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我本身是用D90+DI622來拍攝...(新手上路請多包含!!)
但是到後期發現一些問題~~
當機身設定在M模式下...閃燈使用i-TTL測光
機身測光錶為"0"時...這樣對DI622來說是否為最佳曝光值??
因為我總會覺得~在拍攝時總是有幾張會過曝..但是機身上的測光錶都已經在"0"的位置
(因為閃燈真的很難去控制..所以我都設定為i-TTL讓閃燈自動測光....)
不知道我的觀念這樣對不對??
麻煩大大們解釋得淺一點...太深我聽不懂@@"
謝謝~
james kuan wrote:
如果說現場光源不足...光圈已開至最大..閃燈也開(i-TTL模式)...機身測光表才在"0"的位置...
是否已經為最佳曝光值?? (如果不開外閃..機身測光表應在-2格左右)
呃, 您會說 "如果不開外閃..機身測光表應在-2格左右", 表示完全誤解了機身測光結果
TTL閃燈是在擊發的一瞬間完成預閃 (測主閃出力要多少) 與主閃 (這才是真正用來補光的)
機身 "不會" 也 "沒辦法" 把閃燈納入它的測光結果...
所以才強調, 如果測光表已在 0 的位置, 再開閃燈一定是過曝
使用者只要機身保持測光結果不足的情況, 再開閃燈來補即可
pp854519 wrote:
逆光補光的話 側光模式要換哪一種
1. 點測光或中央重測測光, 機身 M 模式
2. 先對背景測光, 調整光圈、快門, 讓測光結果在 0 附近
3. 把主體放中間, 半按快門對焦, 並按下 FV-Lock 讓閃燈預閃鎖定出力, 構圖後全按快門
逆光補光的話 側光模式要換哪一種
機身測光用光圈先決或是手動測光都可以。測光模式我是覺得矩陣測光就可以,不過有些人堅持要用點測光。先選擇一個光圈,達到你想要的景深。如果是光圈先決的話,快門就由機身自動決定。手動測光的話,就調整快門直到觀景窗中的測光表約略在中間,或者中間偏負 1/3 或 2/3 EV,看你是不是想要背景略微暗一點,類似所謂的壓光。如果快門高於同步速度,確定你的閃光燈支援高速同步。不然就只能選小光圈了。
使用 TTL 閃光燈的重點是閃光燈曝光補償要從負的方向開始試。就好像前面大大們講過的,機身光圈快門組合已經讓背景正確曝光,或接近正確曝光,閃光燈再打下去,前景雖然相對背景來說較暗,還是有可能會過曝。
通常人像的話,閃光曝光補償從 -1.0 EV 開始試。也可以看這裡 (最上面答案部分第四項)。太亮的話往 -0.7EV, -0.3EV, 0EV 分別來試。非人像的話,可以酌情往更負的方向調整閃光補償,因為人像通常比中央灰來的高一個 EV。參考資料。
光圈先決,矩陣測光,f/4.5, 1/4000秒,閃光曝光補償 -1.0EV, Nikon SB-800, TTL/FP (不是TTL BL/F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