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的朋友,我的南湖行程終於算是寫完了。

打字、po圖真的比登山還累人。

本文,圖多文長,真不知有幾人可以一次看完。

如果要看到比較好的照片品質,還請各位來我的blog來看看

南湖大山 繽紛行(就算是給小弟我一些掌聲好了)

01人才輩出,如文章中有錯誤的地方還請指正。

另外,有關time elapsed影片目前問背景音樂版權的問題尚未解決,等處理好會盡早上傳!



阿光





-------------------------------------------------------------------------


南湖大山 繽紛行

Part I

寫在前面

就是因為南湖、審馬陣這兩座山名而啟蒙了我對百岳、爬高山的想望。
尤其是審馬陣這山名更是令我遐想,是有千軍萬馬的陣勢可以審視的山頭嗎?
對一個當時還是矇懂無知連半個百岳都沒爬過國中生來說,簡直是有莫名的吸引力。

↓a.南湖就是我的第一張百岳地圖


在那叱吒風雲的年代-中興法商登山社(2000年改名為台北大學),民國69年出版
耶~~
我還沒那麼老啦,還記得買的時候老闆娘一直說這是絕版的好東西(北門某戶外用品店),買後有段時間我一直覺得老闆娘是要出清存貨,這是真童叟無欺最好範例。(淚)


↓b南湖山莊 → 南湖大山北峰 步程80分鐘


終於找到比較適合我的行程表!!!
香菇寮,沒看過也,是可以採香菇嗎!!(大誤)




第一日(7月8日 星期四) 台北→勝光→6.8K登山口→多加屯→雲稜山莊
(再次出發 依然忐忑)



昨日一直整理背包到12點多。
早上帶著興奮的心情來到火車站東三門集合

↓0001 台北車站剛出發沒多,看的出來大夥的情緒是蠻High地


↓0002 早點出發真的比較不會塞車,五點三十八分我們就在雪山隧道中了


↓0003六點十三分我們已經到外員山吃早餐了


我是早在出門前就吃過了。到便利商店買了一桶五公升的水,主要還是把零錢用掉,順便再看看財經新聞。
說也奇怪,有好幾次只要我來爬山,股市就會大跌!真是不懂?

車行到南山村,突然停了下來。原來這裏有個廁所,疑!我有好幾次經過這邊都沒有發現,要記下來,下次可以多加利用。

↓0004 南山村休息,接下來這幾天由山下向下看的到村落,大概就是這附近了


車子行經思源登山口突然停了下來,我們不是要從張良橋上林道嗎!正當我百思不解時,看到行大拿出入山入園証下車,我就知道為什麼了。

這次是從張良橋出發,和傳統的思源登山口比較來說雖是短了不少,但也陡多了。不過我比較喜歡短一點的,因為……..我走的比較慢呀!!

↓0005 出發(壞鐵仔、迷雪)


看到夥伴都已經上路了,我還在做最後的裝水、打包和確認。哈!一開始就是殿後,還瞞能說明我這次行程的況狀。

以我有限的百岳經驗來說,每天的出發都是痛苦地,這次也是一樣。光光這個果園、高麗菜園我們就走了一個小時多才來到帆布大水池。

↓0006 痛苦的上坡(壞鐵仔、二哥、Koala、梨y2人組、頑石),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了,這果菜園還真是大


不過還好,在枯燥上坡的對面,竟是滿山的翠綠。

↓0007 路的另一邊


↓0008 滿山的綠意


↓0009 沒想到過帆布水池後的坡度那麼大


↓0010 大水池後的最後上坡(真的很陡!)

什麼,難道阿棋你的意思是問我要不要”來一根”?

↓0011 好不容昜出了稜線(頑石、Koala、阿棋、mandy、行者、行嫂、壞鐵仔、迷雪、梨y2人組、小明)(由近至遠)


來到這裏是我們第一次的休息點,今天的天氣不錯,行大帶著大家看著聖稜認認山頭有說有笑。可是當下的我只想趕快離開,因為實在是→太晒了。

↓0012 勝光支線的最高點,當然也是熱到最高點


從這裏之後到710林道6.8K登山口,就是一路好走嘍!重點是,710林道上陰涼多了。

↓0013林道上遇到今天從雲稜山莊下山的山友,希望四天後我也能和他們一樣帶著輕快的腳步下山


勝光叉路口後,過了兩次小坍塌地沒多久,就來到了6.8K登山口,還真的比傳統的路徑來的快多了。

今天早上0930從勝光走到6.8k登山口慢慢走也不過花了兩個半小時。
回想當初第一次來南湖,光光從思源到6.8K登山口就走了五個小時,真懷疑當初是怎麼走的!

為什麼說是忐忑呢?也許第一次2006年12月中旬的南湖中央尖行程草草結束有關。
如今第三次來南湖山區,還是會讓我想起那段,怎麼走都走不到的雲稜山莊。

↓0014 2006年12月18日 下午四點半,6.8k登山口照


↓0015 太陽都已經快下山了,不知”代誌大條”的我,還在快活地玩自拍


還記得那時真大膽,都已經是傍晚了還不知紮營休息,只憑著keepon上的資料,心想頂多再3小時摸個小黑應可以到達雲稜山屋,沒想到這一走就是五個多小時,快到深夜11點多才到雲稜山莊。

那次我記的很清楚,當時我大約在PM5時才到達登山口(710林道6.7k),我們當下算了下如果按照一般的行程,晚上八、九點應可到新雲稜山莊。人算不如天算,我沒想到晚上走山路的困難度會比白天差那麼多,我一面要看路一面要看GPS定位(這還是我第一次使用GPS 60CSX),走著走著我發現我迷路了,因為GPS的羅盤頁與導航頁、地圖頁所顯示的資料完全不能配合,這種況狀在白天還不算太嚴重,但是在夜晚的山路時,頭燈所照出的地方好像都可以走,當下在附近找了?參拾分鐘仍然找不到正確的路(其實那時我是在木杆鞍部附近),當時在那裡還發生新光人壽登山隊李某某!


相關連結
1 http://jone5jone5.spaces.live.com/blog/cns!FC3C1B47B73CCCDB!1252.entry#comment
2 ->失蹤的,不只是一個名字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52413

3

http://tw.myblog.yahoo.com/jw!FV5KlkicERn7kcdQAI2tztXa0A--/article?mid=-2&prev=479&l=f&fid=21

4

http://diary.blog.yam.com/jasonsc/article/2611150

5
http://www.mtrescue.org.tw/forum/forum_main_03.php?MainTopicNo=&SubTopicNo=14&SubjectNo=82

6
http://tw.myblog.yahoo.com/sumshowshukimo/article?mid=98&next=96&l=f&fid=39&sc=1


走失尚未尋獲,耳邊不時還會聽到山羌的叫聲,尤其是在這四下無人的漆黑山徑中更顯現出淒厲恐怖。
那時的心情真是down到低點。真地也是慌了,這還是我在山中第一次有這樣慌張的感覺,以前有聽過爬山的前輩說過,但自己從來沒有遇過(在買GPS之前我是晚上決不走山路的,更不要說是沒有走過的山路),各位呀,只有你們遇到了才能知其中的滋味。就在我忙著看GPS、找路、GPS、找路之間,突然一個念頭閃過心中,我會不會成為 xxx 第二。暈倒....頭上三條線....。
算了,我也找路找累了,當下找個平坦(後來才知那裡是雲稜山莊後方中華電信可通話的地方)地方把背包中唯一含有水的東西拿出來吃吧。...蘋果...而且還是很大的那種,這應該是我活到今天吃過最多汁最好吃的蘋果。在吃完東西心情也穩定多了,再次拿起GPS研究研究,決定不參考羅盤頁的資訊,因為羅盤頁的資訊一直與導航頁的資訊打架,而我認為羅盤比較可能受外界干擾。再次起身,我告訴自己如果三十分鐘後仍找不到就紮營(那時已經快12點了),沒想到就在下坡不久後就到了雲稜山莊。到了山莊後裏面的原住民同胞(他們是一大家子的人,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主要的工作是清除步道上的雜草)也嚇一跳,那麼晚了還有人走山路。

↓0016 經過這一次的的驚魂夜,在雲稜山莊多住了一天後就下山了


而我要強調說的是,夜間趕路危險相當高,要不是有GPS我也不會在夜間趕路;但現在回想起來,就算有GPS我晚上也不走山路(除非緊急時),因為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太多太多了。

1.GPS60CSX的功能很多,一定要了解各個功能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連。
2.在山中 S.T.O.P 準則真的很有用;那時我還不知有所謂的STOP準則,只了解在山中如果迷路了要鎮靜、不要慌(這句話是癈話,因為你在慌的時候就忘了這句話)!

以上就是我忐忑不安的原因,雖然後來有再次來北一段(審馬陣住兩天),但每每來到這6.8K登山口,就會不經意地想起這件事情。

回題!回題

來,趁著午餐休息時間先介紹一下本隊領先集團中的成員。

↓0017 行嫂、CLAIE、Koala、頑石


Koala,你座的那位置,我是一定不會座那裏地。
(認真地說!)

↓0018 小明老師,我剛到到山口,就看小明老師已經吃起來了


↓0019 我的經驗,在山上看到穿雨鞋的,慢車的我讓路就對了


↓0020 壞鐵仔,這咖,體力也是好到沒話說


↓0021 mandy,也是愛趴趴走的一員。我回家看照片才知原來mandy這次有帶16-35mm f/4早知道,就借來用用


午餐,就把今天帶的吐司麵包和重重的水梨給吃掉。對於之後的行程,我還是不放心。

餐後,趁空檔時間趕快把底片機拿出來拍拍,不要像上次雪山主東行,底片機是背心酸地!

↓0022 SWA RAP 100F


↓0023 SWA RAP 100F


就在要出發前幾分鐘,聽Mandy問行大過松楓嶺之後的路況是如何?行大很輕鬆地回答:就上下一會兒,木桿鞍部後再上坡就到了……。
我聽完後,確定行大真是位天真、活潑又可愛的好心人!

↓0024 你看,行大這次還帶了Mickey Mouse的扇子,很可愛唄!


↓0025 從表情可看出,在空氣好的地方,來一根,真的是快樂似神仙


↓0026 最後還是要面對現實,上路囉! (Photo By Mandy)


↓0027 陡上的山徑中,偶有綠意


好不容易走完1.1公里的上坡路到達松楓嶺指標叉路口時,又遇到繽紛的夥伴,簡單的問候才知是頑石和無尾熊。
比較令我驚訝的是頑石的背包中竟然還有零錢而且還不少也。
零錢!!!難不成圈谷裡有飲料販賣機?
(後來,我才知道這是頑石第一次來爬大山。真是不容易第一次就來南湖!)

↓0028 吃光我所帶的食物是”重”點(Photo By 無尾熊)



↓0029 過了第二次的急陡下的拉繩長路段後驚鴻一撇地看到審馬陣草原和南湖大山,這是未來三天的行程,也意味著山莊快到了、晚餐也快了,突然間有一種很幸福的感覺


晚上的山莊人多、缺水,我和壞鐵仔、迷雪去舊雲稜取水。本想這一去來回要很久,不過還好並沒有想像中的遙遠。回程時壞鐵仔還幫我背了另外兩公升的水上來,真是感謝。

今睌我和二哥、阿棋睡在山屋外的帳篷。其實如果沒有下雨的話,我也會選擇住外面,空氣好、氣氛佳,不是嗎?

睌餐過後沒多久,協助的背伕才到山莊,真是辛苦他了。早上看到他在帆布水池背起那重重的背包(那還能說是背包嗎?),直覺是錢真難賺!

↓0030 臨睡前在帳篷旁的星空(這時是?上十點二十二分,我還真能摸呀!)


另一位也在拍照的是Mandy(在我左前不遠處),過程中Mandy還問我一些相機設定的問題,我當下只簡略地回應了一下,不是我不答,而是那時的我也不知怎麼了,腦筋一片空白,呆到連自已的blub都按不出來!(汗)

剛剛還熱熱鬧鬧的山屋怎麼頓時間安靜起來,我站在帳篷拍照旁依稀可以聽二哥和阿棋的對話,而站在我左前方不遠處的Mandy還是依然有精神地繼續在拍照,真是不容易呀!

也許是第一天的行程、也許是我還有適應不來,亦或是擔心明天的五岩峰的路程。今晚,不打算拍太多。反正也沒什麼景好拍,今夜就算是暖暖身好了。
我想,還是早一點睡把明天的體力傳便便比較實在。


第二日(7月9日 星期五) 雲稜山莊→五岩峰→南湖山莊
(再一次的上下坡)

早上起床,一整個人是精神奕奕,跟第一次來比真是天壤之別。

吃過豐盛的早餐後,面對今天的行程是更有信心了。大夥打包的速度還真快,才一轉眼我又是那後幾名,這樣看來我這慢慢摸的習性要改改了。沒想到這也預視我在未來的四天行程中一路墊底的角色。

臨要出發時才知行大因身體因素要留守雲稜山莊等我們回來,甚為可惜。
我想行大也百般地不願意呀!

離開雲稜,山徑陡下。無奈,壓力很大。

基本上從雲稜往南湖的步道先由11.8K下至12.5K後再陡上,直到過了16.4K審馬陣山屋岔路山路才轉為平緩些。

走這種上上下下的路最為累人,就像以前騎自行車時最不喜歡遇到丘陵地,只要稍為沒配好速度,馬上沒力。

常常在想有沒有一座大山,會是開始一直上坡,到山頂後就一直下坡,直接了斷不折磨人。

↓0031 今天的作業,還算是乾淨俐落的山徑


↓0032 其實山徑中還是有許多可以喝水、喘口氣的地方


↓0033 雖說陡上,但中央尖這位老大哥偶爾也會出來加加油


↓0034 走在身旁儘是森森巨木、樹根糾結盤錯的分水嶺脊上(大甲溪、蘭陽溪),不時氤氳山嵐拂身而過,雖揮汗卻是暢快!


↓0035 終於快出稜線。也就是說草原快到了


↓0036 巍然凜立的南湖


過審馬陣登山口,再次遇見無尾熊和Claie,打個招呼後,續行。

時間正中午,前一次的模糊記憶裡過了這附近的幾處遮蔭的地方後,就沒有什麼可供休息的地方(之後的草原可以說晒很大),隨即在這附近找個吃中飯。

飯後小睡,再起程時已是下午1點了。
遠方的夥伴如玩具兵班地緩緩移動,看來,我要走快一點了!

↓0037 無尾熊、Claie、萊Y夫妻


在北山叉路口大家有志一同的做了次大休息。面對之後未知的五岩峰,每一位夥伴都不敢怠慢,像是臨上場的演員心底琢磨再琢磨。
再次上路前看看這叉路口所搭的帳篷,心中暗自決定,下一次來南湖我也要帶帳篷來這裏紮營。

五岩峰前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一白色的告示牌,心想,應是強風危險或是像向陽山打個大叉叉的骷髏頭…等等類似的內容。但這次太魯閣國家公園更有創意了,直接來個無題無字,這內容是清楚又明白!

↓0038 怪異的圖樣,恐怖的想像


↓0039 第二岩吧!


↓0040 比較有暴露感的地方


↓0041景天科佛甲草屬 玉山佛甲草

P.S. 只能這樣照了,這次沒帶微距鏡(殘念ing…)

↓0042 也算是五岩峰名樹了


看看天氣,走快點比較實在!

↓0043 要變天了 快走


↓0044 山莊前的最後上坡


↓0045 到了


↓0046 今天的南湖圈谷還真熱鬧


↓0047 不過先別高興太早,還有一段長下坡要”滑”


↓0048 愈接近山莊天氣愈好,看來今晚的夜拍會不錯說!


到了圈谷,不用進山莊了,直接找帳篷比較符合我的需要,反正今晚沒打算睡,帳篷也只是放裝備而已。
看一下今天的帳篷是五~六人帳,如果只睡壤鐵仔、二哥和阿棋的話應還不差。才剛放好裝備,就看到無尾熊走來說山屋實在是太悶了,所以打算和Claie睡外面的帳篷。
那當然就是我嘍。夜裏拍照時進進出出地只會打擾別人。

吃完晚餐,趁天還沒黑趕快整理好夜渡的裝備、相機定位。

電影票買好了→圈谷第一廳,首席沒人搶

爆米花什錦水果拼盤、可樂也搞定 → 100%南湖冷泉還原奇異果汁,果粒感十足
(絕對符合 國家標準CNS 二千三百萬號)、Chinese Cola(Oolong Tea)

就等著好戲上場!!
↓0049這是圈谷預告片


在山上的夜,總是有種令我無法抗拒的魔力。

昨天拍照到今天凌晨二點多天氣一直都沒有好轉。

(其實從昨晚的11點多就烏雲密佈,但一想到上次嘉明湖的遺憾,就不甘心放棄)


就給他下起雨來,本想不管他繼續拍但這雨好像是來真地,愈下愈大。雖然我所有的東西都已作好防水處理。

對抗到二點四十分,無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誰可擋呢?

衝衝忙忙地把所有家當往山屋裡送,超幸運!早起攻山頭的山友已出發,上層有一整排的空位,隨便找個位置,先睡再說。


今天也真夠累人的,有事明天再說吧。
(凌晨3點半躺平)

第三日(7月10日 星期六) 南湖山莊→上圈谷→南湖山莊
(小松說那裡的圓柏很漂亮)

早上迷迷糊糊起床,腦袋第一個想到的是要起床做早餐,恍神地打開背包要找東西煮稀飯來吃………

協作員小松的一句:繽紛的,吃飯了。才把我拉回現實。不過,真的還是想再睡一下,所以就給他再瞇一下。

等到再次睜開眼己是八點多了。伙伴們早已出發去主東峰了。

偌大的山屋只剩下四、五位協作員和其它三位身體不適的山友們,繼續躺著不是我來山上的目的。

起身,向小松要點吃的。

用餐其間,聽小松在廚房裡哼的歌曲,心中一笑,原來他和我也是同年代的人!
(每次都想呼喊你的名字,李恕權我國小的偶像)

↓0050 好天氣,好心情


↓0051 回首來時路 SWA RVP50


很難想像在數萬年前這裡的冰河厚達200公尺以上!
這裏方向看過去正是1號U型谷內的2號冰盆的位置,其間的冰坎高達30公尺!

↓0052 處處皆美景 SWA RVP50


↓0053 在東峰


↓0054 雲湧東峰 SWA RVP50 轉黑白



↓0055 清香戟杈 SWA RVP50


↓0056 SWA RVP50 轉黑白


新手在山上用120真是件累人的事,
找景、取景、測光、轉換測光數據後考慮包圍張數、確定鏡頭蓋已取下、對焦、考慮水平、上快門線、確定機身上弦和過片(兩白點是否出現) 、拔豆腐刀最後才是按下快門。

尤其是轉換測光數據後考慮包圍張數這最難,這其中要考慮到DSLR無法設定iso=50
、135片幅與120的6x6片幅長寬比值不同和RVP底片的特性…等都是要考慮地。
以上步驟就算在平地操作使用,對一個120新手來說都不輕鬆,更何況是在高山上!

↓0057 SWA RVP50


↓0058 SWA RVP50


↓0059 匐伏盤生 SWA RVP50


↓0060 千秋不屈 SWA RVP50轉黑白

千萬年的風霜 留下刻骨銘心的傷痕
千萬年的寒暑 我依舊昂首挺立

↓0061 SWA RVP50


↓0062 SWA RVP50


所以,我沒拍幾張照片,時間就快接近中午了。光線不對、沒有藍天(這幾天山上是很典型的午後雷陣雨)下要拍好照片很難,收工!

下午1點多回到山屋,完全沒有食慾。趁有陽光時去溪邊梳洗梳洗。





壞鐵仔回山屋後,傳來不好的消息,熊妹腳扭傷了!

這時在外頭休息聊天的我並沒認為是多嚴重的事。
腳扭傷,那就慢慢走下來就可以了,反正時間還早!

回山屋整理裝備去。今天我們會睡山屋,早上有些夥伴的背包還放在外面,大家利用這白天空檔時間先把床位搞定,免得到下傍晚更多人進山莊後一位難求。

沒多久,有一隊從南峰過來的四人住進山屋。


那四人的味道,令整個山屋頓時像魚市場一樣!
真地很難忽略他們的存在。

聽他們的對話才知,這隊是逆走北二接北一,難怪會臭的可以。


之後廚房的協作們開始煮飯了,這下可好臭鹹魚混合著炒菜的味道,讓我再也待不下去,出山屋透透氣。

出了山屋才知扭傷的無尾熊還沒下山。看著山屋後方低飛的雲氣伴隨著隱隱雷聲,擔心的氛圍開始慢慢浮現。
(起初,我本想只是小事一件,但如果從上圈谷回到山屋都要花那麼長時間的話,很難想像明天要如何過五岩峰!)

好不容昜在夥伴們分工地幫忙下(需仁、秉謙、行嫂、二哥、cello爸爸),無尾熊下平安的回來,進到山屋一看,真的很嚴重,這下子真的腫成熊腳了。

這下子看來非得要請直昇機不可了。

↓0063 雞同鴨講半天,真是的,一點都不專業(Photo By Claie)



起初幾通電話的最好的答案是,會派人來請等二天………
真地很無言,試想被人用背著過五岩峰,我看想到醫院後第一個要先掛精神科而不是外科!!

語畢,看到也在山屋外座著休息的熊妹頭上一大群烏鴉飛過外加臉黑一半。
(我想熊妹也是被燻~~出來的!)

直到最後,打給比較高階的單位事情才有所定奪,但先決條件是天氣要良好。

入夜後和小松在山屋前天南地北的哈拉了起來,其它睡在門口的協作還不時吐嘈一下小松。

其實在聊天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注意雲氣是否有散開的跡象,直到臨睡前都是一樣,最後只好抱著絲絲遺憾回山屋休息。

夜睌的山屋真地很悶熱,甚至連只是純蓋睡袋的我在10點半左右就被悶醒了。
走出去屋外再看看有沒有拍照的機會,這一看,天氣好到令我睡意全消,
急忙回山屋拿相機來拍。在來來回回的準備相機的過程讓睡在我左右的壞鐵仔和迷雪,連帶著迷雪旁的行嫂、行嫂旁的Mandy一個個像連鎖反應般都被我吵醒,真是抱歉了!各位。

拍沒多久連需仁大哥也出來透透氣,從言談中可以感覺到他對明天的天氣感到憂心忡忡。

↓0064 圈谷影城 第二幕


Mandy在山屋左方拍了不少水鹿的照片。

阿祺和二哥最強,跑去離山屋很遠的地方曝星軌。他們拍的也最睌,二點多才回來山屋,我想收穫也應該不錯。

夜拍有時還真累人,當過兵的男生應知道,站2-4的哨最痛苦也最難熬;同樣的拍2-4的照也不好過,雖說當兵站哨是出自於無奈;拍照是自願,但身體的抗議還是一樣。

淩晨三點多後,隨著溫度的下降,空氣中的相對濕度開始飆升,最誇張時是溫度6度C,相對濕度92%,這也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因為鏡頭又再度起霧。

拍到四點多,魚肚已漸露,想到今天還要重裝上這要命的石流坡,我看還是回山屋內先小瞇一下吧。

P.S.碎石坡是登山界的俗名,簡單易懂,但只能描述碎石的靜態特徵。在學術上正式的學名是「石流坡(ROCK SLOPE)」。
石流坡(ROCK SLOPE) :
冰緣地形的一種。寒凍風化作用崩裂的碎石塊,積在均直斜坡上,形成碎石堆。


第四日(7月11日 星期日) 南湖山莊→五岩峰→雲稜山莊
(等待天使)

睡沒多久(應該說只是躺了一下吧)。聽到需仁大哥起床的聲音。
昨夜的需仁定是轉側難眠,辛苦了。


說真的,長那麼大還沒有近距離看過直升機,更不要說是在山上!

是期待?
是興奮?
還是緊張?
說不上來,就好像把所有情緒一股腦地往洗衣機裡扔,全部都揪結成一團地難分難解。

↓0065 等待


↓0066 這頭 也是等待


↓0067 上新聞了!!


20100711南湖大山山難事件海鷗救護送醫
分類:山難報導
2010/07/12 00:01

登山客扭傷腳 直升機高山救援

華視新聞更新日期:2010/07/11 22:16

還有搶救登山客,也是困難重重,中央山脈的南湖大山,今天傳出有登山客腳踝嚴重扭傷,無法自行下山,嘉義空軍出動了直升機前往救援,不過,山區因為天氣太好了,太陽非常刺眼,導致駕駛員眼睛根本睜不開,很難降落,最後靠著豐富的經驗,避開陽光,才把人救了出來。
救援直升機飛進南湖大山,天氣狀況很好,馬上就發現傷患所在的避難小屋,屋子旁圍了一堆登山客,避難小屋就在眼前,但問題來了,超好的天氣萬里無雲,太陽大得不得了,刺眼的陽光,讓駕駛員眼睛就快要睜不開,逆光的視線相當差,幸好駕駛員經驗豐富,最後終於順利降落地面……
(完整影音新聞請見: http://news.cts.com.tw/cts/society/201007/...7110515200.html )


有沒有看到是圍了一堆登山客。哈!爬山爬到直升機來接,還真沒有遇到過,會圍成一堆是理所當然。
比較誇張的是,這裡不僅只有一堆登山客,而且還有一堆的DSLR。

↓0068 我的左手邊 阿棋 (跪射)


↓0069 再過去一點 壞鐵仔 (GND filter 立射)


↓0070 最左前線 二哥、Mandy(GND立射、立射)


↓0071 Mandy連可樂標的利刃都拿出來了


↓0072 山屋前的亂集團


↓直升機繞場 影音版 (avi)
<object width="660" height="52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embed/CCq5fW3qoDU?fs=1&hl=zh_TW&border=1"></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object>

↓直升機降落 影音版 (avi)
<object width="660" height="52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embed/pzHS0TJpzs4?fs=1&hl=zh_TW&border=1"></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object>


↓0073 就是這台S-70C 編號7005


下山後翻閱書架上的《臨界天堂》赫然發現,這台直升機的年齡最少十年以上,出勤任務無數,真是登山界的天使

↓任重道遠的7005

2001年四月二十日7005在桃山以吊掛方式搶救雪霸義工莊居芳
P.S. 翻拍自《臨界天堂》p.255頁

↓0074空勤機工長溫長城帥氣地說 : 還少一人

↑注意"啵"亮的皮鞋

當然是頑石啦!這一耽擱就花很多時間,這也是難免的事。從鏡頭中,我看到時間的流逝!

↓0075空勤機工長溫長城 : 沒關係,再給我慢慢摸呀(士官長生氣貌)


↓0076 幸運兒 頑石也上直升機了

↑看著頑石右肩半開的背包左手還拿衣服,三步併二步地跑向直昇機。畫面不太好看,真是難為了頑石,一下子從路人甲(圖0072)變成男主角,若換做是我,只會更"糗"!



↓0077 直升機再次起飛,另一位帥氣的機組員向我們道別


↓0078 頑石回首






看著大夥在下面揮手與他到別時,不知此時座在直升機裡的頑石心裡是如何想?

第一次爬百岳就是五天的行程!
第一次爬山就來南湖 !!
第一次爬山就座直升機下山!!!

好多的驚嘆號,如果我是頑石的話只有兩種可能,不是愛死就是恨死爬山這檔事!
希望這次的南湖行,對頑石來說是正面的力量。

至於無尾熊,嗯!我看這功課,還是要他自己來寫完。

↓0079 很怪異的離場角度



要離開圈谷第一個要接受北山石流坡的試煉,離開山屋時時的娛悅心情在面對這高聳的北峰,頓時間消失地無影無蹤。只剩山嵐清風和在上頭緩慢移動的夥伴們。

↓0080上坡中 這時真想給它扭一下腳


二哥體力最好,我都來不急喘氣了,他老兄還在那裡東拍拍西拍拍,看著他拍照再看看自己沒有帶(加)閃燈的相機,我想還是乖乖走吧,不要想太多。

↓0081 我下次一定會回來再拍一次!


↓0082 Koala置好姊妹的Claie一個人爬石流坡

(直升機於七時四十六分返抵嘉義基地,照片時間也剛好是七點四十六分)

↓0083 終於,還是給他爬上來了(Photo by Claie) 


回程的上坡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路程到了這裡後今天可以說是完成了一半。

↓0084 才剛到沒多久,先到的夥伴已經往五岩峰方向出發


↓0085 回首上下圈谷 我會再回來的




↓0086 五岩峰


今天天氣超好,與前天下午通過時迥然不同。雖然現在是上午八點四十分,但確有著正午熾熱般的太陽。

↓0087 這段路就是我、Claie和二哥三人漫步五岩峰


↓0088 二哥


↓0089 Claie



↓0090 五岩峰、南湖大山、中央尖山及遠方的合歡群峰


才一轉眼的時間,在蘭陽溪、和平北溪(舊稱大濁水北溪)水氣簇擁下,崢嶸的五岩峰北面險崖又隱末在氤氳山嵐之中。

↓0091 嵐氣蒸騰的五岩峰北坡


↓0092 陰陽 五岩峰


↓0093 加油,最後一道關卡


↓0094 直升機殘骸


P.S.架飛機殘骸是義大利Agustat廠設計製造的A109MK2型直昇機,編號為B-6602屬於龍翔航空(後改為亞太航空)所有.於民國78年執行光啟社空拍任務,因飛行員操作失當而迫降損害.經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協助,兩度派遣人員拆除重要設備後而遺留於現址。


↓0095 看著漸行漸遠的夥伴,我也應該上路了



↓0096 再望一眼莊嚴巍峨的南湖大山 下一次不知何時能再見



↓0097 在這充滿靈氣的鐵杉森中午餐、小憩


很奢侈地在鐵杉森中休息了近1小時,在需仁、秉謙先行後,我注定成整團為最後一位到雲稜山莊的人。

反正時間還早,急急忙忙回山屋後也沒什麼事可做,所幸我就以漫步的方式下山。


↓0098忍冬科莢迷屬 蝴蝶戲珠花


雲霧迷濛中,我在這顆蝴蝶戲珠花前座了許久。耳中盡是數種不同的鳥叫聲,從高到低,從左到右,有的一直徘徊在前方森林,有的是在竊竊私語好似告訢夥伴那裡有好吃的……可惜的是在眾多鳥聲中我只知道其中有白耳畫眉「吐米酒-、吐米酒-」,所幸我乾脆把錄音機打開(MP3所附),欣賞聆聽之餘看看能不錄下來。

過了十多分鐘後,突然聽到夥伴(應是壞鐵仔)的呼喊。

聲音檔


<object data="http://vlog.xuite.net/_a/MzA4MTQ1Mg==&ar=0&as=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height="60" width="180">
<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 />
<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 />
<param name="src" value="http://vlog.xuite.net/_a/MzA4MTQ1Mg==&ar=0&as=0" />
<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 />
</object>







譯文: 阿光…….阿光………阿光,行大說要下雨了,要你趕快回來……

一聽到行大前輩說要下雨了,還是乖乖的收拾東西,趕回山屋吧!(前輩的話要聽,這是來之前看需仁's慢遊‧快活雪山【3/5】的心得)


慢遊‧快活雪山【3/5】http://jac3158.com/blog/read-1447.html


第五日(7月12日 星期一) 雲稜山莊→松楓嶺→6.8K登山口→勝光
(拖、抵、握、貼、瞄、停、扣、報之外就是要把相機背帶纏好! )

昨夜雖然山莊人數爆滿,但卻是我在山上睡過最好的一次,一倒頭就睡到天明。
我想可能是前一兩天都沒什麼睡再加上今天的路程輕鬆無負擔吧!



↓0099 木杆鞍部前 讓大家久等了


↓0100 這邊…這邊...這邊

開始看起猴子了,大夥輕鬆的心情不言可喻。

↓0101 真的,有猴子也

這時的我已不太想換鏡頭了,2470直接拍了。反正只是隻猴子,有拍就好了。

↓0102 看完猴子、被猴子看完後,繼續上路


↓0103 山徑間盡是滿地的綠意


↓0104 行大認真的表情 (需仁大哥笑的很曖昧哦!)

(↑行大說手錶沒電了)


↓0105一枝黃花(前)台灣蘆藜(後)


↓ 0106a 我們四人就這樣走走又拍拍(行大、需仁、秉謙和我)


↓0106 俯仰著拍


↓0107 站著拍


↓0108 跪著拍


↓0109 或者,乾脆趴下來拍



↓0110 景天科佛甲草屬,星果佛甲草

P.S. 沒有微距鏡只能這樣拍了

↓0111報春花科櫻草屬 玉山櫻草


↓0112 卡車要經過,讓路就是了


↓0113 斑斕的陽光映照在松楓嶺,空氣中不時飄來一陣陣青楓香,要不是趕路下山真想在這睡上一晚


↓0114 菊科破傘菊屬 高山破傘菊


↓0115 石竹科狗蠅子草屬 狗筋蔓



↓0116 百合科 重樓屬 高山七葉一枝花


↓0117 行者又發現好東西了


↓0118 枝瑚菌科 葡萄狀枝瑚菌


↓0119 蛇菰科 穗花蛇菰(雄株)

P.S. 穗花蛇菰是全寄生性的開花植物且雌雄異株。

↓0120 龍膽科龍膽屬 台灣龍膽


↓0121 終於回到了勝光。爬山後有西瓜吃,只有一個字形容”爽”



晚上台北的街頭依舊燈火通明、電視新聞依舊吵吵鬧鬧。回想這一路上的發生種種的事情,這一次,真是五彩繽紛的南湖行



Part I 後記
1. 每一個人上山、下山的理由大不相同,有些很可笑有但有些確是很嚴肅。
2. 壞鐵仔在網誌中(夢。醒。南湖 day5)說到:這一趟夢醒之旅,讓我以後經過思源啞口,不再對南湖有幻想,亦不再有遺憾~……..
移、疑、遺…這趟的南湖行反而讓我對南湖有更深一層的思念和遺憾!!!

http://www.wretch.cc/blog/meishiou00/22794837

3. 最後一天(7月12日)看到行大拍照的態度,真的覺得自己拍的不夠。

參與人員:
小明、需仁、秉謙、壞鐵仔、Koala、頑石、阿棋、cello爸爸、二哥、mandy、CLAIE、迷雪、阿光、萊Y夫妻、行嫂、行者,共計18人。

Part II 南湖 再尋夢 2010.08.11~18

從南湖回來後的這些天,一邊整理照片邊看看繽紛夥伴的blog,愈發覺得我還有很多東西沒有照出來………這是遺憾;下山後,連續好天氣和一成不變的台北街景和生活讓我更想念山中的仙子們………這是思念。

趁著我還有體力、時間下,我再次背起大背包再次上山。不再有大隊人馬、不再有夥伴們的笑聲和支持這次會是我與南湖仙子的私密約會。

於是,8月11日我又再次起程,希望能一切平安、希望天氣能配合、希望能再次克服自己的恐懼,希望………有太多的希望。


第一日(8月11日 星期三) 台北 → 宜蘭 → 勝光 → 雲稜山莊
(換個角度,換個風景)


記得以前要去爬南湖,是座凌晨三、四點的火車到宜蘭,再到國光客運小睡一下等七點到梨山的班次。
現在有雪山隧道後真是方便不少,客運接客運時間連的剛剛好,唯一讓我小擔心的是午後的雷陣雨和我能在不摸黑的狀況下到達雲稜山莊嗎?
(∵第一次的南湖也是座七點的國光客運)

↓b0001葛瑪蘭客運科技大樓AM4:56


好不容易在10點35分到達勝光,好心的司機先生在登山口放我下來。
小心地做了最後的打包、檢查,因為這一去就是七天後才會回來這。


↓b0002~4 粉褶菌科 尖頂粉褶菌 Entoloma murraii (Berk. & Curt.) Sacc.






~~ 特徵描述 ~~
子實體在針闊葉林地單生或散生。菌蓋寬 1.5-2 公分,鐘形中凸,表面淡黃至亮黃色,平滑,蓋緣條紋;肉質薄,白色。菌褶稍離生,疏有小褶,褶緣全緣,橘黃色。菌柄中生,4.5-5 × 0.25-0.4 公分,圓柱形,中實至中空,亮黃色,表面平滑;肉質白色。

↓b0005~6 不知名




↓b0007 石竹科石竹屬 玉山石竹


↓b0008~9 毛茛科銀蓮花屬 小白頭翁



↓b0010 不知名


↓b0011~12 蛇菰科蛇菰屬 穗花蛇菰(雌株)




↓b0013~4 不知名




↓b0015 不知名


↓b0016~7 不知名 非褶菌(可能是某種多孔菌科)




↓B0018~9 斑葉蘭




↓b0021 赭蓋鵝膏


↓b0022 菌環和 面的菌柄都有溝紋


↓b0023 太可愛了,來個大頭照


↓b0024~6長在潮濕的岩壁上約0.5公分高 全株軟肉質

不知名(可能是某種子囊菌類)






看來這次帶微距鏡是帶對了,就是因為如此,我從林道上6.8K一路拍照包括午餐,也耗了不少時間,看時間已是下午兩點,我只走到7.4K左右,看天色已轉為陰、不時還可以感到細小的水珠凝結在臉上,我知道我不能再拍了。急忙把相機收好,趕路比較重要,不然又要摸黑了。

下雨、摸黑走山路,讓我想到7月11日晚淋雨改宿雲稜那隊的狼狽模樣!所以不知不覺的加快腳步上行。說也奇怪,這次背的東西不少,可是走起來卻沒有前幾次來的累人。途中的景色一幕幕更迭,同樣的山徑,確乘載著不同的人事物,順序在我的腦中一一浮現,真實地感覺到那些笑聲才像剛發生的事。

就在行行複行行之間,眼睛餘光看到一坨衛生紙,心理正犯嘀咕,再仔細看,真是不得了,了不得。竟然看到黃金,而且還是一大坨的那種!

↓b0027~35 列當科假野菰屬 假野菰


















~~ 特徵描述 ~~
屬列當科,假野菰屬。多年生腐生性草本,株高5~10公分。生活史 生活周期相當短,植物萌發需連續降雨達4日以上。萌芽期6~8月,葉鱗片狀卵形,互生;花期6~8月,地表叢生白色筒狀花,花萼筒狀,先端不規則5淺裂,花冠唇形,上唇3裂,裂片半圓形;結果期7~10月,果實為黑褐色的卵形蒴果;落葉期7~10月。


這次的南湖,第一天就有值回票價的感覺,現在打道回府都可以囉!
當然,這只是說說。天色已暗,雨勢愈來愈大,這次真的要收好相機,趕路要緊!

就在過木杆鞍部後不久,驚見一人獨自座在步道上,默默地看著我。真是的,
人嚇人真得嚇死人!

經過簡單對話之後才知是中山大學的劉教授(早上在帆布水池會面,四位學生的老師),會座在這裏是因為腰部有些輕微地扭傷(我告知老師沒多久山莊到了),續行幾步,接應的同學也下來了!

到山莊的時間約為五點半,比上次晚一個小時,算是不錯的速度了。(對我自己而言)

今天山莊很空,只有中山大學的師生九人和一位志工大哥,再加上我一共是11位。
所以我挑了我最喜歡的位置(靠窗),把東西大剌剌地拿出來(用”倒”出來比較適當)
,一次睡4個號碼,這還能算是佔位嗎(笑+爽)?

↓b0036晚餐時在雲稜山屋,我和我的裝備們


因為我個人背負能力有限,所以基本上與七月的南湖行程相當,但考慮要多背腳架、五顆相機電池、8+1天的瓦斯糧食和一頂雙人帳外加簡易炊事雨遮,所以在鏡頭部分是少了小黑六和24-70但多加了Zoom-Micro Nikkor 70-180mm(含nikon 6t)和SB-400,雖然我知道如果是VR Micro-Nikkor 105mm和SB-900會是更好的組合,但……重呀,爬不上去,什麼都不要說了!
另外在主食物方面,30顆的奇異果、10顆的牛蕃茄、六顆生雞蛋、七盒魚罐頭、八包速食米、四包泡麵和八條小黃瓜和一些行進糧(不過隨著高度的增加,我對小黃瓜的小字是愈來愈懷疑?)。

2010.08.12 雲稜山莊 → 審馬陣山莊

↓b0037中央尖,早安!


↓b0038~9不知名 某種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b0040~1不知名 黏菌門(?)



↓b0042 星孢絲蓋傘 Inocybe asterospora Quel.

中小型絲蓋傘,有劇毒,誤食會引起精神異常的症狀,有時甚至還會引發黃疸、肝功能或心肌損害等症狀。為一種外生菌根菌,多於炎夏散出現在高海拔林地上,土褐色、頂部微凸的菌蓋表面,密布著輻射狀纖維絲條,加上擔孢子為星形,因而得名
…節錄自 《野菇圖鑑》p.146 周文能、張東柱 著

↓b0043~4不知名



↓b0045 鳳仙花科鳳仙花屬 紫花鳳仙花


↓b0045-1囊的形狀與「距」


P.S. 花蜜就位於「距」的位置。「距」與囊的形態限制了昆蟲的種類來授粉。


↓b0046~7不知名



↓b0048~9不知名




↓b0050 不知名 可能是花耳科Dacrymycetaceae的膠角耳 Calocera cormea (Batsch:Fr.)Fr.


↓b0051~2 不知名 可能是絲膜菌科Cortinariaceae



↓b0053 傘菌目鵝膏科 紅托鵝膏 Amanita rubrovolvata Imai


↓b0054 紅托鵝膏 菌柄中生,表面覆粉質鱗片,肉質白色


一般大家對這類菇的印像就是瑪莉兄弟裡的紅色蘑菇或是西方童話故事中典型的毒菇造型。此類菇因含毒蠅鹼等神經毒素,殺蟲之效故稱"毒蠅傘。人誤食會讓人感到昏睡、噁心甚至腹瀉,小劑量使用具有迷幻或安眠的作用,故在在古代有用於宗教儀式或戰爭時給戰士服用以提振士氣。但在台灣比較常出現的是紅托鵝膏,其外觀和毒性都與毒蠅傘十分相似。

 P.S.紅托鵝膏冒出期參考(圖b0242、b0243)


↓b0055~6 不知名



↓b0057 兜衣屬 葉狀地衣(肺狀地衣)




非常陌生的物種,平常在戶外根本不太會注意。
分類上是隸屬於子囊菌綱(Ascomycetes),爪衣目(Peltigerales),兜衣科(Lobariaceae),兜衣屬(Lobaria)
參考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9/266/a-4.pdf


↓b0058~9 可能是 棒瑚菌科 clavariadelphus pistillaris



拍拍走走,走走拍拍;俯仰之間讓我忘卻背包的沉重,轉眼已來到最後關頭。

↓b0060陽光從葉隙間撒下,班斑縷縷地照出我要前進的方向


出了稜線,來到審馬陣登山口,我也不免俗地拍了張照片。

↓b0061泌出白色樹脂的毬果 冷杉


行進至16.4K審馬陣山屋叉路口,拗不過自己的肚子,還是下去煮個泡麵,休息下吧。
告別的劉教授一行四人,快步地向山屋前進。

到了屋,第一時間就是去看看集水箱還有多少水,八成滿,不錯。
餐後,看時間還早,小睡一下,反正時間還早。

午睡後,一看天氣怎麼就變天了說,剛剛還是有陽光呀!

↓b0062天氣開始轉壞了


看這天氣是不會好了,我開始天人交戰起來….留..或..不留…..
真是千萬難….
直到我看到一幕
↓b0063 鞋子說:他不想再走了!


這就是一個人走的最大好處,說走就走說停就停。

↓b0064既然決定要留在山屋過夜,那就泡個茶吧!


說也奇怪,在山下的我非常喜歡喝咖啡(還沒有到”酗”的程度,不過也遠就是了),但每次上山,我就對咖啡一點與趣都沒有。上山口味真的會改變。

↓b0065重新計畫未來的行程

(P.S. 外送Pizza到宜蘭縣南湖大道北一段審馬陣山屋1號,不知到要多久才會到?)

↓b0066 審馬陣山屋夜拍

今睌的夜拍所幸就躺在山屋和水池間的草地上,雖然有隔這一層地布,但一想到那些隱藏在草叢中的XX,還是不免讓我提心吊膽。
古早版愛民十大紀律:第一條不就是宿營挖廁所,任其直接曝曬荒郊野外是不道德的事。


第三日(8月13日 星期五) 審馬陣山莊 → 南湖圈谷山屋

(佔床位)


↓b0067 審馬陣的早晨


↓b0068 西望白狗


不知為何,總是比較喜歡白姑大山的另一個名稱。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稱白狗比較有”fu”

只希望這幾天的天氣乖乖地,不要變化無常就好了。

另外要說的是,經過二天的消化,為何背包還是那麼高呢?

好不容易喘上了正軌,座下來休息先。

↓b0069 喝杯熱茶,看著遠處的中央尖。我在 不趕路的審馬陣草原上,細細品味晨
光是如何喚醒這山中的每一片綠。



↓b0070 再次起程 一條日光大道


↓b0071 晨光中的台灣藜蘆


↓b0072 五岩峰 SWA RVP50


↓b0073 小檗科小蘗屬 玉山小蘗 (結果期)


↓b0074 桔梗科沙參屬 高山沙參


↓b0075 菊科籟簫屬 尼泊爾籟簫


↓b0075-1莖頂萌發單朵白花 白色舌狀花排列於外輪 黃色管狀花位於中央 成頭狀花序


↓b0076 杜鵑花科白珠樹屬 高山白珠樹(果實)


↓b0077 正式要進入五岩峰了


↓b0078 龍膽科龍膽屬 阿里山龍膽(全株)

圖b0078左後方為 禾本科羊茅屬 羊茅 (Sheep Fescuegrass)
為台灣高山植被帶最優勢的禾本科植物。


↓b0078-1 龍膽科龍膽屬 阿里山龍膽(花)


↓b0079 五岩峰 南湖 中央尖 一字排開


真是幸運,天氣好到沒話說站在這裏三遍,第一次五岩峰、南湖和中尖央如標兵般矗立在面前。此時

風 躲進了杜鵑中喘息
雲 暫時停止了漂泊個性
雨 那是昨日午後允諾的滋潤

我的心 如清朗朝陽般 雀躍歡欣

↓b0080 在五岩峰 我的左手邊 千仞絕崖


大濁水北溪這一面完全是崩壁.多麼強大的崩蝕力量.看了令人敬畏不已!
難怪在《南湖記事》中有提到…滔滔大濁水北溪,只要一下大雨溪水就暴漲,挾帶著濁泥、石頭,轟轟地往下衝…… 
↓b0081 翻拍自《南湖記事》p.77


↓b0082 在五岩峰 我的右手邊 卻滿山暖綠


↓b0083 菊科薄雪草屬 玉山薄雪草


↓b0084 毛茛科毛茛屬 蓬萊毛茛 (花)


↓b0085 蓬萊毛茛 (花、葉)


↓b0086 玄參科碎雪草屬 玉山小米草(別稱:玉山碎雪草)


↓b0087 好精緻的小米草,像似小學生放學回家途中吱吱喳喳講不停般地可愛


↓b0088 石竹科卷耳屬 玉山卷耳


↓b0089 柳葉菜科柳葉菜屬 合歡柳葉菜


↓b0090 菊科薄雪草屬 玉山薄雪草(台灣小白花)


薄雪草這一屬生長在溫帶地區及高山,最有名的就是”小白花”了。
早年有一部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裡面有一首名曲”Edelweiss”,就是形容阿爾卑斯山的薄雪草。

P.S.
1.Edelweiss是德文,也有人翻成"火絨草",是奧地利的國花。
2.真善美電影主題曲為Do Re Mi。電影太老我沒看過(有看過公視播過幾次,但一看畫質…還是算了吧!),但我相信Do Re Mi這歌大部分的人都會哼上一兩句。


↓b0092 五岩峰過了這裡就快走完了


↓b0093 舊地重遊


琉璃藍的天空中有著如細絲般的雲絮緩緩地飄散著,清新空氣中帶有些微的涼爽,這是山中獨有的氛圍。山屋少了五顏六色帳篷的點綴,益發顯得清幽可人。

和上次比起來(參圖0046)多了分寧靜,同樣的山徑不同的成員,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所幸卸下背包,泡個咖啡喝喝(這是上山我喝的唯一的一次咖啡)。
在這裏看山、看雲、喝咖啡和煮泡麵不知不覺地花了一個多小時。山神是寵壞了我,讓我恣意貪婪享受這美景,真擔心以後該如何是好!


在愈來愈炙熱的陽光和山屋床位問題(今天還會有二十多人上來)的考慮下,是該起身去山屋佔床位和補眠了(昨日在審馬陣夜拍,沒睡)。

↓b0094 南湖山莊 SWA RVP50



利用下午空閒的時間在山屋附近找找冰河的直接證據—冰蝕擦痕(Glacial Striation)
在山屋的1點鐘方向花了大半時間找石頭,有擦痕的石頭是有發現,可惜的是這裡的石頭大部分為矽質片岩or頁岩硬度皆不足,所以就算上面有擦痕,絕大部分都不是冰蝕擦痕。

P.S. 冰蝕擦痕是由冰河直接磨擦冰床的岩面,或是挾帶冰磧石磨擦冰床岩面,使得冰床岩面或冰磧石的石面上,呈現一種密集且平行冰河流向的線狀且肉眼可辨識的細小岩溝,長度從數公分到2、3公尺以上,?度在數公釐至數公分之間,深度則在0.1~1公分之間。
(節錄自《台灣的山脈》楊建夫 著 p.81頁)


↓b0095 續斷科山蘿蔔屬 玉山山蘿蔔(花)


↓b0096 玉山山蘿蔔(花苞)


↓b0097 玉山山蘿蔔(全株)


↓b0098 高山沙參 白色植株


↓b0099 高山沙參 白色植株(低角度)

P.S.劉教授說,這應算是高山沙參的另一種變型(form, f.)吧

↓b0101菊科飛蓬屬 玉山飛蓬(白花)


↓b0102 菊科飛蓬屬 玉山飛蓬(紫花)


↓b0103 菊科籟簫屬 玉山抱莖籟簫


↓b0104 黃昏的 聖稜


↓b0105 今夜星光依舊燦爛


↓b0106 滿天星斗照山屋
20100813 - 202444 (DSC_3222)-3=> b0106

第四日 (8月14日 星期六) 南湖圈谷山屋 → 陶賽峰 → 南湖圈谷山屋
(小劉說今天我們很強運)

今天主要的行程是
1.去22.4K的地方拍奇萊喜普鞋蘭。上次繽紛的夥伴有拍到,這次再來南湖的原因之一。
2.去主東鞍部間再補拍一次圓柏,並去尋找那與我無緣折疊式的鈦湯匙。
(七月的南湖行前,特別去台北山水買的湯匙,沒想到只用二次就遺失在主東鞍部間!)
3.如果還有時間就和劉教授他們去陶賽峰找蕨類。

當然啦,一切的計劃都只是隨緣啦,如果遇到什麼好景給他拍一整天都可以。一個人在山上,就是那麼自由自在,那怕是要在山屋”呆”上一天也是可以!

↓b0107 香葉草科 Geraniaceae 早田香葉Geranium hayatanum Ohwi

P.S.
1.〔釋名〕早田香葉又名「單花牻牛兒苗」,早田文藏的老師松村三氏誤以為
Geranium nepalense為「救荒本草」之牻牛兒苗(其實是太陽花Erodium stephanianum),
而牻牛兒草即「鬥牛兒苗…開五瓣小紫花,結青蓇葖兒,上有一嘴甚銳,如細錐子狀,又雄牛為牻牛,好鬥,故稱之(夏緯瑛 1990)…節錄自 《台灣植被誌》 第二卷 高山植被帶與高山植物(下) 陳玉峰 作 p.468

2.牻 mang2 音”忙” 毛色黑白相雜的牛。見《說文》

↓b0108 早田香葉(葉)

入秋枯萎前,葉轉為橙黃色至深紅色。

↓b0109 蓼科蓼屬 虎杖(假川七、土川七)


↓b0110 薔薇科 玉山金梅(玉山翻白草)


↓b0111 玉山金梅 果實


↓b0112 薔薇科繡線菊屬 玉山繡線菊


↓b0113 景天科佛甲草屬 玉山佛甲草

彌補了上一次的小遺憾(圖0041)


↓b0114 毛茛科烏頭屬 高山烏頭(台灣烏頭、奇萊烏頭)


↓b0115 高山烏頭(花)


↓b0116 高山烏頭(全株)


↓b0117 高山烏頭(一整片)

才差一個月的時間,山屋往主東鞍部的步道上整個景致完全不同,烏頭們放肆地開著紫盈盈的藍花,仿佛是要告訴路過的人們,這時他們才是主角。


↓b0118 龍膽科龍膽屬 黑斑龍膽


↓b0119 黑斑龍膽(花)


來到步道22.4K的地方找了快一個小時,一株奇萊喜普鞋蘭都沒發現(哭),雖然這結果我早就預料到,但沒想到會那麼的慘,連植株都沒發現(我連圖鑒都帶了說)。
這時才能體會什麼是『有花堪拍直須拍,莫待無花空望枝』,我好像比較慘的是連個”枝”都沒有!

↓b0120 若有所”失”的望向東峰 依舊壯麗


↓b0121 主東鞍部的冰帽地形

很難想像距今7萬至1萬年前末次冰河期,這裡有著1000公尺見方的冰帽地形和超過200公尺深的冰河。行走其間,總是感到莫名的荒蕪。

P.S.冰帽(Ice Cap):在廣大平坦地面上,面積小於5萬平方公里的穹窿狀冰體或大陸冰河,也就是小型的冰蓋。冰帽多發生在高原或是高山有較?廣平坦的地區,南湖主東鞍部是在台灣經學者(楊建夫 2000)確認的冰帽地型。

↓b0122 荒蕪的地形 + 傾毀的高山氣候觀測站 + 遠山漫步的人類
= 南湖異次元空間(時光魔人克洛諾斯的神秘力量)


網路查詢所得資料,此氣候觀測站是2001年臺大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合作,主要是台灣高山冰川與古氣候的研究為期三年。首次發現已傾倒的敘述出現在2006年登山同好blog文章中。

↓b0123 典型的懸冰河冰斗

聽說有人冬季雪期上東峰後就直接從這裡滑下來!(太危險了吧!)

↓b0124 SWA RVP50


↓b0125 victor 拍我
victor 拍我.jpg=> b0125

P.S. 上了南湖,還是可以遇到Mobile 01的網友,只能說01實在是太可怕了!
ViCToR 觀景窗的世界
http://victor7325.blogspot.com/2010/08/day-3.html

↓b0126 美麗的三號U形谷
20100814 - 101504 (DSC_3293)=> b0126

天氣好到可以清楚看見中橫公路和太平洋,相當年田中薰與鹿野忠雄也應是站在這裡,發現美麗的三號U形谷吧!(感動ing)

↓b0127 向東峰出發

哦,不!應是向陶賽峰行去。

剛剛花太多時間找奇萊喜普鞋蘭,我猜想劉教授他們應在前頭,趕快跟上以免錯過什麼精采節目。
在山上遇到劉教授(植物系統分類)和劉助理教授(蕨類植物系統分類)他們一行人真是非常幸運,兩天前在雲稜山莊得知他們要去陶賽峰採集一些樣本後,我便安排了今日的行程。在山上能和植物分類專家一起認識植物(對我來說)是求也求不來的好運。只希望這一行我不要影響他們的作業就不錯了。

↓b0127-1 毫無遮蔭的東峰腰繞路


主要由灰黑色板岩構成的南湖東峰在陽光下反射出令人刺眼的光芒,我全副武裝的行走其間(OR盤帽、太陽眼鏡和全罩式的頭套)還是受不了。就像是夏天澎湖的海邊,太陽大到連下巴內側都能晒黑一樣!


↓b0128 發現到寶貝了


↓b0129 水龍骨目鱗毛蕨科 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


↓b0130 玉龍蕨 (葉特寫)


↓b0131 玉龍蕨 (另一株)


↓b0132 玉龍蕨 (孢子囊群)


↓b0133 玉龍蕨 (孢子囊群特寫)


水龍骨目鱗毛蕨科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

能生長在海拔4350m高山寒凍荒漠的嚴酷環境中的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類形態和生態條件關係的重要屬種。
保育等級(IUCN):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

參考資料: 玉龍蕨_互動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7%8E%89%E9%BE%99%E8%95%A8

↓b0134 綠柄鐵角蕨 Asplenium viride Hudson (與山蘇同屬)


↓b0135 陶賽峰 SWA RVP50


很可惜琦玲在距陶賽峰前3分鐘的路程因腳扭傷而未到達。所以只有我和劉助理教授在這裏待了近一小時。

↓b0136 蹄蓋蕨科 岡本氏岩蕨 Woodsia okamotoi Tagawa

保育等級(IUCN):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
描述
目前已知的野外族群數量極少,且野外族群有日趨減少的趨勢,屬小而下降的族群,已知其能繁殖之成熟個體少於250株,且隔之能繁之成熟個體均少於50株。

行政院農委會 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http://econgis.forest.gov.tw/rareplant/species.asp?id=t00244

P.S.
1937年岡本氏在台南關山首度採集本種,隔年由Tagawa發表為台灣特產,一般皆將本種視為極稀有、珍異……生態幅度狹隘,無特定植物社會歸屬,似為退縮型孑遺或殘存族群,以其特產緣故,倍增其珍異度。其他生態特產乏人探討….
節錄自 《台灣植被誌》 第二卷 高山植被帶與高山植物(下) 陳玉峰 作 p.584

↓b0137 岡本氏岩蕨 (孢子囊群特寫)



↓b0138 岡本氏岩蕨 (葉面毛特寫) (顯微鏡下觀察為疏被單列細胞毛)



我們真是幸運,這一路上劉助理教授想要找的標的植物都找到了,而作為跟班的我,也只有一路…啊…啊…啊的份了。

↓b0139 菫菜科菫菜屬 尖山堇菜


↓b0140 耳蕨屬 有刺 會扎人(待查)


↓b0141 王井瓦葦


↓b0142王井瓦葦 (超可愛的 孢子囊)


↓b0143 月牙鐵線蕨Adiantum formosanum Tagawa


↓b0144 可能是另一種變型(form, f.)的阿里山龍膽

注意其莖葉型態的不同

↓b0145 可能是另一種變型(form, f.)的阿里山龍膽



↓b0146 釘菇科 毛釘菇 Gomphusfloccosus (Schw.)Sing.(真的很大顆)


↓b0147 毛釘菇 (喇叭或漏斗型)


↓b0148 毛釘菇 (子實層)


子實體單生或群生,喇叭或漏斗型,高達20公分,喇叭口直徑達10公分。菌傘背面黃色至橙黃色,淺鱗片狀。子實層面黃白色,具縱向淺褶,近傘緣處呈交錯狀。
菌蓋緣呈波浪狀且稍為向內捲曲。
節錄自 《台灣高等真菌子囊菌與擔子菌的認識》 吳聲華 周文能 王也珍 合著 p.104

↓b0150 珊瑚菌(?)
20100814 - 154910 (DSC_3374)=> b0150


回山屋的路上和劉老師聊了很多,才知道近年來對於植物核酸(DNA、RNA)序列的分析已成為鑑定植物分類、定位的重要利器。想想十幾年前核酸定序在當時還是個耗時的工程,而在今日已經成為很平常的工具,科技的進步真是超乎想像啊!

晚上劉助理教授展示了今天在山上採集的蕨類樣本給學弟妹,並說明一些採集上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我在旁邊是聽的津津有味,雖然只是了解個大概,但難得在山上
能學習到新領域的事物,滿足了,真的。

↓b0151台灣高山鐵線蕨 Adiantum roborowskii Maxim. Var. taiwanianum (Tagawa) Shieh


↓b0152 台灣高山鐵線蕨 (羽片上只有一孢子囊群)

保育等級(IUCN):易受害(Vulnerable)。
描述 :
本種在台灣各地的族群數量都非常稀少,通常一生育地只有一株或少數幾株(我們看過最大的數量只有7株,但該族群已因開路而絕滅),屬小而狹隘分布的物種,其成熟能繁殖之個體總數估計應該少於1000株。

行政院農委會 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http://econgis.forest.gov.tw/rareplant/species.asp?id=t00227

↓b0153 TAMA……卷柏(尚未發表)

記法:#%*卷柏


↓b0154 每天晚上都會出現的水鹿


今日筆記:今天能拍到一些稀有蕨類、沿途上美麗的風景和所吸收到的知識,夠我回憶了。另外我在陶賽峰拍的太High,以至於70-180鏡頭蓋滾落山崖下=>得意不能忘形呀!鏡頭蓋滾落是山給我的警訊,收到了 謝謝。

第四日 (8月14日 星期六) 南湖圈谷山屋 → 陶賽峰 → 南湖圈谷山屋
(小劉說今天我們很強運)

今天主要的行程是
1.去22.4K的地方拍奇萊喜普鞋蘭。上次繽紛的夥伴有拍到,這次再來南湖的原因之一。
2.去主東鞍部間再補拍一次圓柏,並去尋找那與我無緣折疊式的鈦湯匙。
(七月的南湖行前,特別去台北山水買的湯匙,沒想到只用二次就遺失在主東鞍部間!)
3.如果還有時間就和劉教授他們去陶賽峰找蕨類。

當然啦,一切的計劃都只是隨緣啦,如果遇到什麼好景給他拍一整天都可以。一個人在山上,就是那麼自由自在,那怕是要在山屋”呆”上一天也是可以!

↓b0107 香葉草科 Geraniaceae 早田香葉Geranium hayatanum Ohwi

P.S.
1.〔釋名〕早田香葉又名「單花牻牛兒苗」,早田文藏的老師松村三氏誤以為
Geranium nepalense為「救荒本草」之牻牛兒苗(其實是太陽花Erodium stephanianum),
而牻牛兒草即「鬥牛兒苗…開五瓣小紫花,結青蓇葖兒,上有一嘴甚銳,如細錐子狀,又雄牛為牻牛,好鬥,故稱之(夏緯瑛 1990)…節錄自 《台灣植被誌》 第二卷 高山植被帶與高山植物(下) 陳玉峰 作 p.468

2.牻 mang2 音”忙” 毛色黑白相雜的牛。見《說文》
↓b0108 早田香葉(葉)

入秋枯萎前,葉轉為橙黃色至深紅色。

↓b0109 蓼科蓼屬 虎杖(假川七、土川七)


↓b0110 薔薇科 玉山金梅(玉山翻白草)


↓b0111 玉山金梅 果實


↓b0112 薔薇科繡線菊屬 玉山繡線菊


↓b0113 景天科佛甲草屬 玉山佛甲草

彌補了上一次的小遺憾(圖0041)


↓b0114 毛茛科烏頭屬 高山烏頭(台灣烏頭、奇萊烏頭)


↓b0115 高山烏頭(花)


↓b0116 高山烏頭(全株)


↓b0117 高山烏頭(一整片)

才差一個月的時間,山屋往主東鞍部的步道上整個景致完全不同,烏頭們放肆地開著紫盈盈的藍花,仿佛是要告訴路過的人們,這時他們才是主角。

↓b0118 龍膽科龍膽屬 黑斑龍膽


↓b0119 黑斑龍膽(花)


來到步道22.4K的地方找了快一個小時,一株奇萊喜普鞋蘭都沒發現(哭),雖然這結果我早就預料到,但沒想到會那麼的慘,連植株都沒發現(我連圖鑒都帶了說)。
這時才能體會什麼是『有花堪拍直須拍,莫待無花空望枝』,我好像比較慘的是連個”枝”都沒有!

↓b0120 若有所”失”的望向東峰 依舊壯麗


↓b0121 主東鞍部的冰帽地形

很難想像距今7萬至1萬年前末次冰河期,這裡有著1000公尺見方的冰帽地形和超過200公尺深的冰河。行走其間,總是感到莫名的荒蕪。

P.S.冰帽(Ice Cap):在廣大平坦地面上,面積小於5萬平方公里的穹窿狀冰體或大陸冰河,也就是小型的冰蓋。冰帽多發生在高原或是高山有較?廣平坦的地區,南湖主東鞍部是在台灣經學者(楊建夫 2000)確認的冰帽地型。



------
文章貼不下去了,好像是mobile 01 的問題,我試這分開來po





光大交出這種作業雖然小拖稿也是值得的
原來裡面塞了二趟南湖
第二趟偏生態微距其實夠資格獨立一篇
分開放比較好(其實是頻寬不足)
不會吧二趟南湖都見s70-c

-看-完-後-非-常-過-癮-

超喜歡
0027 陡上的山徑中,偶有綠意
0049這是圈谷預告片
0050 好天氣,好心情
0061 SWA RVP50
0090 五岩峰、南湖大山 、中央尖山 及遠方的合歡群峰
呆到連自已的blub都按不出來!(汗)
有點筆誤喔
P.S.冰帽(Ice Cap):在廣大平坦地面上,面積小於5萬平方公里的穹窿狀冰體或大陸冰河,也就是小型的冰蓋。冰帽多發生在高原或是高山有較?廣平坦的地區,南湖主東鞍部是在台灣經學者(楊建夫 2000)確認的冰帽地型。

↓b0122 荒蕪的地形 + 傾毀的高山氣候觀測站 + 遠山漫步的人類
= 南湖異次元空間(時光魔人克洛諾斯的神秘力量)


網路查詢所得資料,此氣候觀測站是2001年臺大與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合作,主要是台灣高山冰川與古氣候的研究為期三年。首次發現已傾倒的敘述出現在2006年登山同好blog文章中。

↓b0123 典型的懸冰河冰斗

聽說有人冬季雪期上東峰後就直接從這裡滑下來!(太危險了吧!)

↓b0124 SWA RVP50


↓b0125 victor 拍我
victor 拍我.jpg=> b0125

P.S. 上了南湖,還是可以遇到Mobile 01的網友,只能說01實在是太可怕了!
ViCToR 觀景窗的世界
http://victor7325.blogspot.com/2010/08/day-3.html

↓b0126 美麗的三號U形谷
20100814 - 101504 (DSC_3293)=> b0126

天氣好到可以清楚看見中橫公路和太平洋,相當年田中薰與鹿野忠雄也應是站在這裡,發現美麗的三號U形谷吧!(感動ing)

↓b0127 向東峰出發

哦,不!應是向陶賽峰行去。

剛剛花太多時間找奇萊喜普鞋蘭,我猜想劉教授他們應在前頭,趕快跟上以免錯過什麼精采節目。
在山上遇到劉教授(植物系統分類)和劉助理教授(蕨類植物系統分類)他們一行人真是非常幸運,兩天前在雲稜山莊得知他們要去陶賽峰採集一些樣本後,我便安排了今日的行程。在山上能和植物分類專家一起認識植物(對我來說)是求也求不來的好運。只希望這一行我不要影響他們的作業就不錯了。

↓b0127-1 毫無遮蔭的東峰腰繞路


主要由灰黑色板岩構成的南湖東峰在陽光下反射出令人刺眼的光芒,我全副武裝的行走其間(OR盤帽、太陽眼鏡和全罩式的頭套)還是受不了。就像是夏天澎湖的海邊,太陽大到連下巴內側都能晒黑一樣!


↓b0128 發現到寶貝了


↓b0129 水龍骨目鱗毛蕨科 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


↓b0130 玉龍蕨 (葉特寫)


↓b0131 玉龍蕨 (另一株)


↓b0132 玉龍蕨 (孢子囊群)


↓b0133 玉龍蕨 (孢子囊群特寫)


水龍骨目鱗毛蕨科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

能生長在海拔4350m高山寒凍荒漠的嚴酷環境中的玉龍蕨(Sorolepidium glaciale)是研究蕨類形態和生態條件關係的重要屬種。
保育等級(IUCN):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

參考資料: 玉龍蕨_互動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E7%8E%89%E9%BE%99%E8%95%A8

↓b0134 綠柄鐵角蕨 Asplenium viride Hudson (與山蘇同屬)


↓b0135 陶賽峰 SWA RVP50


很可惜琦玲在距陶賽峰前3分鐘的路程因腳扭傷而未到達。所以只有我和劉助理教授在這裏待了近一小時。

↓b0136 蹄蓋蕨科 岡本氏岩蕨 Woodsia okamotoi Tagawa

保育等級(IUCN):嚴重瀕臨絕滅(Critically Endangered)
描述
目前已知的野外族群數量極少,且野外族群有日趨減少的趨勢,屬小而下降的族群,已知其能繁殖之成熟個體少於250株,且隔之能繁之成熟個體均少於50株。

行政院農委會 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http://econgis.forest.gov.tw/rareplant/species.asp?id=t00244

P.S.
1937年岡本氏在台南關山首度採集本種,隔年由Tagawa發表為台灣特產,一般皆將本種視為極稀有、珍異……生態幅度狹隘,無特定植物社會歸屬,似為退縮型孑遺或殘存族群,以其特產緣故,倍增其珍異度。其他生態特產乏人探討….
節錄自 《台灣植被誌》 第二卷 高山植被帶與高山植物(下) 陳玉峰 作 p.584

↓b0137 岡本氏岩蕨 (孢子囊群特寫)



↓b0138 岡本氏岩蕨 (葉面毛特寫) (顯微鏡下觀察為疏被單列細胞毛)



我們真是幸運,這一路上劉助理教授想要找的標的植物都找到了,而作為跟班的我,也只有一路…啊…啊…啊的份了。

↓b0139 菫菜科菫菜屬 尖山堇菜


↓b0140 耳蕨屬 有刺 會扎人(待查)


↓b0141 王井瓦葦


↓b0142王井瓦葦 (超可愛的 孢子囊)


↓b0143 月牙鐵線蕨Adiantum formosanum Tagawa


↓b0144 可能是另一種變型(form, f.)的阿里山龍膽

注意其莖葉型態的不同

↓b0145 可能是另一種變型(form, f.)的阿里山龍膽



↓b0146 釘菇科 毛釘菇 Gomphusfloccosus (Schw.)Sing.(真的很大顆)


↓b0147 毛釘菇 (喇叭或漏斗型)


↓b0148 毛釘菇 (子實層)


子實體單生或群生,喇叭或漏斗型,高達20公分,喇叭口直徑達10公分。菌傘背面黃色至橙黃色,淺鱗片狀。子實層面黃白色,具縱向淺褶,近傘緣處呈交錯狀。
菌蓋緣呈波浪狀且稍為向內捲曲。
節錄自 《台灣高等真菌子囊菌與擔子菌的認識》 吳聲華 周文能 王也珍 合著 p.104

↓b0150 珊瑚菌(?)
20100814 - 154910 (DSC_3374)=> b0150


回山屋的路上和劉老師聊了很多,才知道近年來對於植物核酸(DNA、RNA)序列的分析已成為鑑定植物分類、定位的重要利器。想想十幾年前核酸定序在當時還是個耗時的工程,而在今日已經成為很平常的工具,科技的進步真是超乎想像啊!

晚上劉助理教授展示了今天在山上採集的蕨類樣本給學弟妹,並說明一些採集上應注意的一些問題。我在旁邊是聽的津津有味,雖然只是了解個大概,但難得在山上
能學習到新領域的事物,滿足了,真的。

↓b0151台灣高山鐵線蕨 Adiantum roborowskii Maxim. Var. taiwanianum (Tagawa) Shieh


↓b0152 台灣高山鐵線蕨 (羽片上只有一孢子囊群)

保育等級(IUCN):易受害(Vulnerable)。
描述 :
本種在台灣各地的族群數量都非常稀少,通常一生育地只有一株或少數幾株(我們看過最大的數量只有7株,但該族群已因開路而絕滅),屬小而狹隘分布的物種,其成熟能繁殖之個體總數估計應該少於1000株。

行政院農委會 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
http://econgis.forest.gov.tw/rareplant/species.asp?id=t00227

↓b0153 TAMA……卷柏(尚未發表)

記法:#%*卷柏


↓b0154 每天晚上都會出現的水鹿


今日筆記:今天能拍到一些稀有蕨類、沿途上美麗的風景和所吸收到的知識,夠我回憶了。另外我在陶賽峰拍的太High,以至於70-180鏡頭蓋滾落山崖下=>得意不能忘形呀!鏡頭蓋滾落是山給我的警訊,收到了 謝謝。
平安、健康最重要
第五日 (8月15日 星期日)南湖圈谷山屋 → 上圈谷 → 主東鞍部 → 南湖圈谷山屋
(天氣變壞了)

↓b0155 我和純純的隼隼(Photo by 小劉老師)


說來還真要感謝雲豹的隼隼在山屋的兩天賞我頓飯吃,真的沒辦法,隼隼煮的實在是太好吃了,跟小松一樣的好吃。
其實我在13日過五岩峰時就看到在草原有人用飛快的腳步上山,當下我就感覺那不是像我這般都市肉雞型的人。當我到山屋沒多久後他也到了,真強(這時才中午時分)一個人要背7~8人的兩天早晚餐,還能走那麼快!

不過這世界還真小,除了隼隼也是雲豹登山隊之外他還和那個帥氣的空勤機工長溫長城(圖0074)也是空校同學。實在太令我驚訝了,在山上碰到的每個人都像魚網上的節點般都能連的上線。

↓b0156 是山在動 雲在動 還是我的心在動 SWA RVP50

試著凝視山頭一會兒,你會有這樣的感覺的!

↓b0157 某種馬勃 (?)


↓b0158 某種馬勃(?) 基部具附菌絲索



↓b0160 金絲桃科金絲桃屬 玉山金絲桃



↓b0161 上圈谷 SWA RVP50



↓b0162 薔薇科 翻白草屬 雪山翻白草(翻字應為"番飛"字)


↓b0163 雪山翻白草的葉片遠多於玉山金梅(圖b0110)


↓b0164 這樣看來,雪季時要從上面滑下來還挺刺激的!


↓b0165 很誇張的藍


↓b0166


↓b0167 SWA RVP50


↓b0168 SWA RVP50


↓b0169 SWA RVP50


↓b0170 繖形花科繖茴香屬 玉山茴芹


↓b0171 玉山茴芹

↑這張有夠難拍的,瞄了很久說(有風)

↓b0172 玄參科馬先蒿屬 玉山蒿草


↓b0173 玄蔘科碎雪草屬 南湖碎雪草


↓b0174 繖形科當歸屬 玉山當歸 頂生的複繖形花序特寫


這複繖形這詞用的可真是貼切!形、音、義完全吻合。

說文解字: 【繖】
形聲、會意字,甲文、金文、【繖】字闕。小篆繖從糸,散聲,本義作「蓋」解,(見說文新附)乃張以避雨之帛;通俗文謂「張帛避雨謂之繖」故從糸。又以散為聚之反,有離開意;繖必張之始足避雨,張即撐開,亦聚之反,故從散聲。惟俗字作傘,今繖傘並行而音義無殊。

↓b0175 玉山當歸 (果)


↓b0176 玉山當歸


↓b0177 下雨前的山屋 SWA RVP50


這幾天山上下雨的時間愈來愈提前,過了中午沒多久,天早以陰了一半。
提早回到山屋後,果真沒多久就下起雨來了!

↓b0178 突然覺得下雨天待在山屋門前"發呆"是件很幸福的事


↓b0179 很有質感的一面牆(當下我個人認為,別砲我!)


↓b0180 這是我睡三天來的窩,亂的可以嘍!


下午待在山屋沒事,整理裝備並清點一下所剩的食物,心中一直再思量著到底要不要在北山口紮營?不甘願的是我把帳篷給背了上來;不確定的是明天的天氣?

其間聽到都市人基金會隊在山屋做心得分享,領隊大哥嚴肅地問這十幾位國中小學的學員,什麼是”山野行徑”?

我雖然在最邊邊,但仍可以感受到他們每一人面面相懼說不出說的樣子,過了許久才有人回答,就是在走路時如果有看到垃圾就要隨手撿起來呀!

哈!每個人都爬山的感受還真不同,小小年紀能做到這樣就非常了不起了。對我來說上山能把自己的垃圾帶下山、盡量不要麻煩其他人這兩件事。

什麼是”山野行徑”?這是大哉問,到現在下山後一個多月了,我還是不知道什麼是”山野行徑”?

↓b0181 雨後的南湖大山北坡 SWA RVP50

全台灣最大的冰蝕三角面(三角面頂點至底部有500公尺的高差),這是聯合1號和2號U型谷冰河的冰河所削割出來的坡面。




第六日(8月16日 星期一)南湖圈谷山屋 → 南湖北山營地
(就這樣決定了)

早上天氣晴朗,決定了!今天就在北山登山口紮營,取完這兩天的用水10公升放入背包中,真的是一整個”重”呀!

今天預計的行程就是從山屋”龜”到南湖北山。
我比較擔心的是每日下午必來的雷陣雨和北山營地是否避風的問題,另外就是在三千五百多公尺高的地方紮營也是我的第一次,有點擔心高山症的問題。
高山症的好發時間有兩個高峰,登山的第一、二天,這是大家比較會遇到的,第二個好發期是在登山的第四~六天,這部分如果遇上就不好處理了,因為往往在這時候隊伍己行進至一半(縱走),要即時的撤退根本沒有辦法,我的記憶中這樣的悲劇曾經在南二段發生過三次。

↓b0182玲瓏飽滿的酒紅朱雀


↓b0183 柳葉菜科柳葉菜屬 南湖柳葉菜(花期已過,下次吧!)


↓b0184 南湖柳葉菜


↓b0185 SWA RVP50 再看一眼圈谷和山屋


早上就起了雲霧,真令我放心不下。打電話去氣象局作最後的確認,一兩天內台灣上空並沒有什麼重大的天氣系統變化。


↓b0186 東北方的天空一直是我所掛心的方向


↓b0187 另一邊也沒好到那裡去



↓b0188 記憶中的一身蒼翠和曾經屬於我的天空 SWA RVP50


↓b0189 SWA RVP50


↓b0190 SWA RVP50


↓b0191 SWA RVP50


↓b0192 SWA RVP50


↓b0193 SWA RVP50


↓b0194 SWA RVP50


↓b0195 SWA RVP50



這段五岩峰,我走了5個小時,弭補上次匆匆經過的遺憾也滿足一些拍照的癮頭。現在才知道為什麼有些人拍照會為天空上的一片雲而等待。
不過,時間也不是完全站在我這邊,考量到愈來愈提前的午後雷陣雨和對營地的陌生,還是早點到達定點為上策。
(雖然我有帶簡易的炊事帳,但一想到要在風雨中搭帳篷和濕答答地痛苦,很麻煩也)

↓b0196 銀河 月光海


↓b0198 銀河 月光海 美的令人窒息



平安、健康最重要
第七日(8月17日 星期二) 南湖北山營地 → 雲稜山莊
(又見海鷗)

原本的行程是今日要回台北,但計算了一下如果要在下午1點半前到達勝光並搭到2點往宜蘭的國光號是不可能的,而我睌上要夜拍睡的時間很少,要凌晨3、4點起程也是不可能,再說那時好戲才正要開始!更是走不了呢!

算了下時間行程和所剩的食物,在山上多”呆”一天我想是沒問題的。

今天一早就聽見直昇機的聲音,趕快放下手邊的事情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聲音是沒錯,是直升機,而且聲音愈來愈大聲,確定是往南湖這方向來的。

再過一會兒,看那愈來愈大的機身確定那是熟悉的藍白色,而不是這幾天常出現的紅白機。第一個直覺是---南湖山莊那裡又出事了。
果真沒錯,直升機一路由合歡山那頭過來,經南湖溪谷地直接進入南湖圈谷山屋。我在北山這邊馬上結束之前進行的拍照。趕快轉移陣地,來拍拍直升機離場的畫面。
也為之前無尾熊座直升機無動態離場畫面記錄作一完整的Ending。


影音版 海鷗直昇機 離場!
<object width="660" height="52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embed/KVr5gZfT4Y4?fs=1&hl=zh_TW&border=1"></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object>



P.S. 紅白(橘紅)塗裝的直升機應是空中勤務總隊;如果是綠色的直升機那就是代表-->阿共打過來了(笑)

↓b0199晨曦中的南湖大山


↓b0200 再次踏上回家的路


↓b0201 再見了 圓柏 中央尖 南湖 SWA RVP50


↓b0202 白狗要乖哦 下次我去找你



↓b0203 笑到都流口水的樹精靈



↓b0204 鯉躍樹頭


↓ b0205 又回到了鐵杉林中


↓ b0206 應是最大的一顆鐵杉


↓ b0207 菊科矮菊屬 矮菊


↓b0208 肉座菌目麥角菌科 (可能是蟲草屬) 蟻蟲草(?)

~~ 特徵描述 ~~
細長,頭部橙黃色,梭形
附記: 平常聽到的「冬蟲夏草」菌是麥角菌科的子囊菌﹐寄生於蝙蝠蛾科昆蟲的幼蟲體。除蝙蝠蛾以外﹐其他鱗翅目昆蟲被寄生後﹐也能產生蟲草。
寄生在蟬體上的一種子囊菌﹐叫蟬花﹐可以治療小兒癲癇。

可惜我當下並身背大背包又無適當工具,故放棄挖掘其寄主是否為蟻類。

↓b0209 口蘑科 純白微皮傘 Marasmiellus candidus (Bolt.) Sing


↓b0210 擔子菌綱 花耳目 花耳科 黏膠角耳 Calocera viscosa(Pers.:Fr.)Fr.


↓b0211黏膠角耳


↓b0212 不知名



↓b0213 牛肝菌科 網狀牛肝菌 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


↓b0214 網狀牛肝菌 白色網紋菌柄特寫


↓b0215 網狀牛肝菌 子實層內菌管特寫


~~ 特徵描述 ~~
冷杉林地上散生。菌蓋?10~15公分,半球形,表面褐至棕色有龜裂紋,肉質白色。
菌柄中生,粗筒形褐色,表面有白色網紋稜,無菌環
附記:可食,歐洲著名食用菇類,帶點堅果味,味道廣受好評

↓b0216 火絲菌科 盾盤菌 Scutellinia scutellata (L.:Fr.)Lambotte


↓b0217 不知名 (某種初生的菇?)


↓b0218 不知名
)

↓b0219 不知名 可能是某種地衣



↓b0220 馬勃科 梨形馬勃 Lycoperdon pyriforme Schaeff.:Pers.


↓b0221 梨形馬勃
20100817 - 115104 (DSC_5769)

↓b0222 不知名


↓b0223 不知名




↓b0224 球蓋菇科 翹鱗傘 Pholiota squarrosa




↓b0225 紅菇科 毒紅菇 Russula emetica (Schaeff. : Fr.) S.F. Gray





↓b0227 鬼筆目籠頭菌科 三爪假生鬼筆 Pseudocolus schellenbergiae (Sumst.) Johnson






真像是電影【從地心竄出 Tremous】中的油蟲現身


↓b0230 不知名 有夠大顆的多孔菌菇類


菌蓋表面光滑稍有黏性 有褐色小斑


菌孔延生稍放射狀排列


↑個人猜測為牛肝菌科的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L.:Fr.)O.Kuntze

↓b0231 口蘑科 潔小菇 Mycena pura (Pers.:Fr.)Kummer


約略可看見有小褶的菌褶


初生時菌蓋外形


↓b0232 台灣特有種 豐腴而不臃腫的金翼白眉


平安、健康最重要
第八天 (8月18日 星期三) 雲稜山莊 → 勝光登山口 → 宜蘭 → 台北 (回家)

↓b0233 我和信翔、子毅的唯一合照

說起這兩人真的很寶,還真難想像他們也是第一次網路(ptt)約約就來爬山的人
,這兩人氣質、談吐真像不說還以為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b0234 Ya! 終於要下山了



↓b0235 有變小一點的背包

這次上山的糧食控制的剛好,最後一天只剩下兩天的行動糧和一天的緊急糧。
P.S.不過回家一量體重,狂瘦六公斤!是在家吃太多?還上山上太操?


↓b0236 雲稜山莊的 天然、空氣特好的廁所


認真地說我還蠻喜歡這樣的廁所,空氣好、視野佳只要你不往下方看。但它有個嚴重的缺點是少了些遮擋(比如說像是轆轆山屋廁所),所以使用時要不時注意後方是否有腳步聲,三不五時還要叫一下”有人在使用”,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b0237 絲膜菌科 苔蘚盔孢傘 Galerina hypnorum (Schrank:Fr.)Kuhn. s. J. Lange, Kuhn.





↓b0238~9 多孔箘科 彩絨栓菌 Trametes versicolor (L.:Fr.) Pilat


白色圓形菌孔


↓b0240 不知名


↓b0241 口蘑科 灰酒紅蠟蘑 Laccaria vinaceoavellanea Hongo


↓b0242~3 紅托鵝膏 冒出期的紅托鵝膏




↓b0244 玄參科通泉草屬 高山通泉草


↓b0245 大型動物的排遺?

從6.8k登山口至15k左右整個步道上常可見到,無明顯臭味,這應不是大型動物的排遺!



↓b0246 不知名(類似某種膠質菌類)


↓b0247 不知名 可能是傘菌科 球莖蘑菇


↓b0248 某種牛肝菌 (huge!)






↓b0250 下雨了


↓b0251 快滿水位的帆布水池



終於、終於、終於經過了漫長的下坡,我回到了勝光登山口,這次沒有大西瓜可以吃,但卻有燈籠花開心地迎接我。

↓b0252 燈籠花


雖然現在下著大雨,我還是把相機拿出來拍,高興呀,反正就要回家了,相機溼了又怎樣呢!

↓b0253


下午1點10分到勝光車站,算算時間還早(車子1點半才從武陵農場發車,到這裡最快也要2點),於是就到斜對面的雜貨店買些飲料順便休息一下。

↓b0254 這雙腿 辛苦了 (這次BD綁腿是帶對了)


↓b0255 與雜貨店老闆張伯伯聊天、等公車


↓b0256 我們來拍一張合照!



↓b0257 雜貨店的張伯伯(十萬青年十萬軍,那個動盪的年代)





↓b0258 座上國光號後的念頭是,只想把鞋子、綁腿全部脫掉



↓b0258-1 回望(想)這八天來的南湖,只有今天才被雨淋到,只能說幸運+感恩!


↓b0259 在宜蘭換搭格瑪蘭往台北的客運,此時盤旋在心中的念頭還是能脫鞋嗎?


在回程的路上突然想到Ansel Adams在回憶錄所說的,做為結尾。

「我從未以征服的心態去爬山。在山岩中或坐或站,貼身感受山石的實體和規模,比登上最高的山巔眺望無際,要更讓我興奮。登上顛峰遠眺一個個地標,當然很痛快,但我始終比較喜歡上攀下回的感覺,而非停留在山巔。」

光與影的一生-安瑟‧亞當斯回憶錄


↓b0260 此時的新聞是演藝界某主持人因欠款而遭管收。
    嗯!我確定我已回到台北了






Part II 後記

1.今年七八月的南湖三次直升機救援,都和我有關連,第一次是我隊上的夥伴,第二次是在南湖山莊睡我旁邊的十四歲的青少年,第三次是17日在雲稜也是睡我旁邊的山友(8月22日在中央尖山屋附近左腳扭傷由直升機吊掛下山),再照這樣下去,我乾脆改名叫Helicopter光 算了。

2↓c 新舊北一段


雖然新的地圖防水、實用、資料齊全,也是上山我必定會攜帶版本。
但在夜深人靜、一杯咖啡、手札和螢幕上一張張我所走過的山野行徑畫面再配上老地圖時這二次共十三天的南湖,彷彿又再一次地鮮活、繽紛了起來。

3.能站在巨人的肩上,讓我們看的更遠也更謙卑!

伊能嘉矩Ino Kanori, 1867-1925,日本岩手縣人,人類學家
鳥居龍藏Torii Ryuzo,1870-1953,日本德島縣德島市縣人,人類學家。
森丑之助Mori Ushinosuke, 1877-1926,日本京都人,人類學者。
川上瀧彌Kawakami takiya, 1871-1915,日本山形縣人,植物學家。
佐佐木舜一Sasaki Sunichi, 1888-1961,日本大分縣人,植物學家。
鹿野忠雄Kano Tadao,1906-1945,日本東京人,人類、博物學者。
早田文藏Bunzo Hayata, 1874-1934,日本新潟縣人,植物學家。

在翻查資料時,不時會看到上面的人物躍出於資料中。很幸運的是在那混亂的時代台灣有這些學者的努力,不管是他們基於什麼樣的初衷,但其結果及其做學問的精神使得台灣不再是當時西方植物學界的黑暗地,這些成就才是一座座令人敬畏的大山呀!


平安、健康最重要
很用心的文章,雙手奉上五分!^^



期待已久的文章,終於整理出來了

真是精彩,感謝辛苦的光大

我我我...終於看完了好累喔
不過真的很精采....南湖大山...嚇嚇,一爬就是好幾天
佩服
哇!真長~我先去泡杯咖啡再慢慢欣賞。

Koala已經夠紅了,你還在mobile01幫她宣傳,現在她一定恨死你了。

對了奇萊主、北有要去嗎?沒看到你簽到。
aeie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