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已刪除
而 FP 模式作業原理是頻閃, 雖然快門是寫 1/2000s
但實際上第一次閃燈到最後一次閃燈仍要落入 1/250s 左右的時間段裡
整個過程看起來似乎跟 "高速快門" 的目地有點出入
小弟有一個想法
若使用 1/250s, 透過閃光燈擺放的遠近位置
改變 flash 跟 ambient light 的比例
會不會更能表現出時間凍結的效果?
例如 SB900 在規格上標榜發光時間 (SB800 應該相近)
"1/2550 sec. at M 1/4 output"
直接光圈和 ISO 調整到 ambient light 幾乎全黑 (影響很小) 再拍攝的話
補捉到的相當於 1/2550s 的快門, 應該更有成效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roachc wrote:
老弟!
您按照您的方法拍一張給大家瞧瞧
好主意
小弟拍了一系列照片進行對照比較, 詳細內容放在自己 blog 的
高速快門真的高速嗎?
ISO200 1/200s f/5.6 閃光燈 1/16 出力
您覺得這風扇有沒有在轉?

冼鏡光 wrote:
坦白說,沒有髙過1/1000的速度,後三張是無法成功的,所以這是高速同步。如果您認爲這不是高速同步,那可能是對定義和作業有所誤解。
小弟的目地在凝結捕捉小鳥的高速動作
因此各種拍法都只是一個方案, 想探討的也只是哪個方案更能達到目地
顯然在這方面有比使用高速同步更好的方案存在
而老師所提到的環境光, 在這方案裡也已列入控制變因之中
這部份或許小弟一開始表述不夠明顯, 老師在回答裡才有所保留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DannyHwang wrote:
感覺您的意思是靠縮光圈來達成以閃燈為主要燈源目的?
您說的不錯
光圈和快門的目地在這裡單純只是降低環境光源的影響
快門自然是選能搭配閃光又最快的 1/200s
再加上縮光圈將環境光源的影響降到不明顯/不可見的程度
閃光燈的效果除了設定好的出力大小外
還可以透過直打, 跳燈, 位置等等調整強弱
即使 光圈 快門 ISO 在前面都固定了, 在這裡還有一定的操控彈性存在
而小弟昨晚試的結果大概 ISO200, 1/200s f/5.6 就已經暗不可見
但加上閃燈後, 出力較強的幾張為了避免過曝除了跳燈又將光圈縮更小
這倒是偷懶, 省得把閃燈拿下來要移來移去...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DannyHwang wrote:
靠縮光圈來降低環境光影響, 我覺得只有像您作的實驗的環境比較適合, 如果對遠距離利用離閃捕光的方法似乎較不可行. 縮光圈會影響進光量, 如果已經上了好幾隻閃燈都還不夠力, 再縮光圈豈不更慘?
這點小弟持保留態度
首先 f/8, 1/2000s, 樹蔭下, 除非用相當高的 ISO 否則環境光的影響也幾乎不可見
其次鳥眼的光茫與影子的位置, 暗示單一光源來自左上方
已經以閃光燈作為主要光源, 已經超越 "補光" 了
在 FP 模式底下閃燈的輸出效果會隨 X-sync 快門速度與使用的快門速度進行變化
Wiki 上是說 GN 值會成為 s/t 的平方根
s 是實際快門時間, 如老師最後一張為 1/2000s
t 是快門簾掃過的時間, D700 好像是 1/250s 吧
sqrt( (1/2000) / (1/250) ) = sqrt(0.125) = 0.0156
只剩下 1.5% 的出力
因此老師需要加碼, 兩盞燈擺同一位置一次梭哈出去 (3% 輸出)
小弟說的 1/4 直接給予 25% 出力
但快門從 1/2000s 變為 1/250s (八倍進光量)
必需縮光圈將進光量降為 1/8 來平衡環境光源的影響
因此閃燈亦受到 1/8 的影響, 一盞燈剩下 3% 的輸出效果
換句話說, 還比用 FP 來得亮, 擺設更遠更有彈性
缺點是必需縮光圈或用減光鏡
可惜小弟沒有 N 家神燈, 對 FP 部份只靠推算難免有錯
還希望大大訂正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