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擁有94年歷史的Nikon公司,有可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下這步險棋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從感光元件尺寸的選擇,到影像處理引擎及軔體,三方都做了絕佳的調教還有Balance,尤其在畫質上Nikon官方也展現了無比的信心,目的就是要讓玩家們瞭解,片幅的大小並不一定就是決定畫質優劣的主因,所以大家更要參考文末的拍攝樣本唷。Nikon 1一口氣推出了兩款機種分別是V1還有J1,而這兩款的影像核心還有對焦速度均相同,差別僅在於外觀還有少部分的硬體結構而已,所以我這次還是拿擴充性較高的V1進行測試。

左邊是V1的雙鏡組(10-30mm+10mm)盒裝,右邊是J1的單鏡組(10-30mm), 目前V1只有出黑/白兩種顏色、而J1卻有白/粉紅/黑/紅/銀這五種顏色可以選擇,各位如有看過上篇香港總部參訪的話,應該都很期待J1那15色未來能夠量產吧!

這是V1雙鏡組盒裝的內容物,附有原廠的NX2軟體及說明書光碟、AV OUT/USB傳輸線、八字電源線、充電盒、原廠鋰電池、Nikon 1專屬的雙頭背帶、Nikon V1本體及雙鏡頭。

背帶顏色會視機身顏色來決定,正面是尼龍纖維、背面有止滑膠條,重點是背帶還有印上Nikon 1的標誌。

V1跟J1給我的初步印象就是簡潔且富有設計感,金屬機身配上白色的鋼琴烤漆質感自然不在話下,且原廠也特別強調過他們對V1及J1的烤漆技術都下了不少的工夫,有入手或是曾摸到實機的朋友,應該都能感受到那用料不斐的觸感,且不易留下指紋唷。雖然握把處僅有微凸的設計而沒有加入蒙皮,但配上10-30mm該顆標準變焦鏡拍攝時,單手還是能順利作業,如有蒙皮的話相信會更好,就讓我們期待未來高階Nikon 1的出現吧!V1的尺寸為113x76x43.5mm(不含突起部分),機身重量來到294公克(不含記憶卡及電池),鏡頭接口上方有雙聲道的麥克風收音孔同J1一般,另外還可以看到對焦輔助燈(綠色)、還有遙控器的接收位置。

參觀過無錫工廠才知道,就連Nikon這個銀漆都是人工塗上去的唷,真是大大改變了我過去的印象。至於Nikon 1的命名方式究竟為何而來呢?根據官方的說法是由0到1的創造、從無到有的研發,才有今日的Nikon 1;這也是Nikon一直強調的,Nikon 1並不是為了取代DC或是DSLR,而是全新的構想及創意,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能享受拍照的樂趣,讓用戶們在使用上並不會與DC、DSLR相互衝突,卻又能得到不錯的畫質。

當小編親眼看到這塊1英吋的CMOS感光元件,才知道他的尺寸是那麼的迷你,這片幅稱為CX格式採用3:2的影像比例,有效畫素為1010萬,焦長轉換倍率為2.7倍,所以各位可以看到Nikon 1首波所推出的鏡頭大多都是10mm起跳;Nikon 1還搭載了全新的影像處理引擎EXPEED 3,使V1/J1擁有動態快照、還有智能相片選擇的功能。
如果你已入手V1/J1的話,一定能感受到它們迅速且準確的對焦能力,那是因為原廠提供了混合型的對焦系統,他們同時將相位差自動對焦放入在感光元件之中,讓V1/J1同時擁有高效率的自動對焦能力。V1擁有實體快門簾,所以可在機械與電子快門之間做切換,原廠並表示V1的實體快門的耐用度可達10萬次;不過J1就只有電子快門結構(機械快門:1/4000s-30s、電子快門:1/16000-30秒),均支援B快門。

以上是小編這次所拿到的三顆鏡頭,由左至右分別是10mm f/2.8、10-30mm f3.5-5.6 VR、10-100mm f/4.5-5.6,缺席的是30-110mm f/3.5-5.6這顆中望遠變焦鏡頭。除了10-100mm f/4.5-5.6之外,其它三顆鏡頭的外觀顏色都會依照機身顏色來配給,機身與鏡頭配起來更有一致性。

首先可以到看到V1裝上10mm f/2.8這顆餅乾鏡的造型,焦長轉換之後焦段為27mm算是基本的廣角端,濾徑的口徑為40.5mm,不少m4/3鏡頭也是採用同樣的規格。

喜歡輕裝出擊的話,這應該算是最佳組合了吧!想要負擔更小的話,也可以改選無電子觀景窗的J1,且機身顏色還更豐富唷。

10mm f/2.8擁有的最近對焦距離為20公分,另外要注意到現階段的Nikon 1鏡頭都沒有對焦環,如需要手動對焦的話,得透過機身來控制。

機頂也是白亮亮的鋼琴烤漆,電子觀景窗的右邊即是揚聲器,電源打開到進入拍攝畫面需兩秒左右的時間,這速度還有進步的空間,而開機或是關機按鍵左邊都會亮起綠色的燈號,此外快門還有錄影鍵的按壓面積也都挺大的,操作上很順手。

將機頂左邊的蓋子卸下後,就可以看到V1限定的獨規插槽,可以用來外接閃燈、GPS裝置、麥克風…等等,前一篇所展示的概念配件如果也能量產的話,那V1的應用面將會更廣泛,例如那全套的錄影配件(大型螢幕+補光燈+麥克風),加上V1豐富可手動的錄影功能,說不定還可以拿來拍微電影或是小品影片唷。不知道已入手V1的玩家有沒有發現,那個熱靴蓋很鬆…卡榫似乎做的不夠深,所以小編拿出去拍照時也弄掉了,然後好死不死在我面前滾到碼頭下…我只能祈禱魚兒們不要誤食…


我唯一借來的外接配件就是SB-N5這個閃光燈,裝上即鎖定如要卸下的話,就必須將UNLOCK向上推,這樣就可以拆下來囉。

SB-N5閃燈的輸出功率最高為GN12(ISO200)且支援i-TTL、加減EV、還有手動控制出力(1/1-1/32),它的電力來源就是V1本身,所以也就不需要另外準備電池囉;注意看到除了頂上的閃燈之外,Nikon字樣的左邊還有一顆LED補光燈唷。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SB-N5可作多角度的轉體動作,儼然就是DSLR SB系列的縮小版嘛!用它來打跳燈也是很方便,且透過i-TTL出力給我的感覺都還挺準確的。

小編自行測試之後發現,LED補光燈只有在『動態快照』、『智能相片選擇器』這兩個模式下才會啟動。我想前者是因為錄影+照片的關係,不適合啟用一般閃燈、後者應該是考慮連拍閃燈回電可能會來不及的緣故,

但這個補光燈也有使用上的限制唷,就是啟用後單次工作時間最長只有六秒鐘。

順便介紹到J1的內閃,採隱藏式的設計,有實體開關可以啟動。

伸起後的高度還不錯,至少裝上10-30mm標準鏡時,可以避掉鏡身所帶來的部分陰影,但這內閃造型似乎少了點吸引力,各位就把它想像成Nikon 1的『1』吧


V1與J1之間的差異也包括了這具EVF電子觀景器,也因為少了EVF所以J1才會如此的輕巧啊!EVF內建144萬點所以精細度還不錯,且內建屈光調節器還有亮度可調的功能,擁有100%的視野率,光線不足時以EVF觀看也不會有明顯的噪點,這應該是大家對EVF最在意的部分。雖然EVF旁設有一顆SENSOR,但它的感應距離長達五公分,有時候只是背帶或手掌在這距離劃過去,EVF/LCD就會自動進行切換,太過靈敏似乎也不太好;畢竟MENU內沒有感應器開關的選項,有關這點小編於Q&A時已經反映給原廠了,他們也會呈報至東京總部,接下來就看官方未來會不會釋出新軔體囉。

這裡可以清楚看到機背的全貌,V1螢幕的規格為三吋92.1萬點、J1則是三吋46萬點,如果有支援上掀下翻功能的話,那V1/J1將會更有競爭力。

畫面左邊是V1右邊是J1,從這張照片中應該很難看出兩者之間的解析度差異,因為我自己用肉眼看起時候也沒啥感覺啊!可能是J1的螢幕調教的太好了吧。

九月份參加Nikon 1發表會一摸到機子的當下,突然有種陌生的感覺,因為以往熟悉的P/A/S/M通通被隱藏在選單下了,所以拍攝轉盤上看不到;原廠將新開發的『動態快照+智能相片選擇器』放入四個主要模式之中,另外兩個模式則為一般拍照及錄影。左上方的『F』鍵在每個拍攝模式下都有不同的功能,未來如能開放成為自訂鍵的話,那V1/J1的操作性想必可以更流暢;而有關這點當初Q&A時我也有問到,但對方笑稱我是十足的DSLR控

『F』鍵右邊的上下撥桿在播放模式下可以放大縮小影像、在光圈先決模式下則可以用來控制光圈大小;方向鍵身上的飛梭轉盤雖然很實用,但手感略顯不足,間隔的阻尼太輕,一不小心就容易動到設定值;拍攝轉盤的設計則是太接近機身邊緣,加上沒有LOCK鈕也很容易誤觸而改變拍攝模式。

V1機身左側設有外接埠,支援麥克風、HDMI輸出、AV OUT及USB傳輸。

機底附有金屬製的腳架孔,另外V1/J1均是由中國位於無錫工廠所製造的,所以玩家手上的V1/J1肯定都是MADE IN CHINA。

這顆EN-EL15搭配V1約可拍攝400張左右的照片,如有使用SB-N5閃燈的話,數量則減至350張,另外小編聽說EN-EL15這顆鋰電池,跟未來某台神祕機種是共用的唷…(以上為不負責報導

【10-30mm f/3.5-5.6 VR】

上面V1的機身都介紹差不多了,現在該來看看其它鏡頭還有J1的部份了,現在這顆鏡頭是10-30mm f/3.5-5.6 VR,應該也是一般玩家最常使用的標準變焦鏡頭。

在等效81mm時此鏡的最近對焦距離還是可達20公分,擁有不錯的放大倍率,拿來拍桌前的美食還挺夠用的,但我還滿期待未來能推出恆定大光圈的變焦鏡頭,但價格跟體積就不知道會落在哪啦!重點是玩家肯定會買單的。

鏡頭側邊這顆是解鎖按鈕,必須壓著此鈕才能將鏡頭做伸出或是收合的動作,而這顆及30-110mm f/3.5-5.6 VR這兩顆鏡頭,不論是搭配V1或J1,只要將鏡頭旋出便會立即開機,不再需要透過機頂的電源開關來啟動;但鏡頭收回可是不會自動關機的唷,還是得靠機頂ON/OFF來手動關閉。

鏡頭伸出後不論在10mm廣角或是30mm望遠端時,鏡身的長度都是相同的,我大概目測了一下約18mm端是鏡身最短的時候。
【10-100mm f/4.5-5.6 VR】

接著要看到的這顆鏡頭是10-100mm f/4.5-5.6 VR,體積看起來雖然不小,但他可是採內變焦+內對焦的設計唷。

這顆旅遊鏡換算等效焦長後,焦段來到27-270mm等同10倍光學變焦,但它唯一的缺點就是過小的光圈值(f/4.5-5.6),但這樣的設計似乎也是有它的目的,因為這顆鏡頭主打的並非拍照的旅遊鏡,而是適合錄影的高倍變焦鏡頭。

隨鏡會附贈HB-N102這只遮光罩。

這裡可以看到10-100mm f/4.5-5.6 VR在廣角端與望遠端各自的最近對焦距離。

搭上V1之後真的已經不能用隨身機來看待它啦…


剛提到了它是採內變焦+內對焦的設計,所以在鏡頭旁可以看到W-T類似DC般的變焦鈕,變焦時相當寧靜且平順,會依變焦桿推動的幅度來決定變焦的速度;另外那個OFF/LOCK鍵的用途就是在LOCK時,就算電源關閉鏡頭也不會縮回,依然維持在當下的焦段,方便下次使用;如果你想要把它當定焦鏡拍攝的話,那這樣的設計肯定適合特別的你。

這顆鏡頭只有在開機時會伸出,伸出之後不論再變焦還是對焦,長度都不會改變的。
【V1及J1的更多比較圖】





【動態快照】


動態快照是Nikon十分自豪的功能之一,因為在按下快門的同時,也可以儲存一秒的FULL HD短片,此時記錄下來的影片將不會收錄現場音,而是搭配內建的主題音樂,有四種可以選擇,但只有在機身上播放才有配樂唷,檔案移到電腦後就沒有了,應該是為了方便使用者自行後製吧。而這模式除了自動場景選擇器外,也支援P/A/S/M這些手動模式,但影像尺寸此時是沒辦法選擇的,會固定在3840x2160、影片則為FULL HD規格,以下可以看到動態快照的範例。

▲雖然這是一秒鐘的影片,不過原廠設定以2.5倍的慢速度來播放,所以影片長度是寫三秒。

▲夕陽的餘暉除了影像以外,影片還可以記錄眼前隨風擺動的草。

▲燭光也是很好發揮的題材,因為照片沒辦法表現燭火閃動的姿態,但動態短片可就不同啦。
【智能相片選擇器】


過去Nikon曾在數位相機中建立BSS功能,也就是從連拍方式中獲得一張較出色且清晰的照片,藉此來提昇拍攝的效率。而在Nikon 1身上這功能做了完全的進化,且稱之為『智能相片選擇器』。按下快門後會以每秒30張的速度拍攝下20張影像,並透過智能篩選機制從20張挑出1張最佳照片及4張候選照片,且都是全畫素唷!而篩選的條件包括了閉眼與否、構圖比例、模糊與否,這些都會考慮在內,另外儲存RAW+JPG也是沒問題的,只是無法自訂曝光模式,畢竟得考慮到連拍的速度。
【靜態影像】


J1在靜態模式中是不支援錄影鍵直接錄影的,V1雖然支援但尺寸又限制在720p,這樣的限制不知道用意何在…如此一來不就少了份『直覺』的操作感嗎?而J1在此模式下是無法直接錄影的,要錄影的話必須切換到短片模式。


跟小編一樣喜歡以手動曝光拍攝的話,就得從MENU進去再做選擇,另外1010萬畫素的V1同時可儲存RAW+JPG檔案,尺寸來到3872x2592。

附加壓縮檔: 原始大圖下載
▲以上提供兩組RAW+JPG的畫質比較,RAW雖然沒有壓倒性的勝出,但從影像的紮實度上還是看得出差異的。
【對焦及測光】


Nikon 1之中只有V1具備機械快門,當切換成電子快門時快門速度最高還可以來到1/16000s,這速度還真是恐怖啊!那是因為V1跟J1都具備慢速動作攝影的能力,另外啟動電子快門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靜音拍攝,關閉快門聲之後就猶如DC一般,更適合在特定環境下使用。高速連拍最高可達60fps。高速連拍在AF-A連續對焦模式下,每秒最多可記錄10張全尺寸的RAW+JPG,這規格似乎還沒有其它EVIL機辦得到。
▲從影片中可以看得出來V1迅速的AF,還有對焦模式之間的切換。


Nikon 1的白平衡在大部分的環境都算準確,測光時支援對焦點連動,例如選擇點測光時,對焦點移動到哪裡~點測光的位置也會隨之改變。


Nikon 1在對焦系統上下足了工夫,因為相位差+對比式的混合AF,大大提昇了Nikon 1的對焦速度還有準確率,微光環境下的對焦能力也不輸DSLR唷,至少就我的感覺它已經完全超越自家的Coolpix機種。我自己則習慣單點對焦的方式,因為可自訂對焦點的位置,對焦模式基本上是以AF-S為主。


螢幕全畫面皆是對焦點可自訂的有效範圍,切換到手動對焦時畫面右邊也會出現簡單的對焦尺,這時可利用轉盤即時改變對焦距離。
【感光度表現】




V1/J1的感光度範圍均相同,從ISO100~ISO3200、Hi1則屬於ISO6400,同時也有長時間曝光NR與高感光度NR的選項,而我只選擇測試後者;雖然有自動ISO可以選擇,但我覺得它不是很聰明,當我選擇A3200自動時,在F/5.6、1/15s的環境下它居然只選擇啟動ISO800,等效81mm的焦長狀態下,這樣的快門速度是很容易手震的吧…畢竟我的感光度極限設定在ISO3200啊!否則我選A800自動不就好了…這部份似乎不是那麼聰明;接著來看看V1在微光環境下的實測表現吧!

附加壓縮檔: 各級感光度 高感光度+NR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防手震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在ISO800時可看出輕微的顆粒感,堪用值為ISO1600,如果是NR開啟的話,我自己可接受的標準是可以到ISO3200的,因為該有的細節還是存在;另外看到ISO6400的部份,NR之後那個色彩雜訊清除的還真漂亮啊!這樣的感光度表現,確實驗證了Nikon 1所強調的小片幅、高畫質!
【Picture Control】




老N用戶絕不會陌生的Picture Control功能,有標準、中性、鮮豔、單色、人像、風景這六種風格可以選擇;進入選單後還有細項可以做調整唷,例如銳利度、對比度、飽和度…等等。

▲以上是六種風格的表現,可以參考之間的色調差異。


過去Nikon自家的入門DSLR都未提供曲線載入的功能,但Nikon 1卻支援唷!有就是說你可以從電腦調整出自己喜歡的影像調性,或是從網路中找到玩家所分享的Picture Control之後,再載入至機身。


相當實用的間隔定時拍攝功能,其實就可利用它來拍攝縮時攝影,使用者只需要自訂影像與影像之間的拍攝間隔,以及拍攝的張數就大功告成啦,而這功能在Coolpix系列中也曾出現過。
【錄影功能】


Nikon 1的錄影功能真的很全面,首先是支援全手動曝光,而且是拍攝途中可調整光圈、快門!錄影時也可以直接記錄靜態照片,影片完全不會受到影響,不用擔心會出現黑影或是快門的聲音,這些都是多慮的!影像尺寸為全畫素,但受限於影片比例的緣故,大小就落在3840x2160。
▲上面講一堆,不如看操作影片比較快啦!


這淡出/淡入功能各位可視自己的需要做加入,好處就是讓影片的開頭與結尾看起來比較自然;防手震的裝置我都選擇『動態』,對錄影時的擺動較有修正的效果。


Nikon 1可錄製的影片均為HD以上的規格,沒有VGA以下的等級可以選擇,除非是使用『慢速動作』攝影,那影片格式就會被強迫縮小至640x240及320x120,比例也會限制在8:3,我們先來看看一般的FULL HD影片範例好了。
▲10-100mm內變焦+內對焦的設計,讓這顆鏡頭在變焦時很順暢,不會像一般我們在使用有實體變焦環的鏡頭那樣,容易出現卡卡或變焦不順的情況。
▲夜間室外的影片於暗部也未見明顯的雜訊,話說這影片的NR處理還真不錯。
▲於飯店Lobby所錄製的影片,並加入了淡出淡入(白)的效果


慢速攝影有400fps及1200fps兩種速率可以選擇,前者的尺寸會降至640x240、後者會降至320x120,均為8:3的比例就像上圖畫面一般,錄製時單段長度限制在五秒鐘。
▲400fps幾乎把機場內來回穿梭的人潮給凝結了下來!
▲這是香港前往機場的快線,窗外的景色透過1000fps的影格以慢速來呈現,


這裡是收音效果的選項,使用者可以設定收音時的敏感度,有時可避開部分的環境音。
【AE按鍵設定】


機背轉盤上的AE/AF LOCK鍵有自訂的功能,我選擇僅AE鎖定,AF鎖定就交給半快門啦!但AE鎖定時必須恆壓按鍵,並沒有單按的選項。
【電池資訊&軔體版本】


電池資訊可以顯示電池當前的壽命,也可以提醒使用者電池的健康狀況,不用等到充也充不飽的時候才汰換;另外小編所測試的V1軔體版本為最新的1.00。
【檢視資訊】


單頁最多可顯示72張影像,且可透過拍攝日期來做快速選取;可以檢視的資訊包括有直方圖、光圈、快門、Picture Control、焦段…等等。
★ Nikon V1 使用心得 ★
認真用過Nikon V1之後,才真正知道原廠對它的期待不是沒有原因的,先從外觀來談起,鮮少EVIL機是採用金屬機身打造的,更別逞論我手中的白色V1還使用了難度較高的鋼琴烤漆,那種特殊觸感摸起來就是有別於傳統機身。混合型對焦系統的加入,也讓小編對EVIL機的對焦速度有了全新的體驗,原廠強調的世界最快不是沒有原因的;重點是它不但快、而且還準!開啟每秒10張的電子連拍時,也能夠張張進行自動對焦,這是我感到相當訝異的地方,並可以選擇靜音釋放快門唷;Nikon 1對AF點可移動的位置也沒什麼限制,範圍可達全螢幕。
介於m4/3與1/1.7”片幅之間的CX格式,究竟要拿什麼樣的標準來看待Nikon 1的畫質呢?我個人是直接把它當作m4/3甚至是APS-C片幅的機種來看待啦!Nikon 1刻意不選擇高畫素,讓高感光度的表現也有一定的水準,ISO3200+NR的畫質也不致於太差;放大檢視影像中的細節與階調該保留的也沒喪失太多,剩下的銳利度還有發色,可能就需要靠未來的Nikon 1鏡頭或是透過FT1轉接環來轉接FF可用或數位專用的DX鏡頭來加強這塊了。
V1的錄影功能也使用了罕見的高規格,包括全手動曝光、錄影途中支援全畫素拍照、還可以任意切換對焦模式,這對重度錄影玩家而言,絕對有相當的吸引力,而且V1還可以外接ME-1專屬的麥克風,讓FULL HD的錄影優勢更上一層。Nikon 1的操作反應我覺得已經跟DSLR沒啥兩樣,幾乎是沒有延遲感的,調整光圈或快門其數值也都是即時到位的。最後再補充一下,Nikon 1沒有場景模式或是花俏的濾鏡模式可以套用,不知道跟官方強調的『簡單拍攝』有沒有關連,否則也不會把P/A/S/M藏在MENU選單下,你們說是吧!
優點:
◎ 各項選單及參數的操作都很靈敏,快門也幾乎沒有延遲感,機身調教得很好。
◎ 金屬機身+鋼琴烤漆的質感很出色,且不易留下指紋。
◎ 混合型(相位差+對比式)自動對焦的速度很快且準,微光AF時成功率也不錯。
◎ 支援10fps且張張AF-A重新自動對焦的連拍能力。
◎ 動態快照很有趣,適合喜歡記錄生活的朋友。
◎ 如果你不是很會抓Timing的話,那智能相片選擇器應該能幫上不少忙。
◎ ISO3200+NR的畫質可列為堪用,果然不是光看規格就可以將Nikon 1定論。
◎ 手動功能豐富的Full HD錄影,錄影途中還可記錄全尺寸的照片,且完全不影響錄影過程。
缺點:
◎ 靜態影像模式底下,只支援HD錄影。
◎ AUTO ISO時會以低ISO為主而使用慢快門,但也要考慮安全快門啊…不夠聰明!
◎ 機背的拍攝模式轉盤容易誤觸。
◎ EVF電子觀景窗旁邊的感應器沒有設置開關,且感應太過靈感,常常會在緊要關頭時拼命切換EVF/LCD。
★ 贈獎活動 ★

這個Nikon鑰匙圈的質感很不錯,是小編從香港那邊拿到的小贈品,金屬實心打造的;想要獲得這個鑰匙圈(三名)+Nikon原廠鏡頭杯(一名)的網友,只需要在回覆的文章內發表你對Nikon 1的看法,並且加上【I AM THE NIKON 1】的通關密語,就有機會被選中唷,活動時間到2011/10/28 PM18:00。(小編會以私訊方式通知唷,如果10/30 23:59前未回覆相關資訊的話,資格就會喪失唷,請留意

★ Nikon V1‧拍攝樣本(Picture Contro:標準 / JPG直出) ★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