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18-105mm給家人之後, 想說出國要一隻旅遊鏡,
在18-105/16-85/18-200中猶豫許久, 結果買了16-85mm.
貪那16mm廣腳, 以及號稱比另兩隻好一點的銳利度. 後來
我有比較過18-105mm/16-85mm, 發覺中央部份是18-105mm
比較利(有文章說週邊16-85mm比較利, 可惜當時沒有仔細比較過),
不過放在電腦銀幕上看起來都差不多. 現在想想, 或許留下18-105mm
才對.

不過拍照就是要專心拍照才是, 想太多有的無的怎會拍好照.

上一次, 去年, 剛買相機時旅遊中總是用50mm在拍, 18-105mm冷藏
在包包裡備而不用, 回想起來我是對不起這一支18-105mm了.
這一次旅遊反過來, 幾乎只用旅遊鏡, 除非特殊狀況才用定焦, 發覺
雖然他除了低光度人像沒辦法以外, 是一支很好的旅遊鏡.

分享上上星期旅遊的一些照片(有用偏光鏡, 漸層鏡, 無後製, JPG直出):

[心得] 越來越喜歡16-85mm了
這一張用偏光鏡消掉一部分玻璃窗的反射, 用漸層鏡減低天空的亮度.

[心得] 越來越喜歡16-85mm了
前方是烏雲, 後方還有陽光, 照射在建築物上.

[心得] 越來越喜歡16-85mm了

[心得] 越來越喜歡16-85mm了
誰說VR沒用的? 這一張坐在車上手持拍的, 車剛好停下來等紅綠燈, 快門1/8秒.

[心得] 越來越喜歡16-85mm了
車上無聊亂拍, 只要背景有一定距離也可以拍出淺景深照片.

[心得] 越來越喜歡16-85mm了
光線好顏色就好.

其他照片,更多照片.
文章關鍵字
我喜歡樓主用偏光鏡與漸層鏡組合出來的那幾張照片效果

與一般直接拍攝或後製弄出的感覺還是有點不同,要怎說哩........光影效果,感覺有點超現實?

我也覺得廣角+高階VR的組合絕對是旅遊攝影的一大趨勢,可惜雖然我在這版上鼓吹了半天,似乎仍不是很多人能認同這樣的組合呢?
樓主拍的不錯,謝謝分享。

相信很多人在18-105和16-85之間做取捨,因為為我也是^^"
18-105絕對是支好鏡,以它的價位之於它的表現絕對是超值。

在尚未回到N家之前,在O家時期我很迷戀超廣角,現在回到N家,我卻迷戀上望遠。
(想想就覺得好笑,以前在O家時需要乘2的等效焦長我卻愛玩超廣角,現在只剩乘1.5的等效焦長我卻戀上望遠)
但我還是一樣喜歡超廣角所帶來的視角與震撼感,所以也考慮起18-108和16-85。

自己還曾經試過,拿18-105的85端和105端和拍一張,"看起來"其實差沒多少。
但一想到拿出比18-105的價錢再多一萬元來買16-85,就一整個倒退~(重點是光圈又沒比較大)

二月底去普吉和曼谷蜜月六天,18-105表現的非常稱職,除了用料比較摳之外,其它方面無可挑剔。

其實一直很懷念O家 14-54mm f/2.8-3.5 這支光圈稍大的鏡頭,N家看來看去好像就只有17-55比較相似。
無奈看看那售價和重量,實在讓我下不了手,所以還是選擇18-105繼續當我的鏡身蓋了。
www.flickr.com/photos/kaorss/
所以偏光鏡跟漸層鏡
可以一起用啊
又學了一招
真巧,我上上週也正好在馬來西亞度假。馬來西亞的天氣真奇妙,白天總是藍天白雲的大晴天,中午很曬,下午開始雲層越來越厚,晚下要不下雷雨要不就烏雲散去,隔天一早起來又是大晴天,周而復始。

我之前也用16-85mm當旅遊鏡,但是為了長焦段還是出清掉了16-85mm換成18-200mm。
跟樓主一樣 小弟剛入手16-85不久...










http://www.wretch.cc/blog/MJ2006 歡迎來坐坐
sincedoei wrote:
所以偏光鏡跟漸層鏡可...(恕刪)


有時在必要場合之下,還可以組合不同設定的漸層鏡達到特殊結果(例如兩片漸層濾鏡,一邊濾天上的高光,一邊濾地面的強反光)來達到與平常不同的視覺效果。

台灣的話,可能Cokin的方形塑膠濾鏡是最容易的選擇了吧?

我也是將原廠的18-105 Kit 鏡出清後,一直猶豫要選16-85,還是24-120,當然本身是還有一隻T牌的18-200,所以三番考量後,想說還沒有要升全副,而且聽聞24-120不夠銳利,就還是先回到DX鏡懷抱,選了16-85,而且我本身喜歡拍建物跟人像,這隻16-85兩端都剛好是我的需求,雖然還要X1.5,不過真的很符合我的使用習性。


16mm端拍攝...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

16mm端拍攝...桃園復興羅馬公路(118縣道)

16mm端拍攝...台中東勢大雪山產業道路

16mm端拍攝...台中東勢大雪山產業道路

16mm端拍攝...宜蘭礁溪五峰旗瀑布

真的喜歡16端的味道。


50mm端拍攝...台北平等里法國農莊的貓咪

--------------------------------
其實18-105的成像,說真的很不錯,光線足夠的場合中,也是很銳利

18-105mm鏡頭 28mm焦段拍攝...台南
Mars Design & Photo Studio
SElephant wrote:
我也覺得廣角+高階VR的組合絕對是旅遊攝影的一大趨勢,可惜雖然我在這版上鼓吹了半天,似乎仍不是很多人能認同這樣的組合呢?
...(恕刪)

我覺得原因是那兩支中焦段鏡皇沒有vr的緣故吧, 大家都鼓吹鏡皇鏡皇的, 只好捨棄vr了.
70-200mm的vr就很多人都認同了.

SElephant wrote:
台灣的話,可能Cokin的方形塑膠濾鏡是最容易的選擇了吧...(恕刪)

cokin的網路上很少看到有在賣, 而且壓克力做的要價2k, 有一點買不下手, 我是用
大陸制的, 只要0.2k, 反正壓克力做的也不耐久.

kaorss wrote:
樓主拍的不錯,謝謝分...(恕刪)

當時我18-105/16-85兩支簡略測試時就有一點後悔出掉18-105, 看過你的照片後,
更是後悔.

王帥志 wrote:
真巧,我上上週也正好在馬來西亞度假...(恕刪)

有去看F1嗎? 那個星期下午3-5點就會突然烏雲密佈, 陽光還在,
烏雲還沒飄過來之前的光線真的很好. 還好F1日只有小雨.

LG-F1?

室內的人會被拍成這樣, 若要把人定住就只能大光圈了. 只是2.8也只比3.5大一格, 能也多大改進? 加上沒有vr,
連車也會糊吧.

我覺得旅遊鏡+大光圈定焦可能比一支無vr中焦段鏡皇更適合旅遊或隨處亂拍, 而且只要一半價格.

lihb wrote:
當時我18-105/16-85兩支簡略測試時就有一點後悔出掉18-105, 看過你的照片後,
更是後悔.

過獎了!

其實回國後我有去旗艦店比較過16-85和自己的18-105,發現實在沒有多花一萬塊的需要去把18-105出掉而入手16-85,其實拍照久了,也會發現就算等效27、28mm如果構圖洽當,也會讓人感到氣勢。

如果真的有超廣角的需求,以我現在的鏡頭規劃,我想我會選擇加買N124或T124。

除非.....除非Nikon也出一管如Olympus 12-60mm/f2.8-4.0這類似焦段和光圈的旅遊鏡。
www.flickr.com/photos/kaors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