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9年發表的D300s後,Nikon的DX旗艦機種就遲遲沒有下文。

期間雖然有D7000系列接替了這個位置,但以機身性能與一些硬體配置來說,並沒有達到Nikon以往旗艦系列的標準。而謠傳許久的D400在每次的新品發表會上又一次次的讓人期待落空,彷彿宣告著放棄了DX旗艦產線。

突然在今年的一月份發表D5的同時,D500也跟著亮相。
跳過了D400一路躍升到D500,期望已久的DX旗艦系列終於回歸。

先從外觀說起吧。



挑選一台相機時,外觀絕對是我的重要考量之一。
DX系列的機身由於片幅的關係所需的反光鏡室與五稜(面)鏡體積較小,因此外觀上與FX系列的機身相比,軍艦部位較為平坦許多也少了幾分氣勢。

但在D500上卻沒有這樣的問題,軍艦部位外型與D5相仿,流線中帶點稜角的造型讓我非常的中意。握把上的招牌紅內褲也換了新樣式,宣告新世代的來臨。



Nikon以往在高階與中低階機身會做一些細節上的區隔,例如:取消模式轉盤、獨立AF-ON按鍵、可鎖定的屈光度調整、圓形觀景窗眼罩、觀景窗遮光簾等。尤其圓形觀景窗眼罩是一個明顯的指標,不少人為了這圓形眼罩而傷了荷包。



而這次更從D4/D5下放了對焦點選擇搖桿、背光按鍵等功能,另外新增了可觸控式翻轉螢幕、Wi-Fi、NFC、Bluetooth等傳輸功能可與手機連結;但目前只有Android系統的App能夠使用,手邊暫無Android裝置能夠測試到此功能。官方預計於今年8月左右釋出iOS版本App,屆時iOS用戶將能體驗與手機傳輸的便利性。

其餘的規格就不再贅述,請善用Google



接著進入正題。
依照慣例,以下心得均為個人淺見,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


起初拿起D500時手感讓我非常的驚艷,改良過的握把非常的深又長,小拇指不再懸空,三指輕易的就能扣住相機;掌心也沒有一絲空隙,握感深邃又厚實像是D750與D810的綜合體。



ISO按鍵配置到了快門鍵旁,三元素的調整一手就能掌握。
其實這樣的按鍵配置早有幻想過,如今Nikon也實現了,但真正在使用時卻發現不如預期的好用,周圍按鍵過於鄰近使得調整ISO時按錯的機率大增;且切換Auto ISO時食指按著按鈕,中指轉動前滾輪的姿勢非常的彆扭。也許只是一時習慣上的問題,畢竟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



對焦點選擇搖桿增加了選擇對焦點的效率,搖桿表面的面積大且有菱紋,比起手上的X-Pro2搖桿有更好的觸感,不過搖桿操作的段落感不太明顯,有點黏鍵的感覺,若有若無的觸發感並不太喜歡。



D500明亮的觀景窗也讓我開始對DX機種改觀,以往所使用過的DX機種觀景窗觀看時都有種灰濛感且視野狹窄,而這些問題皆在D500上消失。



首次在D750現身的翻轉螢幕也放進了D500,並加入了多點觸控的功能。在高、低角度取景時大大的提升了便利性,並且在Live View模式下能以觸控螢幕的方式選擇對焦點及觸發快門拍攝。



瀏覽照片時也能以兩指縮放來達到放大縮小,滑動螢幕底部能快速捲動照片;另外瀏覽上下張時的滑動方向與iOS系統手機的使用習慣方向相反,希望後續的Firmware能提供滑動方向的選擇。



在D5上全新的對焦系統(Multi-CAM 20K)也下放到了D500上,153點自動對焦點經過APS-C的畫面裁切後,對焦點幾乎覆蓋了整個畫面,若再經過內建的1.3倍裁切後就真的爆框了。名符其實的做好做滿甚至漫出來了。



新一代的對焦系統暗部對焦能力也大幅提升,除了中央點-4EV外,其餘對焦點也都有-3EV的驚人性能,也許這就是Nikon這次大膽取消輔助對焦燈的原因吧?



誇張的暗部對焦性能也絕非虛張聲勢,在黑夜中反覆測試了幾輪,雖然在對焦的過程中有時仍有遲疑的情況,但最終依然有合焦在預想的主體上,非常值得信賴。



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對焦性能更不在話下,拍攝飛行速度不快的飛羽題材游刃有餘。





即使對焦速度不算非常快的鏡頭(Nikon 70-300mm)拍攝飛行速度極快的燕子也能夠應付。



搭配10fps的高速連拍,捕捉移動速度極快的物體也變得容易許多。
下圖為拍攝飛行中的燕子(AF-C , AF25 points , Continuous High),8張內只有2張明顯的脫焦。



測試中也發現到使用Group-area AF Mode與AF 3D Focus Tracking較容易受到背景雜亂的干擾而導致對焦於錯誤的主體上,若使用在拍攝人物題材上或許會有較好的表現。



相機的連拍快門聲也是許多人喜歡把玩的一部分,D500在一般模式連拍的聲音與其他DSLR沒有太大的分別,但在Live View模式下連拍似乎不像以往般反光鏡會連同作動,只剩下快門簾在運作,聲音像極了機槍連發,非常的有趣。



在D810上新增的電子前簾功能也放入了D500內,在長曝時能夠有效的減少快門所帶來的微震,算是非常實用的功能之一。



迎合目前高畫質影音的市場趨勢,D500的錄影功能也達到了4K,但這功能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生活中大多的終端螢幕輸出仍未達到4K的解析度,錄製4K影片只是徒增檔案容量。況且目前的Full HD已能滿足我觀看畫質的需求,在4K螢幕普及之前只能算是個噱頭。



新加入的電子減震功能也值得一提,原理簡而言之就是以裁切畫面來達到減震的效果,對專於動態攝影的用戶算是蠻方便的功能。至於實際效果如何,請上YouTube搜尋比較。



再來是大家最關心的畫質表現。



近年來Nikon與Sony在Sensor的製造上一直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此次D500所使用的全新CMOS個人推測應該也是由Sony製造,畫素為20.9MP。並且搭載著新一代 EXPEED 5 影像處理引擎。



原生ISO 100-51200,更可拓展至50-1640000,一次如此大的躍進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鏡。



令我更訝異的是從ISO3200開始至25600的高ISO拍攝下,雜訊增加的變化並沒有太過於顯著,且細節的保留也非常完整。


ISO1600


ISO2500


ISO3200


ISO6400


ISO8000


ISO16000


ISO25600

到了ISO25600之後,雜訊與細節便已超越了容忍範圍,可用ISO大約落在12800~25600之間。



而大家在意的寬容度降低問題,在這次的實拍中也確實有感受到寬容度相較於以往的機種有小幅度的下降,但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



在約ISO1600以前仍保有極佳的寬容度,將暗部使用Lightroom拉亮回來時並沒有產生太多的雜訊;但在ISO1600之後,將暗部拉亮時雜訊將會與ISO高低成正比。



這也代表著不能將以往使用Nikon相機的拍攝經驗套用在D500上。以往在昏暗的場合中,為了避免畫面雜訊太多而會將畫面整體曝光下降1~2EV,事後在以軟體將畫面調亮。



在新世代的D500上也必須用新的思維來操作相機。在需要高ISO的拍攝環境中便要更慎選ISO的使用,在達到正確曝光時會有較佳的訊噪比。



換個角度思考的話,就是要放膽去開高ISO。使用Auto ISO交由相機決定也是個方便省事的好選擇。



至於新世代相機的色彩差異這個問題較為主觀,真要形容的話大概就是D750與D700的混合吧。



膚色有些微的趨向D3/D700世代的機種,而其餘的色彩仍保有D600~D750之間世代的顏色。沒有優劣之分,端看於每個人的喜好而定。



Nikon的機身防塵滴一直以來都有不錯的口碑,在使用D600時期有過在大雨中淋雨半小時的經驗,機身也沒有任何異常。



更高一階的D500絕對有更好的耐候能力。在颱風入境的清晨陪我在風雨中度過了一小時依然正常運作。當然,為了相機著想能夠避免還是盡量避免。



最後做個簡單的總結。



D500可說是Nikon結合時下所有最新科技的結晶,甚至有些功能更是在D5上所沒有的,如翻轉螢幕、電子減震、SnapBridge。



雖然售價略高,但能以大約D5三分之一的價格享受旗艦機所帶來的操控性我想是非常超值的。



更多的實拍照片歡迎到我的D500相簿內觀看。



感謝你們耐心地觀看,謝謝。






---------------------------------------------------------------


歡迎追蹤我的Facebook | Instagram | Flickr相簿 | 作品網頁



站內文章回顧:
經典再現-X-Pro2 用後心得
再見2015
走過2014
沒有全幅機的日子
2013精選輯
2012回顧

感謝大大精彩的分享 D500真是讓人心動的好相機!
好圖好心得, 支持一下
痞子喵 wrote:
自從2009年發表...(恕刪)

痞子喵 wrote:
自從2009年發表...(恕刪)


這個真的是有厲害
非常久沒看到這麼吸引人的作品了
這文.....這圖......這圖文.......

樓主的文都是一級毒品.......

拍得好!寫得好!每次看樓主文都是享受!!

d500這台真的是猛藥一劑,忍不住了!!

痞子喵 wrote:
自從2009年發表的...(恕刪)


這種構圖 這種修圖風格

不過什麼機在你手上

都一定能拍出充滿美感的照片

太強了
高手配勁機,滿分

痞子喵 wrote:
自從2009年發表...(恕刪)
痾…
我對D500還有零零散散的一些吐槽,那就算了

其實這次Nikon改了ISO按鍵是不錯
可是卻是被人詬病的要死
用不習慣絕對是因為過去習慣不同
但真正被人罵的要死的原因是過去錄影鍵可指配ISO控制
結果現在真正有個ISO鍵了,錄影鍵指配卻功能受限,ISO鍵也沒辦法額外指配
有人會說閒閒沒事做喔,不過這是身為攝影用戶的福利,因為這才能達到每個人心中的調配目標

然後…不是我想吐槽…
而是你們這樣評測D500
你應該去評測D750或是D810才對…

你風景拍的我沒意見,但是在你手上的,不是風景機啊!!!!是打鳥機啊!!
6萬多的價值,真的是給打鳥族群的價格,一般用戶等4萬再入手都不為過
原因是,買個D750再買個24-70加個SB-900都夠用!!


前一位我就算了,因為他交出了不錯的照片,給了還算可以的重機追焦
還給了比較高難度的魚缸攝影,展現了D500的追焦能力

你這個評測=>=
不是我在說…
你知道我們拍鳥的時候,飛行版不是只看有沒有整體清晰嗎…
是看”眼睛”有沒有清晰
假如只要看整體有沒有清晰,大隻一點,清晰腹部,也是清晰啊
拍攝距離也很有關係,遠的慢慢追,用D500對焦模組就像吃豆腐啊!!甚至用D7200都追得到!!
D500真正可怕以及價值在於那個對焦模組,在近距離爆框,即使用上256這種慢慢頭,還是可以打的到
只是我自己的評測,約1/8成功率,這不是洩氣,是讚揚,以往D810或是D7200連1/8都不到

燕子或是猛禽也好,沒說哪一種就特別好拍,要看情況,燕子全速,小小隻就真的很難拍,就我自己我都直接跑到陽台拍近距離站立版
猛禽俯衝全速,那是看得到拍不到,給比拍燕子更大的挫折感,明明很大隻卻打不到

所以,你這種評鑑(勸敗)文要展現D500對焦的能力啊!!
展現風景照…還是去買D810或是D750吧…
以上追焦建議不是虎小
留一張追焦照
D500+256 20%左右裁切爆框(當時從5公尺頭頂衝過,用500mm追焦)
要看的話就點圖開大圖看,我沒選縮圖銳化的習慣



一切吐糟來自於對D500的熱愛與認同,所以更覺得作為標竿的評鑑文,要充分展現出那台機子所具有的能力(而不是非主打的方向)
或許也有人喜歡看這味,那我也沒意見
只是提供對於這台機子的看法
D兄, OP的review 拍摄涵盖范围广,对于拍飞羽的标准 也许未达您们更高要求。

近来都看到你些post都是困扰在D500 对焦与测光问题,我想,D500 也应该与D300s 那样,Nikon说是旗舰的对焦系统,但是,实际上未必是给你D5 那套,Nikon绝对不会那么大方。 就像Df 那样,小弟宁可要F6 那套11点,也不要39点。

有考虑把D500 换 D5 吗?

也谢谢OP 的review,拍得很好!!! 照片发色应该是OP的风格对吗? 有个性,只是个人觉得有点干涩。

deflash wrote:
痾…我對D500還...(恕刪)



為何D500只能被定義成打鳥機?

我不拍鳥,我也有全幅,可我也想添一台D500來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