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選擇D750主要是看上它優異的性能和親和的價錢,目前使用2個多月以來,它從備用機漸漸地取代了原本的D800;D750的定位相當成功,24MP的高畫素與每秒6.5張的連拍速度,足夠應付大部份的攝影用途, 51點Multi-Cam 3500II的對焦系統也展現相當誠意,重新設計的機身使得全片幅能夠輕量化,加入翻轉螢幕與內建WIFI更成為D750的重要亮點(相信D810用戶一定很想要內建的WIFI功能)。關於D750的規格和測試在網路上已經有許多資料,筆者在此就不贅述,僅與大家分享工作和旅行所拍攝的照片,鼓勵大家一起紀錄生活的美好。
首先要分享的是活動紀錄的部分,活動攝影考驗了相機的對焦、連拍、高感光度、測光..等性能,這時候Nikon除了頂級的D4s外,大概非D750莫屬了,它在畫素和畫質中取得很好的平衡。
全程使用光圈優先模式,自動ISO,搭配新的群組對焦,舞台攝影變得輕鬆容易。

舞者/張逸軍
使用D750的高光偏重測光,輕鬆呈現現場光線而不使被攝體曝光過度。


光線來源僅是上方的投影機,為了要保持高速快門,ISO高達25600以上。拍攝過程完全考驗了D750暗部對焦的能力,對焦速度相當流暢滿意。


粗粒子黑白照片,更能傳達人文的氛圍。


最後這張使用較慢的快門,呈現舞者表演的流動感。

走秀活動的側拍,同樣使用光圈優先搭配自動ISO,全程使用35mm定焦拍攝。






婚禮紀錄
同樣要在複雜的光源下,捕捉每個消縱即逝的畫面,呈現現場的氣氛。











秋天的阿里山

下圖拍攝時天微亮,神木有些逆光,照片刻意曝光不足,再將暗部拉亮得到肉眼所見的樣子。Nikon的暗部細節擁有非常棒的寬容度,拉亮後也不會出現紅綠雜訊。



上圖使用翻轉螢幕,以低角度輕鬆構圖。

減光拍攝來呈現樹林的光感。




筆者在阿里山上用D750拍攝了兩支縮時短片,使用內建的間隔攝影拍攝JPG大檔,再經電腦調色後轉成4K影片,觀看時記得調成4K畫質能看見驚人的細節。
兩支影片連結
1.
2.
最後則是分享在京都使用D750拍攝的照片,此次旅行需要長時間步行,為了減輕重量只攜帶3顆鏡頭;分別是14-24 、70-200II 以及35mm 1.4,兩顆變焦多在白天使用,夜間則偏重使用35mm。許多楓葉景點遊客眾多,使用長鏡頭可以避開遊客,還是建議大家早點起床,避免人多或選擇冷門的景點才能拍到清幽的美景。筆者在京都每天都是6-7點左右起床的> <。




兩棵很誇張的楓葉樹,用汽車當比例尺就可以想像現場的壯觀了。


























奈良公園寫生的民眾。








大阪夜景35mm手持拍攝。

嵐山保津川搭乘手搖船,慢慢欣賞沿途的美景。





夢幻到不行的琉璃光院







最後筆者整理了D750的優缺點,供大家參考:
D750 的優點
優異的對焦(暗部-3EV)與連拍
下放D4s的群組對焦功能
新的複合式機身,達到全幅機身輕量化設計
改變電池位置,換取更舒適好握的手把(左:D750 右:過去機種)

NIKON第一台擁有翻轉螢幕的全幅機
NIKON第一台內建Wifi的全幅機
更穩定安靜的快門及新增靜音連拍
更討喜的機身色彩,內建場景模式創作更多元
全新的高光偏重測光,讓舞台攝影變得易如反掌
縮時、間隔攝影皆加入曝光平滑化,去除光線變化的閃爍感
包圍曝光每張設定最大可差距到3格
更專業的錄影性能(1080p 60fps,更乾淨的高感光度)。
待改進
未支援TIFF檔格式。
與D810同為51點對焦,卻是縮水的對焦範圍!

僅1/4000秒的高速快門和1/200秒的閃光同步速度。
結論:
D750繼承D810大部份的性能,不管是100%的寬景窗、耐候機身、雙記憶卡、自定螢幕白平衡、扁平色調...等高階相機的規格,擁有更輕巧的機身。有預算的條件下當然可以選擇頂級的D4s或超精細畫質的D810,而D750則是在這兩者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更推薦給中高階的玩家。
最後附上一張Nikon D750 優異的3D追蹤連拍 轉GIF檔

http://crazydean0420.phootime.com
Nikon相機結構說明圖片為網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