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國外的新聞,有媒體開始測試z9拍攝
連結如下
nikon z9
期待z9快點登場
death0101 wrote:
感覺意外的大台!不過...(恕刪)
高速旗艦機把機身做小台,追求輕量化本來就沒什麼意義,砲鏡就這麼大一顆,動輒2-3公斤起跳,機身輕那幾百克一點用處也沒有,不如把機身做大台,散熱問題好解決,該有的續航要有,該有的操控性和握持手感跟機身可靠性比機身輕量化更重要,專業機就要有專業機該有的樣子,像Sony A1還是A9那樣,機身小、手感難握的要死,最後還不是得買垂直手把來裝解決續航跟手感的問題,你說機身輕量化的優點在哪?我之前用A9手把從沒拆下來過。
索粉肯定會嘴,我想要輕便的時候可以把手把拆下來啊!一體式的機身又辦不到。拜託好嗎,要輕便拍攝我是不會用其他相機啊,誰跟你一樣只有一台相機。

個人積分:10329分
文章編號:82582655

個人積分:10329分
文章編號:82582713
真的是要選用的上的機器
怎還會有"不一定要輕便"這問題
輕便的機器可以達到的話,為什麼要捨棄使用?
為了手感?
人的手有大有小,真手感不行加個手把架或是兔籠都比買一台大台的相機好吧?
至於業不業餘跟專不專業,跟大小沒關係吧
為什麼會有專業相機做小沒用論?
我不是很懂這些論調
至於兩台以上機器
另外Z9的電量如果是Z7ii的兩倍
A1的電池是原本就是Z7ii的兩倍,加上手把的話理論上就是Z9的兩倍
請問是兩台A1不或錯失拍攝時機,還是兩台Z9不會錯失時機
如果是一整天都不能回去充電的情況下
這種情況下,你是要選A1還是Z9?
大相機的續航有了嗎?
要說一個人要背雙機情況,機器同樣電力可拍的張數相同,你是要選大相機還是小相機?
我不是很懂那種奇怪的"旗艦"機一定要做大的論調

個人積分:10329分
文章編號:82583737
ken902 wrote:
一台機器功能有做到就(恕刪)
有兩個問題商榷一下。
1、『有個選誰不會選輕一點』跟『一定要輕』似乎是兩個概念,是不是?
如果同樣是頂級旗艦機,現在的佳能1DX3和D6,機身都是1300克以下,然而,佳能的R3和泥坑的Z9能控制在1000克以下,是不是輕了很多?而且還是外形不改。。
無反做大一定跟以前單反一樣大?
不論將會推出的泥坑Z7還是佳能的R3,三維數字明顯的要小過原來階位的D6和1DX3,那是大了?還是小了呢?
那是『可以選擇』呢?還是『不能選擇』?
如果跟次一級的高階機身比較,那叫公平嗎?
2、別講誰跟誰標稱電量(及拍攝量)的問題了。。
我跟你說,被吐糟電量少到不行的Z7,我在實地拍攝的拍攝量是3621張餘電8%,A9的電量標稱達到Z7的一倍了吧?
結果呢?
我在實地拍攝是3400多張餘電15%。。
從數字上,你能看得出兩台標稱拍攝量不一樣(而且相差達一倍!),結果實地拍攝卻竟然幾乎毫無相差的道理在那?
再給你一個你會覺得意外的數字——D7100的標稱拍攝量是1200張,但我個人的紀錄是5600多張(剛好沒電的警告出來了。)
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如果單憑廠方數值,是不準確的,實際用家的實際拍攝行為,跟所謂的『標稱拍攝張數/續航力』的測試模式(不論是CEPA還是廠方自己的標準。)是完全的兩個概念。。
而且這兩個概念還可能得出三種結果——比原廠宣稱更快沒電、跟原廠宣稱一樣,比原廠宣稱有更長的續航力。。
這是因為用家不盡相同的拍攝行為和設定而導至的結果。
在實際拍攝而言,由於我個人是使用同一套拍攝原則和行為(A9的設定盡量跟我慣用的泥坑機身設定一樣,只限『盡量』。),至少我認為泥坑的無反續航力並沒有標稱的差,而是跟大法旗艦相差不遠(我不敢說一定『好過』)。
謹供大大參考。
純因為電量的話,我用大法也可以,用回泥坑也沒問題。
然而,還是那句話,大法距離『受滿足特定技朮群組喜愛』還有一段路要走。
對無反而言,真的要拍攝的話,其實跟單反差距不大,真正出問題的其實是OVF和Lv的耗電量居高不下。
在這方面,就是大家以為標稱續航力最高的大法相機也不能避免,而且,還會因為那笨拙的菜單設計,可能會比其他品牌的無反更快沒電(意外的)。


小惡魔新聞台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