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於在昨晚(3/24)入手D5,這裡簡單寫幾個目前測試Nikon D5跟D4比較的心得,主要在高iso/對焦能力/顏色 這三個在攝影工作上重視的部份,剛剛起來有些時間,小弟把圖片繼續在01做補充排版方便大家閱讀。
Nikon D5 vs Nikon D4
測試環境:
Nikon D5 + N24-70mm F2.8 / S35mm F1.4
Nikon D4 + N24-70mm F2.8
D5轉檔:無損壓縮RAW 轉 JPG(使用Photoshop Cameraraw)
D4轉檔:無損壓縮RAW 轉 JPG(使用Photoshop Cameraraw)
這裡簡單寫幾個目前Nikon D5跟D4比較的心得,跟四年前D4的開箱測試一樣 高iso/對焦能力/顏色 這三個我工作上重視的部份:
1:高ISO
Nikon D5的高iso的確非常強大,但D4也還是很厲害,D4換成D5在高iso提升的感覺跟當時從D700換成D4的時候差不多,並不是帳面上ISO 3280000 VS ISO 204800那種誇張壓倒性的贏。
就我晚上測的環境,我認為在iso51200以上Nikon D5才開始勉強小贏D4半格,到102400的時候,兩台看原圖的局部一開始會覺得也是差半格不到一格,但你如果把圖縮小來看,D5因為顆粒細所以圖比較精緻,同時102400的色彩和51200時差不多;而D4的雜訊顆粒粗在縮小圖後就沒那麼精緻,並且這時候開始出現明顯的色偏與橫向雜訊。
D5 – iso51200 F2.8 1/125s 70mm

D4 – iso51200 F2.8 1/125s 70mm

D5 – iso102400 F2.8 1/250s 70mm(左上角是原圖局部取燈管部份的100%)

D4 – iso102400 F2.8 1/250s 70mm(左上角是原圖局部取燈管部份的100%)

到204800的時候,Nikon D5顆粒開始變粗並產生一些色偏,但屬於勉強還能接受與後製處理校正的範圍,而D4除了更粗的雜訊以外顏色已經整個跑掉,屬於不能校正回正常色彩的範圍了(畢竟204800已經是D4的Hi4極限)。
D5 – iso204800 F7.1 1/80s 70mm

D4 – iso204800 F5.6 1/160s 70mm

Nokon D5再push到iso409600(hi2),結果和D4 的iso204800差不多,顏色已經跑掉很多,幾乎也是不能校正回正常色彩的範圍
D5 – iso409600 F7.1 1/160s 70mm

以晚上的這個環境高iso在409600之後意義不大,先測到hi2這個階段就好,不過若以在婚禮現場實拍的經驗,同樣數值的高iso在不同光線環境之下得到得結果會不太相同,Nikon D5的高iso是不是真的如數據上那麼威,就等之後婚禮的拍攝才知道了。
2:對焦能力
對焦能力分成動態與靜態兩部份,動態的小孩或貓在移動中拍攝,Nikon D5似乎有明顯的比D4來得快與準,晚上因為小孩要睡了,然後貓也沒什麼想動的念頭,所以我只拍幾張測試而已,其它要等日後有時間再測了,我自已在家做動態拍攝的對焦測試,沒辦法拿兩台同時拍來比較,所以只提供一張D5+S35mm F1.4的拍攝(iso20000 F2.8 1/400s )
機身jpg直出(左上角是原圖局部取眼晴部份的100%)

raw轉jpg(左上角是原圖局部取眼晴部份的100%)

從這兩張圖可以明顯看出jpg直出雖然乍看比raw檔轉出的雜訊少畫面漂亮,但jpg直出在毛髮細節也犧牲很多,抹除的程度很高。
靜態的部份同高iso的照片,我的對焦點是日文冰淇琳立牌上第一排粉紅色的字,因為粉紅字和底色接近反差小,在低光源的時候其實幾乎是看不太到字,在測試上比較有意義,這樣可以類比婚禮裡關燈播放mv時的拍攝,尤其兩台都是旗艦機如果太簡單的環境就沒什麼感覺。
D5 – iso25600 F2.8 1/60s 70mm(左上角是原圖局部取部份立牌的100%)

D4 – iso25600 F2.8 1/60s 70mm(左上角是原圖局部取部份立牌的100%)

測試使用的是Nikon 24-70mm F2.8, 焦段固定在70mm,先讓鏡頭對地板對焦,然後再把鏡頭舉起來對向冰淇淋的立牌,反覆動作各拍七次,D4幾乎是迷焦一下馬上就恢復對到焦的狀態,但有兩次按下快門後移焦到後面的燈管,Nikon D5則是大部份都會迷焦兩次才恢復到對焦的狀態,但按下快門後全部都有準焦在立牌的字,而扣除D4兩張移焦以外,D4和D5d的成像都很接近。
3:顏色
Nikon D5的顏色非常的真實 =_= 這點也是跟剛從D700換成D4的感覺一樣,因為接近現場的光線以前那種偏暖的感覺比較少,例如我晚上測高iso的環境是在夜間無光的陽台,唯一的光源是從客廳照出去的日光燈,D4拍出來的顏色會比較偏暖偏黃,而Nikno D5的顏色則和肉眼所見非常接近。
我處理顏色都是以Photoshop來做,解raw使用Adobe CameraRaw,目前來看D5預設的機身描述檔,和我使用過的D4甚至更早期的D700很不同,D700的發色是比較濃郁的,而D4則是偏紅(當時我覺得Nikon有以Canon的色彩描述為目標),而D4之後的機身我沒有使用過,以前有朋友說到D610和D750的發色頗有Canon那種紅的質感,據說色彩比D4和D800時期來得更好,這可能就要有使用過的朋友才會清楚。
當然,D5預設清淡的發色並未必完全不好,重點還是在使用Adobe CameraRaw與ps圖層加顏色時,它的發色是否能是一個好的基底(不會一加顏色就爆掉,或者怎麼樣加顏色都加不上去層次出不來),而這部份也是需要在一定數量的調整之後才看得出來。

小結:自已在昨晚短暫交叉使用D5與D4的心得是,D5主要在動態(移動物體)的對焦與超高iso(51200以上)勝出,不過D4其實表現也夠好了,手上有D4或D4S正在觀望的朋友倒也不用有那種一換馬上就會得道昇天的期望,那種感覺只存在你誤以為自已是土豪把一疊錢放在桌上的幾秒,等點鈔機把錢算完收進店家櫃台就清醒了。
短暫使用D5的操作手感似乎也比D4更好一些,不過這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的D4因為工作操得兇,蒙皮都掉的差不多了,記憶卡室的蒙皮整片遺失我甚至是用封箱膠帶貼著 XD(希望D5的蒙皮可以撐久一點),特別要說iso鍵終於獨立在快門鍵旁,比D4自訂那顆小小的錄影鍵來得更好按,對我這種不習慣用自動iso,隨時在調整自已判斷適合的iso使用者非常方便。
旗艦機都是在平常婚禮工作實戰當中才能看出實力,高iso/對焦能力/顏色 比較深入的心得尤其影響對焦能力的環境變數太多,需要大數據的統計才會準確,還有大躍進到4K錄影與其它功能的部份就也實際工作使用一段時間才會知道了。
原本其實並沒有打算這麼早買第一批首發,甚至想換個快門組撐個一年等價錢再降下來,畢竟旗艦機就工作的CP值來說是最低的,這四年D4和D5連著買下來花了超過40萬,但也不可否認機身的升級帶來的是全方位性的提升。
我想D5就是我最後一台135系統的旗艦機了(笑,應該啦),這個高iso表現加上終於到兩千萬門檻的畫素,以及全新設計的對焦模組(我對D4的對焦其實一直不算太滿意),未來除非工作的內容與客戶對象有很大改變,否則就小弟平常主要工作婚攝與雜誌作家拍攝的內容來說,135系統的機身再上去感覺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性,雖然我也相信每一代新機身還是會越來越強大,但是以我個人拍攝的題材,135系統的機身能力再上去對照片成果的提升影響還是很有限,高iso再高再乾淨也不能取代需要燈光的場合,135的片幅也無法取代中片幅。
以上,一些很短暫的Nikon D5使用心得與D4的非專業又叉比對
希望對正在觀望的朋友有一些幫助,謝謝。
Nikon D5與D4實拍測試照圖文版
https://www.lucien.tw/?p=7866
註:網站版型預設圖片尺寸是1500x1000,建議點選圖片後再點選圖片右上角的擴展icon放大到2048x1365
(圖檔大,主機目前速度比較慢,進入讀取時需要比較久一點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