錯的。這和我所讀的SB-800說明書不同!但他說的方法似乎很多人都在用…有些論壇也是這樣教人的(曾經看過),
因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認知。

回家後,做了二個實驗來証明「iTTL認識的主體和點測光測哪一點,完全沒有關係」,「sb-800將畫面的中央視為主體」(把他想成開閃燈後,主體是中央重點測光那塊就好了)

實驗環境:
我的房間,只有一盞檯燈,關掉日光燈

D90,JPG直出
ISO值:400
光圈值:f/4
快門:1/60"
焦距:50mm
閃燈:SB-800 iTTL mode
WB :閃燈白平衡

實驗一:主體在中間,對不同區域點測光。

↓1. 主體在中間,對主體頭部測光


↓2. 主體在中間,對白色背景測光


↓3. 主體在中間,對黑色背景測光


由結果可看出,三張的亮度(幾乎)一模一樣,証明點測光的參考位置並不影響閃燈出力。那影響閃燈是因素是什麼呢?接著做了實驗二。


實驗二:主體在旁邊,點測固定主體,中央有不同亮度的物體

↓1. 主體在旁邊,點測固定主體,畫面中央有大量黑色。


↓2. 主體在旁邊,點測固定主體,畫面中央有大量黑色。


這個實驗的結果,編號1過曝,編號2欠曝,雖然兩個點測光都是測一樣的地方,但是「中央物體的亮度是不同的」,一個是黑色,造成over,一個是白色,造成under,由此可知
1) 點測不影響外閃(無法告訴閃燈主體是誰)
2) 影響外閃的是中央主體

這和SB-800說明書中教的是一樣的,因此,如果主體不在畫面中間怎麼辨?

常常看到有人說
「用點測光(中央重點)測主體,EVL後重新構圖」 =====>這是錯的!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
不用管什麼模式的測光,直接把主體移到中間, FVL後重新構圖,然後再看你想對背景做怎樣的曝光去做測光」====> 這樣才對。

其實這些說明書中都有教,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了,但也一定還有人不知道,今天看到竟然有書這樣教,才想說來做個實驗驗証一下,希望能對不知道的人有些參考。內容有錯也請指正。
同步發表於我的Blog
文章關鍵字
我的相機和閃燈主有D-TTL,
但是和樓主得到同樣的結論.
我之前也有發表過一篇文章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1264698&p=1#15197267

但主要著重在fv鎖問題~因為我以前用d50是有fv鎖~現在的d5000沒有fv鎖

在我的d50測試下
影響外閃的只是中央主體
在我的d5000測試下
影響外閃的不只只是中央主體

我不知道是現在nikon新的設計~還是d5000的特性
當主題不在中央時~兩者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第一個實驗讓人感到疑惑,如果真的是"點測光"模式,不打閃燈的話,第三張對著暗的地方測光會讓整個畫面偏亮,光圈快門值肯定會跟第二張不同,就算打了閃燈可以曝光到類似也只是出力不同,個人是懷疑您是不是沒有轉成點測光,或者...你只是轉成點測光,卻使用M模式調整光圈快門來拍攝?
如果是這樣,哪顯然你的實驗不精準...
很好的文章
不過如果閃燈模式是用慢速同步,應該會與第一個實驗的結果有所出入?

因為實驗環境的光源明顯不足,加上閃燈模式的關係,測光是無效的...(快門光圈都固定)

先決定測光模式,再測光使用AE-L(EVL?)決定光圈快門後,再對主題FV-L應該是比較好的作法

另外我覺得有一點建議是測試的物品應該選單純一點的東西~小小一個鋼彈身上太多顏色~稍為晃一下~點測光就跑掉了
不知道第2個實驗閃燈模式是不是有BL,所以為了平衡黑色背景,主體又跟背景太近,所以補過頭。
我滿好奇是哪一本書。如果不方便,可以PM一下嗎?
www.photo-school.net 攝影學園,攝影學習的樂園
fake802 wrote:
第一個實驗讓人感到疑惑,如果真的是"點測光"模式,不打閃燈的話,第三張對著暗的地方測光會讓整個畫面偏亮,光圈快門值肯定會跟第二張不同,就算打了閃燈可以曝光到類似也只是出力不同,個人是懷疑您是不是沒有轉成點測光,或者...你只是轉成點測光,卻使用M模式調整光圈快門來拍攝?
如果是這樣,哪顯然你的實驗不精準...


這邊說明一下,我是用點測光,M模式沒有錯,的確,如您所說,「只是轉成點測光,卻使用M模式調整光圈快門來拍攝」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僅有測光表上顯示的不同而已,亮度已經全由M mode控制了。但這是在考慮到現場光情況下。若用A模式,點測光,兩張點測位置不同,一黑一白,當然會肯定會有不同的快門值,而一定會有一張吃比較多的現場光(我的現場也不是全黑無光的)而讓現場光參與曝光了。

而我考慮的是,此實驗的目對在於:實驗「點測光位置對閃燈出力是否有影響」(雖然是沒影響,但是書上說有@@"),所以將所有的條件都固定,包含ISO, 現場光, 光圈, 快門, 閃燈模式(iTTL), WB。唯一的變因只有「點測光的位置」,因此,若是亮度不同,那就一定是閃燈出力不同了,因為影響曝光的因素只剩閃燈iTTL的機制了。

天毅wrote:
很好的文章
不過如果閃燈模式是用慢速同步,應該會與第一個實驗的結果有所出入?

因為實驗環境的光源明顯不足,加上閃燈模式的關係,測光是無效的...(快門光圈都固定)

先決定測光模式,再測光使用AE-L(EVL?)決定光圈快門後,再對主題FV-L應該是比較好的作法
...

謝謝! 的確,在光圈快門都固定住的情況下,測光是無效的,但是因為書上說 「點測光 會影響閃燈出力」,所以我才會想把所有的條件都固定住,來驗証書上說的方法,其他說明如上~謝謝!

dominic2708wrote:
另外我覺得有一點建議是測試的物品應該選單純一點的東西~小小一個鋼彈身上太多顏色~稍為晃一下~點測光就跑掉了...

沒錯!!!我後來也有想到…但時間晚了,沒時間重弄了,下次會注意,謝謝XDDD

chungsh wrote:
不知道第2個實驗閃燈模式是不是有BL,所以為了平衡黑色背景,主體又跟背景太近,所以補過頭。
...

沒有開BL,我想是因為TTL認為主體是黑的,要把他補亮,所以出力多了點,我想TTL-BL應該也是一樣的結果,這邊可以知道TTL是 視中央物為主體的。


Herman老師 wrote:
我滿好奇是哪一本書。如果不方便,可以PM一下嗎?
...

其實..不會不方便,但我沒有記下書名@@"

小弟在mobile01爬了很多好文,東西也都是自學,沒有上過正式的課程,閃燈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也謝謝大家的意見!
http://www.flickr.com/mong0520
小弟有做過類似的實驗,只不過我的機身是5DII.

機身一樣設定M模式,Canon中階以下機身點側光沒有隨對焦點連動,因此設定成權衡側光(有對焦點測光連動),使用閃燈設定E-TTL II權衡測光模式.
上腳架,固定光圈快門ISO,只有改變對焦點,閃燈會針對黑色或者白色物體分別調整出力,跟您所測試得到的結果不同.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